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痕 作者:魏秀仁年代:清代628   

《花月痕》正文 第三十七回 廷推嶽薦詔予清銜 風暖草熏春來行館

廷推嶽薦詔予清銜風暖草熏春來行館

話說關隴回子,自去年大受懲創以後,善良者自然回籍,重謀生業,就中單身的,也受地方官安插,洗心滌慮,去作良民。隻有一班狡黠的酋豪,或逃亡在外,複出為非;或雖受招安,家業已蕩,便糾合亡命,就近作個強盜,擄掠鄉民個畜,搶劫過往行旅。地方官隻怕多事,隱忍不報。這回子嘯聚得多,去年道倭據了廣州,回子得信,因又跳梁起來。想並州富足,又是春和時候,這番真個要由草地竄入雲州等處。

雁門關總兵於正月三十得了確信,是夜子正三刻,五百裏加緊稟報前來。因此經略請荷生計議,荷生道:“這番不比前次,隻要以防為剿。前次彼已破了潼關,故不能不痛加剿洗。今日彼尚在三關之外,隻有迅速將關外各口隘嚴防,彼來則剿,彼去亦不必追。野無可掠,自然解散。然口外各隘,炮台溝壘及Liao台探卒,是緊要的。”荷生一麵說,經略一麵點頭道是,隨說道:“這事隻好請先生督兵一行。”荷生辭道:“隻怕才力不及。”經略那裏肯依。又問起荷生納寵之期,荷生即以采秋的事相告。經略大喜,說道:“先生此行,公私兩得,須帶多少兵呢?”荷生道:“兵不在多,就左右翼中挑出千名,著顏副將、林總兵兩人管帶前往,便夠調遣。隻此行卻要仗大人洪福,兩件事都能如願才好。不然,五台山近在咫尺,誓將披緇入山,不複問人間事矣。”說著,眼皮一紅。

經略笑道:“先生何必如此?回子餘孽,先生一出,馬到成功。至先生私事,怎樣辦怎樣得手,更屬無可疑慮。而且先生氣色大好,指日還有喜事,不過這兩天,便可得信哩。”荷生道:“晚生還有什麼喜呢?”經略道:“這會且不必說破。我是從氣色上,看得十分準。”荷生隻得撂開,說用兵的事了。是晚經略就留荷生小飲。一麵檄召顏、林二將,於明日卯正三刻,帶領左右翼兵,赴教場挑選。一麵差員提令箭,諭知糧台辦餉,軍需局預備軍裝,俱限明日巳刻齊備。

次日卯正,荷生下了教場,到得辰正,已將一千名兵挑出;麵諭顏、林二將,午刻給餉給裝,申刻管帶出城,十裏駐紮,初四日辰初二刻長行。顏、林二將得令,自去行辦。

荷生回營,順路訪了癡珠,告知一切。癡珠笑道:“夫子有三軍之懼,”荷生不待說下,截住道:“你還說這些,人家百忙中找你坐一會,你卻有工夫講頑話。我和你說,我到雁門,公事或者辦得了,隻我私事有些為難,倘是不諧,我便上五台山出家了。我的詩文稿和柳巷園子,一起交給你,你替我收掌吧。”便噙著一眼眶的淚,向靴頁中取出一個折子,遞給癡珠。

癡珠接著,放在案上,說道:“你這話從何說起?我和你說,你再不要這般胡想,你從此是一派坦途。你想要跑一遭雁門,就出有這一件事,替你做個錦上添花,湊巧不湊巧呢?我這會正替你喜歡,你何苦說出這些話?倒是我和秋痕,不曉後來是怎樣變局!”荷生道:“你隻聽心印的話,和李太太商量,給了身價,是正經的事。至秋痕替你打算,都行不去,我勸你不要聽他。這數句就是我臨別贈言,你須記著。”便站起身,匆匆的走了。

回到營來,正待卸下冠服,簾外的人報道:“大人穿著公服過來。”荷生迎出,隻見跟班捧著折匣,經略笑吟吟的步上平台,拉著荷生的手進入屋裏,即向荷生一揖,說道:“先生大喜!”荷生隻道是給他送行,便回一揖道:“全借大人平日的威德,此去或不辱命。”經略笑道:“喜事重重。”便向折匣中取出一本奏折來,遞給荷生。荷生見上麵朱批道:

覽奏均悉。這所保五品銜舉人韓彝,著授兵科給事中,即留營參讚

軍務。欽此。閱畢,將折子安在上麵幾上,九叩謝恩;便向經略行下禮去,道:“大人栽培。”經略趕忙還禮。荷生起來,說道:“仰荷天恩,不次拔用,隻怕材不勝任,辜負大人一番盛意。”

