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樓 作者:李漁年代:清代332   

《十二樓》正文 奪錦樓·一 生二女連吃四家茶 娶雙妻反合孤鸞命

生二女連吃四家茶娶雙妻反合孤鸞命

詞雲:

一馬一鞍有例,半子難招雙婿。失口便傷倫,不俟他年改配。成對,成對,此願也難輕遂。

右調《如夢令》這首詞,單為亂許婚姻、不顧兒女終身者作。常有一個女兒,以前許了張三,到後來算計不通,又許了李四,以致爭論不休,經官動府,把跨鳳乘鸞的美事,反做了鼠牙雀角的訟端。那些官斷私評,都說他後來改許的不是。據我看來,此等人的過失,倒在第一番輕許,不在第二番改諾,隻因不能慎之於始,所以不得不變之於終。

做父母的,那一個不願兒女榮華,女婿顯貴?他改許之意,原是為愛女不過,所以如此,並沒有什麼歹心。隻因前麵所許者或賤或貧,後麵所許者非富即貴,這點勢利心腸,凡是擇婿之人,個個都有。但要用在未許之先,不可行在既許之後。未許之先,若能夠真正勢利,做一個趨炎附勢的人,遇了貧賤之家,決不肯輕許,寧可遲些日子,要等個富貴之人,這位女兒就不致輕易失身,倒受他勢利之福了,當不得他預先盛德,一味要做古人,置貧賤富貴於不論,及至到既許之後,忽然勢利起來,改弦易轍,毀裂前盟,這位女兒就不能夠自安其身,反要受他盛德之累了。這番議論,無人敢道,須讓我輩膽大者言之,雖係未世之言,即使聞於古人,亦不以為無功而有罪也。

如今說件輕許婚姻之事,兼表一位善理詞訟之官,又與世上嫁錯的女兒伸一口怨氣。明朝正德初年,湖廣武昌府江夏縣有個魚行經紀,姓錢,號小江,娶妻邊氏。夫妻兩口,最不和睦,一向艱於子息。到四十歲上,同胞生下二女,止差得半刻時辰。世上的人都說兒子象爺,女兒象娘,獨有這兩個女兒不肯蹈襲成規,另創一種麵目,竟象別人家兒女抱來撫養的一般。不但麵貌不同,連心性也各別。父母極醜陋、極愚蠢,女兒極標致、極聰明。長到十歲之外,就象海棠著露,菡萏經風,一日嬌媚似一日。到了十四歲上,一發使人見麵不得,莫說少年子弟看了無不銷魂,就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家瞥麵遇見,也要說幾聲“愛死,愛死”。

資性極好,隻可惜不曾讀書,但能記賬打算而已。至於女工針指,一見就會,不用人教。穿的是縞衣布裙,戴的是銅簪錫珥,與富貴人家女兒立在一處,偏要把她比並下來。旁邊議論的人,都說縞布不換綺羅,銅錫不輸金玉。隻因她搶眼不過,就使有財有力的人家,多算多謀的子弟,都群起而圖之。

小江與邊氏雖是夫妻兩口,卻與仇敵一般。小江要許人家,又不容邊氏做主;邊氏要招女婿,又不使小江與聞。兩個我瞞著你,你瞞著我,都央人在背後做事。小江的性子,在家裏雖然倔強,見了外麵的朋友也還藹然可親,不象邊氏來得潑悍,動不動要打上街坊,罵斷鄰裏。那些做媒的人都說:“丈夫可欺,妻子難惹,求男不如求女,瞞妻不若瞞夫。”所以邊氏議就的人家,倒在小江議就的前麵。兩個女兒各選一個女婿,都叫他揀了吉日,竟送聘禮上門,不怕他做爺的不受。“省得他預先知道,又要嫌張嫌李,不容我自做主張。”有幾個曉事的人說:“女兒許人家,全要父親做主。父親許了,就使做娘的不依,也還有狀詞可告,沒有做官的人也為悍婦所製,倒丟了男子漢憑內眷施為之理!”就要別央媒人對小江說合。當不得做媒的人都有些欺善怕惡,叫他瞞了邊氏,就個個頭疼,不敢招架,都說:“得罪於小江,等他發作的時節還好出頭分理,就受些淩辱,也好走去稟官;得罪了邊氏,使她發起潑來,‘男不與婦敵’,莫說被她咒罵不好應聲,就是揮上幾拳、打上幾掌,也隻好忍疼受苦,做個‘唾麵自幹’,難道好打她一頓,告她一狀不成?”所以到處央媒,並無一人肯做,隻得自己對著小江說起求親之事。小江看見做媒的人隻問妻子,不來問他,大有不平之意。

