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野仙踪》 作者:李百川年代:清代857   

《綠野仙蹤》正文 第六十七回 看柬帖登時得奇策 用火攻一夕奏神功

看柬帖登時得奇策用火攻一夕奏神功

詞曰:
損兵折將,大元戎魂飛魄喪。基想起於冰一言,試將這柬帖端相。端相端相,竟得了神符鬼賬。
指顧間禍融氏施威,十八姨賣浪。露布捷間,奏膚功於甘棠嶺上。
——右調《柳絮飛霜》。

話說溫如玉見槐陰國人馬退去,心裏念了無數的太乙救苦天尊。回到中軍營內,自己覺的先行跑回,大失元帥的體統,況勝敗兵家之常,原該等著大兵敗後,再逃走也不遲。現有千軍萬馬,多少將官,那一個不護衛我?那馬如龍的斧子總快,也未必便飛到自己身上。越想越後悔,心上討愧的了不得。正愁思間,隻見中軍人來稟道:“各營將官俱來稟安、稟見。”

把一個如玉弄的不見不可,見了覺的沒趣,該如何向他們說?

想了一會,吩咐道:“本帥身子有些不爽快,另日再見。”

中軍吩咐去訖。如玉將幾個心腹家丁叫入後帳,一同計議,商酌如何完局之法。那些家丁們,有勸他該舍命報國的,有勸他請國王添兵遣將的,有勸他將軍務交與眾將,回朝請罪,煩公主入宮解脫的,議論紛紛不一。如玉聽了,俱非良策。將家丁退去,深恨海中鯨保舉他壞事,獨自一個,愁腸百結,惟有自盡覺的還是條道路。正在千難萬難間,猛想起冷於冰當年囑咐他的話;有極難處事,可將與他的頭一聯柬帖先看,自有妙應。

便自己恨罵道:“溫如玉,你何以一癡至此!怎麼教你領了兵,魂魄都喪盡了?”

又想道:“數年來,原無一件疑難事,用他不著,所以就忘記了。”

又一想,大驚道:“還不知這兩聯柬帖,此番帶來沒有?”

隨將他貼身的兩個太監叫來問道:“府中公主房中小杭櫃內,有一紫檀小匣,內有柬帖二聯,你們此番起身時,可帶來沒有?”

兩個太監齊說道:“當年駙馬曾和公主說過,將來若有公事出城,務必將此匣帶上。這番起身時,是公主親手交與奴輩二人,用心收藏,備駙馬拆看,現在衣箱內鎖著。”

如玉大喜,心裏說道:“好一個知痛癢的公主!他的心比頭發還細,怎不教我愛他敬他!”

吩咐道:“快快取來!”

沒片刻,太監取到。如玉開了匣兒,將頭一聯拆開一看,上麵都是蠅頭小楷書,寫著一大篇,從頭至尾看了一遍,喜歡的抓耳撓腮,不由的口中作念道:“好一個未動先知的冷老先生呀!真是我的重生父母!原來馬如龍隻用如此,便成千古未有的大功。卻教我想不起,對各營眾兵將出醜,傳到公主耳中,豈不羞死!好一個冷老先生,真是盛世神仙!可恨我當年沒有當尊長的待他,張口便是你兄我弟亂吐,該死之至!”

隨即吩咐擺設香案,將柬帖放在中間,恭恭敬敬大拜了四拜。又將柬帖從新看了七人回,都暗記在心中,然後將帖兒仍和第二聯放在一處,遞與兩個內官用心收好。又自己想了一套對眾將粉飾的言語,方命家丁於中軍帳外,打聚將鼓。

少刻,軍政司擂起鼓來,探事軍兵一個個向各營飛報,慌的那大小眾將急忙披掛甲胄齊赴中軍,聽候將令。軍政司見諸將到齊,傳稟入去。須臾,溫如玉升帳,眾將挨次入帳參謁,分立兩旁。溫如玉道:“我們這甘棠嶺,共有多少營盤?”

眾將道:“從東南至西北,共有十座連營,連元帥中營,共十一座。”

如玉道:“每營主將幾員?副將幾員?”

眾將道:“每營主將一員,副將二員,偏將十數員、七八員不等。”

又問道:“每一營有多少人馬?”

