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 年代:先秦至漢1516   

《黃帝內經》素問 卷七十一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黃帝問曰:六化六變,勝複淫治,甘苦辛鹹酸淡先後,餘知之矣。夫五運之化,或從天氣,或逆天氣,或從天氣而逆地氣,或從地氣而逆天氣,或相得,或不相得,餘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紀,從地之理,和其運,調其化,使上下合德,無相奪倫,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運宣行,勿乖其政,調之正味,從逆奈何?
黃帝問道:六氣的正常生化和異常生化,勝氣複氣等淫邪致病及其主治原則,甘苦辛鹹酸淡諸氣味所化的情況,我已經知道了。關於五運主歲的氣化,或與司天之氣相順,或與司天之氣相逆,或與司天之氣相順而與在泉之氣相逆,或與在泉之氣相順而與司天之氣相逆,或主氣客氣相生,或主氣客氣相製,我還未能完全明了其中的道理。我想通曉天氣運行的綱紀,遵從地氣變化的道理,調和五運的生成變化規律,使司天、在泉之氣的功能相互應合,不要破壞各自的正常秩序,天地之氣的升降不要失去正常規律,五運之氣的布化運行,不致違背其應時的政令,根據運氣的順逆情況調之以五味,這些應當怎樣才能做到呢?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此天地之綱紀,變化之淵源,非聖帝孰能窮其至理歟!臣雖不敏,請陳其道,令終不滅,久而不易。
岐伯拜了兩拜回答道:這個問題提的很高明啊!這是有關天氣和地氣問題的一個總綱,是萬物變化的本源,若非聖明之帝,誰能夠窮盡這些至理要道呢!我對這個問題雖然領會不深,願意講述其中的道理,使它永遠不致滅絕,能長期流傳而不被更改。

帝曰:願夫子推而次之,從其類序,分其部主,別其宗司,昭其氣數,明其正化,可得聞乎?
黃帝說:希望先生把這些道理進一步推演,使其更加條理,根據天幹地支的屬類和排列的順序,分析司天、在泉等所主的部位,分別每年主歲之氣與各步之氣,明了司天年運所屬之氣與常數,及正化邪化的變化情況等,可以聽你進一步講述嗎?

岐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氣,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寒暑燥濕風火臨禦之化,則天道可見,民氣可調,陰陽卷舒,近而無惑,數之可數者,請遂言之。
岐伯說;首先要確立紀年的天幹,明了主歲之氣與金木水火土五運值年之數;然後根據地支,明了司天、在泉之氣的寒暑燥濕風火六氣的加臨情況,這樣自然界的變化規律就可以顯露出來,人們就可以根據天道的規律調養身體,陰陽之氣盛衰的道理也就淺近易知,不再疑惑。關於它的一般禮數可以加以推數的,我盡量講給你聽。

帝曰:太陽之政奈何?
黃帝說:太陽寒水值年的施政情況是怎樣的呢?

岐伯曰:辰戌之紀也。
岐伯說:太陽寒水值年的施政在辰年與戌年。

太陽,太角,太陰。壬辰,壬戌。其運風,其化鳴紊啟拆,其變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太角(初正)、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
壬辰年、壬戌年。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丁壬為木運,壬為陽年,故運為太角。木運之氣為風,其正常氣化為和風吹拂、萬物鳴響、草木萌芽、綻放生機,其反常變化為大風震撼、摧毀折拔,其致病為頭暈目眩、肢體振顫、視物不明。客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徵,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主運五步與客運相同,起於太角,終於太羽。客運與主運之氣相同,氣得正化。

太陽,太徵,太陰。戊辰,戊戌,同正徵。其運熱,其化暄暑鬱燠,其變炎烈沸騰,其病熱鬱。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
戊辰、戊戌年。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戊癸為火運,戊為陽年,故運為太徵。火運雖然太過,但為司天之寒水所克,則此二年與火運平氣相同。火運之氣為熱,其正常氣化為溫暑鬱熱,其反常變化為火炎沸騰,其致病為熱邪鬱滯。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徵,二之運少宮,三之運太商,四之運少羽,終之運太角。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徵,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

太陽,太宮,太陰。甲辰歲會(同天符),甲戌歲會(同天符)。其運陰埃,其化柔潤重澤,其變震驚飄驟,其病濕、下重。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
甲辰年、甲戌年,此二年既是歲會,又是同天符。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甲已為土運,甲為陽年,故運為太宮。土運之氣為陰雨,其正常氣化為柔軟、厚重、潤澤,其反常變化為飄雨急驟、震撼、驚駭,其致病為濕邪下重。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宮,二之運少商,三之運太羽,四之運少角,終之運太徵。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徵,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太陽,太商,太陰。庚辰,庚戌。其運涼,其化霧露蕭飋,其變肅殺凋零,其病燥、背瞀、胷滿。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
庚辰年、庚戌年。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已庚為金運,庚為陽年,故運為太商。金運之氣為涼,其正常氣化為霧露、蕭瑟,其反常變化為肅殺、凋零,其致病為津液幹燥、背沉重、胸滿悶。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商,二之運少羽,三之運太角,四之運少徵,終之運太宮。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徵,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

太陽,太羽,太陰。丙辰天符,丙戌天符。其運寒,其化凝慘凜冽,其變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於溪穀。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少商。
丙辰年、丙戌年,此二年均為天符。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丙辛為水運,丙為陽年,故運為太羽。水運之氣寒冷肅殺,其正常氣化為寒風凝結、淒慘、凜冽,其反常變化為冰雪霜雹,其致病為大寒留滯於筋肉關節空隙處。客運五步:初之運太羽,二之運少角,三之運太徵,四之運少宮,終之運太商。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徵,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凡此太陽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天氣肅,地氣靜,寒臨太虛,陽氣不令,水土合德,上應辰星、鎮星。其穀玄、黅,其政肅,其令徐。寒政大舉,澤無陽焰,則火發待時。少陽中治,時雨乃涯,止極雨散,還於太陰,雲朝北極,濕化乃布,澤流萬物,寒敷於上,雷動於下,寒濕之氣,持於氣交。民病寒濕,發肌肉萎、足痿不收、濡瀉、血溢。
凡此辰年、戌年太陽司天之政,其氣太過,先天時而至,太陽寒水司天,其氣肅曆,太陰濕土在泉,其氣沉靜,寒水之氣臨於太空,陽氣不得施令,水土二氣相合,以為功德,上應於水星與土星之光較強。其在穀類,應於黑色與黃色者生長良好,其司天之政嚴肅,其在泉之令徐緩。由於寒水之政大起,陽氣不得伸張,故湖澤中不見陽熱的氣焰升騰,火氣則需等到其相應之時方能舒發。主氣少陽居為三之氣,因火氣過勝,則應時之雨水窮盡不降;四之氣在泉用事,雨水止極而雲散,氣還於太陰主令之時,雲會於北極雨府之處,濕氣乃得布化,萬物為之潤澤,太陽寒氣布於高空,少陰雷火動而在下,寒濕之氣則持續於氣交之中。人們易患寒濕證,病發肌肉痿弱、兩足痿軟不收、大便泄瀉、血液外溢等症。