如今聽見“求親”二字,就是空穀足音,得意不過,自然滿口應承,哪裏還去論好歹?那求親的人又說:“眾人都怕令正,不肯做媒,卻怎麼處?”小江道:“兩家沒人通好,所以用著媒人,我如今親口許了,還要什麼媒妁。”求親的人得了這句話,就不勝之喜,當麵選了吉日,要送盤盒過門。小江的主意也與妻子一般,預先並不通知,直待臨時發覺。

不想好日多同,四姓人家的聘禮都在一時一刻送上門來,鼓樂喧天,金珠羅列,辨不出誰張誰李,還隻說:“送聘的人家知道我夫妻不睦,惟恐得罪了一邊,所以一姓人家備了兩副禮帖,一副送與男子,一副送與婦人,所謂寧可多禮,不可少禮。”及至取帖一看,誰想“眷侍教生”之下,一字也不肯雷同,倒寫得錯綜有致,頭上四個字合念起來,正合著《百家姓》一句,叫做“趙錢孫李”。

夫妻二口就不覺四目交睜,兩聲齊發。一邊說:“我至戚之外,哪裏來這兩門野親?”一邊道:“我喜盒之旁,何故增這許多牢食?”小江對著邊氏說:“我家主公不發回書,誰敢收他一盤一盒?”邊氏指著小江說:“我家主婆不許動手,誰敢接他一線一絲?”丈夫又問妻子說:“在家從父,出嫁從夫。若論在家的女兒,也該是我父親為政。若論出嫁的妻子,也該是我丈夫為政。你有什麼道理,輒敢胡行?”妻子又問丈夫說“娶媳由父,嫁女由母。若還是娶媳婦,就該由你做主。如今是嫁女兒,自然由我做主。你是何人,敢來僭越?”兩邊爭競不已,竟要廝打起來。虧得送禮之人一齊隔住,使他近不得身,交不得手。邊氏不由分說,竟把自己所許的,照著禮單,件件都替他收下,央人代寫回帖,打發來人去了;把丈夫所許的,都叫人推出門外,一件不許收。小江氣憤不過,偏要扯進門來,連盤連盒都替他倒下,自己寫了回帖,也打發出門。

小江知道這兩頭親事都要經官,且把告狀做了末著,先以早下手為強,就吩咐親翁,叫他快選吉日,多備燈籠火把,雇些有力之人前來搶奪,且待搶奪不去,然後告狀也未遲。那兩姓人家,果然依了此計,不上一兩日,就選定婚期,雇了許多打手,隨著轎子前來,指望做個萬人之敵。不想男兵易鬥,女帥難降,隻消一個邊氏捏了閂門的杠子,橫驅直掃,竟把過去的人役殺得片甲不留,一個個都抱頭鼠竄,連花燈彩轎、燈籠火把都丟了一半下來,叫做“借寇兵而齎盜糧”,被邊氏留在家中,備將來遣嫁之用。

小江一發氣不過,就催兩位親家速速告狀,親家知道狀詞難寫,沒有把親母告做被犯、親家填做幹證之理,隻得做對頭不著,把打壞家人的事都歸並在他身上,做個“師出有名”。不由縣斷,竟往府堂告理。準出之後,小江就遞訴詞一紙,以作應兵,好替他當官說話。

