《綠野仙踪》 作者:李百川年代:清代853   

《綠野仙蹤》正文 第九十一回 避春雨巧逢袁太監 走內線參倒嚴世蕃

避春雨巧逢袁太監走內線參倒嚴世蕃

詞曰:
郊原外,雨涓涓,杯酒與他同醉,論權奸。
一疏已有內線,欣逢術士周旋,嚴飭刑曹究此案,萬人歡。
——右調《春光好》。

前回言袁不邪回玉屋洞,火龍頒法旨,於冰赴九功山,這話不表。且說鄒應龍自林潤出巡江南後,日夜留心嚴嵩父子款件,雖皆件件的確,隻是不敢下手。此年他胞叔鄒雯來下會試場,因不中,急欲回家。應龍湊了些盤費,親自送出彰義門外。

見綠柳已舒新眉,殘桃猶有餘笑。蒙茸細草,步步襯著馬蹄,鳥語禽聲,與綠水潺湲之聲相應。遙望西山一帶,流青積翠,如在眼前。因貪看春色,直送了二十餘裏。忽然落下雨來,起初點點滴滴,時停時止,次後竟大下起來。又沒有帶著雨具,衣襟已有濕痕。猛見前麵,坐北朝南,有一處園林,內中隱隱露出樓閣。隨吩咐家人,策馬急趨。

到了門前,守門的問道:“做什麼?”

家人們道:“我家老爺姓鄒,現任禦史。因送親遇雨,欲到裏麵暫避一刻。”

守門人道:“請老爺暫在門內略等等,我去問聲主人,再來回覆。”

少刻,守門人跑出道:“我家老爺相請,已迎接出來了。”

應龍下馬,隨那人走入第一層園門。隻見一個太監,後跟著五六個家丁,七八個小內官,都站在第二層門內等候。見應龍到了麵前,方下台階來。舉手笑說道:“老先是貴客,難得到我們這兒來。”

應龍也舉手道:“因一時遇雨,無可回避處,故敢造次趨謁。”

那太監又笑道:“你若不是下雨,做夢兒也不來。”

說罷,拉著應龍的手兒,並行入去。到一敞廳內,敘禮坐下。

太監道:“方才守門的小廝說老先姓鄒,現做禦史,不曉得尊諱叫什麼?”

應龍道:“小弟叫鄒應龍。”

那太監道:“這到和上科狀元是一個樣兒的名字,難得。”

應龍笑道:“上科徼幸,就是小弟。”

那太監道:“嗬呀!你是個狀元禦史,要算普天下第一個文章頭兒,與別的官兒不同,我要分外的敬你了。快請到裏麵去坐。這個地方兒平常,不是教狀元坐的去處。我還要請教你的文墨和你的學問。”

應龍笑道:“若是這樣,小弟隻在此處坐罷,被老公公考較倒了,那時反難藏拙。”

那太監大笑道:“好約薄話兒,笑話我們內官不識字,你自試試瞧。”

於是又拉了應龍的手兒,過了敞廳,循著花牆北走。

又入了一層門兒,放眼一看,見前後高高下下,有無數的樓閣台榭,中間鬱鬱蒼蒼,樹木參差,假山魚池,分列左右,到也修蓋的富麗。又領應龍到一亭子內,見四麵垂著竹簾,亭子周圍,都是牡丹。也有正開的,也有開敗的,一朵朵含芳吐卉,若花茵錦帳一般,無愧國色天香之譽。再看那雨,已下的小了,兩人就坐,左右獻上茶來。

應龍道:“小弟還沒有請教老公公高姓大諱,並在內庭所執何事?”

那太監道:“我姓袁,名字叫天喜。”

應龍道:“可是元亨利貞的元字麼了”

太監道:“不是了,我這姓,和那表兄、表弟的表字差不多。”

應龍笑道:“小弟明白了,尊姓果然像個表字。”

袁太監拍手大笑道:“何如?連你也說像了。我如今現掌上衣監事,這幾日才將夏季衣服交入去,又要於辦秋季的衣服。昨日趁閑空兒出來走走。”

應龍將他出入禁掖、日伴君王的事,著實譽揚了幾句。又將他的花園也極口道好。

袁太監大樂,向眾小內官道:“這鄒老爺是大黑兒疤的狀元出身,不是頑兒的。”

他嘴裏從不誇獎人,人若是教他誇獎了,這個人一萬年也不錯。眾小內官和家丁們齊聲答應道:“是,是!”

