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 作者:佚名年代:明代2945   

《智囊全集》兵智部 卷六 兵智部·趙充國

【原文】
原文

先零、罕、開皆西羌種,各有豪,數相攻擊,成仇。匈奴連合諸羌,使解仇作約。充國料其到秋變必起,宜遣使行邊預為備。於是兩府白遣義渠安國行視諸邊,分別善惡。安國至,召先零諸豪三十餘人,以尤桀黠,皆斬之,縱兵擊斬千餘級,諸降羌悉叛,攻城邑,殺長吏。上問:“誰可將者。”充國對曰:“無逾於老臣者矣。”充國時年七十餘。上問:“將軍度羌虜何如?當用幾人?”充國曰:“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充國至金城,須兵滿萬騎,方渡河,恐為虜所遮,即夜遣三校銜枚先渡,渡輒營陣。及明,以次盡渡。虜數十百騎來,出入軍旁。充國意此驍騎難製,且恐為誘,戒軍勿擊,曰:“吾士馬新倦,不可馳逐,擊虜以殄滅為期,小利不足貪也。”
漢朝時,先零、罕、開都是西羌的種族,各有自己的酋長,因為彼此互相攻擊而成為仇家。後來匈奴聯合羌人各部,互相訂立了盟約,才將仇恨解除。趙充國認為等到秋天馬肥之時,一定會有羌變發生,於是建議先派遣使者去巡視邊境的守衛部隊,讓他們預先做好防備。於是丞相和禦史兩府就派遣義渠安國去巡視邊境,了解羌人逆順的情形。義渠安國到了羌地,便召集了三十多個先零各族的酋長,將其中特別傲慢、不順從的人都殺了,還任由軍隊去攻打先零人,殺死羌人好幾千,各個部族的羌人都起來反抗,攻陷城池,殺死長吏。昭帝問:“可以任命誰為將軍帶兵去平定叛亂呢?”趙充國回答說:“再也沒有比老臣更好的人選了。”趙充國當時已經七十多歲了。昭帝說:“將軍能否預算到當前羌人的勢力?您打算帶多少兵馬去呢?”趙充國說:“百聞不如一見,打仗的事是很難去憑空設想的。老臣想先到金城走一趟,然後再計劃攻討的策略。”趙充國到了金城,征調了一萬名士兵想要渡河,又怕遭到羌人的截擊,於是便趁著夜晚派三個營的士兵先悄悄渡河。渡過河之後,立即紮營以防羌人來進犯。到第二天天亮,軍士們已依次全都安然渡過了河,羌人發覺之後,派了數百名騎兵,在漢軍營帳附近出沒進行騷擾。趙充國心想羌人的騎兵一向都驍勇善戰,很難製服,再說這也很有可能是羌人的誘敵之計,於是下令說:“我軍兵馬剛剛渡過河,略微有些疲倦,不必追擊羌騎,攻擊羌人要以將他們消滅為目標,區區數百名羌騎,沒有必要去貪求。”

遣騎候四望峽中,亡虜。夜引兵至落都,謂諸校司馬曰:“吾知羌無能為矣。使發數千人守杜四望、峽中,兵豈得人哉!”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饗軍士,士皆欲為用。虜數挑戰,充國堅守。(邊批:節節持重。)初罕開豪靡當兒使弟雕庫來告都尉曰:“先零將反。”後數日,果反。雕庫種人頗在先零中,都尉趙充國即留雕庫為質。充國以為亡罪,遣歸告種豪:“大兵誅有罪,毋取並滅,能相捕斬者,除罪:斬大豪有罪者一人,賜錢四十萬,中豪十五萬,下豪二萬,大男三千,女子及老小千錢。又以所捕妻子財物與之。”欲以威信招降罕開及劫略者,解散虜謀。酒泉太守辛武賢上言:“今虜朝夕為寇,土地寒苦,漢馬不能冬,可益馬食,以七月上旬齎三十日糧,分兵並出張掖、酒泉,合擊罕開。”天子下其議,充國以為:“佗負三十日食,又有衣裝兵器,難以追逐。據前險,守後阨,以絕糧道,必有傷危之患。且先零首為畔逆,宜捐罕開暗昧之過,先誅先零以震動之。”朝議謂:“先零兵盛而負罕開之助,不先破罕開,則先零未可圖。”