經略掀髯笑道:“我保舉總不錯,而且這折子上得也妙。我的折子,是十九到京;十八,謝小林侍禦早有一折,密保了你。內閣於二十日奉著上諭,也行文來了。”說著,便走向幾子,將折子展開,檢出一張紅單條,遞給荷生。見上麵寫的是:

兵科抄出,正月二十日,奉上諭:河南道禦史謝嘉樹奏稱,五品銜舉

人韓彝,學宮韜鈐,材堪將帥,現為並州大營延理軍務;前年元夜,蒲關

奏凱,悉伊運籌之力,與明祿年終密保折內,語悉相符。著即授兵部給事

中,仍留本營參讚,該部知道。欽此。

瞧畢,說道:“幸是小林折子是先一日遞的。譬如小林折子後一日,大人折子先一日,倒象小林附聲氣了。”經略道:“這都是先生的福大!”又附耳道:“聽說秦王召見時,也曾保過先生。”荷生接著道:“如今求大人別這樣稱呼。論統屬,大人是個堂官;論保舉,大人是個恩師。”經略道:“好,好,我們兄弟稱呼吧。”坐一會,就也進去。

自此,荷生算是並州小欽差。遂趕緊備了謝恩的折,由經略代奏。經略即將此次荷生督兵出關防剿情形,也一並奏明。次日卯刻拜發。當下通省官員、本地鄉紳及營中幕友將校,賀喜者麋及至遝來。荷生有見有不見。直鬧到定更多天,剛欲歇息,又是癡珠來了,說道:“何如?班生此行,無異登仙。”說得荷生也笑了,執手數語而別。

次日,紫滄是卯正匹馬先走,四站趕作兩站。荷生為著經略暨文武官親送出城,到得未正,才抵青龍鎮。是日大風,一隊轎馬行土嶺間,蜿蜒逼仄,兼之土無泉脈,僵峙枯立,經風簸揚,塵垢岔集。將至忻州界,風刮愈烈,飛土如雨。荷生轎中口占七古,是:

祖龍鞭石石未盡,破碎棄置西山涯。

生公說法不到晉,遂令千載成頑沙。

行人策馬頻來往,輪蹄誤聽風波響。

誰信元戎十丈旗,借作桃根兩枝槳。

剛才吟完,前行帥字旗轉出山坳。三聲炮響,忻州文武宮接出界上。荷生不免下轎酬應一番。

此時天色將黑,等得燈籠火炬一起點著,再走十餘裏,已經八下多鍾。燈火中遙見遠遠一簇人馬.知是顏、林二將排隊迎接。望著帥旗到了,吹起角來,炮聲一響,撾鼓三通。行館門前,奏著細樂;荷生的轎,軟步如飛,進行館去了。青萍傳出令箭安營。森嚴甲帳,燈火齊明;刁鬥傳更,旌旗閃影。二更後,荷生自出營外查了一回,頗覺整齊嚴肅,心中高興,便作了一詩,題:

陌上何人賦草熏?無端祖帳感離群!

天連野戍生邊氣,風卷平沙作浪紋。

斷澗經年惟積雪,空山有用是生雲。

獨憐天下方多事,鴻雁中宵不忍聞!

第二日風定,卯正起馬,按隊上石嶺關。遙望忻州城郭,在高風陂陀之際。繞鐵笄山下,行河灘沙石中,三十裏外,路始平坦。春融冰釋,土脈上浮,途間往往水溢。度田間阡陌,到了忻州城。人煙稠密,百貨畢會。帥旗一到,父老扶杖,婦孺聯裙,道旁頓如堵牆。州官迎入行館,打尖,尖後行平野中。時方東作,隻見扶犁叱犢者,於於而來,喁喁而視,正如一幅圖畫。那崞縣官員,又接來界上了。

第三日由金山鋪起馬,五裏忻口,兩山盡處,鑿石為關,一夫當之,萬夫莫敵。遂沿滹沱河至紅崖灣,尖北賈鎮。不一時,過了崞縣,城在土嶺之巔,土多崩裂,城亦傾側不整,道途觀聽,自不及忻州熱鬧。四下多鍾,到得行館。轎子剛進屏門,鉦鼓聲中,忽見紫滄行裝站在台階上。荷生喜極,打著護手板,護轎營弁忙將轎扶下。紫滄搶迎過來,荷生趕著下轎道:“你怎的又轉回來?”紫滄正待答應,荷生瞥見上屋有個豔妝侍兒出來,凝眸一視,卻是紅豆站在簾邊。