眾將道:“東西兩頭人馬,多於每營半倍,係防賊人從兩下攻擊。其餘營盤,或五六千、四五千不等,惟中軍人馬較各營又多出三倍。花名冊內,人數、營頭俱開寫的明白,元帥一看便知。”

如玉道:“此嶺從東北至西南,共有多少裏數?共有多少寬闊?”

眾將道:“長約二十三四裏,寬有一二裏處,還有僅寬一半裏處不等。”

如玉道:“此嶺亦可謂極大矣。”

又問道:“嶺這邊是我國,嶺那邊是何地名,方是槐陰國界?”

眾將道:“從嶺前至遊魂關二百餘裏,總是我國的版圖,關外便是槐陰國地界。”

如玉道:“此嶺東西盡頭處,又是什麼地方?可有往來之路沒有?”

眾將道:“此嶺東南連太湖山,山勢極高,雖有羊腸鳥道,軍馬卻行走不得。嶺西北接連神水溝,此溝長二三百裏,深不可測,冬春則溝內水少,夏秋便有大水分流,然亦有無水時候,故名為神水溝。冬春二季還有人敢冒險行走,夏秋時,水之來去無常,則無人敢行走矣。”

如玉道:“信如爾等所言,則此嶺誠吾國之保障也。”

眾將道:“若失此嶺,吾國疆域大有可虞。”

如玉問了地形,提起筆來,寫了十數句話,遞與眾將傳觀:“爾等可依我柬帖,次第施行,定在明日亥時完工。再曉諭各營兵丁,有敢泄露一字者,本人立行腰斬!父母妻子,無分男女老幼,俱行斬決!外即親黨,亦必同誅。爾等各按營頭,分一半在嶺上做工,一半各帶勁弓大箭,在營外嶺上守候。若有敵人衝上嶺來,鼓聲一響,定要萬弩齊發。再各營主將、守營副將,分為兩班,每一班派偏將數員,旗牌管隊一百員,無分晝夜,在自己汛地上來回巡查。若縱容一人下嶺者,即將副將立即斬首示眾,巡查諸人同罪,決不姑容!”

眾將道:“元帥妙用,某等已略知一二,隻怕馬如龍人馬不肯來;即來又不肯占據,當複何如?”

如玉笑道:“此嶺是他勢在必爭,如何不來?得了此嶺,他便得了要緊地勢,如何不占據也?”

又提筆寫了一聯柬帖,著赤心、白虎二總兵:“明日三鼓內外,照帖行事。”

吩咐已畢,眾將退去,各遵令辦理。

次早,馬如龍帶兵殺上嶺來,俱被弓弩射回,反傷了無數人馬。本日戌牌時分,諸將入中營交令,言諸項俱各完妥,如玉又下令道:“嶺前守候的將官兵卒,仍照前分兩班輪流守把,將各營內做工的兵丁,速刻盡數下嶺,在本國嶺後十裏內,連夜造連營十座,限明日寅時齊備。嶺上的營盤照舊紮定,營內東西物件,將要緊的搬一半在嶺下新營內,總要留一半物件在嶺上,不準搬盡,違令者立斬。”

再傳諭去嶺下諸軍將:“新營盤造完時,即飽餐戰飯,準備器械,明日我兵敗下嶺來,可各舍命堵擋,保守新營。若敵兵不來追趕,可各入新營。他自然回嶺上,占據我們的現成營寨駐紮,臨期自有調遣,務要一陣成功!”

次日天一明,諸將稟報:“嶺下新營造完。”

如玉令眾將速刻回營,準備禦敵。早飯後,如玉吩咐諸將如此如此對敵:“可將我的旗號盡行收起,俱換上大丞相兼元帥海中鯨旗號。馬如龍若問我時,隻言主上因我不戰而退,已拿解入國治罪。”

溫如玉下嶺,入新營聽候動靜。沒有一個時辰,探子報道:“我兵敗下嶺來,槐陰國大軍在後追趕。”

如玉即發兵禦敵,接應自己人馬入營。少刻,探子又來報道:“槐陰國人馬,已在我們嶺上安營。”

如玉笑對眾將道:“不出我之所料也。”