袁太監又向眾人道:“我們坐了這半天,也不弄點吃的東西,都擠在這裏聽說話兒。”

應龍道:“此刻雨小了,小弟別過罷。”

袁太監惱了,道:“這都是把人當亡八羔子待哩!難道我們做內官的,就陪狀元吃不得一杯酒麼!就立刻要告辭。你不來不怎麼!”

應龍見袁太監惱了,忙笑說道:“小弟為初次相會,實不好討擾。今既承厚愛,小弟吃個爛醉去,何如?”

袁太監又笑了,說道:“歸根兒這一句,才像個狀元的話。”

須臾,盤盛異品,酒泛金波,山珍海錯,擺滿春台。食物亦多外麵買不出來的東西。應龍見袁太監人爽直,也不作客,杯到即幹。吃到半酣時分,應龍道:“小弟躬逢盛景,兼對名花,此時詩興發作,意欲在這外麵粉牆上寫詩一首,隻恐俚句粗俗,有汙清目。”

袁太監道:“你是中過狀元的人,做詩還論什麼裏外?裏做也是好的,外做也是好的,但是詩與我不合脾胃,到是好曲兒寫幾個,我閑了出來,看的唱唱,也是一樂。若說做詩,我們管奏疏的喬老哥,他還是個名公。”

應龍道:“可是喬諱承澤的麼?”

袁太監道:“這又奇了,你怎麼知道他的名字?”

應龍道:“去歲秋間,聖上將他做的詩三十餘首發到翰林院,著眾詞臣公看。也還難為他,竟做的明白。”

袁太監笑道:“他才止是個明白,不該我說,翰林院裏除了你,還沒有第二個人做的過他哩。”

應龍笑道:“我也做不過他。”

袁太監道:“你到不必謙著說,他實利害的多著哩。我們見他拿起筆來,寫小字兒還略費點功夫,寫大字,隻用幾抹子,就停當了。去年八月裏,他到我這兒來,也要在我牆上寫詩,我緊拉著,我就寫了半牆。他去了,我叫了個泥匠把他的字刮吊,又從新粉了個雪白。後來他知道了,他到說我是個俗品。你公道說罷,這牆還是白白兒的好,還是塗黑了好哩?”

應龍道:“自然是白的好。”

袁太監道:“既然知道白的好,你還為什麼要寫?”

應龍笑道:“我當你不愛白的。”

自此將做詩的話,再不題了。兩人隻是吃酒。袁太監又叫過幾個小內監來,唱《寄生草》、《粉紅蓮》、《鳳陽歌》,唱了一會,向應龍道:“這個地方兒吃酒低,我們到高處去罷。”

應龍道:“高處吃酒,自然又好是低處了。”

袁太監大樂,吩咐家人移酒到披雲樓上。

兩人行到樓上坐下,將四麵窗隔打開。隻見青山疊翠,綠柳垂金,遠近花枝,紅白相映,大是豁目賞心。兩人複行暢飲,又聽了會曲兒。應龍見袁太監有酒了,便低低說道:“小弟有心腹話要請教,祈將尊紀們暫時退去。”

袁太監問眾人道:“鄒老爺有體己話兒告訴我,你們把酒留兩壺在桌上,我們自己斟著吃。打發鄒老爺的人吃飯。不醉了,我不依。”

眾人答應,一齊下樓去了。應龍道:“老公公日在聖上左右,定知聖心。年來諸大臣內,聖上心中,到的寵愛那個?”

袁太監道:“寵愛的內外大臣,也有十來個,總不如吏部尚書徐階第一。你聽著罷,就要做宰相哩。”

應龍道:“比嚴中堂還在上麼?”

袁太監道:“你說的是嚴嵩麼?”

應龍道:“正是。”

袁太監道:“那老小婦的,走了背運了。”

應龍忙問道:“我見聖上始終如一,籠眷與前無異,怎麼說他走了背運?”

袁太監道:“你們外邊的官兒,那裏知道內裏的事?二年以前,這老頭子還是站著的皇帝。不知怎麼,從去年至今,青詞也做的不好了。批發的本章擬奏上去,都不如聖意。啟奏的事,萬歲爺未嚐不準他的,隻是心上不舒服。”

應龍道:“老公公何以知道這般詳細?”

