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兩朝誌傳 作者:羅貫中年代:明朝960   

《隋唐兩朝誌傳》正文 第三十八回 秦王十計羞李密

秦王十計羞李密

當日,李密即領原跟隨將士二十餘人離了長安,望北而行,直至豳州。哨馬報說秦王人馬至近,李密慌問祖君彥曰:“秦王有問教,吾如何對答?”君彥曰:“不問則已,若有問時,隻推聖上教臣遠接。秦王雖懷舊意,亦不敢加害於大王矣。”

密曰:“此言甚善。”

二人正在商議,忽見一彪人馬奔來,密慌與眾將近前迎之。

但見:金鼓喧天,炮聲振地,錦衣隊隊,花帽簇簇。左右總管十八,兩邊劍戟排勻。前麵數行高聲喝導,正中坐下世子還朝。

密與眾將分班而立,令樂官壩篪迭奏,鼓瑟承迎。馬上之將大呼曰:“吾非秦王,乃是長孫無忌、劉弘基也。秦王尚在後麵未來,汝是甚人?可立待之。”李密聞言,心中氣恨懊惱:秦王待我何薄!以此二人裝作王子,與我來接,特地如此羞我。

欲待不接,又恐主上見怪;若接則羞臉難藏。

與眾將正在懊惱,又見一隊人馬排列而來,蠻輿耀目,劍戟森嚴,旗分五色,鳳起蛟騰,喝聲漸逼向前,兩麵回避金牌。

李密暗思必是秦王,遂拱手而立,呼接千秋。馬上二人笑曰:“吾二人殷開山、白顯道也,大王欲接秦王,後麵保駕帷幔高坐是也,大王可向前迎之。”李密聽言,捶胸跌腳,滿麵羞慚,仰天歎曰:“大丈夫不能自立,屈於人下,受此恥辱,何麵目立於天地間乎!”即欲拔劍自刎,王伯當向前急奪之曰:“大王何如此自尋死耶?昔戰國之時,越王勾踐為吳王夫差所敗,棲於會稽山,身請為奴,妻請為妾。夫差赦其死罪。勾踐歸國,乃苦身焦思,臥薪嚐膽,誌在複仇。越後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一旦興兵,滅了吳國。大王不可因小以失大也。”密曰:“吾亦人傑也,安受此醃舎惡氣?”伯當日:“時勢如此,請大王思之。”

此時李密怒氣略息,忽人報曰:“前麵風卷出一麵黃旗,大書‘秦王’二字。今次來者,必是秦王。”密無柰,隻得侍於路側。驟然一隊人馬到來,飛旗彩耀,寶駕相連,將跨銀鬃之馬,渾如璧玉麒麟。力士前引,掌扇後隨,史嶽、陶武欽依隊有進,王常、丘士尹按轡徐行。四將認得是李密,各在馬上口稱:“大王休怪失禮!”密與數將默然無語,不覺眼淚流下,連聲叫苦。伯當三回五次,隻以忍言慰之。

原來秦王聽知李密投唐,欲報前仇,帝令李密來接,特地交十將妝作秦王車駕,與密接見,不是秦王,十次羞恥。時馬三保、洛陽史二人排列左右護衛,猶如天王之狀。李密見是秦王,向前告曰:“老拙有失遠迎,殿下勿責。”言未絕,隻見秦王認是李密,即咬牙嚼齒,怒發衝冠,手持寶雕弓,兜滿弓弦,搭上一箭,嚇得密將祖君彥、周臣、王伯當三人俯伏在地,麵如土色。密跪在後麵,兩手捧住其臉,彷惶戰栗不已。秦王見三人在地下打作一團兒,猶如宿犬之狀,即收其箭,以弓梢指定李密,罵曰:“汝這匹夫逆賊,誰教汝來?本待射汝一箭,報卻縲絏之仇,恐連累了這三人的性命,說我不能容物。暫饒汝的性命,權寄汝這一顆狗頭在頸,想亦隻在早晚。”大喝一聲,李密唯唯惶恐而退。秦玉駕入長安。次日,麵奏唐帝:“托父王洪福,今擒得薛仁杲、羅宗了囚在監車,專候聖旨發落。”帝大喜,即令武士擁出,斬於市曹。當日,帝賜秦王金一千兩,銀二千五百兩,蜀錦一千匹,其餘將土皆論功升賞。