眾將俱各羨服。天交二鼓,如玉吩咐心腹人,分頭做事。沒有頓飯時候,隻聽得天崩地塌,嶺上大震了一聲。頃刻,又聽得炮聲響動不絕。如玉急忙率眾將出營,遙向嶺上觀看,但見:天崩地裂,海哮江翻。黑霧彌漫霄漢,煙迷如墨;火光爍閃平川,草木皆紅。執銳披堅,生為報國之士;焦頭爛額,死作異鄉之魂。馬首與甲胄齊飛,人肉同刀槍共化。陰風陣陣,驚聞霹靂之聲;烈焰騰騰,慘聽悲呼之苦。

如玉遠遠眺望,見嶺上火光照耀如同白晝,火炮之聲隱隱不絕。隨遣四將,帶兵到嶺下擒斬逃下嶺的人馬。須臾,火炮聲息,被北風卷來,僅是燒的腥穢氣味。此時見煙火正盛,約料人馬不能存站,回營笑向眾將道:“總有逃脫的,也不出赤、白二將之手。”

眾將俱各拜服在地,道:“元帥用兵如神,雖孫、吳不能及也。”

如玉得意之至,滿麵笑容,向眾將道:“到的還是藉仗諸公盡力,與本帥共奏奇功,除國家數十年心腹大患。本帥到不喜克敵製勝,喜主上知人善任耳。”

說罷,哈哈大笑起來。眾人又極口譽揚不止。

少刻,四將回來,稟報道:“槐陰國人馬,在嶺上者已成灰燼;偶樂有一二到嶺下者,俱皆斷臂折足,小將等業經搜斬無遺。此時還有些小煙火未息。”

四將說罷,又各跪倒,稱頌功勳,為千古少有。如玉大喜,著四將起立:“爾諸將可知本帥先回,致令士卒戰敗之由麼?”

眾將各鞠躬道:“末將等不知。”

如玉道:“此本帥驕兵之計也。槐陰人馬,素勇悍而輕華胥,不有以驕之,無以克敵全勝。本帥今早未臨陣之前,理該與爾等明白說知意見,誠恐彼營有智謀之士,看出誘敵舉動,反為不美。”

眾將齊聲道:“此元帥之奇謀也。智勇雙全,始膺主上腹心委任,心中自有奇謀。請元帥一一明示,小將等好奉令遵行。”

如玉道:“吩咐軍中奏樂排宴,諸將無分大小,俱各賜坐慶賀。”

又著軍政司,於眾兵卒無分馬、步,通賞兩月錢糧。隻聽得營裏營外,歡聲如雷。如玉樂極,著諸將皆以大杯行酒。有大醉亂談者皆不罪。隻吃到次早日出時候方止。

一邊寫本報捷,一邊遣將帶兵,於嶺上開通道路。

忽聽得中軍營外傳鼓,家將送入公主家書。如玉急急的拆開一看,內言:“主上知敵將斬了柳色青,駙馬棄眾而逃,致令軍中無主,被賊人大殺一陣,幾將甘棠嶺失去。主上悔恨之至,將丞相海中鯨深加叱辱,說他薦舉匪人,如今著滿朝文武公舉一人領兵,替回駙馬。”

又言:“我已人宮哀懇國母,在主上前方便。我父王也說某某原是書生,迫於寡人命令,不得不去,此皆海中鯨妄舉之罪也。看來於大事無礙,見字可謹守營寨,等候替換人到回朝”等語。如玉看罷,長出了一口氣,心裏說道:“若不是大恩公冷老先生柬帖內,細細開寫,著我如何問營頭,如何問形勢,如何分兵守禦,如何分兵守禦,如何連夜於嶺上做工,暗埋火炮,如何扣兩條火線,直通到嶺後三裏外,以便點發,如何預差赤、白二總兵,劫嶺前營寨,追殺逃散賊兵,始成此大功,救我身家,不然,下文就說不得了。總主上看公主情麵,不加罪責,我今後尚有何顏麵,再入朝堂?”