袁太監道:“我在上衣監見萬歲爺的時候少,一月不過兩三次。司理監趙老哥和奏疏上的喬老哥,他們兩個是日夜不離的。萬歲爺臉上略有點喜怒,他們就可以猜個八九分兒。是為什麼事體,一個愛嚴嵩不愛,有什麼難測度處。”

應龍以手加額道:“此社稷之福也!”

袁太監道:“你說是誰的福?社稷是個什麼人?”

應龍道:“我沒有什麼福不福。”

袁太監拂然道:“你這人就難相與了。你今兒個和我一會,咱們從今日就是好哥兒,好弟兄,好朋友。我的爹媽,就是你的父母,我的侄兒子們,就是你的兒女。有了話,你也不要瞞我,我也不要瞞你。你方才來來回回盤問愛誰不愛誰,必定有個意思。又把嚴老頭子緊著問,你到的是心上疼他?還是惱他哩?你隻管告訴我,我替你拿主意。你要怕我走了話,我到來生來世,還做個老公,教人家割了去。這個誓兒,對不過你麼?”

應龍道:“老公公出入內庭,品端行方,斷斷不是走話的人。弟因嚴嵩父子屠毒萬姓,殺害忠良,貪贓賣官,權傾中外。久欲參他一本,誠恐學了前人,徒死無益國家。適聽公公說他聖眷漸哀,諒非虛語。小弟誌願已決,今晚回去,定連夜草成奏疏,上達宸聽。事之成敗,我與老賊各聽天命罷了。”

袁太監把桌子一拍,道:“好,好!你聽我告訴你:你前幾年參他,不但參不倒,且有禍患。若再遲幾年參他,他將萬歲爺又奉承喜歡了,可惜就失了機會。如今不遲不早,正是分兒。你做這件事,不但成就了你的聲名,還替我報了仇恨,正是一舉兩得。”

應龍道:“老公公與他毫無交涉,怎麼說‘仇恨’二字?”

袁太監道:“說起來,我就惱死。我們祖籍是河間府人。我自入宮後這二十多年,也弄下幾個錢兒。我的父母也死了,隻有個同胞的老哥哥,和幾個侄兒子,在珠寶市兒,買了兩處大鋪房,費了四千二百來兩的銀子。隻討了半年房錢,不意他家有個總管,叫什麼閻七,他硬出來做原業主,隻給了我哥哥二千兩銀子,就把兩處鋪房都贖了去。我哥哥不敢惹他,我又怕弄出是非來,教萬歲爺說我們有錢。賠了二千二百多兩本兒,教他克了去。你說氣也不氣?分明他還知道是我們內官的房子,若是平常人,休說找二千,連一千還未必找給。你今日要參他,我心上先就樂起。還有個訣竅,我說給你:你的參本,別要在通政司掛號,那老奴才耳目眾多,一露風聲,你的本章白擱在那兒,他就著人先參了你。當日那趙文華,不知和他做了這們多少次。我們內裏都知道,誰肯在萬歲爺前翻這個舌頭?今日四月初二日,也功夫忒促急,你定到四月初四日,早飯後,親到內閣,我教管奏疏的喬老哥在內閣等你。你暗暗的遞與他就是了。我們哥兒兩,相交的最厚,年年總要送他幾套衣服穿。”

應龍道:“這喬公公,雖素日聞名,隻是認識不得他。萬一交錯了,關係非淺。”

袁太監道:“他有什麼難認?一臉麻子,長條身材,穿著蟒衣玉帶。且他常到內閣,和中堂們說話兒。別的內官,沒有旨意,誰敢到內閣裏去?”

應龍道:“假若聖上追究不由通政司掛號,該怎麼處?”