初之氣,地氣遷,氣乃大溫,草乃早榮,民乃厲,溫病乃作,身熱、頭痛、嘔吐、肌腠瘡瘍。二之氣,大涼反至,民乃慘,草乃遇寒,火氣遂抑。民病氣鬱中滿,寒乃始。三之氣,天政布,寒氣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熱中、癰疽、注下、心熱、瞀悶,不治者死。四之氣,風濕交爭,風化為雨,乃長,乃化,乃成。民病大熱,少氣、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五之氣,陽複化,草乃長,乃化,乃成。民乃舒。終之氣,地氣正,濕令行,陰凝太虛,埃昏郊野。民乃慘淒,寒風以至,反者孕乃死。
初之氣,主氣為厥陰風木,客氣為少陽相火,上年在泉之氣遷移退位,溫氣大行,草木繁榮較早。人們易患時疫癘病,溫熱病發作,病發身熱、頭痛、嘔吐、肌膚瘡瘍等症。二之氣,主氣為少陰君火,客氣為陽明燥金,故涼氣反而大行,陽氣不得舒發,人們感到淒慘,草木因遇到寒涼之氣,也不易生長,火氣受到抑製。人們易患肝氣鬱而不舒,腹中脹滿等病,寒氣開始發生。三之氣,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為太陽寒水,司天之氣布其政令,寒氣大行,雨乃降下。人們易患寒病於外、熱聚於內的病證,病發癰疽、下痢如注、心熱、煩悶等病症,熱鬱於內易傷心神,若不及時治療病多死亡。四之氣,主氣為太陰濕土,客氣為厥陰風木,風濕二氣,交爭於氣交,濕得風氣乃化為雨,萬物乃得盛長、化育、成熟。人們易患大熱、少氣、肌肉痿弱、兩足痿軟、下痢赤白等病。五之氣,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為少陰君火,陽氣重新施化,草木之類又得盛長、化育而成熟,人們感到舒暢無病。終之氣,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為太陰濕土,在泉之氣,得其政令,濕氣大行,陰寒之氣凝集太空,塵埃昏暗,籠罩郊野。人們感到淒慘,若寒風驟至,則土氣不勝,脾不得長養,此時妊娠多流產。

必折其鬱氣,先資其化源,抑其運氣,扶其不勝,無使暴過而生其疾,食歲穀以全其真,避虛邪以安其正,故歲宜苦以燥之溫之(讀注:此句經文原在本段首,為錯簡,調整至此)。適氣同異,多少製之,同寒濕者燥熱化,異寒濕者燥濕化,故同者多之,異者少之,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謂時也。
凡此太陽寒水司天之年,則火氣鬱而不行,必須折減其政鬱之勝氣,資助不勝之氣,不要使運氣太過而發生疾病,應當食用得歲氣的穀類以保全真氣,避免虛邪賊風以安定正氣,宜食苦味以瀉火,以燥治濕,以溫治寒。根據年運與司天在泉陰陽五行之氣的同異裁定藥食性味的多少而製之,運與氣寒濕相同者燥熱,其氣強,可多用製其氣之品;運與氣寒濕不同者燥濕,其氣微,可少用製其氣之品。凡用寒性藥品時,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涼性藥品時,應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溫性藥品時,應避開溫氣主令之時;用熱性藥品時,應避開熱氣主令之時,用飲食調養時,也應遵照這個原則,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若氣候有反常變化時,就不必拘守這一原則。若不遵守上述這些規律,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就是說要根據四時氣候變化的具體情況,決定治療原則。

帝曰:善。陽明之政奈何?
黃帝說:好。陽明燥金值年的施政情況是怎樣的呢?

岐伯曰:卯酉之紀也。陽明,少角,少陰,清熱勝複同,同正商。丁卯歲會,丁酉。其運風清熱。少角(初正)、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
岐伯說:陽明燥金施政在卯年與酉年。

陽明,少徵,少陰,寒雨勝複同,同正商。癸卯(同歲會),癸酉(同歲會)。其運熱寒雨。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
丁卯年,為歲會;丁酉年。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丁壬為木運,丁為陰年,故運為少角。木運不及,則克我之金的清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火的熱來複,此二年勝複之氣相同。由於木運不及,司天之燥金勝之,則金兼木化,反得其政,故同金運平氣。凡此二年,運氣為風,勝氣為清,複氣為熱。客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徵,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主運五步與客運相同,起於少角,終於少羽。客運與主運之氣相同,氣得正化。

陽明,少宮,少陰,風涼勝複同。己卯,己酉。其運雨風涼。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
癸卯年、癸酉年,此二年俱為同歲會。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戌癸為火運,癸為陰年,故運少徵。火運不及,則克我之水的寒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土的雨氣來複,此二年勝複之氣相同。由於火運不及,無力克金,司天之金氣得政,故同金運平氣。凡此二年,運氣為熱,勝氣為寒,複氣為雨。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徵,二之運太宮,三之運少商,四之運太羽,終之運少角。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徵,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陽明,少商,少陰,熱寒勝複同,同正商。乙卯天符,乙酉歲會、太一天符,其運涼熱寒。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
己卯年、己酉年。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甲已為土運,已為陰年,故運為少宮。土運不及,則克我之木的風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金的涼氣來複,此二年勝複之氣相同。凡此二年,運氣為雨,勝氣為風,複氣為涼。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宮,二之運太商,三之運少羽,四之運太角,終之運少徵。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徵,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

陽明,少羽,少陰,雨風勝複同。辛卯,少宮同。辛酉、辛卯,其運寒雨風。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太商。
己卯年,為天符;已酉年,既是歲會,又是太一天符。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已庚為金運,已為陰年,故運為少商。金運不及則克我之火的熱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生我之水的寒氣來複,此二年勝複之氣相同。金運雖不及,但得司天金氣相助,故同金運平氣。凡此二年,運氣為涼,勝氣為熱,複氣為寒。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商,二之運太羽,三之運少角,四之運太徵,終之運少宮。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徵,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凡此陽明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天氣急,地氣明,陽專其令,炎暑大行,物燥以堅,淳風乃治,風燥橫逆,流於氣交,多陽少陰,雲趨雨府,濕化乃敷,燥極而澤。其穀白、丹,間穀命太者,其耗白甲品羽,金火合德,上應太白、熒惑。其政切,其令暴,蟄蟲乃見,流水不冰。民病咳、嗌塞、寒熱、發暴、振栗、癃閉。清先而勁,毛蟲乃死,熱後而暴,介蟲乃殃,其發暴,勝複之作,擾而大亂,清熱之氣,持於氣交。
辛卯年、辛酉年。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丙辛為水運,辛為陰年,故運少羽。水運不及,則克我之土的雨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木的風氣來複,此二年勝複之氣相同。辛卯、辛酉二年,少羽同少宮。凡此二年,運氣為寒,勝氣為雨,複氣為風。客運五步:初之運少羽,二之運太角,三之運少徵,四之運太宮,終之運少商。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徵,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少羽。

初之氣,地氣遷,陰始凝,氣始肅,水乃冰,寒雨化。其病中,熱脹、麵目浮腫、善眠、鼽、衂、嚏、欠、嘔、小便黃赤甚則淋。二之氣,陽乃布,民乃舒,物乃生榮。厲大至,民善暴死。三之氣,天政布,涼乃行,燥熱交合,燥極而澤。民病寒熱。四之氣,寒雨降,病暴仆、振栗、譫妄、少氣、嗌幹引飲,及為心痛、癰腫、瘡瘍、瘧寒之疾、骨痿、血便。五之氣,春令反行,草乃生榮。民氣和。終之氣,陽氣布,候反溫,蟄蟲來見,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溫。
凡此卯酉年陽明司天之政,其氣不及,後天時而至,陽明燥金司天,其氣急切;少陰君火在泉,其氣盛明,金氣不及,火氣乘之,則陽氣得專其令,炎暑之氣大行,萬物幹燥而堅硬,金氣不及則木無所畏,和風主治,風氣與燥氣相兼而流行於氣交之內,使陽氣多而陰氣少,陽氣盛極必衰,衰則陰氣來複,當四之氣主客二氣,即太陰與太陽主令之時,雲歸於雨府,濕氣敷布,幹燥之氣又變為潤澤。其在穀類,應於白色與赤色者生長良好,間穀則為借間氣太過而得成熟者,金氣不及,火氣乘之,損傷屬金之白色甲蟲類,待水氣來複則損及屬火之羽蟲類,金氣與火氣相合,以為功德,上則應於金星與火星之光較強。其司天之政急切,其在泉之令急暴,蟄蟲不欲歸藏,流水不得結冰。人們易患咳嗽,咽喉腫塞,寒熱發作急暴,振動寒溧,大小便不通暢等病。如果燥金清涼之氣早至而急切,則屬木的毛蟲類乃死,如在泉之熱氣後至而急暴,則屬金的介蟲類乃受災殃。勝氣與複氣發作急暴,正常的氣候,被擾亂而不定,司天之清氣與在泉之熱氣,持續於氣交之內。