那兩姓人家少不得也具訴詞,恐怕有夫之婦不便出頭,把他寫做頭名幹證,說是媳婦的親母,好待官府問他。

彼時太守缺員,乃本府刑尊署櫻刑尊到任未幾,最有賢聲,是個青年進士。準了這張狀詞,不上三日就懸牌掛審。先喚小江上去,盤驗了一番,然後審問四姓之人與狀上有名的媒妁。隻除邊氏不叫,因他有丈夫在前,隻說丈夫的話與她所說的一般,沒有夫妻各別之理。哪裏知道,被告的幹證就是原告幹證的對頭,女兒的母親就是女婿丈人的仇敵。隻見人說“會打官司同筆硯”,不曾見說“會打官司共枕頭”。

邊氏見官府不叫,就高聲喊起屈來。刑尊隻得喚她上去。

邊氏指定了丈夫說:“他雖是男人,一些主意也沒有,隨人哄騙,不顧兒女終身。地所許之人都是地方的光棍,所以小婦人便宜行事,不肯容他做主。求老爺俯鑒下情。”刑尊聽了,隻說她情有可原,又去盤駁小江。小江說:“妻子悍潑非常,隻會欺淩丈夫,並無一長可齲別事欺淩還可容恕,婚姻是樁大典,豈有丈夫退位,讓妻子專權之理?”刑尊見他也說得是,難以解紛,就對他二人道:“論起理來,還該由丈夫做主。隻是家庭之事盡有出於常理之外者,不可執一而論。待本廳喚你女兒到來,且看她意思何如,--還是說爺講的是,娘講的是?”

二人磕頭道:“正該如此。”刑尊就出一枝火簽,差人去喚女兒。喚便去喚,隻說他父母生得醜陋,料想茅茨裏麵開不出好花,還怕一代不如一代,不知醜到什麼地步方才底止,就辦一副吃驚見怪的麵孔在堂上等她。誰想二人走到,竟使滿堂書吏與皂快人等都不避官法,一齊挨擠攏來,個個伸頭,人人著眼,竟象九天之上掉下個異寶來的一般。至於堂上之官,一發神搖目定,竟不知這兩位神女從何處飛來。還虧得簽差稟了一聲,說“某人的女兒拿到”,方才曉得是茅茨裏麵開出來的異花,不但後代好似前代,竟好到沒影的去處方才底止。驚駭了一會兒,就問他道:“你父母二人不相知會,竟把你們兩個許了四姓人家,及至審問起來,父親又說母親不是,母親又說父親不是,古語道得好:‘清官難斷家務事。’所以叫你來問:平昔之間,還是父親做人好,母親做人好?”這兩個女兒平日最是害羞,看見一個男子尚且思量躲避,何況滿堂之人把幾百雙眼睛盯在她二人身上,恨不得掀開官府的桌圍鑽進去權躲一刻。誰想官府的法眼又比眾人看得分明,看之不足,又且問起話來,叫她滿麵嬌羞,如何答應得出?所以刑尊問了幾次,她並不則聲,隻把麵上的神色做了口供,竟象她父母做人都有些不是、為女兒者不好說得的一般。刑尊默喻其意,思想這樣絕色女子,也不是將就男人可以配得來的,如今也不論父許的是,母許的是,隻把那四個男子一齊拘攏來,替她比並比並,隻要配得過的,就斷與他成親罷了。算計已定,正要出簽去喚男子,不想四個犯人一齊跪上來,稟道:“不消老爺出簽,小的們的兒子都現在二門之外,防備老爺斷親與他,故此先來等候。待小的們自己出去,各人喚進來就是了。”刑尊道:“既然如此,快出去喚來。”隻見四人去不多時,各人扯著一個走進來,稟道:“這就是兒子,求老爺判親與他。”刑尊抬起頭來,把四個後生一看,竟象一對父母所生,個個都是奇形怪狀,莫說標致的沒有,就要選個四體周全、五官不缺的,也不能夠。心上思量道:“二女之夫少不得出在這四個裏麵,‘矮子隊裏選將軍’,叫我如何選得出?