袁太監道:“你好羅嗦呀!這樣個膽兒,就想參人!你不由通政司掛號,是你的不是,他私自收你的本章,替你傳送,難道他不擔幹係麼?隻因他有那個武藝兒,他才敢收你的本章哩。我想了一會,你且不要參嚴老頭子。他受恩多年,此時他就要算國之元老。你一個上科新進的小臣,雖說是言官,你參的他輕了,白拉倒,惹的他害你。參的語言過重,萬歲爺看見許多款件,無數的要跡。他鬧了好些年,竟毫無覺查,臉上也對不過諸王大臣和普天下的百姓,隻怕你也討不了公道。依我的主見,你莫妙於隻參他的兒子嚴世蕃,和他家人閻七等。搬倒小的兒,大的不怕他不隨著倒。這就替萬歲爺留下處分他父子的地步了。比如一窩燕兒,你把小燕兒都弄死,那大燕兒,還想安然住著麼?”

應龍連忙站起,叩謝道:“老公公明見,匪夷所思,真令人佩服感激之至!小弟就如此行。此時雨已不下多時了,小弟告辭罷。”

袁太監還禮後,說道:“好容易知己哥兒們遇著,你不如在這兒住一宿,明日我和你一同進城。”

應龍向袁太監耳邊說道:“我回去要做參本,等我參倒嚴嵩父子,你有功夫,我就來陪你,隻用你著人叫我一聲。”

袁太監大樂,道:“這們的敢隻好。還有句話,我說給你:若見了喬老哥,叫不得他老公公。這老公公是老婆婆的對麵兒,不是什麼高貴稱呼。”

應龍連連作揖,道:“小弟山野,整叫了你一天老公公,該死,該死!”

袁太監亦急忙還揖道:“你好多心呀!你當我惱你麼?我要惱你,我就不說了。你叫我老公公,我知道你是心上敬我。我隻怕你得罪了喬老哥。”

應龍又作揖道:“你還不快指教我,到的該稱呼什麼才好?”

袁太監笑道:“你的禮忒多,到底還和我是兩個人。你聽我教給你:比如他要叫你鄒先兒,這和你們叫老公公一樣,你稱呼他老司長。他叫你鄒老先生,這是去了兒字加敬了,你稱呼他喬老爺。他若叫你鄒老爺,你稱呼他喬大人。他是衣蟒腰玉的老公,比我們不同。不但你,嚴老頭子到是個宰相,還叫他大人不絕口。這是本朝開國元勳,我們剛丙老爺,給我們掙下的這們點臉麵兒。你既要做打老虎的事,必須處處讓他占個上分兒,就得了竅了。我說的是不是?”

應龍道:“小弟心上,終身感激不盡。”

袁太監道:“你放心做去罷,我內裏替你托幾個人,也是一臂之力。”

應龍道:“更感厚情不盡。”

兩人攜手出園,叮嚀後會。應龍騎在馬上,袁太監道:“鄒老爺,戲裏頭有兩句:‘眼觀捷旌旗,耳聽好消息。”

應龍在馬上伏首道:“仰賴福庇,定必成功!”

袁太監隻等的看不見應龍,方回園內,向眾小內官道:“這鄒狀元到還沒有那種紗帽氣,心上待人也真。他就在這幾天要做人不敢做的事,竟是個好漢子。我明日定懇司理監趙老爺和喬老爺暗中幫幫他。”

說著,入裏麵去了。

再說鄒應龍回到家中,越想那袁太監的話越有道理。想了半夜,然後起稿。上寫道:

福建道監察禦史臣鄒應龍,一本為參奏事。竊以工部侍郎嚴世蕃,憑藉父權,專利無厭,私擅封賞,廣致賂遺。使選法敗壞,市道公行,群小競趨,要價轉巨。刑部主事項治元,以萬三千金轉吏部,舉人潘鴻業,以二千三百金得知州。夫司屬郡吏,賂以千萬,則大而公卿方嶽,又安知紀極!平時交通贓賄,為之居間者,不下百十餘人。而其子錦衣嚴鵠、中書嚴鴻,家人閻年,幕客中書羅龍文為甚。年尤桀黠,仕宦人無恥者,至呼為萼山先生。遇嵩生日年節,輒獻萬金為壽。臧獲富侈若此,是主人當何如!嵩父子故籍袁州,乃廣置良田美宅於南京、揚州,無慮數所。以豪仆嚴冬主之,恃勢鯨吞,民怨入骨。外地牟利若是,鄉裏可知。嵩妻病疫,聖上殊恩,念嵩年老,特留世蕃侍養,令鵠扶櫬南還。世蕃乃聚狎客,擁豔姬,恒舞酣歌,人紀滅絕。至鵠之無知,則以祖母喪為奇貨,所至驛站,要索百端。諸司承命,郡邑為空。今天下水旱頻仍,南北多驚。而世蕃父子方日事掊克,內外百司,莫不竭民脂膏塞彼豁壑,民安得不貧!國安得不病!天人災變,安得不迭至也!臣請斬世蕃首,懸之於市,以為人臣不忠之戒。苟臣一言失實,甘伏顯戮。嵩溺愛惡子,召賂市權,宜疾放歸田,用清政本。天下幸甚!臣應龍無任惶恐待命之至。謹奏。