想到此處,又吩咐後營安排香案,與冷於冰叩頭。

如玉叩拜罷,與公主寫了口書,傳與驛站,飛馳去了。然後率兵將到嶺下,見已修出半裏一條闊路。上的嶺頭,向東南西北兩下一望,見愁雲怨霧,上下相接,還有那燒不盡的死屍,並盔甲兵器等物,都是橫三順四,披迷在嶺上。再看那一條長嶺,二十餘裏,大坑小坎,就和將地皮普行翻過一般。下了嶺頭,見赤、白二將帶領兵將前來報功,言:“奉元帥密諭,於火炮發時,即帶兵打破他嶺下原營,殺戮幾千賊寇,所得糧草、什物、旗幟、金鼓,真是山積土聚。今已令偏將等看守,小將二人親來交令。”

如玉又吩咐軍政司,寫本再行報捷。

正行間,公主家信又到,內言:“國王與文武官商議,已調西路鎮將神武將軍錢萬選做兵馬大元帥。本日午後,又知駙馬兵敗,失了甘棠鎮,父王舉止失錯,通國驚惶。駙馬可速寫本,自責請罪,我於國母前,自有周旋”

等語。溫如玉看罷,點了幾下頭,不由的長歎道:“假如不勝,我竟不知作何結局。”

惟恐遺失,將書字扯碎。大兵到了馬如龍原營,周圍看了一會,吩咐行軍司馬:“將所得各項,登記清單,以便奏聞。”

隨將馬如龍殘破破營盤,收拾停妥,就在他營中休息。從新點集諸將兵丁,另造清冊,將帶傷疾病者發遣回國,陣亡者記名存恤。連甘棠鎮並黃河清以及自己帶來人馬,共揀選了十萬精銳勁卒,至次日,一邊起本,一邊領人馬,殺奔槐陰國。

隔了一天,公主家信又到,內言:“駙馬用誘敵計,佯作敗北,複用火攻燒殺強賊數萬。捷聞到朝,父王大悅,喜愧交集,立差人阻住錢萬選,不準出境。本日設大宴,文武慶賀,加封兩子官爵,賞賜金帛珠玉甚多。國母請我入宮筵宴,複見父王,命太子把盞代賀。此皆駙馬盛功之驗。又聞奏捷本內,有起兵征討槐陰國之說,此斷斷不可,宜趁勝歸朝,保全名譽“等語。如玉看罷,焚毀來劄,立即寫書安慰公主。

少刻,又接到國王令旨,大讚助猷,將海中鯨改為右丞相,因保薦得人,子孫世襲衡文殿說書之職;加封自己為左丞相兼理兵馬大元帥,總督內外軍國事。長子延譽封為藝文院學士,次子延壽封為車騎將軍,世襲罔替。如玉大悅。諸將並兵了各有賞賜,頒到許多金銀綢緞等物,著如玉按功分給。又著詳敘諸將勤勞,以便升用。如玉率眾謝恩。晚間,又接到國王手諭,言:“槐陰與本國世為仇敵,亦非一朝一夕所能殲除,卿宜斟酌行事,可殄滅即行殄滅,可講和即行講和可也。”

如玉又寫本,啟知發兵日期,有到被相機進退之說。

大兵到了遊魂關,立即修理損破,留將鎮守。一麵帶人馬,殺過荷花池地界,直到槐陰國駐玉關地界,安營下寨,以便次日攻關。第二日早,槐陰國已有官到營中來議和,情願將荷花池西北一帶地方讓與華胥,兩國休兵罷戰,約為唇齒,凡有征伐,互相發兵救應,永為兄弟之國,各立盟書,盡釋前嫌。若必不允從,定起傾國人馬,一決勝負等語。如玉將來使酒席款待,安置別營,然後聚集眾將一同商議。有言戰者,有言和者,紛紛議論不一。如玉亦不能決。

卻好國王差大臣賀三多又齎令旨來到,犒賞軍士。如玉率眾謝恩,一麵款待賀三多,就與他相商和戰二字。三多道:“槐陰多智勇之士。出駐玉關以外,彼國險要地方,似本國甘棠嶺者,有三四處,極難攻取,非四五年不能平定。我前曾出使彼地,深知利害。駙馬若能保全勝,有何不可?”

如玉尋思了一會:“自己所憑者是冷於冰柬帖,止有一個未拆。設有兩件疑難事,便就是個沒擺布。國王有可戰可和之旨,公主又有歸朝享名譽之說,看來和的為是。”

向三多道:“先生所見,慮出萬全,溫某亦不敢保陣陣必勝。刻下槐陰使臣,現在營中,請來大家麵議可也。”

隨即將使臣請入中軍,以賓禮相待。講說半晌,如玉要以駐玉關一百裏外為界,那使臣止以荷花池為界。如玉又言:“荷花池一帶地方,原就有華胥國大半在內。今止得此些須地土,難複王旨。”

那使臣又以“兵敗將亡,與此地土,已虧情之至,況駐玉關是槐陰保障,此關尚不可與,況於關外要百餘裏地耶?”