不意紅顏薄命,一至於此!”歎息了一聲,就把小江所許的叫他跪在東首,邊氏所許的叫他跪在西首;然後把兩個女兒喚來跪在中間,對她吩咐道:“你父母所許的人都喚來了,起先問你,你既不肯直說,想是一來害羞,二來難說父母的不是。如今不要你開口,隻把頭兒略轉一轉,分個向背出來。--要嫁父親所許的就向了東邊,要嫁母親所許的就向了西邊。這一轉之間,關係終身大事,你兩個的主意,須是要定得好。”說了這一句,連滿堂之人都定晴不動,要看她轉頭。誰想這兩位佳人,起先看見男子進來,倒還左顧右盼,要看四個人的麵容,及至見了奇形怪狀,都低頭合眼,暗暗地墜起淚來。聽見官府問她,也不向東,也不向西,正正地對了官府,就放聲大哭起來。越問得勤,她越哭得急,竟把滿堂人的眼淚都哭出來,個個替她稱冤叫苦。刑尊道:“這等看起來,兩邊所許的各有些不是,你都不願嫁他的了!我老爺心上也正替你躊躕,沒有這等兩個人都配了村夫俗子之理。你且跪在一邊,我自有處。--叫她父母上來!”小江與邊氏一齊跪到案桌之前,聽官吩咐。刑尊把棋子一拍,大怒起來道:“你夫妻兩口全沒有一毫正經,把兒女終身視為兒戲!既要許親,也大家商議商議,看女兒女婿可配得來。為什麼把這樣的女兒都配了這樣的女婿?你看方才那種哭法,就知道配成之後得所不得所了!還虧得告在我這邊,除常律之外,另有一個斷法。若把別位官兒,定要拘牽成格,判與所許之人,這兩條性命就要在他筆底勾銷了!如今兩邊所許的都不作準,待我另差官媒與她作伐,定要嫁個相配的人。我今日這個斷法,也不是曲體私情,不循公道,原有一番至理。待我做出審單與眾人看了,你們自然心服。”說完之後,就提起筆來寫出一篇讞詞道:“審得錢小江與妻邊氏,一胞生女二人,均有姿容,人人欲得以為婦。某、某、某、某,希冀聯姻,非一日矣。因其夫婦異心,各為婚主,媚灶出奇者,既以結婦欺男為得誌;盜鈴取勝者,又以掩中襲外為多功。遂致兩不相聞,多生疑誤。二其女而四其夫,既少分身之法;東家食兮西家宿,亦非訓俗之方。相女配夫,怪研媸之太別;審音察貌,憐痛楚之難勝。是用以情逆理,破格行仁。然亦不敢枉法以行私,仍效引經而折獄。六禮同行,三茶共設,四婚何以並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二者均不可少。茲審邊氏所許者,雖有媒言,實無父命,斷之使就,慮開無父之門;小江所許者,雖有父命,實少媒言,判之使從,是辟無媒之徑。均有妨於古禮,且無裨於今人。四男別締絲蘿,二女非其伉儷。寧使噬臍於今日,無令反目於他年。此雖救女之婆心,抑亦籌男之善策也。各犯免供,僅存此案。”做完之後,付與值堂書吏,叫他對了眾人高聲朗誦一遍,然後把眾人逐出,一概免供。又差人傳諭官媒,替二女別尋佳婿。如得其人,定要領至公堂麵相一過,做得她的配偶,方許完姻。官媒尋了幾日,領了許多少年,私下說好,當官都相不中。

