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傳奇 作者:元稹、白行簡等年代:唐代1594   

《唐傳奇》正文 卷七十六 南柯太守傳

東平淳於棼,吳楚遊俠之士。嗜酒使氣,不守細行。累巨產,養豪客。曾以武藝補淮南軍裨將,因使酒忤帥,斥逐落魄,縱誕飲酒為事。家住廣陵郡東十裏,所居宅南有大古槐一株,枝幹修密,清陰數畝。淳於生日與群豪,大飲其下。貞元七年九月,因沉醉致疾。時二友人於座扶生歸家,臥於堂東廡之下。二友謂生曰:“子其寢矣!餘將秣馬濯足,俟子小愈而去。”

生解中就枕,昏然忽忽,仿佛若夢。見二紫衣使者,跪拜生曰:“槐安國王遣小臣致命奉邀。”

生不覺下榻整衣,隨二使至門。見青油小車,駕以四牡,左右從者七八,扶生上車,出大戶,指古槐穴而去。使者即驅入穴中。生意頗甚異之,不敢致問。忽見山川風候草木道路,與人世甚殊。前行數十裏,有郛郭城堞。車輿人物,不絕於路。生左右傳車者傳呼甚嚴,行者亦爭辟於左右。又入大城,朱門重樓,樓上有金書,題曰“大槐安國”。執門者趨拜奔走。旋有一騎傳呼曰:“王以駙馬遠降,令且息東華館。”

因前導而去。

俄見一門洞開,生降車而入。彩檻雕楹;華木珍果,列植於庭下;幾案茵褥,簾幃肴膳,陳設於庭上。生心甚自悅。複有呼曰:“右相且至。”

生降階祗奉。有一人紫衣象簡前趨,賓主之儀敬盡焉。右相曰:“寡君不以弊國遠僻,奉迎君子,托以姻親。”

生曰:“某以賤劣之軀,豈敢是望。”

右相因請生同詣其所。行可百步,入朱門。矛戟斧鉞,布列左右,軍吏數百,辟易道側。

生有平生酒徒周弁者,變趨其中。生私心悅之,不敢前問。右相引生升廣殿,禦衛嚴肅,若至尊之所。見一人長大端嚴,居王位,衣素練服,簪朱華冠。

生戰栗,不敢仰視。左右侍者令生拜。王曰:“前奉賢尊命,不棄小國。許令次女瑤芳奉事君子。”

生但俯伏而已,不敢致詞。王曰:“且就賓宇,續造儀式。”

有旨,右相亦與生偕還館舍。生思念之,意以為父在邊將,因歿虜中,不知存亡。將謂父北蕃交通,而致茲事!

心甚迷惑,不知其由。是夕,羔雁幣帛,威容儀度,妓樂絲竹,肴膳燈燭,車騎禮物之用,無不鹹備。有群女,或稱華陽姑,或稱青溪姑,或稱上仙子,或稱下仙子,若是者數輩。

皆侍從數千,冠翠鳳冠,衣金霞帔,彩碧金鈿,目不可視。遨遊戲樂,往來其門,爭以淳於郎為戲弄。風態妖麗,言詞巧麗,生莫能對。複有一女謂生曰:“昨上已日,吾從靈芝夫人過禪智寺,於天竺院觀右延舞《婆羅門》。吾與諸女坐北牖石榻上,時君少年,亦解騎來看。君獨強來親洽,言調笑謔。吾與窮英妹結絳巾,掛於竹枝上,君獨不憶念之乎?又七月十六日,吾於孝感寺侍上真子,聽契玄法師講《觀音經》。吾於講下舍金鳳釵兩隻,上真子舍水犀合子一枚。時君亦講筵中於師處請釵合視之,賞歎再三,嗟異良久。顧餘輩曰:“人之與物,皆非世間所有。”

或問吾氏,或訪吾裏。吾亦不答。情意戀戀,矚盼不舍。君豈不思念之乎?

生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群女曰:“不意今日與君為眷屬。”

複有三人,冠帶甚偉,前拜生曰:“奉命為駙馬相者。”

中一人與生且故。生指曰:“子非馮翊田子華乎?”

田曰:“然。”

生前,執手敘舊久之。生謂曰:“子何以居此?”

子華曰:“吾放遊,獲受知於右相武成侯段公,困以棲托。”

生複問曰:“周弁在此,知之乎?”