故食歲穀以安其氣,食間穀以去其邪,歲宜以鹹、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運氣,無使受邪,折其鬱氣,資其化源。以寒熱輕重少多其製,同熱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涼遠涼,用熱遠熱,用寒遠寒,用溫遠溫,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亂天地之經,擾陰陽之紀也。
初之氣,主氣為厥陰風木,客氣為太陰濕土,上年在泉之氣遷移退位,陽明司天燥金用事,陰氣開始凝集,天氣肅曆,水乃結成冰,寒水之氣化。其發病為內熱脹滿,滿麵浮腫,善眠,鼻塞,衄血,噴嚏,嗬欠,嘔吐,小便赤黃甚則淋瀝不通。二之氣,主氣為少陰君火,客氣為少陽相火,二火用事,陽氣乃布,人們感到舒適,萬物開始生長繁榮。若疫癘大行時,人們容易猝暴死亡。三之氣,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為陽明燥金,司天之政乃布,涼氣乃行,客氣之燥氣與主氣之熱氣相互交合,燥氣急則濕氣複而潤澤。人們易患寒熱證。四之氣,主氣為太陰濕土,客氣為太陽寒水,水土氣化,寒雨降下。發病為猝然仆倒,振動戰栗,譫言妄語,少氣,咽喉幹燥的引飲,以及心痛,癰腫,瘡瘍,發為寒冷的瘧疾,骨萎軟,便血等病症。五之氣,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為厥陰風木,秋行春令,草木又得生長而繁榮。人們和平無病。終之氣,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為少陰君火,在泉之氣用事,陽氣敷布,氣反濕暖,蟄蟲現於外麵,流水不得結冰。人們健康平安,陽氣盛則易發溫病。因而在陽明司天之年,應當食用得歲氣的穀類以安定正氣,食用得間氣的穀類,以去邪氣,本年當用鹹味、苦味、辛味的藥物以汗之、清之、散之的方法進行治療,安定其不勝之氣的生化之源,不要使其受邪,折損其鬱氣,資生其化源。根據寒熱的輕重,決定方宜的多少,若年運與在泉之熱氣相同時,應多用與在司天涼氣相同之品;若年運與司天之涼氣相同時,應多用與在泉之熱氣相同之品。用涼藥時,應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熱藥時,應避開熱氣主令之時;用寒藥時,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溫藥時,應避開溫氣主令之時,用飲食調養時,也應遵照這個原則,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若氣候有反常的變化時,就不必拘守這一原則,這是自然變化之道。若違背了上述原則,就會擾亂天地陰陽的自然規律。

帝曰:善。少陽之政奈何?
黃帝說:好。少陽相火值年的施政是怎樣的呢?

岐伯曰:寅申之紀也。
岐伯說:少陽相火施政在寅年與申年。

少陽,太角,厥陰。壬寅(同天符),壬申(同天符)。其運風鼓,其化鳴紊啟坼,其變振拉摧拔,其病掉、眩、支脅、驚駭。太角(初正)、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
壬寅年、壬申年,此二年俱為同天府。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丁壬為木運,壬為陽年,故運為太角。木運之氣為風氣鼓動,其正常氣化為和風吹拂、萬物鳴響、草木萌芽、綻放生機,其反常變化為大風震撼、摧毀、折拔,其致病為肢體振顫,頭暈眩目,兩脅支滿,神魂驚駭。客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徵,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主運五步與客於相同,起於太角,終於太羽。客運與主運之氣相同,氣得正化。

少陽,太徵,厥陰。戊寅天符,戊申天符。其運暑,其化暄囂鬱燠,其變炎烈沸騰,其病上熱鬱、血溢、血泄、心痛。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
戊寅年、戊申年,此二年俱為天符。少陽相火司天,厥陽風木在泉。戊癸為火運,戊為陽年,故運為太徵。火運之氣為暑熱,其正常氣化為火盛熱鬱,其反常變化為火炎沸騰,其致病為熱鬱於上,熱甚迫血妄行則血溢、血泄,心痛。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徵,二之運少宮,三之運太商,四之運少羽,終之運太角。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徵,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

少陽,太宮,厥陰。甲寅,甲申。其運陰雨,其化柔潤重澤,其變震驚飄驟,其病體重、胕腫、痞飲。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
甲寅年、甲申年。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甲已為土運,甲為陽年,故運為太宮。土運之氣為陰雨,其正常氣化為柔軟、厚重、潤澤,其反常變化為風飄、雨驟、震撼、驚駭,其致病為身重浮腫,水飲痞滿。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宮,二之運少商,三之運太羽,四之運少角,終之運太徵。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徵,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少陽,太商,厥陰。庚寅,庚申,同正商。其運涼,其化霧露清切,其變肅殺凋零,其病肩背胷中。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
庚寅年、庚申年。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已庚為金運,庚為陽年,故運為太商。金運雖太過,但被司天相火所克,故同金運平氣。金運之氣為涼,其正常氣化霧露、清冷、急切,其反常變化為肅殺、凋零,其致病則發為肩背與胸中。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商,二之運少羽,三之運太角,四之運少徵,終之運太宮。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徵,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

少陽,太羽,厥陰。丙寅,丙申。其運寒肅,其化凝慘凜冽,其變冰雪霜雹,其病寒,浮腫。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少商。
丙寅年、丙申年。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丙辛為水運,丙為陽年,故運為太羽。水運之氣為寒肅,其正常氣化凝斂淒慘,寒風凜冽,其反常變化為冰雪霜雹,其致病為寒證,浮腫。客運五步:初之運太羽,二之運少角,三之運太徵,四之運少官,終之運太商。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徵,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凡此少陽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天氣正,地氣擾,風乃暴舉,木偃沙飛,炎火乃流,陰行陽化,雨乃時應,火木同德,上應熒惑、歲星。其穀丹、蒼,其政嚴,其令擾。故風熱參布,雲物沸騰,太陰橫流,寒乃時至,涼雨並起。民病寒中,外發瘡瘍,內為泄滿,故聖人遇之,和而不爭。往複之作,民病寒熱、瘧、泄、聾、瞑、嘔吐、上怫腫色變。
凡此寅申少陽司天之政,其氣太過,先天時而至,司天之氣得其正化之位,厥陰風木在泉,其氣擾動不寧,大風突然而起,草木臥倒,走石飛沙,少陽相火之氣為之流行,歲半之前,為君火相火與太陰濕土行令之時,陰氣流行,陽氣布化,雨乃應時而降,少陽司天為火,厥陰在泉為木,木火相生,故同為功德,上應於火星與木星之光較強。其在穀類應於赤色與青色者生長旺盛,其司天之政嚴厲,在泉之令擾動。所以司天之熱與在泉之風相參而敷布,雲霧沸騰,流動不定,太陰濕土之氣橫行氣交,寒氣有時而至,則涼雨並起。人們易患寒病於內(裏寒證),病發外部發生瘡瘍、內為泄瀉脹滿等病症,所以聰明聖智的人,遇到這種情況時,則調和而順適之,不與之抗爭。寒熱之氣,反複發作,人們易患寒熱證,病發瘧疾、泄瀉、耳聾、目瞑、嘔吐、胸部氣鬱脹腫而顏色改變等病症。