刑尊就別生一法,要在文字之中替她擇婿,方能夠才貌兩全。恰好山間的百姓拿著一對活鹿,解送與他,正合刑尊之意。

就出一張告示:限於某月某日季考生童,叫生童子卷麵之上把“已冠”“未冠”四個字改做“已娶”“未娶”,說:“本年鄉試不遠,要識英才於未遇之先,特懸兩位淑女、兩頭瑞鹿做了錦標,與眾人爭奪。已娶者以得鹿為標,未娶者以得女為標。奪到手者,即是本年魁解。”考場之內原有一所空樓,刑尊喚邊氏領著二女住在樓上,把二鹿養在樓下。暫懸一匾,名曰“奪錦樓”。

告示一出,竟把十縣的生童引得人人興發,個個心癡。已娶之人還隻從功名起見,搶得活鹿到手,隻不過得些彩頭。那些未娶的少年,一發踴躍不過,未曾折桂,先有了月裏嫦娥,縱不能夠大富貴,且先落個小登科。到了考試之日,恨不得把心肝五髒都嘔唾出來,去換這兩名絕色。考過之後,個個不想回家,都擠在府前等案。

隻見到三日之後,發出一張榜來,每縣隻取十名,聽候複試。那些取著的,知道此番複考不在看文字,單為選人材。生得標致的,就有幾分機括了。到複試之日,要做新郎的倒反先做新娘,一個個都去塗脂抹粉,走到刑尊麵前,還要扭扭捏捏裝些身段出來,好等他相中規模,取作案首。誰想這位刑尊不但善別人才,又且長於風鑒,既要看他妍媸好歹,又要決他富貴窮通。所以在唱名的時節,逐個細看一番,把朱點做了記號,高低輕重之間,就有尊卑前後之別。考完之後,又吩咐禮房,叫到次日清晨喚齊鼓樂,“待我未曾出堂的時節,先到奪錦樓上迎了那兩個女子、兩頭活鹿出來,把活鹿放在府堂之左,那兩個女子坐著碧紗彩轎,停在府堂之右。再備花燈鼓樂,好送她出去成親。”吩咐已畢,就回衙閱卷。及至到次日清晨,掛出榜來,隻取特等四名。兩名“已娶”,兩名“未娶”,以充奪標之選。其餘一等二等,都在給賞花紅之列。”已娶”得鹿之人,不過是兩名陪客,無什關係,不必道其姓名。那”未娶”二名,一個是已進的生員,姓袁,名士駿;一個是未進的童生,姓郎,名誌遠。凡是案上有名的,都齊入府堂,聽候發落。聞得東邊是鹿,西邊是人,大家都舍東就西,去看那兩名國色,把半個府堂擠做人山人海。府堂東首,隻得一個生員,立在兩鹿之旁,徘徊歎息,再不去看婦人。滿堂書吏都說他是“已娶”之人,考在特等裏麵,知道女子沒份,少不得這兩頭活鹿有一頭到他,所以預為之計,要把輕重肥瘦估量在胸中,好待臨時牽齲誰想那邊的秀才走過來一看,都對他拱拱手道:“袁兄,恭喜!這兩位佳人定有一位是尊嫂了。”那秀才搖搖手道:“與我無幹。”眾人道:“你考在特等第一,又是‘未娶’的人,怎麼說出‘無幹’二字?”那秀才道:“少刻見了刑尊,自知分曉。”眾人不解其故,都說他是謙遜之詞。

隻見三梆已畢,刑尊出堂,案上有名之人一齊過去拜謝。

刑尊就問:“特等諸兄是那幾位?請立過一邊,待本廳預先發落。”禮房聽了這一句,就高聲唱起名來。袁士駿之下還該有三名特等,誰想止得兩名,都是“已娶”。臨了一名不到,就是“未娶”的童生。刑尊道:“今日有此盛舉,他為何不來?”

