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經典首页 經典分类 切换频道

《針灸大成》

作者:佚名年代:明朝1877

《針灸大成》

針灸專著,又名《針灸大全》,10卷。明楊繼洲(濟時)撰,刊於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楊氏根據家傳《衛生針灸玄機秘要》(簡稱《玄機秘要》),參考明以前20餘種針灸學著作,並結合作者針灸臨床經驗編成此書。卷1首載仰、伏人周身總穴圖,針道源流,次載《針灸直指》,包括選自《內經》、《難經》17篇有關針灸論述;卷2為周身經穴賦、百症賦、標幽賦等10篇針灸歌賦;卷3為五運、六氣歌、百穴法歌等20篇歌賦及針灸問答;卷4為仰伏人尺寸圖、背俞、腹部穴歌、中指取寸、九針論、針法補瀉、針灸禁忌等;卷5為井滎俞原經合穴、子午流注針法、靈龜八法等;卷6、7為五髒六腑、十四經穴之主治、經穴歌、考證法、奇經八脈、經外奇穴等;卷8載《神應經》穴法及諸風、傷寒、痰喘咳嗽等臨床各科疾病針灸取穴法;卷9選錄各家針法及灸法,並附楊氏本人之針灸醫案;卷10附陳氏(佚名)《小兒按摩經》(係現存最早之小兒按摩專書,賴此書之轉載而得以流傳)。本書較全麵論述針灸理論、操作手法等,並考定腧穴名稱和部位,記述曆代名家針灸醫案,為對明以前針灸學術的又一總結,是學習研究針灸的重要參考著作。
圖書目錄
《針灸大成》卷一
卷一·針道源流 卷一·針灸直指 卷一·刺熱論 卷一·刺瘧論 卷一·刺咳論 卷一·刺腰痛論 卷一·奇病論 卷一·刺要論 卷一·刺齊論 卷一·刺誌論 卷一·長刺節論 卷一·皮部論 卷一·經絡論 卷一·骨空論 卷一·刺水熱穴論 卷一·調經論 卷一·繆刺論 卷一·經刺論 卷一·巨刺論 卷一·衛氣行論 卷一·診要經終論 卷一·刺禁論 卷一·刺法論 卷一·五刺應五髒論 卷一·九刺應九變論 卷一·十二刺應十二經論 卷一·手足陰陽經脈刺論 卷一·標本論 卷一·難經
《針灸大成》卷二
卷二·周身經穴賦(醫經小學) 卷二·百症賦(聚英) 卷二·標幽賦(楊氏注解) 卷二·席弘賦(針灸大全) 卷二·金針賦(楊氏注解) 卷二·玉龍賦(聚英) 卷二·通玄指要賦(楊氏注解) 卷二·靈光賦(針灸大全) 卷二·蘭江賦(楊氏書) 卷二·流注指微賦(竇氏)
《針灸大成》卷三
卷三·五運主病歌(醫經小學) 卷三·六氣為病歌 卷三·百穴法歌(神應經) 卷三·十二經脈歌(聚英) 卷三·玉龍歌(楊氏注解) 卷三·勝玉歌(楊氏) 卷三·雜病穴法歌(醫學入門) 卷三·雜病十一穴歌 卷三·長桑君天星秘訣歌 卷三·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 卷三·四總穴歌 卷三·肘後歌 卷三·回陽九針歌 卷三·針內障秘歌(楊氏) 卷三·針內障要歌 卷三·補瀉雪心歌(聚英) 卷三·行針總要歌 卷三·行針指要歌 卷三·刺法啟玄歌(六言) 卷三·針法歌 卷三·策
《針灸大成》卷四
卷四·背部俞穴歌 卷四·腹部中穴歌 卷四·中指取寸 卷四·素問九針論 卷四·內經補瀉 卷四·難經補瀉 卷四·神應經補瀉 卷四·南豐李氏補瀉 卷四·四明高氏補瀉 卷四·三衢楊氏補瀉 卷四·生成數(聚英) 卷四·經絡迎隨設為問答(楊氏) 卷四·禁針穴歌 卷四·禁灸穴歌 卷四·太乙歌 卷四·尻神禁忌 卷四·人神禁忌
《針灸大成》卷五
卷五·十二經井穴(楊氏) 卷五·井滎俞原經合歌(醫經小學) 卷五·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時定穴歌 卷五·十二經納幹支歌 卷五·流注圖 卷五·論子午流注法(徐氏) 卷五·流注開闔(醫學入門) 卷五·流注時日 卷五·臟腑井滎俞經合主治(聚英) 卷五·十二經是動所生病補瀉迎隨(聚英) 卷五·十二經之原歌 卷五·十二經病井滎俞經合補虛瀉實 卷五·十二經氣血多少歌 卷五·十二經治症主客原經(楊氏) 卷五·九宮歌 卷五·八法歌 卷五·八法交會八脈 卷五·八法交會歌 卷五·八法交會八穴歌 卷五·八脈配八卦歌 卷五·八穴配合歌 卷五·刺法啟玄歌(五言) 卷五·八法五虎建元日時歌 卷五·八法逐日幹支歌 卷五·八法臨時幹支歌 卷五·八脈圖並治症穴 卷五·八法手訣歌(聚英)
《針灸大成》卷六
卷六·五髒六腑 卷六·十四經脈長短尺寸 卷六·髒腑十二經穴起止歌 卷六·手太陰肺經 卷六·手陽明大腸經 卷六·足陽明胃經 卷六·足太陰經穴主治 卷六·手少陰心經 卷六·手太陽小腸經 卷六·足太陽膀胱經 卷六·足少陰腎經
《針灸大成》卷七
卷七·手厥陰心包經 卷七·手少陽三焦經 卷七·足少陽膽經 卷七·足厥陰肝經 卷七·任脈 卷七·督脈 卷七·督任要穴(楊氏) 卷七·奇經八脈歌(醫經小學) 卷七·奇經八脈(節要) 卷七·十五絡脈歌(醫經小學) 卷七·十五絡脈穴辨(醫統) 卷七·十五絡脈(節要) 卷七·十二經筋(節要) 卷七·五髒募穴(聚英) 卷七·八會 卷七·看部取穴 卷七·治病要穴(醫學入門) 卷七·經外奇穴(楊氏) 卷七·穴同名異類(聚英)
《針灸大成》卷八
卷八·穴法(神應經) 卷八·諸風門 卷八·傷寒門 卷八·痰喘咳嗽門 卷八·諸般積聚門 卷八·腹痛脹滿門 卷八·心脾胃門 卷八·心邪癲狂門 卷八·霍亂門 卷八·瘧疾門 卷八·腫脹門(附:紅疸黃疸) 卷八·汗門 卷八·痹厥門 卷八·腸痔大便門 卷八·陰疝小便門 卷八·頭麵門 卷八·咽喉門 卷八·耳目門 卷八·鼻口門 卷八·胸背脅門 卷八·手足腰腋門 卷八·婦人門 卷八·小兒門 卷八·瘡毒門 卷八·續增治法
《針灸大成》卷九
卷九·治症總要(楊氏) 卷九·東垣針法(聚英) 卷九·名醫治法(聚英) 卷九·孫真人針十三鬼穴歌 卷九·捷要灸法(醫學入門) 卷九·崔氏取四花穴法 卷九·取膏肓穴法(醫學入門) 卷九·騎竹馬灸穴法 卷九·灸勞穴法(聚英);取腎俞法 卷九·取灸心氣法;取灸痔漏法;灸小腸疝氣穴法;灸腸風下血法 卷九·灸結胸傷寒法;灸陰毒結胸 卷九·雷火針法;蒸臍治病法 卷九·相天時;千金灸法;寶鑒發灸法 卷九·艾葉醫統;艾灸補瀉;艾炷大小;點艾火 卷九·壯數多少;灸法;炷火先後 卷九·灸寒熱;灸瘡要法;貼灸瘡 卷九·灸瘡膏法;洗灸瘡;灸後調攝法 卷九·醫案(楊氏)
《針灸大成》卷十
卷十·保嬰神術(按摩經) 卷十·手法歌 卷十·觀形察色法 卷十·麵部五位歌 卷十·命門部位歌 卷十·陽掌圖各穴手法仙訣 卷十·陰掌圖各穴手法仙訣 卷十·小兒針 卷十·初生調護 卷十·麵色圖歌 卷十·察色驗病生死訣 卷十·湯氏歌 卷十·內八段錦 卷十·外八段錦 卷十·入門歌 卷十·三關 卷十·六筋 卷十·治小兒諸驚推揉等法 卷十·補遺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溫病條辨
《溫病條辨》,清代吳瑭(鞠通)著(1798年),為溫病通論著作。該書在清代眾多溫病學家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了完全獨立於傷