初之氣,地氣遷,風勝乃搖,寒乃去,候乃大溫,草木早榮。寒來不殺,溫病乃起,其病氣怫於上,血溢、目赤、咳、逆、頭痛、血崩、脅滿、膚腠中瘡。二之氣,火反鬱,白埃四起,雲趨雨府,風不勝濕,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熱鬱於上,咳、逆、嘔吐、瘡發於中、胷嗌不利、頭痛、身熱、昏憒、膿瘡。三之氣,天政布,炎暑至,少陽臨上,雨乃涯。民病熱中,聾、瞑、血溢、膿瘡、咳、嘔、鼽、衂、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四之氣,涼乃至,炎暑間化,白露降,民氣和平。其病滿、身重。五之氣,陽乃去,寒乃來,雨乃降,氣門乃閉,剛木早凋。民避寒邪,君子周密。終之氣,地氣正,風乃至,萬物反生,霿霧以行。其病關閉不禁、心痛、陽氣不藏而咳。
初之氣,主氣為厥陰風木,客氣為少陰君火,上年在泉之氣,遷移退位,風氣盛時則搖動不寧,主客二氣木火相生,寒氣乃去,氣候大溫,草木提早繁榮。有時寒氣雖來但不能行其殺伐之令,溫熱病發生,其易患氣鬱於上焦證,病發為血液外溢、目赤、咳嗽、氣逆、頭痛、血崩、脅部脹滿、皮膚肌腠生瘡等症。二之氣,主氣為少陰君火,客氣為太陰濕土,火氣反為濕土之氣鬱遏而不發,白色雲埃四起,雲氣歸於雨府,風氣若不勝濕土之氣,則雨水降下,人們身體安康。其易患熱鬱於上焦證,發病為咳嗽、氣逆、嘔吐、瘡瘍發生於內部、胸中與咽喉不利、頭痛身熱、昏憒不清、膿瘡等症。三之氣,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亦為少陽相火,主客氣同,司天之氣施布政令,炎暑乃至,少陽相火上臨,火氣過甚,故雨水窮盡而不降。人們易患熱病在內(裏熱證),病發耳聾、目瞑、血外溢、膿瘡、咳嗽、嘔吐、鼻塞、衄血、口渴、噴嚏、嗬欠、喉痹、目赤等病症,往往突然死亡。四之氣,主氣為太陰濕土,客氣為陽明燥金,陽明主令,涼氣乃至,炎暑之氣間時而化,白露降下,人們和平無殃。其發病為脹滿、身重等症。五之氣,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為太陽寒水,陽氣乃去,寒氣乃至,由於陽氣斂藏,氣門乃閉,剛硬的樹木提早凋零。人們應避開寒邪,通曉養生之道者居處周密,以避寒氣。終之氣,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為厥陰風木,在泉之氣得其正化之位,風氣乃至,萬物反而有生發之施,霧氣流行。由於氣機外泄,故其發病為應關閉者發而不能禁固、心痛、陽氣不得收斂而咳嗽等症。

抑其運氣,讚所不勝,必折其鬱氣,先取化源,暴過不生,苛疾不起,故歲宜鹹、宜辛、宜酸,滲之泄之;漬之發之。觀氣寒溫以調其過,同風熱者多寒化,異風熱者少寒化。用熱遠熱,用溫遠溫,用寒遠寒,用涼遠涼,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階也。
凡此少陽司天之年,必須抑製年運與司天的太過之氣,讚助所不勝之氣,折減其致鬱的勝氣,資助不勝之氣的生化之源,則猝暴太過之氣不能發生,重病可以不生。所以本歲當用鹹味、辛味、酸味藥物,用滲泄之法以清火;用浸漬之法以發汗。觀察氣候的寒熱變化,以調治其太過之邪的邪氣,若年運遇太角、太徵與歲氣風熱不同之年,應多用寒化之品;若年運遇太宮、太商、太羽與歲氣風熱不同之年,應少用寒化之品。用熱性藥品時,應避開熱氣主令之時;用溫性藥品時,應避開溫氣主令之時;用寒性藥品時,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涼性藥品時,應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飲食調養時,也應遵照這個原則,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若氣候有反常變化時,就不必拘守這一原則。若不遵守上述這些規律,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帝曰:善。太陰之政奈何?
黃帝說:好。太陰濕土值年的施政是怎樣的呢?

岐伯曰:醜未之紀也。
岐伯說:太陰濕土施政在醜年與未年。

太陰,少角,太陽,清熱勝複同,同正宮。丁醜,丁未。其運風清熱。少角(初正)、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
丁醜年、丁未年。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丁壬為木運,丁為陰年,故運為少角。木運不及,則克我之金的清氣乃為勝氣,清氣之後,則我生之火的熱來複,此二年勝複之氣相同。木運不及,無力克土,司天之氣得政,故同土運平氣。凡此二年,運氣為風,勝氣為清,複氣為熱。客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徵,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主運五步與客運相同,起於少角,終於少羽。客運與主運之氣相同,氣得正化。

太陰,少徵,太陽,寒雨勝複同。癸醜,癸未。其運熱寒雨。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
癸醜年,癸未年。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戌癸為火運,癸為陰年,故運少徵。火運不及,則勝我之水的寒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土的雨氣來複,此二年勝複之氣相同。凡此二年,運氣為熱,勝氣為寒,複氣為雨。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徵,二之運太宮,三之運少商,四之運太羽,終之運少角。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徵,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太陰,少宮,太陽,風清勝複同,同正宮。己醜太一天符,己未太一天符。其運雨風清。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
已醜年、已未年,此二年俱為太一天符。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甲已為土運,已為陰年,故運為少宮。土運不及,則克我之木的風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金的清氣來複,此二年勝複之氣相同。土運雖不及,但得司天土之助,故同土運平氣。凡此二年,運氣為雨,勝氣為風,複氣為清。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宮,二之運太商,三之運少羽,四之運太角,終之運少徵。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徵,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

太陰,少商,太陽,熱寒勝複同。乙醜,乙未。其運涼熱寒。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
乙醜年、乙未年。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乙庚為金運,乙為陰年,故運為少商。金運不及,則克我之火的熱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生我之水的寒氣來複,此二年勝複之氣相同。凡此二年,運氣為涼,勝氣為熱,複氣為寒。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商,二之運太羽,三之運少角,四之運太徵,終之運少宮。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徵,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太陰,少羽,太陽,雨風勝複同,同正宮。辛醜(同歲會),辛未(同歲會)。其運寒雨風。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太商。
辛醜年、辛未年,此二年俱為同歲會。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丙辛為水運,辛為陰年,故運少羽。水運不及,則克我之土的雨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木的風氣來複,此二年勝複之氣相同。由於水運不及,司天之土氣勝之,則土兼水化,反得其政,故同土運平氣。凡此二年,運氣為寒,勝氣為雨,複氣為風。客運五步:初之運少羽,二之運太角,三之運少徵,四之運太宮,終之運少商。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徵,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少羽。

