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演義 作者:周遊年代:明代776   

《開辟演義》正文 第六十九回 伊尹奏後廢太甲

伊尹奏後廢太甲

話說太甲,乃湯王嫡孫,戊申年四月即位,伊尹輔政。太甲不明厥德,顛覆湯之典刑。伊尹諫曰:“人君喪國,皆為不明厥德,顛覆其法,不納忠言。今我主乃湯王嫡長孫,先王除暴未滿二十年,君上不速改過,勤治國政,恐諸侯來朝,公論何以處之?”太甲曰:“國家之事,有卿裁決。朕今為君,又未貪酒好貨,諸侯論朕何事?數端俱是小節,隻作無益之事。”伊尹見諫不聽,鬱鬱不樂:“伊尹蒙成湯不棄,聘我會諸侯,去其暴虐殘列,以安天下。不想未二十年,出此荒政敗德之君,天下不久,必屬他人矣。”一夜無寢。

次日即入朝,會同眾文武曰:“今主上不明厥德,顛覆祖刑,難以為君。今日會同列位,奏太後別立新君,廢之為侯,列位之見何如?”眾文武曰:“明公此議,所見甚當。”伊尹見眾臣皆然,即率入後宮,同奏太後,備言:“太甲為君,不明厥德,顛覆先君典刑,臣等累諫,純不聽從,難以為君。今臣等公議,欲廢為侯,安置桐宮河北臨漳。未敢擅專,伏候太後懿旨發落。”太後聞奏;言曰:“太甲不明,既不可為君,廢一帝,必當立一帝。太甲若廢,則立何人為君?”伊尹奏曰:“臣暫攝國政,俟有德者居之。”太後謂眾文武曰:“汝諸大臣,公論同否?”群臣奏曰:“所議皆同。”太後曰:“眾見既同,可宣太甲來。”太甲隨宣至,拜伏於地。太後曰:“汝祖得天下,皆賴伊先生之功勞,今同眾文武,奏汝不明厥德,顛覆祖刑,諫汝不聽,公議廢汝為桐宮侯。可解下印緩,即往桐宮而去,毋得有違國法也。”太甲默然,隻得解下印綬,垂淚拜辭太後,往桐宮而去。伊尹奏太後曰:“臣暫攝國政,玉寶是太後執掌。臣為宰輔,隻統攝天下之事,太後但放心,臣決無異誌,”太後曰:“卿之忠,妾亦知之,誠無負先王之誌為美。”伊尹謝恩而退。

次日,伊尹齋戒沐浴,登天子之位,以攝國政。當國以朝諸侯,雖居天子之位,隻著諸侯服色,坐於天子位之旁,以當諸侯。諸侯知伊尹無異誌,亦各遵依,皆至朝堂,眾各悅服。伊尹令排筵宴,款待諸侯。伊尹曰:“臣不得其君,臣之不幸。君不得其臣,君之不幸。君臣和合,天下無不治者矣。今尹與列公不得其主,乃大不幸也。尹本無才德,敢代攝國政,以朝天下,今日之事,實出於不得已也。每欲歸耕,恐以小義而棄大事、故不敢偷安,權理同政,以俟太甲悔過自新,然後複其大位。今列公回國,明陳政教,所當為者謹遵法度,必廣修德教。”眾諸侯各唯唯聽命,拜辭回國。自此伊尹攝政三年,天下大治。開誠心,秉正嫉邪,去奸佞,姑置不題。

話分兩頭,且說太甲自往桐宮而來,洗心滌慮,自怨自艾,處仁遷義,身居桐宮,並無怨言。伊尹使人覘之,回報見伊尹,伊尹回奏太後,言:“太甲今居桐宮,養德改過,兢惕自持,奏知太後,太後可發懿旨,以冕服印綬,迎接太甲回朝。”太後聞奏大悅,即頒懿旨,齎冕服往桐宮,迎太甲回朝。使至桐宮,見太甲,奏知前事,獻上冕服。太甲大喜,即排駕同使回。伊尹率百官出郭外迎接。

太甲複位,眾臣慶賀,山呼畢,太甲宣伊尹上殿,命賜坐,慰勞之曰:“國家賴卿扶持之功,他日列於旗常,垂萬世不朽也。”伊尹曰:“願陛下自今洗心浴德,以社稷為重,兢兢業業,天下何患不治平也!”太甲大悅,命設宴以待群臣,月上而散。自此日修厥德,保惠庶民,不敢侮於鰥寡,諸侯鹹歸,號為太宗,治天下三十三年,壽六十一而崩。崩之日,民皆嚎哭罷市,如喪考妣。傳子沃丁立。