子華曰:“周生,貴人也。職力司隸,權勢甚盛。吾數蒙庇護。”

言笑甚歡。俄傳聲曰:“駙馬可進矣。”

三子取劍佩冕服,更衣之。子華曰:“不意今日獲睹盛禮。無以相忘也。”

有仙姬數十,奏諸異樂,婉轉清亮,曲調淒悲,非人間之所聞聽。有執燭引導者,亦數十。左右見金翠步障,彩碧玲瓏,不斷數裏。生端坐車中,心意恍惚,甚不自安。田子華數言笑以解之。向者群女姑梯,各乘鳳翼輦,亦往來其間。至一門,號“修儀宮”。群仙姑姊亦紛然在側,令生降車輦拜,揖讓升降,一如人間。

撤障去扇,見一女子,雲號“金枝公主”。年可十四五,嚴若神仙。交歡之禮,頗亦明顯。生自爾情義日洽,榮曜日盛,出入車服,遊宴賓禦,次於王者。王命生與群僚備武衛,大獵於國西靈龜山,山阜峻秀,川澤廣遠,林樹豐茂,飛禽走獸,無不蓄之。師徒大獲,竟夕而還。生因他日啟王曰:“臣頃結好之日,大王雲奉臣父之命。臣父頃佐邊將,用兵失利,陷沒胡中;爾來絕書信十七八歲矣。王既知所在,臣請一往拜覲。”

王遽謂曰:“親家翁職守北上,信問不絕。卿但具書狀知聞,未用便去。”

遂命妻致饋賀之禮,一以遣之。數夕還答。生驗書本意,皆父平生之跡,書中憶念教誨,情意委曲,皆如昔年。複問生親戚存亡,閭裏興廢。複言路道乖遠,風煙阻絕。詞意悲苦,言語哀傷。又不令生來覲,雲:“歲在丁醜,當與汝相見。”

生捧書悲咽,情不自堪。

他日,妻渭生曰:“子豈不思為政乎?”

生曰:“我放蕩不習政事。”

妻曰:“卿但為之,餘當奉讚。”

妻遂白於王。累日,謂生曰:“吾南柯政事不理,太守黜廢,欲籍卿才,可曲屈之。便與小女同行。”

生敦受教命。王遂敕有司備太守行李。因出金五、錦繡、箱音、仆妾、車馬,列於廣衡,以餞公主之行。

生少遊俠,曾不敢有望,至是甚悅。因上表曰:“臣將門餘子,素無藝術,猥當大任,必敗朝章。自悲負乘,坐致覆!”

今欲廣求賢哲,以讚不逮。伏見司隸穎川周弁,忠亮剛直,守法不回,有毗佐之器。處士馮翊田子華清慎通變,達政化之源。二人與臣有十年之舊,備知才用,可托政事。周請署南柯司憲,田請署司農。庶使臣政績有聞,憲章不紊也。”

王並依表以遣之。其夕,王與夫人餞於國南。王謂生曰:“南柯國之大郡,土地豐壤,人物豪盛,非惠政不能以治之。況有周田二讚。卿其勉之,以副國念。”

夫人戒公主曰:“淳於郎性剛好酒,加之少年;為婦之道,貴乎柔順。爾善事之,吾無憂矣。南柯雖封境!”

不遙,晨昏有間,今日暌別,寧不沾巾。”

生與妻拜首南去,登車擁騎,言笑甚歡,累夕達郡。郡有官吏、僧道、耆老、音樂、車輿、武衛、鑾鈴,爭來迎奉。人物闐咽,鍾鼓喧嘩,不絕十數裏。見雉堞台觀,佳氣鬱鬱。入大城門,門亦有大榜,題以金字,曰“南柯郡城”。

見朱軒棨戶,森然深邃。生下車,省風俗,療病苦,政事委以周、田,郡中大理。自守郡二十載,風化廣被,百姓歌謠,建功德碑。立生祠字。王甚重之,賜食邑,錫爵位,居台輔。周、田皆以政治著聞,遞遷大位。生有五男二女。男以門蔭授官,女亦聘於王族;榮耀顯赫,一時之盛,代莫比之。是歲,有檀蘿國者,來伐是郡。王命生練將訓師以征之。乃表周弁將兵三萬,以拒賊之眾於瑤台城。弁剛勇輕敵,師徒敗績,弁單騎裸身潛遁,夜歸城。賊亦收輜重鎧甲而還。生因囚弁以請罪。王並舍之。