凡此太陰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陰專其政,陽氣退避,大風時起,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原野昏霿,白埃四起,雲奔南極,寒雨數至,物成於差夏。民病寒濕,腹滿、身?憤、胕腫、痞逆、寒厥、拘急。濕寒合德,黃黑埃昏,流行氣交,上應鎮星、辰星。其政肅,其令寂,其穀黅、玄。故陰凝於上,寒積於下,寒水勝火,則為冰雹,陽光不治,殺氣乃行。故有餘宜高,不及宜下,有餘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氣之化也,民氣亦從之,間穀命其太也。
凡醜未太陰司天之政,其氣不及,後天時而至,太陰司天太陽在泉,其氣皆陰,故陰專其令,陽氣退避,時常有大風興起,司天之氣下降於地,在泉之氣上騰於天,原野霧氣昏暗,白色雲埃四起,雲奔於南極雨府,由於太陰濕土與太陽寒水主令,故寒雨頻頻降下,萬物成熟於夏末秋初。人們易患寒濕證,病發腹部脹滿、全身腫脹、浮腫、痞滿氣逆、寒氣厥逆、筋脈拘急等症。濕氣與寒氣相合以為功德,黃黑色塵埃昏暗,流行於氣交之內,上則應於土星與水星之光較強。司天之政嚴肅,在泉之令寂靜,其在穀類應於黃色與黑色者生長旺盛。由於司天之陰氣凝集於上,在泉之寒氣積聚於下,寒水之氣勝於火氣,則為冰雹,陽光不得施治,陰寒肅殺之氣乃行。所以對於穀物的種植,太過之年應在高地,不及之年應在低地,在太過之年應晚,不及之年應早,這不僅要看土地條件是否有利,而且要根據氣化的情況而定,人們對於養生之道,也必須適應這些情況,間穀則借間氣太過而得以成熟。

初之氣,地氣遷,寒乃去,春氣正,風乃來,生布萬物以榮,民氣條舒,風濕相薄,雨乃後。民病血溢、筋絡拘強、關節不利、身重、筋痿。二之氣,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溫、厲大行,遠近鹹若。濕蒸相薄,雨乃時降。三之氣,天政布,濕氣降,地氣騰,雨乃時降,寒乃隨之。感於寒濕,則民病身重、胕腫、胷腹滿。四之氣,畏火臨,溽蒸化,地氣騰,天氣否隔,寒風曉暮,蒸熱相薄,草木凝煙,濕化不流,則白露陰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熱、血暴溢、瘧、心腹滿熱、臚脹,甚則胕腫。五之氣,慘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黃落,寒氣及體,君子周密,民病皮腠。終之氣,寒大舉,濕大化,霜乃積,陰乃凝,水堅冰,陽光不治。感於寒,則病人關節禁固、腰脽痛,寒濕持於氣交而為疾也。
初之氣,主氣為厥陰風木,客氣亦為厥陰風木,上年在泉之氣,遷移退位,由於主客二氣相同寒氣乃去,春氣得氣化之正,風氣乃來,生發之氣布化,萬物因而繁榮,人們感到條暢舒適,由於濕氣為風氣所迫,降雨較遲。人們易患血液外溢,筋絡拘急強直,關節不利,身體沉重,筋脈痿軟等病症。二之氣,主氣為少陰君火,客氣亦為少陰君火,主客二氣相同,故火得氣化之正,萬物因而生化,人們也感到平和。其發病為溫病、疫癘大流行,遠近的患者病皆相同。濕與熱氣相迫,雨水乃按時降下。三之氣,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為太陰濕土,司天之氣布化,濕氣乃降,地氣上升,雨水應時降下,寒氣隨之而來。四之氣主氣為太陰濕土,客氣為少陽相火,相火加臨於主氣之上,濕熱合化,地氣上升,與天氣阻隔不通,早晚俱有寒風吹來,熱氣與寒氣相迫,煙霧凝集於草木之上,濕化之氣不得流動,則白露陰布,成為秋令。人們易患腠理發熱、血暴溢、瘧疾、心腹滿熱、腹脹,甚則浮腫等病症。五之氣,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亦為陽明燥金,淒慘寒涼之氣以行,寒露降下,嚴霜提早降臨,草木萎黃凋落,寒氣侵及人體,善於養生的人們居處周密,人們易患皮膚腠理的病症。終之氣,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亦為太陽寒水,寒氣大起,濕氣大化,霜乃聚積,陰氣凝結,水結成堅冰,陽光不得施治。感受到寒邪,則人們易患關節強急而活動不靈、腰部與臀部疼痛等病症,這是由於寒濕之氣相持於氣交所致。

必折其鬱氣而取化源,益其歲氣無使邪勝。食歲穀以全其真,食間穀以保其精。故歲宜以苦燥之、溫之,甚者發之、泄之。不發不泄則濕氣外溢,肉潰皮拆而水血交流。必讚其陽火,令禦甚寒,從氣異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熱化,同濕者以燥化,異者少之,同者多之。用涼遠涼,用寒遠寒,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
凡此太陰司天之年,必須折減其致鬱的邪氣,而取氣不勝之氣的生化之源,補益不及的歲氣,不使邪氣過勝。食用得歲氣的穀類以保全其真氣,食用得間氣的穀類以保養精氣。所以本年宜用苦味的藥物,用燥性以去濕,用溫性以去寒,甚則用發泄的方法以去濕邪。如果不發不泄,濕氣向外溢出,則病發肌肉潰爛、皮膚破裂等症,而使水血交流。本年必須扶持其陽火,以令防禦大寒,根據從氣相交之屬性的異同,以指定藥物性味的多少,年運與歲氣相同為寒性的,用熱性之品;年運與歲氣相同為濕性的,用燥性之品,異者少之,同者多之。用涼性藥品時,應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寒性藥品時,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溫性藥品時,應避開溫氣主令之時;用熱性藥品時,應避開熱氣主令之時,用飲食調養時,也應遵照這個原則,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若氣候有反常變化時,就不必拘守這一原則。若不遵守上述這些規律,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帝曰:善。少陰之政奈何?
黃帝說:好。少陰君火值年的施政是怎樣的呢?

岐伯曰:子午之紀也。
岐伯說:少陰君火施政在子年與午年。

少陰、太角、陽明。壬子、壬午。其運風鼓,其化鳴紊啟拆(別本作坼),其變振拉摧拔,其病支滿。太角(初正)、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
壬子年、壬午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丁壬為木運,壬為陽年,故運為太角。木運之氣為風氣鼓動,其正常氣化為和風吹拂、萬物鳴響、草木萌芽、綻放生機,其反常變化為大風震撼、摧毀、折拔,其致病為脅下支撐脹滿。客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徵,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主運五步與客運相同,起於太角,終於太羽。客運與主運之氣相同,氣得正化。

少陰、太徵、陽明。戊子天符、戊午太一天符。其運炎暑,其化暄曜鬱燠,其變灸烈沸騰,其病上熱血溢。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
戊子年,為天符年;戌午年,為太一天符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戊癸為火運,戊為陽年,故運為太徵。火運之氣為火炎暑熱,其正常氣化為溫暖、光曜、鬱熱,其反常變化為火炎沸騰,其致病為熱在上部,血液外溢。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徵,二之運少宮,三之運太商,四之運少羽,終之運太角。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徵,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

少陰、太宮、陽明。甲子、甲午。其運陰雨,其化柔潤(別本作順)時雨,其變震驚飄驟,其病中滿身重。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
甲子年、甲午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甲已為土運,甲為陽年,故運為太宮。土運之氣為陰雨,其正常氣化為柔軟、厚重、潤澤,時常下雨,其反常變化為風飄雨驟、震撼驚駭,其致病為腹中脹滿,肢體沉重。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宮,二之運少商,三之運太羽,四之運少角,終之運太徵。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徵,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少陰、太商、陽明。庚子(同天符)、庚午(同天符),同正商。其運涼勁,其化霧露蕭飋,其變肅殺凋零,其病下清。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
庚子年、庚午年,此二年俱為同天府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乙庚為金運,庚為陽年,故運為太商。金運雖太過,但被司天相火所克,故同金運平氣。金運之氣為涼,其正常氣化霧露蕭瑟,其反常變化為肅殺凋零,其致病則為清氣在下。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商,二之運少羽,三之運太角,四之運少徵,終之運太宮。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徵,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