0评论2023-12-12768

扁鵲心書
《扁鵲心書》,綜合性醫書,3卷。宋代竇材編撰於紹興十六年(1146年)。托名扁鵲所傳,故名。此書以重視經絡和針灸療法為特點。

0评论2023-12-122759

肘後備急方
《肘後備急方》,古代中醫方劑著作。是中國第一部臨床急救手冊。中醫治療學專著。8卷,70篇。原名《肘後救卒方》,簡稱《肘後方

0评论2023-12-12851

飲膳正要
《飲膳正要》為元忽思慧所撰營養學專著,成於元朝天曆三年(公元1330年),全書共三卷。卷一講的是諸般禁忌,聚珍品撰。卷二講的

0评论2023-12-12239

食療本草
《食療本草》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食療專著,集古代食療之大成,與現代營養學的原理相一致,對我國和世界醫學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0评论2023-12-123530

四聖心源
《四聖心源》是清·黃元禦撰寫於1753年的醫書,又名《醫聖心源》。作者將黃帝、岐伯、秦越人、張仲景視為醫中四聖。本書闡發《內

0评论2023-12-121235

藥性歌括四百味
《藥性歌括四百味》是一本闡釋性讀物,是明代醫家龔廷賢所著。每味藥物下分原文、注釋、語譯、按語四個部分。全書以現代語言對每

0评论2023-12-1270

千金方
《千金要方》又稱《備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國古代中醫學經典著作之一,作者孫思邈,共30卷,是綜合性臨床醫著,被譽為

0评论2023-12-122553

《奇經八脈考》
《奇經八脈考》,經脈專書,1卷,明·李時珍撰,刊於萬曆六年(1578年)。此書為研究奇經八脈之專論。李氏參考歷代有關文獻,對

0评论2022-06-2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