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 作者:佚名年代:明代2945   

《智囊全集》明智部 卷十九 明智部·曹操

【原文】
原文

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何太後不聽,進乃召董卓,欲以兵脅太後。曹操聞而笑之,曰:“閹豎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之以權寵,使至於此。既治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將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見其敗也。”卓未至而進見殺。
東漢末年何進(宛人,字遂高)與袁紹(汝陽人,字本初)計劃誅殺宦官,何太後不同意,何進隻好召董卓(臨洮人,字仲穎)帶兵進京,想利用董卓的兵力脅迫太後。曹操(沛國譙人,字孟德)聽了,笑著說:“太監古今各朝各代都有,隻是國君不應過於寵幸,賦予太多權力,使他們跋扈到這種地步。如果要治他們的罪,隻要誅殺元凶就行了,如此,一名獄吏也就足夠了,何必請外地的軍將來呢?若想把太監趕盡殺絕,事情一定提前泄露出去,這樣反而不會成功。我可以預見他們會失敗。”果然,董卓還沒到,何進就被殺了。

曹操袁尚、袁熙奔遼東,尚有數千騎。初,遼東太守公孫康恃遠不服,及操破烏丸,或說操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來,不煩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還,康即斬尚、熙,傳其首。諸將問其故,操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並力,緩之則相圖,其勢然也。”
東漢末年官渡之戰以後,袁熙(字顯雍,袁紹的兒子)、袁尚(字顯甫)兩兄弟投奔遼東,手下尚有數千名騎兵。起初,遼東太守公孫康仗著地盤遠離京師,不聽朝廷轄治。等曹操攻下烏丸,有人勸曹操征討,順便可以擒住袁尚兄弟。曹操說:“我正準備讓公孫康自己殺了袁尚兄弟,拿他們二人腦袋來獻呢,不必勞動兵力。”九月,曹操帶兵從柳城回來,果然,公孫康就斬殺袁尚兄弟,將首級送來。諸將問曹操是何緣故,曹操說:“公孫康向來怕袁尚等人,我逼急了他們就會聯合起來抵抗,我放鬆,他們就會互相爭鬥,這是情勢決定、必然的。”

曹公之東征也,議者懼軍出,袁紹襲其後,進不得戰而退失所據。公曰:“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劉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卒東擊備。田豐果說紹曰:“虎方捕鹿,熊據其穴而啖其子,虎進不得鹿,而退不得其子。今操自征備,空國而去,將軍長戟百萬,胡騎千群,直指許都,持其巢穴,百萬之師自天而下,若舉炎火以焦飛蓬,覆滄海而沃漂炭,有不消滅者哉?兵機變在斯須,軍情捷於桴鼓。操聞,必舍備還許,我據其內,備攻其外,逆操之頭必懸麾下矣!失此不圖,操得歸國,休兵息民,積穀養士。方今漢道陵遲,綱紀弛絕。而操以梟雄之資,乘跋扈之勢,恣虎狼之欲,成篡逆之謀,雖百道攻擊,不可圖也。”紹辭以子疾,不許。(邊批:奴才不出操所料。)豐舉杖擊地曰:“夫遭此難遇之機,而以嬰兒之故失其會,惜哉!”
曹操東征時,眾人擔心軍隊出盡之後,袁紹會從後麵襲擊,如此一來,前進了也無法放手一戰,想後退又失去根據地。曹操說:“袁紹個性遲緩而多疑,一定不會很快就來;劉備剛興起,民心尚未依附,此刻立即去攻擊他一定成功,這是生死存亡的機會,不可失去。”於是向東攻擊劉備。田豐(巨鹿人,字元皓)果然勸袁紹說:“老虎正在捕鹿,熊去占有虎穴而吃掉虎子,老虎向前得不到鹿,退後又失去虎子。現在曹操親自去攻擊劉備,軍隊盡出,將軍您有雄厚的兵力,如果直接攻進許都,搗毀他的巢穴,百萬雄師從天而下,就像點一把大火來燒野草,倒大海的水來衝熄火炭,哪有不瞬間消滅的道理。隻是用兵的時機稍縱即逝,形勢的變動比鼓聲還傳得快,曹操知道了,一定放棄攻擊劉備,回守許都。然而,那時候如果我們已經占領他的巢穴,劉備又在外麵在外夾攻,曹操的頭顱,很快的就高懸於將軍您的旗杆上了。可是如果失去這個機會,等曹操回國的話,他就可以休養生息,儲糧養士。如今漢室日漸衰微,萬一等到曹操篡逆的陰謀成了氣候,即使再用各種方法攻擊,也沒有辦法挽回了。”袁紹卻以兒子生病為由推辭。(邊批:這奴才果然不出曹操所料。)田豐氣得拿手杖敲地說:“得到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卻為了一個嬰兒而放棄,真是可惜啊!”