少陰、太羽、陽明。丙子歲會、丙午。其運寒,其化凝慘栗冽,其變冰雪霜雹,其病寒下。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少商。
丙子年,為歲會年;丙午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丙辛味水運,丙為陽年,故運為太羽。水運之氣為寒,其正常氣化凝斂淒慘,寒風凜冽,其反常變化為冰雪霜雹,其致病為寒氣在下。客運五步:初之運太羽,二之運少角,三之運太徵,四之運少官,終之運太商。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徵,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凡此少陰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地氣肅,天氣明,寒交暑,熱加燥,雲馳雨府,濕化乃行,時雨乃降,金火合德,上應熒惑、太白。其政明,其令切,其穀丹、白。水火寒熱,持於氣交而為病始也,熱病生於上,清病生於下,寒熱淩犯而爭於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眥瘍、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幹、腫上。
凡此子午年少陰司天之政,其氣太過,先天時而至,少陰司天,陽明在泉,在泉之氣肅殺,司天之氣光明,初之氣,客氣之寒,與上年終氣少陽之暑相交,司天之熱與在泉之燥氣相加,雲馳於雨府,濕化之氣乃得流行,雨乃應時而降,金之燥氣與火之熱氣相合,以為功德,上則火星與金星之光較強。司天之政光明,在泉之氣急切,其在穀類應於赤色與白色者。水之寒氣與火之熱氣相持於氣交,為疾病發生的起因,熱性病變發生在上部,涼性病變發生在下部,寒氣與熱氣相互侵犯而爭擾於中部,人們易患咳嗽,氣喘,血液上溢或下泄,鼻塞,噴嚏,目赤,眼角瘡瘍,寒氣厥逆入於胃部,心痛,腰痛,腹部脹大,咽喉幹燥,上部腫脹等病症。

初之氣,地氣遷,燥將去,寒乃始,蟄複藏,水乃冰,霜複降,風乃至,陽氣鬱。民反周密,關節禁固,腰脽痛。炎暑將起,中外瘡瘍。二之氣,陽氣布,風乃行,春氣以正,萬物應榮,寒氣時至。民乃和,其病淋、目瞑、目赤、氣鬱於上而熱。三之氣,天政布,大火行,庶類蕃鮮,寒氣時至。民病氣厥心痛,寒熱更作,咳、喘、目赤。四之氣,溽暑至,大雨時行,寒熱互至。民病寒熱,嗌幹、黃癉、鼽、衂、飲發。五之氣,畏火臨,暑反至,陽乃化,萬物乃生、乃長榮,民乃康。其病溫。終之氣,燥令行,餘火內格,腫於上、咳、喘,甚則血溢。寒氣數舉,則霿霧翳,病生皮腠,內舍於脅,下連少腹而作寒中。地將易也。
初之氣,主氣為厥陰風木,客氣為太陽寒水,上年在泉之氣遷移退位,少陽之暑氣將要退去,寒冷之氣始至,蟄蟲重又歸藏,水結為冰,霜又降下,主氣之風受客氣之影響而凜冽寒冷,陽氣因而被鬱不得宣發。人們反而居處周密,以避寒氣,易患關節強硬、活動不靈、腰部與臀部疼痛等病症。初之氣後,炎暑之氣即將發生,可致內部與外部瘡瘍的病症。二之氣,主氣為少陰君火,客氣為厥陰風木,陽氣乃得舒布,風氣乃得流行;春氣屬於正化之令,萬物亦當繁榮,寒氣雖然有時而至,但因主客二氣均屬陽,所以人們仍然感到平和。其發病為小便淋瀝,目視不清,兩眼紅赤等症,氣鬱於上部可發生熱病。三之氣,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為少陰君火,司天之氣布化,主客二氣皆為火,所以大火流行,萬物繁盛而鮮明,寒氣有時而至。人們易患氣厥逆而心痛的病症,寒熱交替發作之時,則易患咳嗽、氣喘、目赤等病症。四之氣,主氣為太陰濕土,客氣亦為太陰濕土,暑濕俱至,大雨時常降下,寒熱交互而至。人們易患寒熱證,病發咽喉幹燥、黃疸、鼻塞、衄血、水飲發作等病症。五之氣,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為少陽相火,少陽之烈火降臨,暑氣反而又至,陽熱之氣生化,萬物又出現生長繁榮景象,人們感到安康。其發病為溫病。終之氣,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為陽明燥金,燥氣流行,由於燥金之收斂,使五之氣的餘火隔拒於內,不得外泄,易患腫於上部、咳嗽、氣喘,甚則血液外溢等病症。若寒氣時常發起,則霧氣彌漫,其病多發於皮膚,如果邪氣居於脅部,向下連及少腹,就發生內部寒冷的病症。終之氣之末,在泉之氣將要改變。

必抑其運氣,資其歲勝,折其鬱發,先取化源,無使暴過而生其病也。食歲穀以全真氣,食間穀以避虛邪,歲宜鹹以軟之而調其上,甚則以苦發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則以苦泄之。適氣同異而多少之,同天氣者以寒清化,同地氣者以溫熱化。用熱遠熱,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寒遠寒,食宜同法。有假則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
凡此少陰司天之年,必須抑製其太過的運氣,資助歲氣所勝之氣,折減其鬱,先取化源,不要使其太過而發生疾病。食用得歲氣的穀類以保全真氣,食用得間氣的穀類以避虛邪。本年宜用鹹味藥物以軟化之而調其上部,甚則用苦味以發之;以酸味收之而安其下部,甚則以苦泄之。應根據年運與歲氣的同異,而製定用多或用少,年運與司天之氣同為熱者用寒涼之品以化之;若年運與在泉之氣同為涼者,用溫熱之品以化之。用熱性藥品時應避開熱氣主令之時,用涼性藥品時應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溫性藥品時應避開溫氣主令之時,用寒性藥品時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飲食調養時,也應遵照這個原則,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若氣候有反常變化時,就不必拘守這一原則。若不遵守上述這些規律,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帝曰:善。厥陰之政奈何?
黃帝說:好。厥陰風木值年的施政情況是怎樣的呢?

