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 作者:歐陽詢年代:唐代1246   

《藝文類聚》正文 卷三·歲時上

據明本補

春夏秋冬

◇春

《爾雅》曰:春為青陽,一曰發生。

《尚書》曰: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

《禮記月令》曰: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乃擇元辰,天子躬耕帝籍,是月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仲春之月,桃始華,倉庚鳴,鷹化為鳩,是月也,玄鳥至之日,祀於高禖,季春之月,桐始華,虹始見,萍始生,舟牧覆舟,五覆五反,天子始乘舟,布德行惠,鳴鳩拂其羽,戴勝降於桑。

《周禮》曰:仲春詔後,率外內命婦,始蠶於北郊,帥六宮之夫人,生穜稑之種而獻之於王。

《釋名》曰:春之為言蠢也,物蠢而生。

《屍子》曰:春為忠,東方為春,春,動也,是故鳥獸孕寧,草木華生,萬物鹹遂,忠之至。

《尚書大傳》曰:東方者,動方也,物之動也,何以謂之春,春,出也,物之出,故謂東方春也。

《周官》曰:羅氏,仲春羅春鳥,獻鳩,以養老也。

《易緯通卦驗》曰:震,東方也,主春分,日出青氣,出直震,此正氣出也,氣出右,萬物半死,氣出左,蛟龍出,震氣不至,則歲中少雷,萬物華而不實,人民疾熱,應在其衝。

又曰:立春條風至,雉雊,雞乳,冰解,楊柳津,春分明庶風至,雷雨行,桃李華。

《毛詩》曰:春日載陽,有鳴倉庚,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迨及公子同歸。

《尚書緯》曰:東方春,龍房位,其規仁,好生不賊。

《莊子》曰:春氣發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寶成,夫春與秋,豈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

《孝經緯》曰:周天七衡六間,曰立春,後十五日,鬥指寅,為雨水,後十五日,鬥指甲,為驚蟄,後十五日,鬥指卯,為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為清明,後十五日,鬥指辰,為穀雨。

《論語》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老子》曰:眾人熙熙,若享大牢,如登春台。

《淮南子》曰:春女悲,秋士哀,知物化矣。

又曰: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養百穀禽獸草木。[女夷,主春夏長養之神。]

又曰:孟春之月,東宮禦女青色,衣青采,鼓琴瑟。

《說苑》曰:管仲曰:吾窮必矣,吾不能以春風風人,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京房占》曰:春當退貪殘,進柔良,恤幼孤,賑不足,求隱士,則萬物應節而生,隨氣而長,所謂春令也。

又曰:正月建寅,律為太蔟,雞雉孳尾,招搖生聚,少陽解凍,其氣溫柔,逆之則寒。

《白虎通》曰:嫁娶以春何也,春天地交通,物始生,陰陽交接之時也。

《臨海異物誌》曰:鶗窸,一名田鵑,春三月鳴,晝夜不止,音聲自呼,俗言取梅子,塗其口兩邊皆赤,上天自言乞思,[《太平禦覽》十九作恩。]至當麥[禦覽作陸。]子熟,鳴乃止耳。

《漢書》曰: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

《東觀漢記》曰:梁鴻將之會稽,作詩曰:維季春兮華色,麥含金兮方秀。

《續漢禮儀誌》曰:立春之日,京都百官,皆衣青衣,立青幡,施土牛耕人於門外。

又曰:立春之日,下寬大書曰:方春東作,敬始慎微,罪殊死,且勿案驗,皆須麥秋,退貪殘,進柔良。

《博物誌》曰:宋國有田夫,常衣黂縕以過冬,暨春東作,自暴於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綿纊狐貉,顧其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賞。

《楚辭》曰:獻歲發春兮,汨吾南征,菉蘋齊葉兮白芷生,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裏兮傷春心。

又曰:開春發[楚辭九章發下有歲字。]兮,白日出之悠悠,吾且蕩誌而愉樂兮,遵江夏以娛憂。

又曰: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又曰:青春受謝白日昭,春氣奮發萬物遽。

【詩】晉陸機詩曰:節運同可悲,莫若春氣甚,和風未及燠,遺涼清且凜。

晉張協雜詩曰:大昊啟東節,春郊禮青祗,鷹化日夜分,雷動寒暑離,飛澤洗冬條,浮飆解春澌,采虹纓高雲,文虯鳴陰池,衝氣扇九垠,蒼生衍四垂,時至萬實成,化周天地移。

晉郭璞詩曰:青陽暢和氣,穀風穆以溫,英茝曄林薈,昆蟲鹹啟門,高台臨迅流,四坐列王孫,羽蓋停雲陰,翠鬱映玉樽。

晉顧凱之神情詩曰: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寒鬆。[摘句。]

