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 年代:先秦至漢2049   

《黃帝內經》靈樞 卷七十九 靈樞·歲露論

黃帝問於岐伯曰:《經》言:“夏日傷暑,秋病瘧”。瘧之發以時,其故何也?
黃帝問岐伯說:《醫經》中說:“夏天傷於暑邪,到了秋天就會發生瘧疾。”瘧疾的發作有一定的時間性,這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對曰:邪客於風府,病循膂而下,衛氣一日一夜,常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日作晏,此其先客於脊背也。故每至於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此所以日作尚晏也。衛氣之行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一日下至尾底,二十二日入脊內,注於伏衝之脈,其行九日,出於缺盆之中,其氣上行,故其病稍益至。其內搏於五髒,橫連募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日作,故次日乃蓄積而作焉。
岐伯回答說:暑虐之邪是從督脈的風府穴侵入人體,然後從頸項沿脊椎兩側日漸向下移動。而人體的衛氣,一日一夜之間行於人體五十周次後,就在風府穴處大會合,與稽留於風府穴的邪氣相遇,由次日起,每日沿脊骨下移一個骨節,所以瘧疾每日發作的時間也隨著向後推遲。因為邪氣已先期稽留於人體的脊背,每當衛氣運行到風府穴時,腠理就張開,邪氣便乘虛深入,則瘧疾就發作,這就是瘧疾發作時間日漸推遲的原因。衛氣出離風府穴,每天沿脊椎下行一節,到第二十一日,下行到尾骶骨,然後在第二十二日,又向上移入於脊內,流注於伏衝脈,再循脈上行九日,上出於左右兩缺盆穴的中間,在這段時間內,衛氣是逐日升高,因此發病的時間,就一天早於一天。如果邪氣深陷內迫於五髒,並累及募原的,是邪氣已入裏,由於距離體表較遠,不能及時與外出的衛氣相搏,病就不能每日發作,所以發病遲緩,以致於到第二天才會聚集發作一次,而形成間日瘧。

黃帝曰:衛氣每至於風府,腠理乃發,發則邪入焉。其衛氣日下一節,則不當風府,奈何?
黃帝說:衛氣每當運行到風府穴時,就會使腠理開泄,邪氣便乘虛侵入而發病。但衛氣逐日下移一節,這樣就不是每天在風府穴處,為什麼瘧疾還會發作呢?

岐伯曰:風府無常,衛氣之所應,必開其腠理,氣之所舍節,則其府也。
岐伯說:邪氣侵入人體,並沒有固定的部位。也就是說,不是一成不變的固定在風府穴。衛氣每日下行一節,其相應的部位腠理必定開放,隻要邪氣留止在這個地方,必然引起邪正交爭的反應。所以,凡是衛氣運行出入而邪氣羈留的地方,就是發病的所在。

黃帝曰:善。夫風之與瘧也,相與同類,而風常在,而瘧特以時休,何也?
黃帝說:講得好。風邪所引起的疾病和瘧疾相似而同屬一類型,但外感風邪的病症,常常持續存在,而瘧疾的發病卻有間歇地定時發作,這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曰:風氣留其處,瘧氣隨經絡,沉以內搏,故衛氣應乃作也。
岐伯說:因風邪常停留在肌表組織之間,衛陽之氣不時地與之交爭相搏,所以證候表現呈持續性;而瘧疾病邪能隨經絡深入,搏結於內,所以隻有衛氣行至瘧邪所在之處引起抗禦病邪的反應時,疾病才會發作。

帝曰:善。
黃帝說:講得很好。

黃帝問於少師曰:餘聞四時八風之中人也,故有寒暑,寒則皮膚急而腠理閉;暑則皮膚緩而腠理開。賊風邪氣因得以入乎?將必須八正虛邪,乃能傷人乎?
黃帝問少師:我聽說四時八風傷害人體,本來就有寒暑氣候的不同。寒冷時,人的皮膚緊束,腠理閉合;暑熱時,人的皮膚弛緩,腠理開泄。在這種情況下,賊風邪氣是乘人體皮膚腠理開泄而侵入的呢,還是必須遇到四時八風反常的氣候才會傷人呢?

少師答曰:不然。賊風邪氣之中人也,不得以時,然必因其開也,其入深,其內極病,其病人也卒暴。因其閉也,其入淺以留,其病也,徐以遲。
少師回答說:不盡是這樣。賊風邪氣侵害人體,並不按固定的時間刻板地依據四時八風的規律,但必須是人體皮膚腠理開泄時才能乘虛而入,這時人體內部往往精虧氣虛,衛表不固,邪氣容易深入,在這種情況下,病情就要嚴重些,發病也較急促。如果在皮膚腠理閉合時,即使邪氣侵入,因人體正氣不虧,也隻能逗留在表淺部位,病勢就會較輕,發病也比較遲緩。

黃帝曰:有寒溫和適,腠理不開,然有卒病者,其故何也?
黃帝說:有時氣候寒溫也適度,人本身也能恰當地調節衣著,人體腠理並沒有開泄,然而也有突然發病的,其原因是什麼呢?

