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遂平妖傳 作者:羅貫中、馮夢龍年代:明代338   

《三遂平妖傳》正文 第三十五回 趙無瑕拚生紿賊 包龍圖應詔推賢

趙無瑕拚生紿賊包龍圖應詔推賢

學些伶俐學些騃,伶俐兼騃是大才。

騃無伶俐難成事,伶俐無騃做不來。

話說胡永兒先前引兵攻打州縣之時,軍中擄掠得人口,內中有個小廝,生得十分清秀。永兒一見便喜,問他經歷,答道:「姓王名俊,年方一十三歲,父母雙亡,隨著外公出來避兵,不意中途失散,被擒到此,望娘娘饒命。」永兒見他言辭敏給,容色可憐,又與王則同姓,收在帳下為養子,出入不離,甚是憐愛。王則見了,也自歡喜,教外人都稱他做小王子。不覺過了二年,那小廝一十五歲,越長成得好了。怎見?

麵如傅粉,體似凝脂,脣若塗朱,目如點漆。身才秀溜,是未經嚙破的幸童;態度妖嬈,像不曾戴髻的美女。賦性清揚真自喜,出詞儇利得人憐。馬上共驚挾彈子,主家重見賣珠兒。

胡永兒朝夕相傍,倒看上了他,與他私下成就了好事。原來婦人家隻是初次廉恥要緊,難好破例,壞事到得開手時,一不做二不休,連自家也息不得念頭了。永兒初時跟著聖姑姑,行動風雲作伴,山水為家,半像個出家人樣子,這個道兒是不想著的。如今住在曲房深院,錦衣玉食,合著了俗語飽暖思淫慾這句了。眼見得宮中翠袖成群,蛾眉作隊,自己隻守著一個王則。況且他有三妃六嬪,不得夜夜相聚,看了粉粧玉琢這般個小廝,能不動情?這小廝竭力奉承,爭奈永兒淫心蕩漾,不滿所慾。這小廝乖巧,但出外見個美男子,便訪問他姓名,進與永兒。永兒自會法術,便攝他到偽宮中行樂。中意時,多住幾日。不中意時,就放他去了。自古道:「若要不知,除非莫為。若要不聞,除非莫說。」王則與永兒同窩居住,便道不曾親眼看見,難道沒些風聲吹在耳朵裏麵?一夜間,吃得爛醉,忽想起這事,怒氣勃發,提了一把青銅寶劍到宮中來殺永兒。步至偽宮門前,忽然轉個念頭道:事不三思,終有後悔。這一套富貴,都是永兒作成的,怎好負他。況且他神通廣大,若殺他不得,反壞了麵皮,不好相處。轉到別院,將寶劍擲在地下,嘆了口氣,自去睡了。

恰好聖姑姑這幾日正在聖母行宮。王則次日早起,一逕來見聖姑姑。敘了些閒話,王則便道:「近來仗托洪庇,地方倒寧靜。隻是訪得民間婦女,多有私下養著漢子的,敗壞風俗,今如何處置他?」聖姑姑道:「凡男女相就,都是夙世姻緣。如做夫婦的是正緣,私合的也是旁緣。還有一節,七情六慾,男女總則一般。女當為節婦,男亦當為義夫。男子三妻九妾,兀自嫌少。如何怪得婦人?況且婦人讓著男子,隻為男子治外,一應事體,是他做作。婦人靠著他現成吃著,故所以守著男子的法度,從一不亂。若是有才有智的,賽過男子,他也不受人製,人也製他不得。你且說漢帝劉邦誅秦滅項,何等英雄!任看呂太後在宮中胡作胡為,全然不管。他也不把呂後當作個尋常女子看成。人生世上得意難逢,趁著時好運好,得便宜處且便宜,得快活處且快活。此等閑事,非達者所當經心也。」隻這一席,說得王則嘿然無語,辭別回府。想著:聖姑姑說話,亦自有理。從今以後,我也莫管他,他也莫管我。各盡其樂,豈不美哉。當下召張琪、任遷等,教他一路察訪民間美色,不拘有夫無夫,隻要出色標致。