卻說李密含羞退歸邢府,旦夕坐臥不安,憂形於色,私謂王伯當日:“汝教吾歸唐,深言神堯大德。今見秦王,身若芒刺,令吾坐不安席,如之奈何?”伯當日:“屈身守分,以待天時,不可與命爭也。”當日散去,李密心中轉悶,無計可施。

是夜月明,密思昔日如此英雄,獨霸金墉,今日如此受人之製,放聲而哭。忽見一人自外而入,大笑曰:“主上何故如此?有何不決之事,何不與我商議,而自苦也?”視之,乃祖君彥也。

密請問之曰:“吾所苦者,受人之製也。”君彥曰:“何不往山東收撫士卒,取王世充如拾芥耳。實取大業於人之下,非大丈夫之誌也。”正商議間,一人倏然而入曰:“公等所謀,吾已知之。吾亦隨往,暫助一馬之力。”密大喜,請坐而問之,乃賈閏甫也。三人共議,閏甫曰:“隻恐唐帝不肯大王前去。”密曰:“吾有金銀、珠玉、眷屬、士卒在彼以為質,當必不疑。”次日,密入見帝,拜於闕下。帝問其故,答曰:“自投唐後,累荷重恩,未有寸功補報。今山東之眾,皆臣故時麾下素所訓練之人,臣請往其地收而撫之,以助國威,惟陛下察焉。”帝大喜曰:“卿所言極當,既是要去,必須得一將士輔助,以防不測。”密曰:“隻消臣之手將王伯當足以獲矣。”帝乃遣伯當與李密同行。

當日李密得旨歸府,便收拾鞍馬,乃裹餱糧,以為行計。

獨孤公主向前謂密曰:“大王何如此之慌速?似有驚懼之色。”密曰:“吾有一事,非汝所知。”獨孤公主曰:“請問其詳。”密曰:“吾欲背唐而去,隻慮汝在此,故吾有憂懼之意。”

獨孤曰:“是何言乎?吾兄待汝不簿,極其富貴,有何不足之處,欲往何所?”密曰:“主上恩寵雖厚,汝侄羞我何多?今勢不兩立,特往山東,收集士卒,隨時應變而舉事矣。”獨孤曰:“吾以汝為好人,盡心報國,今日何為此不忠不義之事乎?

此等之人,狗彘不食其肉,何可言乎?”即口唾其麵,大罵不已。此時李密性如火焰,即拔佩劍對麵劈去,獨孤首隨劍落,七竊進出,鮮血淋漓,遍於地下。王伯當日:“大王何故殺死公主?禍即至矣!”密驚曰:“我一時躁暴,事至如此,汝作何計較?與吾謀之。”伯當日:“此事千萬不可漏泄,大王急將左右之人封閉一室,不與往來,作急收拾鞍馬,平明速行。”李密依言。次早天尚未明,密跨銀鬃馬,持點鋼刀,同王伯當隨行六十餘人徑出北門,飛奔而走。

北門飛報李密奪門而去,輕騎六十餘人皆望北行。至申時左側,又邢府中人來告知秦王,說李密將獨孤公主殺了。眾臣愕然,一將挺身出曰:“李密殺了公主,背唐而去,必反於山東,是縱虎傷人也。某願將三千鐵騎生擒李密與殿下。”眾視之,乃幽州總管盛彥師也。秦王曰:“此賊背義忘恩,殺姑之仇,如何不報。今去已遠,作急趕去。”於是率領精兵,盡數皆起,並力追趕。三日至馬回川,看看趕上,見李密、伯當在前,相隔不遠,彥師大喝:“李密休走!秦王在此。”李密回頭,果見塵頭起處,一彪人馬來到。上麵風吹動秦王軍馬旗號。