少師答曰:帝弗知邪入乎?雖平居,其腠理開閉緩急,其故常有時也。
少師回答說:黃帝你不知道邪氣侵入的原因嗎?即使在平時,人的腠理、皮膚也是有時張開有時閉合、有時鬆弛有時堅緊的,這原本就是人體的正常現象。

黃帝曰:可得聞乎?
黃帝問:我可以知道嗎?

少師曰: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故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氣積,肌肉充,皮膚致,毛發堅,腠理郗,煙垢著,當是之時,雖遇賊風,其入淺不深。至其月郭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其衛氣去,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縱,腠理開,毛發殘,膲理薄,煙垢落,當是之時,遇賊風則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少師說:人與天地自然變化密切相關,日月運行虧滿也會對人體產生影響。所以,當月亮滿圓的時候,海水向西湧盛形成大潮,此時人體氣血也相應地充盛,肌肉堅實,皮膚致密,毛發堅韌,腠理閉合,煙塵汙垢容易附著於體表形成保護,在這個時候,即使遇到賊風邪氣的侵入,也較表淺不會深陷。如果到了月亮虧缺的時候,海水向東湧盛形成大潮,這時人體氣血相應虛弱,體表衛氣衰退,外形雖然如常,但肌肉消減,皮膚弛緩,腠理開泄,毛發殘脆,肉理疏薄,煙塵汙垢不容易附著於體表形成保護,在這個時候,若遇到賊風邪氣的侵襲,就容易深陷入裏,發病也急暴。

黃帝曰:其有卒然暴死暴病者,何也?
黃帝說:有人得病呈暴發性,或是突然死亡這是什麼原因?

少師答曰:(得)三虛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實者,邪不能傷人也。
少師回答說:遭逢三虛的人,就會暴病暴死;得遇三實的人,邪氣就不能傷害他。

黃帝曰:願聞三虛。
黃帝說:我想知道什麼是三虛。

少師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謂三虛。故論不知三虛,工反為粗。
少師說:時逢歲氣不及的虛年,遇上月亮虧缺無光,四時氣候失和,在這種條件下,最容易感受賊風邪氣的侵襲,這種情況稱為三虛。所以,如果不了解三虛的理論,即使醫學知識達到相當的高度,但往往因這一點而像粗率庸俗的醫生一樣了。

帝曰:願聞三實。
黃帝說:我想知道什麼是三實。

少師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滿,得時之和,雖有賊風邪氣,不能危之也。
少師說:時逢歲氣有餘之年,又逢月望滿圓,再遇到四時調和的氣候,雖有賊風邪氣也不能危害人體,這就叫做三實。

黃帝曰:善乎哉論!明乎哉道!請藏之金匱,命曰三實(此句應接在上段少師論三實之後)。然,此一夫之論也。
黃帝說:這是多麼深刻的哲理啊!你講得也很透徹。請把它珍藏在金匱之中。不過,這隻是指個別人疾病的單發情況而言。

黃帝曰:願聞歲之所以皆同病者,何因而然?
黃帝說:我想知道在一年之中,有許多人得相同的病,呈流行性。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少師曰:此八正之候也。
少師說:這需要在交立八節的時候,觀察四正、四隅氣候是否異常。

黃帝曰:候之奈何?
黃帝說:怎樣觀察呢?

少師曰:候此者,常以冬至之日,太一立於葉蟄之宮,其至也,天必應之以風雨者矣。風雨從南方來者,為虛風,賊傷人者也。其以夜半至也,萬民皆臥而弗犯也,故其歲民少病。其以晝至者,萬民懈惰而皆中於虛風,故萬民多病。虛邪入客於骨而不發於外,至其立春,陽氣大發,腠理開,因立春之日,風從西方來,萬民又皆中於虛風,此兩邪相搏(別本作摶),經氣結代者矣。故諸逢其風而遇其雨者,命曰遇歲露焉。因歲之和,而少賊風者,民少病而少死。歲多賊風邪氣,寒溫不和,則民多病而死矣。
少師說:這種觀察氣象的方法,通常是在冬至日這天,太一(北極星)入居北方葉蟄宮,當它到來之際,一定有風雨與之相應。如果從南方來的,叫做虛風,這是能夠傷害人體的賊風邪氣。假如虛風來時正在半夜,人們都居於室內安睡,邪氣無從冒犯,這就預示著當年很少人生病。假如虛風出現在白天,人們多在室外活動而防範鬆懈,就容易被邪氣所中傷,因此生病的人就較多。假如在冬季感受了虛邪,深入至骨而不外散,到了立春,陽氣逐漸旺盛,腠理開泄,倘若再遇到立春這一天刮來的西風,人們又會被這種反常的氣候再度中傷,因此兩種邪氣交結,就會使經氣滯止不暢而發生疾病。所以,凡是這樣遭逢不當令的虛風邪雨,都叫做遇歲露。總之,一年之中氣候調和,或很少有異常氣候的出現,人們患病的就少,死亡的也少。反之,一年之中寒溫不時,風雨不調,人們患病的就多,死亡的也多。