兩家爭論不已。到是賀三多從中說合道:“兩國既言約為兄弟,當與兩國軍民惜福,何必爭此百裏地界?”

如玉聽了,方才依允。中軍帳大設筵席,款待使臣,各立了誓狀,永無侵伐。送使臣出關去訖。

次日,賀三多先回朝交旨,如玉也拜發了一道講和本章,差亦心、白虎二將於荷花池界築起五座連城,安兵將鎮守,自己先帶領得勝人馬回朝。

正是:
鞭敲金鐙響,人唱凱歌辭。
展土開疆日,男兒得誌時。

 
舉報收藏 0打賞 0

《綠野仙踪》

《綠野仙蹤》正文
第一回 陸都管輔孤忠幼主 冷於冰下第產麟兒 第二回 做壽文才傳僉士口 充幕友身入宰相家 第三回 議賑疏口角出嚴府 失榜首回心守故鄉 第四回 割白鏹旅舍恤寒士 易素服官署哭恩師 第五回 警存亡永矢修行誌 囑妻子割斷戀家心 第六回 柳國賓都門尋故主 冷於冰深山遇大蟲 第七回 走荊棘投宿村學社 論詩賦得罪老俗儒 第八回 泰山廟於冰打女鬼 八裏鋪俠客趕書生 第九回 吐真情結義連城璧 設假局欺騙冷於冰 第十回 冷於冰食穢吞丹藥 火龍氏傳法賜雷珠 第十一回 伏仙劍柳社收厲鬼 試雷珠佛殿誅妖狐 第十二回 桃仙客龍山燒惡怪 冷於冰玉洞煉神書 第十三回 韓鐵頭大鬧泰安州 連城壁被擒山神廟 第十四回 救難友知州遭戲謔 醫刑傷城璧走天涯 第十五回 金不換掃榻留城璧 冷於冰回鄉探妻兒 第十六回 別難友鳳嶺逢木女 斬妖黿川江救客商 第十七回 請庸醫文魁毒病父 索賣契淑女入囚牢 第十八回 罵錢奴刎頸全大義 保烈婦傾囊助多金 第十九回 兄歸鄉胞弟成乞丐 嬸守誌親嫂做媒人 第二十回 金不換聞風贈盤費 連城璧拒捕戰官軍 第二十一回 信訪查知府開生路 走懷仁不換續妻房 第二十二回 斷離異不換遭刑杖 投運河沈襄得外財 第二十三回 入賭局輸錢賣弟婦 引大盜破產失嬌妻 第二十四回 恤貧兒二士趨生路 送貞婦兩鬼保平安 第二十五回 出祖居文魁思尋弟 見家書卜氏喜留賓 第二十六回 救難裔月夜殺解役 請仙女談笑打權奸 第二十七回 埋骨骸巧遇金不換 設重險聊試道中人 第二十八回 會盟兄喜隨新官任 入賊巢羞見被劫妻 第二十九回 返虞城痛惜親骨肉 回懷慶欣遇舊知交 第三十回 聞叛逆於冰隨征旅 論戰守文煒說軍機 第三十一回 克永城陣擒師尚義 出夏邑法敗偽神師 第三十二回 易軍門邦輔頒新令 敗管翼賊婦大交兵 第三十三回 斬金花於冰歸泰嶽 殺大雄殷氏出賊巢 第三十四回 囚軍營手足重完聚 試降書將帥各成功 第三十五回 沐皇恩文武雙得意 搬家眷夫婦兩團圓 第三十六回 走長莊賣藝賺公子 入大罐舉手避癡兒 第三十七回 連城璧盟心修古洞 溫如玉破產出州監 第三十八回 冷於冰施法劫貪墨 猿不邪采藥寄仙書 第三十九回 貼賑單賄賂貪知府 借庫銀分散眾饑民 第四十回 恨貧窮約客商密室 走江湖被騙哭公堂 第四十一回 散家仆解當還腳價 療母病試淚拜名醫 第四十二回 買棺木那移煩契友 賣衣服竭力葬慈親 第四十三回 逢吝夫抽豐又失意 遇美妓罄囊兩相交 第四十四回 溫如玉賣房充浪子 