寫完,看了幾遍,至次日,用楷書寫清。到初四日,一早入朝。直候到飯時。在內閣,見一蟒衣太監,麵麻身長,倚著門兒站立。又見有許多大員在那裏強著和他說話。應龍心裏說道:“這必是喬太監無疑。”

急走至麵前,先與他深深一揖。

那太監還了半揖,道:“老先少會的狠,貴姓哩?”

應龍道:“姓鄒。”

那太監道:“可是上科狀元,如今做禦史的麼?”

應龍道:“正是。”

太監笑道:“前日和袁敝友吃酒好樂,他是個俗物,把你的詩興都阻了。我姓喬,正要尋你問句話兒,你跟我來。”

將應龍引到西邊一板屋牆下,說道:“你的奏疏有了麼?”

應龍連忙從袖中取出,遞與喬太監道:“統望大人照拂。”

太監接來,也向袖內一塞,道:“你這事,係袁敝友再三相托。有點縫兒,我就替你用力。”

應龍連連作揖。喬太監拉住道:“你不要多禮,事成之後,我有幾首詩要發刻,一則求你改削。二則還要藉重你的大名做篇序文。你卻不可過河拆橋。”

應龍道:“正要捧讀大人珠玉。至於敘文,欲用賤名,越發叨光不盡了。小弟妹丈林潤,係新科榜眼。他雖出巡江南,弟亦可代做序文,並書舍妹丈名諱,可使得麼?”

喬太監樂的拍手大笑道:“我的詩原無佳句,得二位鼎甲一譽揚,定必長安紙貴,價重南京矣。但不知令親林潤可就是參趙文華的那個少年翰林麼?”

應龍道:“正是他。”

喬太監樂的手舞足蹈道:“得他一篇序文,我這品行學問,高到那兒去了。你要知道,他昔日參趙文華,就是參嚴中堂。你今日又參他,怎麼你郎舅們都是鐵漢子。我再說給你,萬歲爺和嚴中堂是前生前世百世奇緣,想要弄倒他,難而又難。也罷了,我再替你內裏托兩個人罷。”

應龍又謝。喬太監道:“我們別了罷,改日還要在袁敝友園中領教。你這本,或今日午後,至遲明早,定有旨意。”

應龍別了出來,也無心上衙門,回家坐候吉凶。

喬太監將應龍奏疏帶到宮內,同六部本章放在一處,卻放在第二個本章下麵。等的明帝到批發本章時,喬太監放在桌上。

明帝看到應龍參嚴世蕃並閻年等,心下大為詫異。問喬太監道:“怎麼參本和六部現行事件放在一處?”

喬太監跪奏道:“此係禦史鄒應龍親到宮門,未經通政司掛號,因此放在六部現行事件內。”

明帝也就不追問了。又往下細看,心裏說道:“嚴世蕃等倚仗嚴嵩,竟敢如此作惡,嚴嵩慢無約束,是何道理?”又想道:“世蕃係大學士之子,言官參他,不得不放重些。大要虛多實少。”

正欲想算批發,猛見方士藍道行站在下麵。明帝此時深寵信他,因他善會扶鸞。說道:“朕有一事不決,藉乩明示。”

隨即駕到鸞房。藍道行問道:“陛下所問何事?”

明帝道:“朕心默祝,你隻管照鸞詞書寫出來就是。”

喬太監便使了個眼色。藍道行前受袁太監囑托,午間又受喬太監和趙太監囑托,適間問應龍參本話,他又是聽見的。此刻喬太監又遞眼色,心裏早已透亮。少刻,乩筆在沙盤中亂動,他卻不看寫的是什麼。

隨用自己的意見寫出幾句話來道:“嚴嵩主持國柄,屢行殺害忠良。子世蕃等貪賂無已,宜速加顯戮,快天下臣民之心。”

明帝看了,心上大是欽服。隨即回原看本處,將應龍本章批道:“覽鄒應龍參奏,朕心深為駭異。嚴世蕃等俱著革職,拿送刑部。其種種不法,著三法司將本內有名人犯,一並嚴審,定擬具奏。鄒應龍即著升授通政司政卿。欽此!”