岐伯曰:巳亥之紀也。
岐伯說:厥陰風木值年施政在巳年與亥年。

厥陰、少角、少陽,清熱勝複同,同正角。丁巳天符、丁亥天符。其運風清熱。少角(初正)、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
丁巳年、丁亥年,此二年俱為天符年。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丁壬為木運,丁為陰年,故運為少角。木運不及,則克我之金的清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火的熱來複。凡此二年,運氣為風,勝氣為清,複氣為熱。客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徵,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主運五步與客運相同,起於少角,終於少羽。客運與主運之氣相同,氣得正化。

厥陰、少徵、少陽,寒雨勝複同。癸巳(同歲會)、癸亥(同歲會)。其運熱寒雨。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
癸巳年、癸亥年,此二年俱為同歲會。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戌癸為火運,癸為陰年,故運少徵。火運不及,則勝我之水的寒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土的雨氣來複,此二年勝複之氣相同。凡此二年,運氣為熱,勝氣為寒,複氣為雨。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徵,二之運太宮,三之運少商,四之運太羽,終之運少角。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徵,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厥陰、少宮、少陽,風清勝複同,同正角。己巳、己亥。其運雨風清。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
已巳年、已亥年。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甲已為土運,已為陰年,故運為少宮。土運不及,則克我之木的風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金的涼氣來複,此二年勝複之氣相同。由於土運不及,司天之木氣勝之,則木兼土化,反得其政,故同土運平氣。凡此二年,運氣為雨,勝氣為風,複氣為清。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宮,二之運太商,三之運少羽,四之運太角,終之運少徵。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徵,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

厥陰、少商、少陽,熱寒勝複同,同正角。乙巳、乙亥。其運涼熱寒。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
己巳、已亥年。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甲己為土運,己為陰年,故運為少商。土運不及則生我之火的熱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克之水的寒氣來複,此二年勝複之氣相同。土運雖不及,無力克木,司天之木氣反而得政,故同木運平氣。凡此二年,運氣為涼,勝氣為熱,複氣為寒。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商,二之運太羽,三之運少角,四之運太徵,終之運少宮。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徵,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厥陰、少羽、少陽,雨風勝複同。辛巳、辛亥。其運寒雨風。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太商。
辛巳年、辛亥年。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丙辛為水運,辛為陰年,故運少羽。水運不及,則克我之土的雨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木的風氣來複,此二年勝複之氣相同。凡此二年,運氣為寒,勝氣為雨,複氣為風。客運五步:初之運少羽,二之運太角,三之運少徵,四之運太宮,終之運少商。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徵,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

凡此厥陰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諸同正歲,氣化運行同天。天氣擾,地氣正,風生高遠,炎熱從之,雲趨雨府,濕化乃行,風火同德,上應歲星、熒惑。其政撓,其令速,其穀蒼、丹,間穀言太者,其耗文角、品羽。風燥火熱,勝複更作,蟄蟲來見,流水不冰,熱病行於下,風病行於上,風燥勝複形於中。
凡此巳亥年厥陰司天之政,其氣不及,後天時而至。上述所說的同正角諸年,其氣化情況,年運與司天之氣相同,均為木運平氣。厥陰司天,少陽在泉,司天之氣擾動,在泉之氣正化,司天之風氣,生於高遠之處,在泉之炎熱自下而從上,雲歸於雨府,濕化之氣流行,司天之風氣與在泉之火相合,以為功德,上則應於木星與火星之光較強。司天之政擾動,在泉之令迅速,其在穀類應於青色與赤色者生長旺盛,間穀則為借間氣太過而得成熟者,易耗損有紋的角蟲和顏色淡的羽蟲。風氣燥氣,火氣熱氣,互為勝複,交替發作,蟄蟲出現,流水不能結冰,熱病容易發生在下半年,風病容易發生在上半年,風氣與燥氣交會發作則見於年中。

初之氣,寒始肅,殺氣方至。民病寒於右之下。二之氣,寒不去,華雪水冰,殺氣施化,霜乃降,名草上焦,寒雨數至,陽複化。民病熱於中。三之氣,天政布,風乃時舉。民病泣出、耳鳴、掉、眩。四之氣,溽暑濕熱相薄,爭於左之上。民病黃癉而為胕腫。五之氣,燥濕更勝,沉陰乃布,寒氣及體,風雨乃行。終之氣,畏火司令,陽乃大化,蟄蟲出見,流水不冰,地氣大發,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溫、厲。
初之氣,主氣為厥陰風木,客氣為陰明燥金,寒氣開始嚴厲,殺伐之氣方來。人們易患寒病於右側下方。二之氣,主氣為少陽君火,客氣為太陽寒水,所以寒冷之氣不去,雪花飄,水成冰,殺伐之氣施化,霜乃降下,草類上部幹燥,寒冷的雨水時常降下,陽氣來複。人們易患裏熱證。三之氣,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為厥陰風木,司天之政布化,大風時起。人們易患兩目流淚、耳鳴、抽搐、頭暈目眩等病症。四之氣,主氣為太陰濕土,客氣為少陰君火,暑濕、濕熱之氣交爭於司天之左間。人們易患黃疸病而為浮腫。五之氣,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為太陰濕土,燥氣與濕氣互有勝負,陰寒沉降之氣乃得布化,寒氣侵及人體,風雨流行。終之氣,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為少陽相火,由於少陽之烈火主令,陽氣大化,蟄蟲出現,流水不得結冰,地中陽氣發泄,草類生長,人們也感到舒適,其發病則為溫病、疫癘。

必折其鬱氣,資其化源,讚其運氣,無使邪勝。歲宜以辛調上,以鹹調下,畏火之氣,無妄犯之。用溫遠溫,用熱遠熱,用涼遠涼,用寒遠寒,食宜同法。有假反常。此之道也,反是者病。
凡此厥陰司天之年,必須折減其致鬱之氣,資助不勝之氣的生化之源,讚助其不及的運氣,不要使邪氣太勝。本年宜用辛味以調治司天之風邪,用鹹味以調治在泉之火邪,少陽相火其性尤烈,不可輕易觸犯,應當慎重調治。用溫性藥品時,應避開溫氣主令之時;用熱性藥品時,應避開熱氣主令之時;用涼性藥品時,應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寒性藥品時,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飲食調養時,也應遵照這個原則,這僅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若氣候有反常變化時,就不必拘守這一原則。這就是一般規律,若不遵守上述這些規律,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帝曰:善。夫子之言,可謂悉矣,然何以明其應乎?
黃帝說:好。先生講的,可以說是很詳盡了,然而怎樣才能知道它適應或不應呢?

岐伯曰:昭乎哉問也!夫六氣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視之,覩其位而知其所在矣。運有餘,其至先,運不及,其至後,此天之道,氣之常也。運非有餘,非不足,是謂正歲,其至當其時也。
岐伯說:你提的問題很高明啊!關於六氣的問題,其運行有一定的次序,其終止有一定的方位,所以通常在正月初一日寅時(3-5時)進行觀察,根據六氣主時所在的位置,就可以知道其氣是應或不應。年運太過的,其氣先時而至,年運不及的,其氣後時而至,這是自然氣象的一般規律和六氣的正常情況。若年運既非太過亦非不及的平氣,謂之“正歲”,其氣正當其時而至。

帝曰:勝複之氣,其常在也,災眚時至,候也奈何?
黃帝說:勝氣和複氣是經常存在的,災害的發生,怎樣能夠測知呢?

岐伯曰:非氣化者,是謂災也。
岐伯說:不屬正常氣化的,就屬於災害。

帝曰:天地之數,終始奈何?
黃帝說:司天、在泉之氣的開始和終止是怎樣的呢?

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是明道也。數之始,起於上而終於下,歲半之前天氣主之,歲半之後地氣主之,上下交互氣交主之,歲紀畢矣。故曰:“位明氣月,可知乎。”所謂氣也。
岐伯說:你問的很詳細啊!這是關於氣象變化規律應該知曉的問題。司天在泉之數,開始於司天,終止於在泉,歲半以前,司天主其氣;歲半以後,在泉主其氣;天氣地氣相交之時,氣交主其氣,作為一年氣數的綱領,乃盡於此。所以說:“司天在泉所主的方位既然明白了,那麼六氣所應於十二月就可以知曉了。”這就是六氣分主六步的氣數。

帝曰:餘司其事,則而行之,不合其數,何也?
黃帝說:我負責這件事情,並按照這些原則去運用它,有時與實際的氣數不完全符合,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曰:氣用有多少,化洽有盛衰,衰盛多少,同其化也。
岐伯說:歲氣有太過不及的差別,四時主治的氣化也有盛衰的不同,盛衰的多少與春、夏、長夏、秋、冬之氣化相同。

帝曰:願聞同化何如?
黃帝說:我願你講一下同化是怎樣的呢?