不一日,張琪訪得本州關家莊關疑之妻趙無瑕,年方二十歲,姿色無雙。王則就教張琪領兵取來,觀其顏色如何。張琪領三百軍人圍住關家莊,立要趙氏。關疑又不在家,慌得他一門老小躲了。趙氏道:「賊徒慕我之色而來,我若不挺身出去,倘被進門搜索,反為不美。」乃取解手刀一把,藏在身邊,自出中堂來見張琪。張琪見他果然天姿美色,心中大喜。便欲拖他上馬,趙氏大喝道:「將軍不得無禮!將軍此來取妾去者,還是自要,還是郡王要?」張琪道:「王府聞娘子美色,特遣小將相迎。此去富貴非常,切勿遲疑。」趙氏道:「既是郡王要妾,須郡王自來,妾有話相對。若郡王不來,妾雖死亦不去也。」張琪單馬去飛報王則。

王則乘了一匹五花驄,引著偽府中親隨,親自到關家莊來。看了趙無瑕,真個比花解語,比玉生香,吳宮西子不如,楚國南威遠遜。王則大驚道:「原來世上有這般女子,可上前與寡人攀話。」趙無瑕口稱萬福,不慌不忙的說道:「大王為一方之主,侍巾櫛者,必須香閨淑質,繡閣嬌姿。如妾陋貌殘軀,不足以辱後宮。願大王以綱常為重,恕妾一身,大王陰德,必當享年千歲!」王則道:「寡人所愛,是你的顏色。即當立你為後,休得閒話。」趙氏再三求告,王則隻是不允。趙氏料道不免,大罵道:「你這反叛賊徒,如魚遊釜中,不久亡滅,還要汙人妻子。我恨不得一刀砍下賊人之頭,豈肯從汝哉!」身邊拔出解手刀,便欲自刎,眾人搶得快,做不成手腳。趙無瑕罵不絕口,隻求速死。王則心中不忍,吩咐張琪散了眾軍,隻留五十名壯士環守著他,務要勸他隨順。如執意不從,滿門斬首。王則自回偽府中去了。

卻說趙氏被張琪同壯士看守,一日一夜,求死不得。心生一計,便道:「大王真心要妾,妾何敢執迷,以害妾全家之命。但妾頗讀書知禮,若以威相逼,雖死不從。妾有老姑在堂,丈夫在外,須待他一麵而別。另居他室,擇日禮聘,庶妾無苟合之羞,大王亦免強婚之議。望將軍善言傳達。」張琪又將這番說話飛馬傳去。王則依允,著他婆婆看守。隻不許他夫妻相會,來日便要聘娶入宮。張琪喚他婆婆出來,把媳婦交付他身上。倘有差池,全家不保。五十名壯士,分守著前後門,不容他丈夫回家相見。

原來關疑已自回了,見說家中有這一節事,不敢進門,隻在左近人家住下,含著眼淚打聽消息。那婆婆也隻怕兒子回來被軍人所害,悄地寄信叫他不要回來。當晚婆媳兩個割捨不得,抱頭而哭。趙氏收淚對婆婆說道:「媳婦今日不難一死,隻恐連累婆婆。但媳婦到彼偽府,必然自全節操。婆婆可預先收拾細軟家私,約會了丈夫。待妾起身之後,作速逃竄東京,以避賊人之害。媳婦與丈夫雖做了兩年夫婦並無生育,丈夫年紀正小,前程萬裏,自然別有良緣。隻恨媳婦薄福,奉侍婆婆不了。到今生死之際,又被賊徒隔絕,不得與丈夫一麵。指上金戒指二枚,煩婆婆寄與我丈夫做個憶念。」說罷放聲又哭。正是:

