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 年代:西漢6358   

《戰國策》東周 卷十一 東周·周文君免士工師藉

周文君免士工師藉,相呂倉,國人不說也。君有閔閔之心。
周文君免去了工師籍的職務,而改用呂倉做相國,周的百姓對這件事不高興。周文君為此感到很擔心。

謂周文君曰:“國必有誹譽,忠臣令誹在己,譽在上。宋君奪民時以為台,而民非之,無忠臣以掩蓋之也。子罕釋相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齊桓公宮中七市,女閭七百,國人非之。管仲故為三歸之家,以掩桓公,非自傷於民也?《春秋》記臣弑君者以百數,皆大臣見譽者也。故大臣得譽,非國家之美也。故眾庶成疆,增積成山。”周君遂不免。
有人對周文君說:“國家做出一個決策,人們必定會有誹謗和讚成兩種態度,忠臣使誹謗全都加在自己的身上,而把讚美的話都加在君主的身上。宋國的國君貽誤農時來建造娛樂用的高台,因此百姓都非議這件事,這是因為沒有忠臣來為君主掩蓋過錯罷了。子罕辭掉了相位而改做司空,百姓非議子罕但褒揚他們的國君。齊桓公在宮中設立了七個市場和七百個國家妓院,國人非議這件事情。管仲因此故意在家裏築“三歸台”,來掩蓋齊桓公的過錯,而不是自己有意傷害民心。《春秋》所記載的臣子殺國君的事例數以百計,這些臣子都是很受讚譽的大臣。所以說大臣受到讚譽,並不是國家的好事。由此看來,人越多力量就越大,積累微小的土石就能成為大山。”周君於是就沒有免掉呂倉的職位。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戰國策》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