(邊批:似是而非。)天子遂敕充國進兵。充國上書謝罪,因陳利害曰:“臣聞兵法:‘攻不足者守有餘。’‘善戰者致人,不致於人。’即罕羌欲為寇,宜簡練以俟其至,以逸待勞,必勝之道也。今釋致虜之術,而從為虜所致之道,愚以為不便。先零羌欲為背畔。故與罕開解仇結約。然其私心,亦恐漢兵至而罕開背之。其計常欲先赴罕開之急,以堅其約。先擊罕羌,先零必助之。今虜馬肥、食足,擊之未見利,適使先零得施德於罕羌以堅其約。黨堅勢盛,附者浸多,臣恐國家之憂不二三歲而已。於臣之計,先誅先零,則罕開不煩兵而服;如其不服,須正月擊之未晚。”上從充國議,充國引兵至先零,虜久屯聚,解弛,望見大軍,棄車重,欲渡湟水,道阨狹,充國徐行驅之。(邊批:又持重。)或曰:“逐利宜亟。”充國曰:“此窮寇,不可迫也,緩之則走不顧,急之則還致死。”諸校皆曰:“善。”虜赴水溺死數百,降及斬首五百餘人。兵至罕地,令軍毋燔聚落芻牧田中。罕羌聞之,喜曰:“漢果不擊我矣。”豪靡忘來自歸,充國賜飲食,遣還諭種人,時羌降者萬餘人。充國度羌必壞,請罷騎兵,留萬人屯田,以待其敝。
趙充國一麵派出騎兵去四望和峽中偵察,發現那裏並沒有羌人出沒。於是趁著夜色引兵到落都,召集各部的將領說:“我知道羌人不善於用兵,假如他們派遣幾千人防守四望和峽中這兩個地方,我軍哪能再向前推進呢?”於是向西推進到西部的都尉府,日日宴饗軍士,士卒們都願意為他效力。羌人好幾次前來挑釁,趙充國都下令堅守。(邊批:步步持重。)開始,罕開的酋長靡當兒派遣他的弟弟雕庫告訴都尉說:“先零人想要造反。”過了幾天,先零人果然叛變了。但是有很多雕庫的族人也在先零的部隊中,都尉就將雕庫留下來做人質。趙充國認為雕庫沒有罪,就將他放了,讓他回去告訴各個酋長說:“漢朝大軍是來誅討有罪之人的,並不是要將所有的羌人都趕盡殺絕,犯法的人如果能夠戴罪立功,斬殺其他已犯罪的人,可以免去罪罰:殺死大頭目的人賞賜錢財四十萬,中頭目的人十五萬,小頭目的人三萬,男人三千,女子以及老弱各賞給一千,同時俘虜所獲的女子以及財物也都完全歸那個人所有。”趙充國想憑借自己的威信去招降羌人以及那些被劫持而反叛的人,來瓦解羌人的陰謀。酒泉太守辛武賢上奏說:“現在羌人早晚都會來騷擾邊境。羌地苦寒,漢朝的戰馬沒有辦法適應北方冬天的氣候,可以增加馬飼料,不如在七月上旬,攜帶三十天的糧食,分別從張掖、酒泉兩地,合攻罕開。”昭帝把奏章交給趙充國謀劃。趙充國認為:“馬匹背負三十天的糧食,再加上衣服、武器等裝備,難以追擊敵人。如果羌人再提前占據險要關塞,然後嚴守厄塞,斷絕官兵的糧道,那麼對官軍來說是十分不利的,必定會有傷亡危險的顧慮。再說首先謀反的是先零人,其他羌族隻是因為受到了先零的脅迫才跟隨作亂的,因此應該先把罕開附和先零反叛的愚昧過失,放在一邊不予追究,先對先零進行誅討,以威服其他羌人。”然而群臣卻認為:“先零兵力強大,又依靠罕開的幫助,如果不先攻破罕開,很難平服先零。”(邊批:這是似是而非的論斷。)於是昭帝下令趙充國對罕開發起進攻。趙充國上書請罪,剖陳利害,說:“臣看《孫子兵法》上說過,‘兵力不足以進攻的就要防守’,又說,‘善作戰的人,能掌握敵人,卻不被敵人所掌握’。現在羌人入寇,我們應該做的是整飭兵馬,訓練戰士,以逸待勞,才是製勝的關鍵;如今放棄製敵的先機,落入敵人的戰術,愚臣認為是萬萬不可的。先零想要反叛大漢,因此才和罕開化解了過去的仇恨,訂立盟約;但是他們心中也在擔心萬一漢兵一到,罕開或許會背叛他們,因此先零希望漢軍能先攻打罕開,他們好出兵救助罕開,以表示自己在堅守彼此的盟約。