世人萬般哀苦事,無過死別與生離。

縱教鐵漢應魂斷,便是泥人也淚垂。

婆媳兩個這一夜眼淚不乾,泣聲不絕。捱到天明,婆婆真個吩咐王娘收拾得兩包細軟金珠,又寄信與兒子,教他預先遠遠的覓一輛小車兒,準備走路。

且說王則將聘娶的事,都託在張琪身上。張琪侵早先到關家莊,巡哨了一遍。打聽得夜來無事,歡喜不勝。少停聘禮已到,黃金白金各四錠,黃的每錠重四十兩,白的每錠重五十兩。綵帛二十端,雙羊雙酒,大吹大擂送上門來,排設在中堂。婆媳兩個重新哭起,婆婆:「這些東西分明是買我身上的肉,我何忍要他?」趙氏道:「今日雖買婆婆的肉,他日好買那賊徒的肉。」婆婆道:「怎麼說?」趙氏道:「這賊徒少不得天兵到來,拿住解去東京,千刀萬割。你把這金銀留著,到那時送與劊子手,在刀頭上買他一塊肉來祭你媳婦。我在泉下也得快活。」莫說婆媳二人悲傷之事。再說張琪催那婆婆收了禮物,自己又去催趲取親人從。一百名偽府親軍,金鼓旗槍前導,二十來個宮人都乘著寶馬,捧的是金冠繡蟒,玉帶紅袍。一般有偽內臣執了龍鳳掌扇,引著香車細輦。十來隊樂人吹打,隻要奉承趙氏歡喜,所以儀容極盛。趙氏別了關家祠堂,又拜了婆婆四拜,又望空拜了丈夫四拜,哭了一場,登車下簾,眾人一擁而去。那婆婆哭倒在地,養娘喚醒。關疑知道妻子起身,方敢回家。已自哭得不耐煩了,忙忙的收拾行李,棄了家私,同養娘扶著婆婆潛地逃入東京去訖。

再說王則聞張琪報道:「新人已娶來了。」喜從天降,慌忙大排儀仗,親出府門迎接。軍士們人人望賞,個個生歡,做兩行排列,讓香車進府。王則親自開簾,不見動靜,抱將出來,看時頸上繫著羅帛,原來在車中密地自縊,真烈婦也。史官有詩讚曰:

罵賊非難紿賊難,夫家免禍九泉安。

似玆賢智從來少,不但芳心一寸丹。

後人又有詩雲:

罵賊曾聞元楷妻,從客就義更稱奇。

衣冠多少偷生者,不及清河趙與崔。

清河就是貝州之地,隋末時有個崔元楷。元楷之妻罵賊而死,此詩是表彰二烈婦之大節,男子不及也。王則這晚一場掃興,想道:婦人性烈,不幹眾人之事。將屍首著張琪給歸原夫,追還聘禮。次日張琪聞知關家逃走去了,稟過王則,?葬於城外。王則出榜,但是民間美色,或父母獻女,或丈夫獻妻者,俟選中者官給聘禮百兩。倘藏匿不獻,致被他人首出,即治本家之罪。於是奪民間妻女,不計其數。百姓討了個有姿色的老婆,便道是不祥之物,若討得醜的反生歡喜。當時有個口語道:

莫圖顏色好醜婦良家寶休嫌官不要夫妻直到老

至今說醜婦良家之寶,語起於此。胡永兒明知王則貪色恣慾,到也由他。但是自己有些私事,不要王則進宮,把一隻金簪插在檻外,繞屋便像千圍烈火。把一隻銀簪插在檻外,繞屋卻似一派大水,外人寸步難進。閒常沒事時,收了法術,或是請王則到宮相聚,或是王則自來,夫婦依然歡好。虧殺他夫婦,貪淫戀色,墮了進取之誌,也是氣數隻到得如此。彈子和尚見王則所為不合天理,久後必敗無成,竟自不辭而去了。左黜自恃國舅,凡事姿意施為。張鸞、卜吉雖在其位,全無權柄,到落得清閒受用。吳三郎改名吳旺,和張琪、任遷都討了個地方,做了知州之職,享用富貴。時常領兵寇掠鄰境,搶擄些子女財帛,貢與王則。隻為奸臣夏竦蒙蔽朝廷,養成了這般大勢,任那一方百姓受苦,隻是隱匿不奏。