梁簡文帝春日想上林詩曰:春風本自奇,楊柳最相宜,柳葉恒著地,楊花好上吹,處處春心動,常惜光陰移,西京董賢館,南宛習都[按據襄陽記,當作鬱。]池,行間魚共樂,桃上鳥相窺,香車雲母幰,駃馬黃金羈。

又晚春時詩曰:紫蘭葉初滿,嬌鶯弄不稀,石蹲還似獸,蘿長更勝衣,水凍文鰩聚,山瞑雅鳥飛,渚蒲變新節,岩桐長舊圍,風花落未已,山齋開夜扉。

又春日看梅詩曰:昨日看梅樹,新花已自生,今旦聞春鳥,何啻兩三聲,凍解池開淥,雲穿天半晴,遊心不應動,為此欲逢迎。

又晚日後堂詩曰:幔陰通碧砌,日影度城隅,岸柳垂長葉,窗桃落細跗,花留蛺蝶粉,竹翳蜻蜓珠,賞心無與共,染翰獨踟躕。

又春日詩曰:花開幾千葉,水覆數重衣,蝶颺縈空舞,燕作同心飛,歌妖弄曲罷,鄭女挾琴歸。

又春日詩曰:年還樂應滿,春歸思複生,桃含可憐紫,柳發斷腸情,落花隨燕入,遊絲帶蝶驚,邯鄲歌管地,見許欲留情。

梁元帝春日詩曰:春還春節美,春日春風過,春心日日異,春情處處多,處處春芳動,日日春禽變,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見,不見懷春人,徒望春光新,春愁春自結,春結詎能申,欲道春園趣,複憶春時人,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獨念春花落,還似昔春時。

梁沈約詠春初詩曰:扶道覓陽春,相將共攜手,草色猶自腓,林中都未有,無事逐梅花,空交信楊柳,且複歸去來,含情寄杯酒。

又春詠曰:楊柳亂如絲,綺羅不自持,春草複黃綠,客心傷此時,青苔已結洧,碧水複盈淇,日華照趙瑟,風心動燕姬,襟中萬行淚,故是一相思。

梁吳筠[按當作均,後同。]春詩曰:春從何處來,拂水複驚梅,雲彰青瑣闥,風吹承露台,美人隔千裏,羅帷閉不開,無由得共語,空對相思杯。

梁王僧孺寄鄉友詩曰:旅心已多恨,春至尚離群,翠枝結斜影,綠水散圓文,戲魚兩相顧,遊鳥半藏雲,何時不憫默,是日最思君。

又春思絕句詩曰:雪罷枝即青,冰開水便綠,複聞黃鳥聲,全作相思曲。

梁蕭子範春望古意詩曰:光景斜漢宮,橫梁照采虹,春情寄柳色,鳥語出梅中,氛氳閨裏思,逶迤水上風,落花徒入戶,何解妾床空。

梁王筠春日詩曰:金堤草非舊,玉池泉已新,風生似羊[原訛牛,據馮校本改。]角,雲上若魚鱗,幽閨多怨思,停織坐嬌春,芳華既零落,方作向隅人。

梁蕭瑱春日貽劉孝綽詩曰:澗水初流碧,山櫻早發紅,新禽爭弄響,落蕊亂從風,拂筵多軟幹,映戶悉花叢,誰雲相去遠,垂柳對高桐。

梁庾肩吾詩曰:桃紅柳絮白,照日複隨風,影出朱城外,香歸青殿中,水映寄生竹,山橫半死桐,頒文知渥重,搦劄愧才空。

梁鮑泉奉和湘東王春日詩曰:新燕始新歸,新蝶複新飛,新花滿新樹,新月麗新輝,新光新氣早,新望新盈抱,新水新綠浮,新禽新聽好,新景自新還,新葉複新攀,新枝雖可結,新愁詎解顏,新思獨氛氳,新知不可聞,新扇如新月,新蓋學新雲,新落連珠淚,新點石榴裙。