先攻擊罕開羌,先零一定幫助他。現在羌馬肥壯,糧食充足,我們出兵攻擊,恐怕沒有任何好處,隻是正好讓先零有機會有恩於罕開,更加堅定了他們之間的盟約。先零的勢力也會日漸壯大起來,歸附的羌人也會越來越多。老臣擔心到那時候,先零或許會成為我朝的大患,到那時就不僅僅是兩三年的外患而已了。依老臣之見,如果能夠先消滅先零,即使不討伐罕開,罕開也會自然歸順我朝;萬一先零已經被消滅,而罕開仍然沒有順服,那麼,到正月的時候再進攻也不晚。”昭帝接受了趙充國的意見。趙充國於是率領軍隊進攻先零,先零因為長時間的安逸生活,已是防備鬆懈,看到漢朝大軍之後,紛紛丟下車輛輜重,想要渡湟水逃命,由於道路狹隘,趙充國隻緊緊地跟隨在這些潰逃的敵人後麵,慢慢地驅趕,並沒有急著追趕。(邊批:又是持重。)有人說:“追擊先零的逃兵,正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趙充國說:“這些都是走投無路的窮寇,不可過分地逼迫他們,慢慢地追趕他們,他們便會沒命地逃走;但是如果將他們逼急了的話,他們或許會回過頭來拚命的。”諸將都認為他說的有道理。結果羌人有好幾百個人被水淹死了,投降或被砍頭的有五百多個人。漢軍來到罕羌人居住之地後,趙充國下令:不準燒毀他們的部落,也不可在他們田裏收割農作物或者放牧馬匹。罕羌聽說這件事,都非常高興地說:“漢軍果然不是來消滅我們的啊。”羌酋靡忘於是自動前來歸順,趙充國賜給他食物以後,將他放回去勸說其他的族人。一時之間,有一萬多名羌人請求投降,趙充國預料羌人會自動瓦解,因此遣回了全部騎兵,並請準予留下一萬名兵士在當地屯田,靜觀其變。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一 上智部·總序 卷二 上智部·太公 孔子 卷三 上智部·諸葛亮 卷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 卷五 上智部·孔子 卷六 上智部·丙吉 郭進 卷七 上智部·魏元忠 卷八 上智部·範仲淹 卷九 上智部·狄青 卷十 上智部·邵雍 卷十一 上智部·蕭何 任氏 卷十二 上智部·張飛 卷十三 上智部·唐高祖 卷十四 上智部·衛青 卷十五 上智部·李愬 卷十六 上智部·李泌 卷十七 上智部·白起祠 卷十八 上智部·宋太祖 何真 卷十九 上智部·宋太祖 卷二十 上智部·徐達 卷二十一 上智部·司馬光 卷二十二 上智部·韓琦 卷二十三 上智部·劉大夏 卷二十四 上智部·姚崇 卷二十五 上智部·楊榮 卷二十六 上智部·程顥 卷二十七 上智部·李晟 卷二十八 上智部·呂端 卷二十九 上智部·孫叔敖 卷三十 上智部·郭子儀 卷三十一 上智部·宋真宗 卷三十二 上智部·曹參 卷三十三 上智部·趙普 李沆 陸九淵 卷三十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二) 卷三十五 上智部·龔遂 卷三十六 上智部·文彥博 卷三十七 上智部·張遼 卷三十八 上智部·韓愈 卷三十九 上智部·裴度 卷四十 上智部·郭子儀(二) 卷四十一 上智部·牛弘 卷四十二 上智部·子產 卷四十三 上智部·主父偃 卷四十四 上智部·裴光庭 卷四十五 上智部·陳平 卷四十六 上智部·於謙 卷四十七 上智部·劉大夏 張居正 卷四十八 上智部·賈耽 卷四十九 上智部·呂夷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