一日,仁宗皇帝禦駕往西太乙宮行香。禮畢,正欲還朝,忽然百宮隊裏走出個新參禦史。那人姓何名郯,上前快走幾步,一手扯住禦衣,伏地大哭。仁宗道:「卿有何屈事,奏與朕聽。朕當為卿申理。」何郯奏道:「沒甚屈事。隻可惜太祖皇帝四百軍州,看看侵削。陛下枉有堯舜之資,將來不免桀紂之禍也。」仁宗大驚道:「卿何出此言?可細剖之。」何郯奏道:「西夏反了趙元昊,邕州反了儂智高,無人收伏。今貝州又反了王則,河北一路皆為賊巢。陛下不思選求良將,討賊安民,竊恐輿圖日蹙,天下非復趙家之有矣。」仁宗道:「朕已命範雍征討元昊,楊畋征討儂智高,未見次第。貝州兵變,當時便遣冀州太守劉彥威平定,卿言從何而來?」何郯又奏道:「範雍年老,為元昊所輕。楊畋久出無功,虛耗糧草。貝州反賊王則,殺得劉彥威片甲不回,稱王僭號,河東地方都震動了。告急文書雪片到京,都被樞密院使夏竦隱匿不奏。陛下不誅夏竦,天下不得太平。」此時夏竦也在駕前,嚇得麵如土色,支吾不敢。仁宗大怒道:「夏竦奸臣,朕委你執掌兵權,不思報效,欺君誤國,本當斬首,姑且革職為民。」夏竦滿麵羞顏,隻得謝恩去了。

仁宗又問道:「方今何人可任樞密使之職?」何郯奏道:「隻今天下聞名剛正無私的,無如包拯。此人昔年曾任開封府尹,治得一清如水。隻為不肯依附夏竦,棄官而歸。陛下若欲選求良將,削平三處大寇,隻消起用包拯,他所薦舉,無有不當。」仁宗大喜,準奏。即日起召包龍圖,陞為樞密使之職。包拯在家聞召,連忙起身到東京,麵君謝恩已畢。仁宗問道:「今西夏、廣南、河北三處反叛,卿有何良策定國安民?」包拯奏道:「以臣愚見,範仲淹可專任西夏,狄青可專任廣南,文彥博可專任河北。陛下要天下太平,除非委此三人,可責成功。」仁宗道:「河北隻是一個軍卒鼓譟,如何恁地利害?」包拯奏道:「王則不足道。他有一班妖賊幫助,能興妖法。」仁宗道:「彥博年已八旬,卿如何獨舉薦他?」包拯奏道:「臣聞童謠有雲:八隻眼兒嗔,巍然三教尊,天神為將鬼為軍。不怕武,隻怕文。王則則字旁是貝字,又貝州俱是八隻眼之義。妖人中僧道俱有,獨奉王則為主,故說巍然三教尊。神將鬼軍乃妖術也,這一般人武有餘,而文不足。故說不怕武,隻怕文。今著文彥博去,正合著這句讖語。又見貝字著一文,是個敗字。臣所以不薦他人,獨舉彥博。且彥博雖然年老,精力不衰,才智過人,老成持重。若此人一去,王則必敗無疑矣。」仁守天子聞奏大喜,連降三道詔書,令使命分頭去召三人連夜赴京擢用。有詩為證:

夏竦奸邪太不仁,欲將一網盡賢臣。

但有忠佞分明日,便是邊疆息戰塵。

不說範仲淹、狄青二人之事,就中單表文彥博。此人乃河東汾州人氏,年少曾討西番有功,累官做到首相。因與夏竦不合,固求去任,罷為西京留守。年已七十九歲,精力勝如二三十歲的後生。使命領敕,星夜到了西京。文彥博並本州大小官員出郭,迎接聖旨至州衙裏,開讀罷,各官望闕起身謝恩。文彥博領了詔令,別了家眷,兼程而行。不一日到了東京,官員都在接官廳伺候,迎接入城。次日早朝,隨班見帝。怎見得早朝?但見:

祥雲迷鳳闕,瑞氣罩龍樓。含煙禦柳拂旌旂,帶露宮桃迎劍戟。天香影裏,玉簪珠履聚丹墀。仙樂聲中,繡襖錦衣扶禦駕。珠簾捲,黃金殿上現金輿。鳳扇開,白玉階前停玉輦。隱隱淨鞭三下響,層層文武兩班齊。