彥師大喝曰:“汝殺獨孤公主,卻走這裏,吾奉秦王鈞命,特來捉汝。”密曰:“與汝本來無仇,何如此之迫邪?”秦王隨後繼至,罵曰:“匹夫逆賊,尚敢多言!”即在馬上高聲大呼:“王伯當!吾欲射死李密,汝可前來輔吾,免汝一死。”伯當曰:“生為魏公臣,死為魏公鬼,忠臣豈怕死哉!”遂持刀欲戰秦王。秦王大喝一聲,眾軍士弓弩齊發,箭如雨下。伯當急不能戰,舍命抱住李密之身,更不抬頭,百般遮護。可憐李密、伯當並六十餘人,不移時皆死於馬回川行宮山下。密死年六十二歲,武德元年冬十一月也。史官有詩雲:李密為君笑霸王,誰知今日疊屍亡。

古今多少英雄將,那個忠臣似伯當?

麗泉單讚伯當一絕雲:世子運機籌,伯當一旦休。

心懷安國恨,眉鎖廟堂愁。

英氣連霄漢,忠心貫鬥牛。

至今魂與魄,猶繞鳳凰樓。

李密被盛彥師梟下首級,送入長安。帝大喜,即將李密首級號令四門,將邢府所積金銀絹彩盡賜秦王、彥師二人。密死之後,其將徐世績據守黎陽,未有所屬。帝遣魏征說之,世績即籍郡縣戶口士馬之數,奉表來降。帝大喜,遂賜姓李,加為左衛大將軍。

是年四月,帝大宴群臣,正飲酒間,忽報穀州刺史何如璧表稱報:洛陽王世充累犯邊界,打天穀州附邑,十分危急,作急引兵救援。帝即命秦王率人馬十萬前去抵敵。秦王領命,即調人馬望洛陽進發。正在起行,又哨馬來報:劉武周興兵侵犯邊界,動擾並州,鋒勢甚銳。帝曰:“且教齊王元吉緊守城池,待世民征服王世充,移兵並州,以拒周武。”畢竟還是如何?