黃帝曰:虛邪之風,其所傷貴賤何如,候之奈何?
黃帝說:虛風邪氣,給人們造成危害的輕重,根據什麼去判斷呢?

少師答曰:正月朔日,太一居天留之宮,其日西北風,不雨,人多死矣。正月朔日,平旦北風,春,民多死。正月朔日,平旦北風行,民病多者,十有三也。正月朔日,日中北風,夏,民多死。正月朔日,夕時北風,秋,民多死。終日北風,大病死者十有六。正月朔日,風從南方來,命曰旱鄉;從西方來,命曰白骨,將國有殃,人多死亡。正月朔日,風從東方來,發屋,揚沙石,國有大災也。正月朔日,風從東南方行,春有死亡。正月朔日,天和溫不風,糶賤,民不病;天寒而風,糶貴,民多病。此所謂候歲之風,殘傷人者也。二月醜不風,民多心腹病;三月戌不溫,民多寒熱;四月巳不暑,民多癉病;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諸所謂風者,皆發屋,折樹木,揚沙石,起毫毛,發腠理者也。
少師回答說:在正月初一這一天,月建在寅,太一在東北方的天留宮,這一天如果刮西北風,而且沒有雨,人們多有生病而死亡的。正月初一,早晨平旦寅時,刮起北風,到了春天,人們多因病致死,而且患病的人數多達十分之三。正月初一,中午刮北風,到了夏天,就會造成疾病流行,而且多有死亡。正月初一的傍晚刮北風,到了秋天,會有很多人病死。如果這一天整天刮北風,就會大病流行,死亡的人數約占十分之六。正月初一,如果風從南方刮來,這叫做旱鄉;從西方刮來,稱為白骨,國家將會有禍殃,人多死亡。正月初一,風從東方刮來,如果掀翻房屋,飛沙走石,國家將有大災難。正月初一,風從東南方刮來,到了春天會有人病死。正月初一,如果天氣溫和而無風,則本年內穀物價格低廉,人們不患疾病;如果天氣寒冷而且有風,則本年內穀物價格昂貴,人們也多災多病。這就是所說的,可以在正月初一觀察天氣與風向,以預測當年虛邪賊風傷人的情況。如果到了二月初二日,時近春分多風之際,春風仍不吹拂,人們每每患心腹之病。到了三月十一日,春將盡夏將來時,而氣候仍不溫暖,人們多患寒熱之病。到了四月六日,天陽始盛,夏天到來,如果氣候仍然不熱,那麼人們容易患癉熱病。到了十月九日,冬天已到,陰氣始盛,但氣候仍然不冷,人們往往會突然發病或猝然死亡。以上所說的風,都是指那些能損壞房屋、折斷樹木、飛沙走石的大風,這樣的風能使人毛發豎立、腠理開張而致病。