或問:孔明四出祈山,罵死曹真,大敗司馬懿,長安不日可得。可恨劉禪昏淫,黃皓受賄,信聽奸侫言,召回孔明,可惜前功盡廢矣!孔明豈不知劉禪之懦,黃皓之侫乎?當時何不效伊尹廢太甲之例,廢劉禪自攝國政,豈不順天行道?隻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豈孔明不知有伊尹之規乎?豈孔明不知劉堪之賢可立乎?使三分天下,至司馬得一統者,孔明之賜也。或雲:三國時不比商世,不能行伊尹之事,廢禪自攝國政。答曰:國政固不可自攝,廢禪輔堪為君,亦無不可。或又曰:孔明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定,故如是行。答曰:若以三分為定,亦不必六出祁山將兵書授薑維矣。愚曰:雖天數付之侫臣賊子,若孔明宜行伊尹之事,則內有賢君主國,外有孔明主兵,薑維為之參謀,而魏吳百萬之眾,銅鐵為城,難逃師徒掌握中矣。或又問曰:公無抱不平,若非天數付司馬,上方穀孔明計成,天不降滂沱大雨以滅煙火,孰能禦以救之不死。夫司馬父子一死,孰為晉朝?孔明見天降雨,以救出司馬父子,亦歎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何待公今日不忿議論。答曰:噫,皆如公言,則人生不必論善惡,人生不必論長短,人生不必求名利,人生不必行計較,皆坐待天而安排至也,吾何敢信諸!聞古雲,作善天降之百祥,作不善天降之百殃。若人生坐而待數,而數果有定,作善作惡,亦無有也。吾終有不平焉!吾為釋弟子觀佛教雲:不思善,不思惡,不取不舍,心如虛空,能含萬物,直心正念,即能成佛。若言萬事皆有定數,不由人為吾寧遵釋教,學做佛也罷。

 
舉報收藏 0打賞 0

開辟演義

《開辟演義》正文
第一回 盤古氏開天辟地 第二回 天皇定幹支甲子 第三回 地皇分日月星辰 第四回 人皇分山川九區 第五回 天地人三皇曆歌 第六回 五龍列氏治天下 第七回 有巢氏教民架屋 第八回 燧人氏結繩治政 第九回 伏羲畫卦定天下 第十回 龍馬負河圖洛書 第十一回 女媧興兵誅共工 第十二回 祝融氏大戰康 第十三回 女媧氏煉石補天 第十四回 女皇大封列國侯 第十五回 神農教民藝五穀 第十六回 親嚐百草療民疾 第十七回 精衛公主訪神仙 第十八回 百姓爭殺夙沙氏 第十九回 七帝繼傳承天下 第二十回 軒轅救駕滅蚩尤 第二十一回 軒轅氏即黃帝位 第二十二回 帝用六相治天下 第二十三回 黃帝製冕旒宮室 第二十四回 元妃教民養蠶絲 第二十五回 帝道成龍迎升天 第二十六回 少昊即位都曲阜 第二十七回 九侯奉旨征九黎 第二十八回 勾龍攻城暗退兵 第二十九回 顓頊帝高陽氏即位 第三十回 九太子征伐九黎 第三十一回 九太子大戰九黎 第三十二回 勾龍退圍滅九黎 第三十三回 顓頊滅黎伏四夷 第三十四回 帝嚳高辛氏即位 第三十五回 堯率八元諫帝摯 第三十六回 眾諸侯廢摯立堯 第三十七回 堯帝即位都平陽 第三十八回 堯帝命羿射九日 第三十九回 羿繳大風除獸害 第四十回 平羿夫妻入月宮 第四十一回 四嶽舉鯀治洪水 第四十二回 堯帝康衢聽童謠 第四十三回 大舜躬耕於曆山 第四十四回 堯帝訪賢讓天下 第四十五回 堯讓舜天下而崩 第四十六回 舜帝即位召八愷 第四十七回 舜帝歌南風之詩 第四十八回 舜帝命禹征三苗 第四十九回 舜命禹治水救民 第五十回 舜南狩禪位於禹 第五十一回 禹王承位會諸侯 第五十二回 禹惡旨酒貶儀狄 第五十三回 諸侯立啟即帝位 第五十四回 羿宣禹訓廢太康 第五十五回 仲康即位斬羲和 第五十六回 後羿篡夏弑帝相 第五十七回 寒浞誘民殺後羿 第五十八回 少康中興滅寒浞 第五十九回 七帝仁明享太平 第六十回 劉累醢龍貢孔甲 第六十一回 桀寵妹喜殺龍逢 第六十二回 桀王囚湯於夏台 第六十三回 桀王舉鼎會諸侯 第六十四回 湯聘伊尹於莘野 第六十五回 湯伊尹放桀滅夏 第六十六回 桀王喪國走南巢 第六十七回 湯即位除網三麵 第六十八回 六事自責雨桑林 第六十九回 伊尹奏後廢太甲 第七十回 沃丁承位哭伊尹 第七十一回 仲丁會巫鹹征夷 第七十二回 祖乙遷都修河決 第七十三回 盤庚作書複興商 第七十四回 武丁版築得傅說 第七十五回 傅說奉旨伐鬼方 第七十六回 武乙無道被雷震 第七十七回 太丁命季曆征夷 第七十八回 季曆受封西伯侯 第七十九回 紂寵姐己喪亡商 第八十回 周武王吊民伐罪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