 
舉報收藏 0打賞 0

隋唐兩朝誌傳

《隋唐兩朝誌傳》正文
第一回 興宮室剪彩為花 第二回 隋煬帝遊幸江都 第三回 竇建德兵殺郭絢 第四回 楊義臣掃清河北 第五回 楊玄感兵起黎陽 第六回 瓦崗寨群雄聚義 第七回 翟讓李密據洛倉 第八回 李密移檄數帝罪 第九回 文靜世民議大事 第十回 世民說李淵起兵 第十一回 李淵遣使如突厥 第十二回 唐兵大破宋老生 第十三回 李淵合兵圍長安 第十四回 李淵奉迎立代王 第十五回 屈突通潼關射子 第十六回 王世充東都救援 第十七回 含嘉城秦瓊戰丘瑞 第十八回 李密誘殺翟讓 第十九回 化及江都弑煬帝 第二十回 化及鴆殺少帝 第二十一回 李淵受禪即帝位 第二十二回 竇建德自立夏帝 第二十三回 淩敬義說楊義臣 第二十四回 冀州城麴棱降夏 第二十五回 劉黑闥智賺範願 第二十六回 化及招募眾豪傑 第二十七回 範願大戰宇丞基 第二十八回 聊城暗火燒倉庫 第二十九回 義臣智破楊士覽 第三十回 楊義臣遺書睡榻 第三十一回 秦王北邙山射獵 第三十二回 秦王被擒囚南牢 第三十三回 徐世績私放秦王 第三十四回 王世充借糧背德 第三十五回 秦叔寶洛陽大戰 第三十六回 魏征四馬自投唐 第三十七回 殷開山獨戰四將 第三十八回 秦王十計羞李密 第三十九回 劉武固定揚稱帝 第四十回 宋金剛義釋張達 第四十一回 元吉逃回長安城 第四十二回 石州唐兵敗崇茂 第四十三回 唐殺民部劉文靜 第四十四回 廢越王世充篡隋 第四十五回 李世績複歸大唐 第四十六回 蘇世長結連朱粲 第四十七回 世績雲遊訪叔寶 第四十八回 秦叔寶棄鄭投唐 第四十九回 叔寶汙敬德畫像 第五十回 郭孝恪謀退北虜 第五十一回 世績大破王行本 第五十二回 柏壁關唐劉大戰 第五十三回 美良川秦王三跳澗 第五十四回 敬德三鞭換兩鐧 第五十五回 世績智取柏壁關 第五十六回 唐兵介休燒糧草 第五十七回 金剛敗走北突厥 第五十八回 休城敬德詐降唐 第五十九回 劉世讓謀殺武周 第六十回 敬德舉介休降唐 第六十一回 單雄信割袍斷義 第六十二回 尉遲恭榆窠救主 第六十三回 李世民興兵伐鄭 第六十四回 竇建德興兵救鄭 第六十五回 竇建德大戰唐兵 第六十六回 建德敗走牛口穀 第六十七回 楚朱粲醉烹段確 第六十八回 尉遲恭怒擊妖婦 第六十九回 李秦王平定東都 第七十回 孝恭李靖破蕭銑 第七十一回 劉黑闥反唐報仇 第七十二回 黑闥箭射羅士信 第七十三回 肥鄉城唐兵大戰 第七十四回 建成平定河東府 第七十五回 秦王謀據洛陽城 第七十六回 秦王推刃同氣 第七十七回 太宗代父即帝位 第七十八回 李靖陰山破突厥 第七十九回 玄武門奏七德舞 第八十回 太宗廢太子承幹 第八十一回 薛延陀納幣絕婚 第八十二回 秦瓊含血噀敬德 第八十三回 太宗教場定先鋒 第八十四回 薛仁貴降服火龍 第八十五回 唐太宗跨海征遼 第八十六回 薛仁貴五箭取榆林 第八十七回 摩天嶺三雄被戮 第八十八回 李世績祭白玉山 第八十九回 白岩城紅袍戰白袍 第九十回 高麗王輿櫬出降 第九十一回 褚遂良叩頭流血 第九十二回 武氏殺王後蕭妃 第九十三回 薛仁貴三箭定天山 第九十四回 廢中宗武後專權 第九十五回 李敬業起兵匡複 第九十六回 李孝逸兵敗敬業 第九十七回 婁師德唾麵自幹 第九十八回 千騎奔斬李多祚 第九十九回 誅韋後睿宗即位 第一百回 李太白立掃番書 第一百零一回 華陰李白倒騎騾 第一百零二回 安祿山範陽作反 第一百零三回 祿山計困顏杲卿 第一百零四回 真源令張巡起兵 第一百零五回 張巡縛草計取箭 第一百零六回 哥舒翰靈寶戰賊 第一百零七回 馬嵬驛楊氏伏誅 第一百零八回 張許協守雎陽城 第一百零九回 睢陽城張許死節 第一百十回 駱悅殺賊史思明 第一百十一回 郭子儀大破吐蕃 第一百十二回 吐蕃回紇連入寇 第一百十三回 郭子權權重天下 第一百十四回 段秀實笏擊朱泚 第一百十五回 李晟斬汶複京城 第一百十六回 李希烈殺顏真卿 第一百十七回 陳仙奇毒殺希烈 第一百十八回 李瑀雪夜克蔡州 第一百十九回 韓文公上佛骨表 第一百二十回 韓文公雪擁藍關 第一百二十一回 柳公權用筆諫帝 第一百二十二回 王仙芝大寇荊南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