袁士駿打一躬,道:“這是生員的密友,住在鄉間,不知太宗師今日發落,所以不曾趕到。”刑尊道:“兄就是袁士駿麼?好一分天才,好一管秀筆!今科決中無疑了。這兩位佳人實是當今的國色,今日得配才子,可謂天付良緣了。”袁士駿打一躬道:“太宗師雖有盛典,生員係薄命之人,不能享此奇福,求另選一名挨補,不要誤了此女的終身。”刑尊道:“這是何事,也要謙讓起來?”叫禮房:“去問那兩個女子,是哪一個居長,請她上來,與袁相公同拜花燭。”袁士駿又打一躬,止住禮房,叫他不要去喚。刑尊道:“這是什麼緣故?”袁士駿道:“生員命犯孤鸞,凡是聘過的女子,都等不到過門,一有成議,就得暴病而死。生員才滿二旬,已曾誤死六個女子。凡是推算的星家,都說命中沒有妻室,該做個僧道之流。如今雖列衣冠,不久就要逃儒歸墨,所以不敢再誤佳人,以重生前的罪孽。”刑尊道:“哪有此事!命之理微豈是尋常星士推算得出的!就是幾番虛聘,也是偶然,哪有見噎廢食之理?兄雖見卻,學生斷不肯依。隻是一件,那第四名郎誌遠為什麼不到?一來選了良時吉日,要等他來做親,二來複試的筆蹤與原卷不合,還要麵試一番。他今日不到,卻怎麼處?”

袁士駿聽了這句話,又深深打一躬,道:“生員有一句隱情,論理不該說破,因太宗師見論及此,若不說明,將來就成過失了。這個朋友與生員有八拜之交,因他貧不能娶,有心要成就他,前日兩番的文字,都是生員代作的。初次是他自謄,第二次因他不來,就是生員代寫。還隻說兩卷之內或者取得一卷,就是生員的名字也要把親事讓他,不想都蒙特拔,極是僥幸的了。如今太宗師明察秋毫,看出這種情弊,萬一查驗出來,倒把為友之心變做累人之具了,所以不敢不說,求太宗師原情恕罪,與他一體同仁。”刑尊道:“原來如此!若不虧兄說出,幾乎誤了一位佳人。既然如此,兩名特等都是兄考的,這兩位佳人都該是兄得了。富貴功名倒可以冒認得去,這等國色天香不是人間所有,非真正才人不能消受,斷然是假借不得的。”

叫禮房快請那兩位女子過來,一齊成了好事。

袁士駿又再三推卻,說:“命犯孤鸞的人,一個女子尚且壓她不住,何況兩位佳人?”刑尊笑起來道:“今日之事,倒合著吾兄的尊造了。所謂命犯孤鸞者,乃是‘單了一人、不使成雙’之意。若還是一男一女做了夫妻,倒是雙而不單,恐於尊造有礙。如今兩女一男,除起一雙,就要單了一個,豈不是命犯孤鸞?這等看起來,信乎有命。從今以後,再沒有蘭摧玉折之事了。”他說話的時節,下麵立了無數的諸生,見他說到此處,就一齊讚頌起來,說:“從來帝王卿相,都可以為人造命,今日這段姻緣,出自太宗師的特典,就是替兄造命了。何況有這個解法,又是至當不易之理。袁兄不消執意,竟與兩位尊嫂一同拜謝就是了。”袁士駿無可奈何,隻得勉遵上意,曲徇輿情,與兩位佳人立做一處,對著大恩人深深拜了四拜,然後當堂上馬,與兩乘彩轎一同迎了回去。

出去之後,方才分賜瑞鹿,給賞花紅。眾人看了袁士駿,都說:“上界神仙之樂不能有此,總虧了一位刑尊,實實地憐才好士,才有這番盛舉。”當年鄉試,這四名特等之中,恰好中了三位。所遺的一個,原不是真才,代筆的中了,也隻當他中一般。後來三個之中隻聯捷得一個,就是奪著女標的人。刑尊為此一事,賢名大噪於都中。後來欽取入京,做了兵科給事。袁士駿由翰林散館,也做了台中,與他同在兩衙門,意氣相投,不啻家人父子。古語雲“惟英雄能識英雄”,此真不謬也。