荷生這一喜,如陡見家裏的人一般,說不出話,連紫滄怎樣說也不聽見,隻拉紫滄向月台上走來。才上月台,又聽得簾內環佩之聲,珊珊已到門側,更是心花怒開,向紅豆道:“你來接我麼?”紅豆打開簾子,笑道:“娘也來了。”荷生早見采秋倩影亭亭,臨風含笑。兩人執手,喜極而悲,各自盈盈淚下。半晌,荷生向紫滄道:“我不是做夢麼?”紫滄道:“坐下再說吧。”方才坐下,青萍回道:“代州官員稟見。”采秋、紅豆退人裏間,紫滄也退出東廂。荷生一起一起的接見。直至上燈,才有空和采秋暢談。

看官聽著:人生富、貴二功、名,一字是少不得的。正月時,賈氏何等刁難!這回紫滄自省趕來,進城已是初三黃昏時候,竟不到家,先來見過采秋,將荷生的信遞給他瞧。先是雁門郡人心惶惶,訛言四起,鬧到初三下午,得著韓荷生帶兵出來信息,才稍安靖。這賈氏見時事如此,深悔前非。後聞荷生帶兵來了,又怕惹下禍事,早啞口無言,受藕齋抱怨。如今聽得荷生做了官,是個欽差,喜到十分,就也怕到十分,那追悔更不用說了。轉自己出來招認不是,隻求紫滄領采秋迎上一站來。

采秋道:“這卻不必。”紫滄道:“也好。此去崞縣,隻四十裏地,知縣又是我舊東家,可以據實說給他預備,也免得荷生進城一遭,招搖耳目。且此事是經略知道的。”原來到雁門關,是由代州陽明堡西行,不走郡治。打郡治北門二十裏至雁門關,是個小路。荷生與紫滄打算,是到了崞縣,教顏、林二將帶兵先行,自己換車私往采秋家一探,即連夜出北門,趕到關上。不想賈氏轉叫采秋接出來。

當下說明,賈氏、藕齋都在廂房伺候。紫滄領他夫婦出來叩見。荷生也還了一揖,前事不提,隻麵諭兩人:將采秋行裝收拾妥貼,等候班師。兩人答應退下。恰好上屋的席,是兩席滿漢,荷生便撤一席,賞給兩人去吃,自與采秋同坐一席。采秋團問起癡珠、秋痕景況,荷生略說一遍,因歎道:“你吃長齋,他也吃長齋;你如今開了葷,不知他何時才開哩!”采秋也為悵然。這一夕,崞縣十分討好,行館中徹夜燈燭輝煌。二更後,紫滄自在東廂安歇。兩人並枕,談著三十來天別緒。

轉瞬天明,營門外角聲嗚嗚的吹個不止。荷生隻得起來,傳令顏、林二將先走,又見了幾起的客。因行館後進有座望樓,便與采秋領著紅豆,登樓憑眺。遙見空際有白雲數片,諦視之,不動亦不滅,采秋指著道:“這就是雁門關山頭積雪。”荷生道:“我少刻便在這山外了!”說著。兩人淚眼相看一會,不語,忽曉風吹來,涼如冰雪。采秋道:“口北地方冷,不比內地,你帶著大毛衣服沒有‘!”荷生道:“都有。”采秋又囑咐:“諸事留心保養。倘若要打仗,千萬不可輕敵;口外回部是不怕死的。”荷生道:“我知道。這回不用打仗,你放心。”瞥見塵沙起處,一簇軍馬如蟻行蜂擁,紅豆指著道:“兵出城了。”忽見青萍上來,口說:“轎馬伺候已齊。”荷生遂與采秋訂著班師之期。

兩人執手含淚,采秋嗚咽道:“我不便下去送你,就在這樓上望望吧。”又囑咐了青萍,路上好生伺候。又親自與荷生穿上大紅披風、廂金風帽。荷生隻得硬著心腸下樓。到了院子,回頭一望,見采秋淚眼凝睇,荷生也含著淚眼道:“你也回去吧!”采秋點頭。荷生出來前屋,囑紫滄三日後到關上來,就上轎走了。

采秋和紅豆在樓上,聽得城邊炮響,知荷生出城,便眼撐撐的,向著先前瞧見軍馬的地方望去。等了好一會,才見帥旗過去,一頂四人抬的藍呢轎,前呼後擁,迢迢前去。到得轉過樹林,望不見了,歎一口氣,方扶著紅豆下樓,與他爹媽回家。正是:

楊柳依依,長亭話別——

征夫,邦家之傑。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花月痕

《花月痕》正文
第一回 蚍蜉撼樹學究高談 花月留痕稗官獻技 第二回 花神廟孤墳同灑淚 蘆溝橋分道各揚鑣 第三回 憶舊人倦訪長安花 開餞筵招遊荔香院 第四回 短衣匹馬歲暮從軍 火樹銀花元宵奏凱 第五回 華嚴庵老衲解神簽 草涼驛歸程驚客夢 第六回 勝地名流楔修上巳 金樽檀板曲奏長生 第七回 翻花案劉梧仙及第 見芳譜杜采秋束裝 第八回 呂仙閣韓荷生遇豔 並州城韋癡珠養屙 第九回 甹夆水閣太史解圍 邂逅寓齋校書感遇 第十回 兩番訪美疑信相參 一見傾心笑言如舊 第十一回 接家書旅人重臥病 改詩句幕府初定情 第十二回 宴水榭原士規構釁 砸煙燈錢同秀爭風 第十三回 中奸計淩晨輕寄柬 斷情根午夜獨吟詩 第十四回 中奸計淩晨輕寄柬 斷情根午夜獨吟詩 第十五回 詩繡錦囊重圓春鏡子 人來菜市獨訪秋痕 第十六回 定香榭兩美侍華筵 夢遊仙七言聯雅句 第十七回 儀鳳翱翔豪情露爽 睡鴛顛倒絳語風生 第十八回 冷雨秋深病憐並枕 涼風天末緣證斷釵 第十九回 送遠行賦誦哀江南 憶舊夢歌成秋子夜 第二十回 陌上相逢搴帷一笑 溪頭聯步邀月同歸 第二十一回 宴仲秋觴開彤雲閣 銷良夜笛弄芙蓉洲 第二十二回 秋華堂仙眷慶生辰 采石礬將軍施巧計 第二十三回 簾卷西風一詩夜課 雲橫秦嶺千裏書來 第二十四回 三生冤孽海生波 九死癡魂寒宵割臂 第二十五回 影中影快談紅樓夢 恨裏恨高詠綺懷詩 第二十六回 彤管生花文章有價 問圍爐煮雪情話生春 第二十七回 癡婢悔心兩番救護 使君高義一席殷勤 第二十八回 還玉佩憨書生受賺 討藤鐲戇太歲招災 第二十九回 消寒小集詩和梅花 諧老卜居國遊柳巷 第三十回 看迎春俏侍兒遇舊 祝華誕女弟子稱觴 第三十一回 離恨羈愁詩成本事 親情逸趣帖作宜春 第三十二回 秋心院噩夢警新年 搴雲樓華燈猜雅謎 第三十三回 麗句清詞三分宿慧 花香燈影一片豔情 第三十四回 汾神廟春風生麈尾 碧霞宮明月聽鶤弦 第三十五回 須眉巾幗文進壽屏 肝膽裙釵酒闌舞劍 第三十六回 一聲清磐色界歸真 百轉柔腸情天人幻 第三十七回 廷推嶽薦詔予清銜 風暖草熏春來行館 第三十八回 芐囗無靈星沉婺女 棣華遽折月冷祗園 第三十九回 燕子覆巢章台分手 雁門合鏡給事班師 第四十回 意長緣短血灑鵑魂 人去影留望窮龜卜 第四十一回 焦桐室枯吟縈別恨 正定府瀝血遠貽書 第四十二回 聯情話寶山營遇俠 痛慘戮江浦賊輸誠 第四十三回 十花故事腸斷恨人 一葉驚秋神歸香海 第四十四回 一刹火光穢除蟬蛻 廿年孽債魂斷雉經 第四十五回 竹竿嶺舊侶哭秋墳 樅陽縣佳人降巨寇 第四十六回 求直言梅翰林應詔 複潯郡歐節度策勳 第四十七回 李謖如匹馬捉狗頭 顏卓然單刀盟倭目 第四十八回 桃葉渡蕭三娘排陣 雨花台朱九妹顯靈 第四十九回 舍金報母擔粥賑饑 聚寶奪門借兵證果 第五十回 一枝畫戟破越沼吳澤 八麵威風靖江鎮海 第五十一回 無人無我一衲西歸 是色是空雙棺南下 第五十二回 秋心院遺跡話故人 花月痕戲場醒幻夢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