岐伯曰:風溫春化同,熱曛昏火夏化同,勝與複同,燥清煙露秋化同,雲雨昏暝埃長夏化同,寒氣霜雪冰冬化同,此天地五運六氣之化,更用盛衰之常也。
岐伯說:風溫與春季之氣化同,熱曛昏火與夏季之氣化同,勝氣與複氣的同化也是一樣的,燥清煙露與秋季之氣化同,雲雨昏暝埃與長夏之氣化同,寒氣霜雪冰與冬季之氣化同,這就是天地間五運六氣之所以與運氣互有勝衰的一般情況。

帝曰:五運行同天化者,命曰天符,餘知之矣。願聞同地化者何謂也?
黃帝說:五運值年與司天之氣同化的,叫作“天符”,我已經知道了。我想聽聽五運與在泉之氣同化是怎樣的呢?

岐伯曰:太過而同天化者三,不及而同天化者亦三;太過而同地化者三,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此凡二十四歲也。
岐伯說:年運太過而與司天之氣同化的有三,年運不及而與司天之氣同化的也有三;年運太過而與在泉之氣同化的有三,年運不及而於在泉之氣同化的也有三,屬於這類情況的共有二十四年。

帝曰:願聞其所謂也?
黃帝說:請你把上述情況進一步加以說明。

岐伯曰:甲辰、甲戌,太宮,下加太陰;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陰;庚子、庚午,太商,下加陽明,如是者三。癸巳、癸亥,少徵,下加少陽;辛醜、辛未,少羽,下加太陽;癸卯、癸酉,少徵,下加少陰,如是者三。戊子、戊午,太徵,上臨少陰;戊寅、戊申,太徵

 
舉報收藏 0打賞 0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素問
卷一 素問·上古天真論 卷二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卷三 素問·生氣通天論 卷四 素問·金匱真言論 卷五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卷六 素問·陰陽離合論 卷七 素問·陰陽別論 卷八 素問·靈蘭秘典論 卷九 素問·六節藏象論 卷十 素問·五藏生成 卷十一 素問·五藏別論 卷十二 素問·異法方宜論 卷十三 素問·移精變氣論 卷十四 素問·湯液醪醴論 卷十五 素問·玉版論要 卷十六 素問·診要經終論 卷十七 素問·脈要精微論 卷十八 素問·平人氣象論 卷十九 素問·玉機真藏論 卷二十 素問·三部九候論 卷二十一 素問·經脈別論 卷二十二 素問·藏氣法時論 卷二十三 素問·宣明五氣 卷二十四 素問·血氣形誌 卷二十五 素問·寶命全形論 卷二十六 素問·八正神明論 卷二十七 素問·離合真邪論 卷二十八 素問·通評虛實論 卷二十九 素問·太陰陽明論 卷三十 素問·陽明脈解 卷三十一 素問·熱論 卷三十二 素問·刺熱 卷三十三 素問·評熱病論 卷三十四 素問·逆調論 卷三十五 素問·瘧論 卷三十六 素問·刺瘧 卷三十七 素問·氣厥論 卷三十八 素問·咳論 卷三十九 素問·舉痛論 卷四十 素問·腹中論 卷四十一 素問·刺腰痛 卷四十二 素問·風論 卷四十三 素問·痹論 卷四十四 素問·痿論 卷四十五 素問·厥論 卷四十六 素問·病能論 卷四十七 素問·奇病論 卷四十八 素問·大奇論 卷四十九 素問·脈解 卷五十 素問·刺要論 卷五十一 素問·刺齊論 卷五十二 素問·刺禁論 卷五十三 素問·刺誌論 卷五十四 素問·針解 卷五十五 素問·長刺節論 卷五十六 素問·皮部論 卷五十七 素問·經絡論 卷五十八 素問·氣穴論 卷五十九 素問·氣府論 卷六十 素問·骨空論 卷六十一 素問·水熱穴論 卷六十二 素問·調經論 卷六十三 素問·繆刺論 卷六十四 素問·四時刺逆從論 卷六十五 素問·標本病傳論 卷六十六 素問·天元紀大論 卷六十七 素問·五運行大論 卷六十八 素問·六微旨大論 卷六十九 素問·氣交變大論 卷七十 素問·五常政大論 卷七十一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卷七十二 素問·刺法論 卷七十三 素問·本病論 卷七十四 素問·至真要大論 卷七十五 素問·著至教論 卷七十六 素問·示從容論 卷七十七 素問·疏五過論 卷七十八 素問·徵四失論 卷七十九 素問·陰陽類論 卷八十 素問·方盛衰論 卷八十一 素問·解精微論
《黃帝內經》靈樞
卷一 靈樞·九針十二原 卷二 靈樞·本輸 卷三 靈樞·小針解 卷四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 卷五 靈樞·根結 卷六 靈樞·壽夭剛柔 卷七 靈樞·官針 卷八 靈樞·本神 卷九 靈樞·終始 卷十 靈樞·經脈 卷十一 靈樞·經別 卷十二 靈樞·經水 卷十三 靈樞·經筋 卷十四 靈樞·骨度 卷十五 靈樞·五十營 卷十六 靈樞·營氣 卷十七 靈樞·脈度 卷十八 靈樞·營衛生會 卷十九 靈樞·四時氣 卷二十 靈樞·五邪 卷二十一 靈樞·寒熱病 卷二十二 靈樞·癲狂 卷二十三 靈樞·熱病 卷二十四 靈樞·厥病 卷二十五 靈樞·病本 卷二十六 靈樞·雜病 卷二十七 靈樞·周痹 卷二十八 靈樞·口問 卷二十九 靈樞·師傳 卷三十 靈樞·決氣 卷三十一 靈樞·腸胃 卷三十二 靈樞·平人絕穀 卷三十三 靈樞·海論 卷三十四 靈樞·五亂 卷三十五 靈樞·脹論 卷三十六 靈樞·五癃津液別 卷三十七 靈樞·五閱五使 卷三十八 靈樞·逆順肥瘦 卷三十九 靈樞·血絡論 卷四十 靈樞·陰陽清濁 卷四十一 靈樞·陰陽係日月 卷四十二 靈樞·病傳 卷四十三 靈樞·淫邪發夢 卷四十四 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 卷四十五 靈樞·外揣 卷四十六 靈樞·五變 卷四十七 靈樞·本藏 卷四十八 靈樞·禁服 卷四十九 靈樞·五色 卷五十 靈樞·論勇 卷五十一 靈樞·背俞 卷五十二 靈樞·衛氣 卷五十三 靈樞·論痛 卷五十四 靈樞·天年 卷五十五 靈樞·逆順 卷五十六 靈樞·五味 卷五十七 靈樞·水脹 卷五十八 靈樞·賊風 卷五十九 靈樞·衛氣失常 卷六十 靈樞·玉版 卷六十一 靈樞·五禁 卷六十二 靈樞·動輸 卷六十三 靈樞·五味論 卷六十四 靈樞·陰陽二十五人 卷六十五 靈樞·五音五味 卷六十六 靈樞·百病始生 卷六十七 靈樞·行針 卷六十八 靈樞·上隔 卷六十九 靈樞·憂患無言 卷七十 靈樞·寒熱 卷七十一 靈樞·邪客 卷七十二 靈樞·通天 卷七十三 靈樞·官能 卷七十四 靈樞·論疾診尺 卷七十五 靈樞·刺節真邪 卷七十六 靈樞·衛氣行 卷七十七 靈樞·九宮八風 卷七十八 靈樞·九針論 卷七十九 靈樞·歲露論 卷八十 靈樞·大惑論 卷八十一 靈樞·癰疽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