安定與羌胡密邇,太守毋丘興將之官,公戒之曰:“羌胡欲與中國通,自當遣人來,慎勿遣人往!善人難得,必且教羌人妄有請求,因以自利。不從,便為失異俗意;從之則無益。”興佯諾去。及抵郡,輒遣校尉範陵至羌,陵果教羌使自請為屬國都尉。公笑曰:“吾預知當爾,非聖也,但更事多耳。”
安定郡和羌人的地界很接近,太守毋丘興上任時,曹操警告他說:“羌人假使想與中國交往,應當由他們派人來,你千萬不可派人去。因為好使者不容易找,派去的人一定會為了個人的私利,教羌人對中國做種種不當的請求。到那時,若不應允則會失去當地羌人的民心,如果應允又對我們沒有什麼好處。”毋丘興假裝答應而去。到了安定郡,卻派遣校尉範陵到羌,範陵果然教羌使自己請求當中國的屬國校尉。曹操笑著說:“我預測必會如此,並不是我特別聰明,隻是閱曆多罷了。”

〔評〕操明於翦備,而漢中之役,誌盈得隴,縱備得蜀,不用司馬懿、劉曄之計,何也?或者有天意焉?
(評譯)曹操明白要得到天下,一定得消滅劉備。而漢中之役,卻因急著占有隴地,而讓劉備有機會占有蜀地。沒有采納司馬懿(魏溫縣人,字仲達)、劉曄(成德人,字子陽)的計策,是什麼原因呢?或者是天意吧?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上智部
卷一 上智部·總序 卷二 上智部·太公 孔子 卷三 上智部·諸葛亮 卷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 卷五 上智部·孔子 卷六 上智部·丙吉 郭進 卷七 上智部·魏元忠 卷八 上智部·範仲淹 卷九 上智部·狄青 卷十 上智部·邵雍 卷十一 上智部·蕭何 任氏 卷十二 上智部·張飛 卷十三 上智部·唐高祖 卷十四 上智部·衛青 卷十五 上智部·李愬 卷十六 上智部·李泌 卷十七 上智部·白起祠 卷十八 上智部·宋太祖 何真 卷十九 上智部·宋太祖 卷二十 上智部·徐達 卷二十一 上智部·司馬光 卷二十二 上智部·韓琦 卷二十三 上智部·劉大夏 卷二十四 上智部·姚崇 卷二十五 上智部·楊榮 卷二十六 上智部·程顥 卷二十七 上智部·李晟 卷二十八 上智部·呂端 卷二十九 上智部·孫叔敖 卷三十 上智部·郭子儀 卷三十一 上智部·宋真宗 卷三十二 上智部·曹參 卷三十三 上智部·趙普 李沆 陸九淵 卷三十四 上智部·漢光武帝(二) 卷三十五 上智部·龔遂 卷三十六 上智部·文彥博 卷三十七 上智部·張遼 卷三十八 上智部·韓愈 卷三十九 上智部·裴度 卷四十 上智部·郭子儀(二) 卷四十一 上智部·牛弘 卷四十二 上智部·子產 卷四十三 上智部·主父偃 卷四十四 上智部·裴光庭 卷四十五 上智部·陳平 卷四十六 上智部·於謙 卷四十七 上智部·劉大夏 張居正 卷四十八 上智部·賈耽 卷四十九 上智部·呂夷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