冷於冰潑水戲花娘 第四十五回 連城璧誤入驪珠洞 冷於冰奔救虎牙山 第四十六回 報國寺殿外霹妖蠍 宰相府庫內走銀蛇 第四十七回 壽虔婆浪子吃陳醋 伴張華嫖客守空房 第四十九回 抱不平蕭麻訓妓女 打怨鼓金姐恨何郎 第五十回 傳情書幫閑學說客 入欲網癡子聽神龜 第五十一回 赴章台如玉釋嫌怨 抱馬桶苗禿受叱呼 第五十二回 調假情花娘生閑氣 吐真意妓女教節財 第五十三回 蕭麻子想錢賣冊頁 擋人碑裝醉鬧花房 第五十四回 過生辰受盡龜婆氣 交借銀立見小人情 第五十五回 愛情郎金姐貼財物 別怨女如玉下科場 第五十七回 鄭龜婆聞唆拚性命 苗禿子懼禍棄家私 第五十九回 蕭麻子貪財傳死信 溫如玉設祭哭情人 第六十回 鄭婆子激起出首事 朱一套審斷個中由 第六十一回 臭腥風廟外追邪氣 提木劍雲中斬妖奴 第六十二回 擲飛針刺瞎妖魚目 倩神雷揀得玉匣書 第六十三回 溫如玉時窮尋舊友 冷於冰得道繳天罡 第六十四回 傳題目私惠林公子 求富貴獨步南西門 第六十五回 遊異國奏對得官秩 入內庭詩賦顯才華 第六十六回 結朱陳嫖客招駙馬 受節鉞浪子做元戎 第六十七回 看柬帖登時得奇策 用火攻一夕奏神功 第六十八回 賞勤勞榮封甘棠鎮 坐叛黨戴罪大軍營 第六十九回 城角陷嚇壞癡情客 刀頭落驚醒夢中人 第七十回 聽危言斷絕紅塵念 尋舊夢永結道中緣 第七十一回 買衣米冷遇不平事 拔胡須辱挫作惡兒 第七十二回 訪妖仙誤逢狐大姐 傳道術收認女門生 第七十三回 溫如玉遊山逢蟒婦 朱文煒催戰失僉都 第七十四回 寄私書一紙通倭寇 冒軍功數語殺張經 第七十五回 結婚姻郎舅圖奸黨 損兵將主仆被賊欺 第七十六回 議參本一朝膺寵命 舉賢才兩鎮各勤王 第七十八回 剿倭寇三帥成偉績 斬文華四海慶升平 第七十九回 葉體仁席間薦內弟 周小官窗下戲嬌娘 第八十回 買書房義兒認義母 謝禮物幹妹拜幹哥 第八十一回 跳牆頭男女欣歡會 角醋口夫婦怒分居 第八十二回 阻佳期奸奴學騙馬 題姻好巧婦鼓簧唇 第八十三回 捉奸情賊母教淫女 論親事悍婦敵迂夫 第八十四回 避吵鬧貢生投妹丈 趁空隙周璉娶蕙娘 第八十五回 老腐儒論文招眾怨 二侍女奪水起爭端 第八十六回 趙瞎子騙錢愚何氏 齊蕙娘杯酒殺同人 第八十七回 何其仁喪心賣死女 齊蕙娘避鬼失周璉 第八十八回 讀聖經貢生逐邪氣 鬥幻術法官避妖媛 第九十回 誅鼇魚姑丈回書字 遵仙柬盟弟拜新師 第九十一回 避春雨巧逢袁太監 走內線參倒嚴世蕃 第九十二回 草彈章林潤參逆黨 改口供徐階誅群凶 第九十三回 守仙爐六友燒丹藥 入幻境四子走傍門 第九十四回 冷於冰逃生死杖下 溫如玉失散遇張華 第九十五回 做媒人苗禿貪私賄 娶孀婦如玉受官刑 第九十六回 救家屬城璧偷財物 落大海不換失明珠 第九十七回 淫羽士翠黛遭鞭笞 戰魔王四友失丹爐 第九十九回 冷於冰騎鸞朝帝闕 袁不邪舞劍醉山峰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