當日仁宗天子召文彥博至麵前,聖旨道:「河北貝州王則造反,今命卿為元帥,收伏妖賊,當用人馬幾何?副將幾人?任卿便宜酌處。」文彥博奏道:「臣聞王則一黨也是妖人,若人馬少,恐不能取勝。臣願保舉一人為副將,得十萬人馬方可以克敵。」仁宗道:「軍馬依卿所奏,但不知保舉何人為副將?」文彥博奏道:「臣乞曹偉為副將。」仁宗道:「這曹偉莫非是下江南第一有功,封王的曹彬的子孫麼?」文彥博奏道:「正是曹彬嫡孫。」仁宗聞奏,龍顏大喜,命宣曹偉見駕。仁宗當殿封文彥博為統兵招討使,曹偉為副招討使。撥賜內帑金銀錢帛,犒賞三軍。二人謝恩出朝,便去各營點兵發馬。樞密使包拯具酒送行,私對文招討說道:「老相公此行,定成大功。但賊人中有一妖僧叫做彈子和尚,此僧變化多端,相國可以預備。」文招討道:「多承指數。」三杯酒罷,包拯別去。文招討即日離京上路,渡黃河直抵河北界上,軍馬就於冀州駐紮。真個是:

人人欲建封侯績,個個思成蕩寇功。

畢竟文招討征伐貝州,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遂平妖傳

《三遂平妖傳》正文
第一回 授劍術處女下山 盜法書袁公歸洞 第二回 修文院鬥主斷獄 白雲洞猿神布霧 第三回 胡黜兒村裏鬧貞娘 趙大郎林中尋狐跡 第四回 老狐大鬧半仙堂 太醫細辨三支脈 第五回 左黜兒廟中偷酒 賈道士樓下迷花 第六回 小狐精智賺道士 女魔王夢會聖姑 第七回 楊巡檢迎經逢聖姑 慈長老汲水得異蛋 第八回 慈長老單求大士籤 蛋和尚一盜袁公法 第九回 冷公子初試魘人符 蛋和尚二盜袁公法 第十回 石頭陀夜鬧羅家畈 蛋和尚三盜袁公法 第十一回 得道法蛋僧訪師 遇天書聖姑認弟 第十二回 老狐精挑燈論法 癡道士感月傷懷 第十三回 閉東莊楊春點金 築法壇聖姑煉法 第十四回 聖姑宮紙虎守金山 淑景園張鸞逢媚兒 第十五回 雷太監饞眼娶乾妻 胡媚兒癡心遊內苑 第十六回 胡員外喜逢仙畫 張院君怒產妖胎 第十七回 博平縣張鸞祈雨 五龍壇左黜鬥法 第十八回 張處士乘舟會聖姑 胡員外冒雪尋相識 第十九回 陳善留義雙贈錢 聖姑永兒私傳法 第二十回 胡浩怒燒如意冊 永兒夜赴相國寺 第二十一回 平安街員外重興 胡永兒豆人紙馬 第二十二回 胡員外尋媒議親 蠢憨哥洞房花燭 第二十三回 蠢憨哥誤上城樓脊 費將仕撲碎遊仙枕 第二十四回 八角鎮永兒變異相 鄭州城卜吉討車錢 第二十五回 八角井眾水手撈屍 鄭州堂卜大郎獻鼎 第二十六回 野豬林張鸞救卜吉 山神廟公差賞雙月 第二十七回 包龍圖新治開封府 左瘸師大惱任吳張 第二十八回 莫坡寺瘸師入佛肚 任吳張夢授聖姑姑 第二十九回 王太尉大捨募緣錢 杜七聖狠行續頭法 第三十回 彈子僧變化惱龍圖 李二哥首妖遭跌死 第三十一回 胡永兒賣泥蠟燭 王都排會聖姑姑 第三十二回 夙姻緣永兒招夫 散錢米王則買軍 第三十三回 左瘸師顯神驚眾 王都排糾夥報讎 第三十四回 劉彥威三敗貝州城 胡永兒大掠河北地 第三十五回 趙無瑕拚生紿賊 包龍圖應詔推賢 第三十六回 文相國三路興師 曹招討唧筒破賊 第三十七回 白猿神信香求玄女 小狐妖飛磨打潞公 第三十八回 多目神報德寫銀盆 文招討失路逢諸葛 第三十九回 文招討聽曲用馬遂 李魚羹直諫怒王則 第四十回 潞公奏凱汴京城 猿神重掌修文院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