這道旨意一下,京師震動,將應龍此本家傳戶誦。都亂講先時有許多不怕死的官兒,不但未將嚴嵩父子動著分毫,並連他的黨羽也沒弄倒半個。誰想教個新進書生,到成了大功。真是出人意外。隻十數日,便遍傳天下皆知。

正是:
避雨無心逢內宦,片言杯酒殺奸雄,
忠臣義士徒拚命,一紙功成屬應龍。

 
舉報收藏 0打賞 0

《綠野仙踪》

《綠野仙蹤》正文
第一回 陸都管輔孤忠幼主 冷於冰下第產麟兒 第二回 做壽文才傳僉士口 充幕友身入宰相家 第三回 議賑疏口角出嚴府 失榜首回心守故鄉 第四回 割白鏹旅舍恤寒士 易素服官署哭恩師 第五回 警存亡永矢修行誌 囑妻子割斷戀家心 第六回 柳國賓都門尋故主 冷於冰深山遇大蟲 第七回 走荊棘投宿村學社 論詩賦得罪老俗儒 第八回 泰山廟於冰打女鬼 八裏鋪俠客趕書生 第九回 吐真情結義連城璧 設假局欺騙冷於冰 第十回 冷於冰食穢吞丹藥 火龍氏傳法賜雷珠 第十一回 伏仙劍柳社收厲鬼 試雷珠佛殿誅妖狐 第十二回 桃仙客龍山燒惡怪 冷於冰玉洞煉神書 第十三回 韓鐵頭大鬧泰安州 連城壁被擒山神廟 第十四回 救難友知州遭戲謔 醫刑傷城璧走天涯 第十五回 金不換掃榻留城璧 冷於冰回鄉探妻兒 第十六回 別難友鳳嶺逢木女 斬妖黿川江救客商 第十七回 請庸醫文魁毒病父 索賣契淑女入囚牢 第十八回 罵錢奴刎頸全大義 保烈婦傾囊助多金 第十九回 兄歸鄉胞弟成乞丐 嬸守誌親嫂做媒人 第二十回 金不換聞風贈盤費 連城璧拒捕戰官軍 第二十一回 信訪查知府開生路 走懷仁不換續妻房 第二十二回 斷離異不換遭刑杖 投運河沈襄得外財 第二十三回 入賭局輸錢賣弟婦 引大盜破產失嬌妻 第二十四回 恤貧兒二士趨生路 送貞婦兩鬼保平安 第二十五回 出祖居文魁思尋弟 見家書卜氏喜留賓 第二十六回 救難裔月夜殺解役 請仙女談笑打權奸 第二十七回 埋骨骸巧遇金不換 設重險聊試道中人 第二十八回 會盟兄喜隨新官任 入賊巢羞見被劫妻 第二十九回 返虞城痛惜親骨肉 回懷慶欣遇舊知交 第三十回 聞叛逆於冰隨征旅 論戰守文煒說軍機 第三十一回 克永城陣擒師尚義 出夏邑法敗偽神師 第三十二回 易軍門邦輔頒新令 敗管翼賊婦大交兵 第三十三回 斬金花於冰歸泰嶽 殺大雄殷氏出賊巢 第三十四回 囚軍營手足重完聚 試降書將帥各成功 第三十五回 沐皇恩文武雙得意 搬家眷夫婦兩團圓 第三十六回 走長莊賣藝賺公子 入大罐舉手避癡兒 第三十七回 連城璧盟心修古洞 溫如玉破產出州監 第三十八回 冷於冰施法劫貪墨 猿不邪采藥寄仙書 第三十九回 貼賑單賄賂貪知府 借庫銀分散眾饑民 第四十回 恨貧窮約客商密室 走江湖被騙哭公堂 第四十一回 散家仆解當還腳價 療母病試淚拜名醫 第四十二回 買棺木那移煩契友 賣衣服竭力葬慈親 第四十三回 逢吝夫抽豐又失意 遇美妓罄囊兩相交 第四十四回 溫如玉賣房充浪子 冷於冰潑水戲花娘 第四十五回 連城璧誤入驪珠洞 