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 作者:黃元禦年代:清朝1223   

《四聖心源》卷四·勞傷解 卷四·勞傷解·溺血

水寒土濕,脾陷木鬱,風動而行疏泄,穀道不收,則後泄於大腸,水道不斂,則前淋於小便。

陽氣蟄藏,則土溫而水暖,其脾濕而腎寒者,壬水之藏令不行也。水性蟄藏,木性疏泄,水欲藏而不能藏,是以流漓而不止;木欲泄而不能泄,是以梗澀而不利。緣木愈鬱則愈欲泄,愈欲泄則愈鬱,鬱生下熱,小便赤數。雖火盛之極,而實以脾腎之陽虛。

瀉濕燥土,升木達鬱,自是主法。寒者溫之,熱者清之。然熱在乙木,不在脾土,在肝則宜清涼,至於脾家,但宜溫燥,雖肝熱極盛,不可瀉其脾土也。

寧波湯

甘草二錢桂枝三錢芍藥三錢阿膠三錢茯苓三錢澤瀉三錢梔子三錢發灰三錢,豬脂煎,研

煎大半杯,溫服。

溺血與便血同理,而木鬱較甚,故梗澀痛楚。苓、澤、甘草,培土瀉濕,桂枝、芍藥,達木清風,阿膠、發灰,滋肝行瘀,梔子利水瀉熱。膀胱之熱。

若瘀血紫黑,累塊堅阻,加丹皮、桃仁之類行之,此定法也。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四聖心源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