 
舉報收藏 0打賞 0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素問
卷一 素問·上古天真論 卷二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卷三 素問·生氣通天論 卷四 素問·金匱真言論 卷五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卷六 素問·陰陽離合論 卷七 素問·陰陽別論 卷八 素問·靈蘭秘典論 卷九 素問·六節藏象論 卷十 素問·五藏生成 卷十一 素問·五藏別論 卷十二 素問·異法方宜論 卷十三 素問·移精變氣論 卷十四 素問·湯液醪醴論 卷十五 素問·玉版論要 卷十六 素問·診要經終論 卷十七 素問·脈要精微論 卷十八 素問·平人氣象論 卷十九 素問·玉機真藏論 卷二十 素問·三部九候論 卷二十一 素問·經脈別論 卷二十二 素問·藏氣法時論 卷二十三 素問·宣明五氣 卷二十四 素問·血氣形誌 卷二十五 素問·寶命全形論 卷二十六 素問·八正神明論 卷二十七 素問·離合真邪論 卷二十八 素問·通評虛實論 卷二十九 素問·太陰陽明論 卷三十 素問·陽明脈解 卷三十一 素問·熱論 卷三十二 素問·刺熱 卷三十三 素問·評熱病論 卷三十四 素問·逆調論 卷三十五 素問·瘧論 卷三十六 素問·刺瘧 卷三十七 素問·氣厥論 卷三十八 素問·咳論 卷三十九 素問·舉痛論 卷四十 素問·腹中論 卷四十一 素問·刺腰痛 卷四十二 素問·風論 卷四十三 素問·痹論 卷四十四 素問·痿論 卷四十五 素問·厥論 卷四十六 素問·病能論 卷四十七 素問·奇病論 卷四十八 素問·大奇論 卷四十九 素問·脈解 卷五十 素問·刺要論 卷五十一 素問·刺齊論 卷五十二 素問·刺禁論 卷五十三 素問·刺誌論 卷五十四 素問·針解 卷五十五 素問·長刺節論 卷五十六 素問·皮部論 卷五十七 素問·經絡論 卷五十八 素問·氣穴論 卷五十九 素問·氣府論 卷六十 素問·骨空論 卷六十一 素問·水熱穴論 卷六十二 素問·調經論 卷六十三 素問·繆刺論 卷六十四 素問·四時刺逆從論 卷六十五 素問·標本病傳論 卷六十六 素問·天元紀大論 卷六十七 素問·五運行大論 卷六十八 素問·六微旨大論 卷六十九 素問·氣交變大論 卷七十 素問·五常政大論 卷七十一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卷七十二 素問·刺法論 卷七十三 素問·本病論 卷七十四 素問·至真要大論 卷七十五 素問·著至教論 卷七十六 素問·示從容論 卷七十七 素問·疏五過論 卷七十八 素問·徵四失論 卷七十九 素問·陰陽類論 卷八十 素問·方盛衰論 卷八十一 素問·解精微論
《黃帝內經》靈樞
卷一 靈樞·九針十二原 卷二 靈樞·本輸 卷三 靈樞·小針解 卷四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 卷五 靈樞·根結 卷六 靈樞·壽夭剛柔 卷七 靈樞·官針 卷八 靈樞·本神 卷九 靈樞·終始 卷十 靈樞·經脈 卷十一 靈樞·經別 卷十二 靈樞·經水 卷十三 靈樞·經筋 卷十四 靈樞·骨度 卷十五 靈樞·五十營 卷十六 靈樞·營氣 卷十七 靈樞·脈度 卷十八 靈樞·營衛生會 卷十九 靈樞·四時氣 卷二十 靈樞·五邪 卷二十一 靈樞·寒熱病 卷二十二 靈樞·癲狂 卷二十三 靈樞·熱病 卷二十四 靈樞·厥病 卷二十五 靈樞·病本 卷二十六 靈樞·雜病 卷二十七 靈樞·周痹 卷二十八 靈樞·口問 卷二十九 靈樞·師傳 卷三十 靈樞·決氣 卷三十一 靈樞·腸胃 卷三十二 靈樞·平人絕穀 卷三十三 靈樞·海論 卷三十四 靈樞·五亂 卷三十五 靈樞·脹論 卷三十六 靈樞·五癃津液別 卷三十七 靈樞·五閱五使 卷三十八 靈樞·逆順肥瘦 卷三十九 靈樞·血絡論 卷四十 靈樞·陰陽清濁 卷四十一 靈樞·陰陽係日月 卷四十二 靈樞·病傳 卷四十三 靈樞·淫邪發夢 卷四十四 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 卷四十五 靈樞·外揣 卷四十六 靈樞·五變 卷四十七 靈樞·本藏 卷四十八 靈樞·禁服 卷四十九 靈樞·五色 卷五十 靈樞·論勇 卷五十一 靈樞·背俞 卷五十二 靈樞·衛氣 卷五十三 靈樞·論痛 卷五十四 靈樞·天年 卷五十五 靈樞·逆順 卷五十六 靈樞·五味 卷五十七 靈樞·水脹 卷五十八 靈樞·賊風 卷五十九 靈樞·衛氣失常 卷六十 靈樞·玉版 卷六十一 靈樞·五禁 卷六十二 靈樞·動輸 卷六十三 靈樞·五味論 卷六十四 靈樞·陰陽二十五人 卷六十五 靈樞·五音五味 卷六十六 靈樞·百病始生 卷六十七 靈樞·行針 卷六十八 靈樞·上隔 卷六十九 靈樞·憂患無言 卷七十 靈樞·寒熱 卷七十一 靈樞·邪客 卷七十二 靈樞·通天 卷七十三 靈樞·官能 卷七十四 靈樞·論疾診尺 卷七十五 靈樞·刺節真邪 卷七十六 靈樞·衛氣行 卷七十七 靈樞·九宮八風 卷七十八 靈樞·九針論 卷七十九 靈樞·歲露論 卷八十 靈樞·大惑論 卷八十一 靈樞·癰疽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