冷於冰奔救虎牙山 第四十六回 報國寺殿外霹妖蠍 宰相府庫內走銀蛇 第四十七回 壽虔婆浪子吃陳醋 伴張華嫖客守空房 第四十九回 抱不平蕭麻訓妓女 打怨鼓金姐恨何郎 第五十回 傳情書幫閑學說客 入欲網癡子聽神龜 第五十一回 赴章台如玉釋嫌怨 抱馬桶苗禿受叱呼 第五十二回 調假情花娘生閑氣 吐真意妓女教節財 第五十三回 蕭麻子想錢賣冊頁 擋人碑裝醉鬧花房 第五十四回 過生辰受盡龜婆氣 交借銀立見小人情 第五十五回 愛情郎金姐貼財物 別怨女如玉下科場 第五十七回 鄭龜婆聞唆拚性命 苗禿子懼禍棄家私 第五十九回 蕭麻子貪財傳死信 溫如玉設祭哭情人 第六十回 鄭婆子激起出首事 朱一套審斷個中由 第六十一回 臭腥風廟外追邪氣 提木劍雲中斬妖奴 第六十二回 擲飛針刺瞎妖魚目 倩神雷揀得玉匣書 第六十三回 溫如玉時窮尋舊友 冷於冰得道繳天罡 第六十四回 傳題目私惠林公子 求富貴獨步南西門 第六十五回 遊異國奏對得官秩 入內庭詩賦顯才華 第六十六回 結朱陳嫖客招駙馬 受節鉞浪子做元戎 第六十七回 看柬帖登時得奇策 用火攻一夕奏神功 第六十八回 賞勤勞榮封甘棠鎮 坐叛黨戴罪大軍營 第六十九回 城角陷嚇壞癡情客 刀頭落驚醒夢中人 第七十回 聽危言斷絕紅塵念 尋舊夢永結道中緣 第七十一回 買衣米冷遇不平事 拔胡須辱挫作惡兒 第七十二回 訪妖仙誤逢狐大姐 傳道術收認女門生 第七十三回 溫如玉遊山逢蟒婦 朱文煒催戰失僉都 第七十四回 寄私書一紙通倭寇 冒軍功數語殺張經 第七十五回 結婚姻郎舅圖奸黨 損兵將主仆被賊欺 第七十六回 議參本一朝膺寵命 舉賢才兩鎮各勤王 第七十八回 剿倭寇三帥成偉績 斬文華四海慶升平 第七十九回 葉體仁席間薦內弟 周小官窗下戲嬌娘 第八十回 買書房義兒認義母 謝禮物幹妹拜幹哥 第八十一回 跳牆頭男女欣歡會 角醋口夫婦怒分居 第八十二回 阻佳期奸奴學騙馬 題姻好巧婦鼓簧唇 第八十三回 捉奸情賊母教淫女 論親事悍婦敵迂夫 第八十四回 避吵鬧貢生投妹丈 趁空隙周璉娶蕙娘 第八十五回 老腐儒論文招眾怨 二侍女奪水起爭端 第八十六回 趙瞎子騙錢愚何氏 齊蕙娘杯酒殺同人 第八十七回 何其仁喪心賣死女 齊蕙娘避鬼失周璉 第八十八回 讀聖經貢生逐邪氣 鬥幻術法官避妖媛 第九十回 誅鼇魚姑丈回書字 遵仙柬盟弟拜新師 第九十一回 避春雨巧逢袁太監 走內線參倒嚴世蕃 第九十二回 草彈章林潤參逆黨 改口供徐階誅群凶 第九十三回 守仙爐六友燒丹藥 入幻境四子走傍門 第九十四回 冷於冰逃生死杖下 溫如玉失散遇張華 第九十五回 做媒人苗禿貪私賄 娶孀婦如玉受官刑 第九十六回 救家屬城璧偷財物 落大海不換失明珠 第九十七回 淫羽士翠黛遭鞭笞 戰魔王四友失丹爐 第九十九回 冷於冰騎鸞朝帝闕 袁不邪舞劍醉山峰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