是月,司憲周弁疽發背,卒。生妻公主遭疾,旬日又薨。生因請罷郡,護喪赴國。王許之。便以司農田子華行南柯太守事。生哀慟發引,威儀在途,男女叫號,人吏奠饌,攀轅遮道者不可勝數。遂達於國。王與夫人素衣哭於郊,候靈輿之至。諡公主曰“順儀公主”。備儀仗,羽葆鼓吹,葬於國東十裏盤龍岡,是月,故司憲子榮信,亦護喪赴國。生久鎮外藩,結好中國,貴門豪族,靡不是洽。自罷郡還國,出入無恒,交遊賓從,威福日盛。王意疑憚之。時有國人上表雲:“玄象謫見,國有大恐。都邑遷徙,宗廟崩壞。釁起他族,事在蕭牆。”

時議以生侈僭之應也。遂奪生侍衛,禁生遊從,處之私第。生自恃守郡多年,曾無敗政,流言怨悖,鬱鬱不樂。王亦知之,因命生曰:“姻親二十餘年,不幸小女夭枉,不得與君子偕老,良有痛傷。”

夫人因留孫自鞠育之。又謂生曰:“卿離家多時,可暫歸本裏,一見親族。諸孫留此,無以為念。後三年,當令迎卿。”

生曰:“此乃家矣,何更歸焉?”

王笑曰:“卿本人間,家非在此。”

生忽若昏睡,瞢然久之,方乃發悟前事,遂流涕請還。王顧左右以送生。生再拜而去,複見前二紫衣使者從焉。至大戶外,見所乘年甚劣,左右親使禦仆,遂無一人,心甚歎異。生上車,行可數裏,複出大城。宛是昔年東來之途,山川原野,依然如舊。所送二使者,甚無威勢,生逾怏怏。生問使者曰:“廣陵郡何時可到?”

二使謳歌自若,久乃答曰:“少頃即至。”

俄出一穴,見本裏閭巷,不改往日,潸然自悲,不覺流涕。二使者引生下車,入其門,升其階,已身臥於堂東廡之下。生甚驚畏,不敢前近。二使因大呼生之姓名數聲,生遂發籍如初。見家之僮仆擁篲於庭,二客濯足於榻,斜日來隱於西垣,餘樽尚湛於東牖。夢中倏忽,若度一世矣。生感念嗟歎,遂呼二客而語之。驚駭。因與生出外,尋槐下穴。生指曰:“此即夢中所驚入處。”

客將謂狐狸本媚之所為祟。遂命仆夫荷斤斧,斷擁腫,折查枿,尋穴究源。旁可袤丈,有大穴,根洞然明朗。可容一榻。上有積土壤,以為城郭台殿之狀。有蟻數斛。隱聚其中。中有小台,其色若丹。二大蟻處之,素翼朱首,長可三寸。左右大蟻數十輔之,諸蟻不敢近。此其王矣。即槐安國都也。又窮一穴:直上南枝,可四丈,宛轉方中,亦有上城小樓,群蟻亦處其中,即生所領南柯郡也。又一穴:西去二丈,磅礴空圬,嵌窞!”

異狀。中有一腐龜,殼大如鬥。積雨浸潤,小草叢生,繁茂翳薈,掩映振殼,即生所獵靈龜山也。

又窮一穴:東去丈餘,古根盤屈,若龍虺之狀。中有小土壤,高尺餘,即生所葬妻盤龍岡之墓也。追想前事,感歎於懷,披閱窮跡,皆符所夢。不欲二客壞之,遽令掩塞如舊。是夕,風雨暴發。旦視其穴,遂失群蟻,莫知所去。故先言“國有大恐,都邑遷徙”,此其驗矣。複念檀蘿征代之事,又請二客訪跡於外。宅東一裏有古涸澗,側有大檀樹一株,藤蘿擁織,上不見日。旁有小穴,亦有群蟻隱聚其間。檀蘿之國,豈非此耶?嗟呼!蟻之靈異,猶不可窮,況山藏木伏之大者所變化乎?時生酒徒周弁、田子華並居六合縣,不與生過從旬日矣。生遽遣家僮疾往候之。周生暴疾已逝,田子華亦寢疾於床。生感南柯之浮虛,悟人世之倏忽,遂棲心道門,絕棄酒色。後三年,歲在丁醜,亦終於家。時年四十六,將符宿契之限矣。公佐貞元十八年秋八月,自吳之洛,暫泊淮浦,偶覿淳於生夢,詢訪遺跡,翻覆再三,事皆摭實,輒編錄成傳,以資好事。雖稽神語怪,事涉非經,而竊位著生,冀將為戒。後之君子,幸以南柯為偶然,無以名位驕於天壤間雲。

前華州參軍李肇讚曰:

貴極祿位,權傾國都,達人視此,蟻聚何殊。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唐傳奇

《唐傳奇》正文
卷一 板橋三娘子 卷二 補江總白猿傳 卷三 曾季衡 卷四 車中女子 卷五 陳鸞鳳 卷六 陳義郎 卷七 楚兒 卷八 崔護 卷九 崔慎思 卷十 崔書生 卷十一 崔思兢 卷十二 崔煒 卷十三 崔玄微 卷十四 崔張自稱俠 卷十五 鄧廠 卷十六 鄧甲 卷十七 定婚店 卷十八 東城老父傳 卷二十 竇乂 卷二十一 杜牧 卷二十二 杜子春 卷二十三 樊夫人 卷二十四 飛煙傳 卷二十五 封陟 卷二十六 馮俊 卷二十七 馮燕傳 卷二十八 負情儂傳 卷二十九 高昱 卷三十 古鏡記 卷三十一 古嶽瀆經 卷三十二 郭純 卷三十三 郭元振 卷三十四 何婆 卷三十五 紅線 卷三十六 紅線傳 卷三十七 華州參軍 卷三十八 畫琵琶 卷三十九 霍小玉傳 卷四十 吉頊 卷四十一 嘉興繩技 卷四十二 賈人妻 卷四十三 江叟 卷四十四 蔣武 卷四十五 金剛仙 卷四十六 京都儒士 卷四十七 昆侖奴 卷四十八 蘭亭始未記 卷四十九 離魂記 卷五十 李黃 卷五十一 李回 卷五十二 李勣 卷五十三 李俊 卷五十四 李謩 卷五十五 李慶遠 卷五十六 李使君 卷五十七 李娃傳 卷五十八 李衛公靖 卷五十九 李睍 卷六十 李章武傳 卷六十一 廉廣 卷六十二 靈應傳 卷六十三 劉崇龜 卷六十四 柳氏傳 卷六十五 柳毅傳 卷六十六 盧涵 卷六十七 廬江馮媼傳 卷六十八 駱賓王 卷六十九 閭丘子 卷七十 綠翹 卷七十一 馬待封 卷七十二 馬拯 卷七十三 賣?媼 卷七十四 妙女傳 卷七十五 冥音錄 卷七十六 南柯太守傳 卷七十七 尼妙寂 卷七十八 聶隱娘 卷七十九 寧茵 卷八十 裴諶 卷八十一 裴航 卷八十二 破鏡重圓 卷八十三 齊推女 卷八十四 虯髯客傳 卷八十五 卻要 卷八十六 人虎傳 卷八十七 任氏傳 卷八十八 三夢記 卷八十九 僧俠 卷九十 殺妻者 卷九十一 上清傳 卷九十二 申屠澄 卷九十三 宋之愻 卷九十四 蘇無名 卷九十五 孫恪 卷九十六 唐寶記 卷九十七 陶尹二君 卷九十八 田膨郎 卷九十九 田氏子 卷一百 王積薪 卷一百零一 王居貞 卷一百零二 王生 卷一百零三 王燧 卷一百零四 王維 卷一百零五 王之渙 卷一百零六 王知古 卷一百零七 韋皋 卷一百零八 韋自東 卷一百零九 維揚十友 卷一百一十 溫京兆 卷一百一十一 文蕭 卷一百一十二 翁彥樞 卷一百一十三 無雙傳 卷一百一十四 吳保安 卷一百一十五 吳堪 卷一百一十六 吳全素 卷一百一十七 武瞾傳 卷一百一十八 峽口道士 卷一百一十九 湘中怨解 卷一百二十一 謝小娥傳 卷一百二十二 秀師言記 卷一百二十三 許老翁 卷一百二十四 許棲岩 卷一百二十五 宣慈寺門子 卷一百二十六 薛昌緒 卷一百二十八 薛昭 卷一百二十九 閻玄一 卷一百三十 顏浚 卷一百三十一 陽城 卷一百三十二 楊娼傳 卷一百三十三 楊叟 卷一百三十四 楊太真外傳 卷一百三十五 楊虞卿 卷一百三十六 姚坤 卷一百三十七 姚氏三子 卷一百三十八 葉靜能 卷一百三十九 葉限 卷一百四十 義俠 卷一百四十一 鶯鶯傳 卷一百四十二 元柳二公 卷一百四十三 苑抽 卷一百四十四 張藏用 卷一百四十五 張老 卷一百四十六 張利涉 卷一百四十七 張無頗 卷一百四十九 張鷟 卷一百五十 長恨歌傳 卷一百五十一 趙存 卷一百五十二 趙合 卷一百五十三 枕中記 卷一百五十四 鄭德璘 卷一百五十五 中山狼傳 卷一百五十六 周邯 卷一百五十七 周秦行紀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