〔評〕

刑尊之判姻事,人皆頌其至公無私,以予論之,全是一團私意。其喚四婿上堂,分列左右,而令二女居中,使之自分向背,此是一段公心。及觀二女不向左右,止以嬌向已,號啕痛哭,分明是不嫁四人願嫁老爺之意;蓋因女子無知,不諳大義,謬謂做官之人亦可娶民間婦也。刑尊默識其意,而辭親話頭不便出之於口,是以屏絕四人,而於多士之中擇一才貌類己不日為官者以自代,此與駉侯舉曹參同意。謂之“曲體民情”則可,謂之“善秉公道”則不可。然推此一念以臨民,又自不為無濟。如民欲父我,我即舉一人子之;民欲師我,我即擇一人弟之;民欲神明屍祝我,我即分任數人以維持保佑之:為仁之方莫善於此,又不得以一事之隱衷而塞千萬人受福之路也。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十二樓

《十二樓》正文
合影樓·一 防奸盜刻意藏形 起情氛無心露影 合影樓·二 受罵翁代圖好事 被棄女錯害相思 合影樓·三 墮巧計愛女嫁媒人 湊奇緣媒人賠愛女 奪錦樓·一 生二女連吃四家茶 娶雙妻反合孤鸞命 三與樓·一 造園亭未成先賣 圖產業欲取姑予 三與樓·二 不窩不盜忽致奇贓 連產連人願歸舊主 三與樓·三 老俠士設計處貪人 賢令君留心折疑獄 夏宜樓·一 浴荷池女伴肆頑皮 慕花容仙郎馳遠目 夏宜樓·二 冒神仙才郎不測 斷詩句造物留情 夏宜樓·三 賺奇緣新詩半首 圓妙謊密疏一篇 歸正樓·一 發利市財食兼收 恃精詳金銀兩失 歸正樓·二 斂眾怨惡貫將盈 散多金善心陡發 歸正樓·三 顯神機字添一畫 施妙術殿起雙層 歸正樓·四 僥天幸拐子成功 墮人謀檀那得福 萃雅樓·一 賣花郎不賣後庭花 買貨人慣買無錢貨 萃雅樓·二 保後件失去前件 結恩人遇著仇人 萃雅樓·三 權貴失便宜棄頭顱而換卵 閹人圖報複遺尿溺以酬涎 拂雲樓·一 洗脂粉嬌女增嬌 弄娉婷醜妻出醜 拂雲樓·二 溫舊好數致殷勤 失新歡三遭叱辱 拂雲樓·三 破疑人片言成二美 癡情客一跪得雙嬌 拂雲樓·四 圖私事設計賺高堂 假公言謀差相佳婿 拂雲樓·五 未嫁夫先施號令 防失事麵具遵依 拂雲樓·六 弄巧生疑假夢變為真夢 移奸作藎虧人改作完人 十巹樓·一 不胡塗醉仙題額 難擺布快婿完姻 十巹樓·二 逞雄威檀郎施毒手 忍奇痛石女破天荒 鶴歸樓·一 安恬退反致高科 忌風流偏來絕色 鶴歸樓·二 帝王吃臣子之醋 閨房罷枕席之歡 鶴歸樓·三 死別勝生離從容示訣 遠歸當新娶忽地成空 鶴歸樓·四 親姐妹迥別榮枯 舊夫妻新偕伉儷 奉先樓·一 因逃難姹婦生兒 為全孤勸妻失節 奉先樓·二 幾條鐵索救殘生 一道麻繩完骨肉 生我樓·一 破常戒造屋生兒 插奇標賣身作父 生我樓·二 十兩奉嚴親本錢有限 萬金酬孝子利息無窮 生我樓·三 為購紅顏來白發 因留慈母得嬌妻 生我樓·四 驗子有奇方一枚獨卵 認家無別號半座危樓 聞過樓·一 棄儒冠白須招隱 避紗帽綠野娛情 聞過樓·二 納諫翁題樓懷益友 遭罹客障麵避良朋 聞過樓·三 魔星將退三樁好事齊來 圇局已成一片隱衷才露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