梁聞人蒨春日詩曰:高台動春色,清池映日華,綠葵向光轉,翠柳逐風斜,林有鳴心鳥,園多奪目花,相與鹹知節,歎子獨離家。

周庾信詠春詩曰:昨夜鳥聲春,驚鳴動四鄰,今朝梅樹下,定有詠花人,流星浮酒泛,粟瑱繞杯唇,何勞一片雨,喚作陽台神。

又曰:逍遙遊桂苑,寂絕想桃源,狹石分花逕,長橋映水門,管聲驚百鳥,人衣香一園,定知歡未足,橫琴坐樹根。

陳徐陵詩曰:岸煙起暮色,岸水帶斜暉,逕狹橫枝度,簾搖驚燕飛,落花承步履,流澗寫行衣,何殊九芝蓋,薄暮洞庭歸。

隋江總山庭春詩曰:洗沐唯五日,棲遲在一丘,古楂橫近澗,危石聳前洲,峰綠開河柳,池紅照海榴,野花寧待晦,山蟲詎識秋,人生複能幾,夜燭非長遊。

【賦】晉傅玄陽春賦曰:虛心定乎昏中,龍星正乎春辰,嘉勾芒之統時,宣太皞之威神,素冰解而泰液洽,玄獺祭而雁北征,幽蟄蠢動,萬物樂生,依依楊柳,翩翩浮萍,桃之夭夭,灼灼其榮,繁華燁而燿野,煒芬葩而揚英,鵲營巢於高樹,燕銜泥於廣庭,睹戴勝之止桑,聆布穀之晨鳴,習習穀風,洋洋綠泉,丹霞橫景,文虹竟天。

晉湛方生懷春賦曰:夫榮彫之感人,猶色象之在鏡,事隨化而遷回,心無主而虛映,眄秋林而情悲,遊春澤而心恧,雖四時之平分,何陽節之清淑,日婉孌以舒和,氣有仁而無肅,雷發鄉於南山,雨漸澤於四溟,啟潛蟄於九泉,收靈蛇於天庭,修虹煥綠以東冏,幽澗泮冰而流清,鴻飄翮於歸風,燕銜泥而來征,鷙鳥感仁而革性,鶗窸乘化而變聲,麥芃芃而含秀,桑藹藹而敷榮。

周庾信春賦曰:宜春苑中春已歸,披香殿裏作春衣,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河陽一縣並是花,金穀從來滿園樹,一叢香草足礙人,數尺遊絲即橫路,苔始綠而藏魚,麥才青而覆雉,吹簫弄玉之台,鳴珮陵波之水,移戚裏之家富,入新豐而酒美,石榴聊泛,蒲桃醱醅,芙蓉玉碗,蓮子金杯,新芽竹筍,細核楊梅,綠珠捧琴至,文君送酒來,玉管初調,鳴弦暫撫,陽春綠水之曲,對鳳回鸞之舞,更炙笙簧,還移箏柱,月入歌扇,花承節鼓,協律都尉,射雉中郎,停車小苑,連騎長楊,金鞍始被,柘月新張,拂塵看馬埒,分朋入射堂,馬是天池之龍種,帶乃荊山之玉梁,豔錦安天鹿,新綾織鳳皇,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邊多解神,樹下流杯客,沙頭度水人,鏤薄窄衫袖,穿珠帖領巾,百丈山頭日欲斜,三晡未醉莫還家,池中水影懸勝鏡,屋裏衣香不如花。

晉夏侯湛春可樂曰:春可樂兮,樂東作之良時,嘉新田之啟萊,悅中疇之發菑,桑冉冉以奮條,麥遂遂以揚秀,澤苗翳渚,原卉耀阜,春可樂兮,樂崇陸之可娛,登夷岡以回眺,超矯駕乎山嵎,綴雜華以為蓋,集繁蕤以飾裳,散風衣之馥氣,納戢懷之潛芳,鸚交交以弄音,翠翾翾以輕翔,招君子以偕樂,攜淑人以微行。

晉王廙春可樂曰:春可樂兮,樂孟月之初陽,冰泮渙以微流,土冒橛而解剛。野暄卉以揮綠,山蔥蒨以發蒼。

晉李顒悲四時曰:悲春日兮,悲陽澤之方宣,建靈威以延蟄,叩東震而響天。布和氣之煙煴,舒朗景之淑鮮,雲興滋於秀石,飆鳴柯於崇山,平皋眇莽,中林蔥青,野馬飛澗,晨虹垂旌,陽燕南徂,陰雁北征,素華浩浩,丹秀熒熒。

◇夏

《爾雅》曰:夏為朱明,一曰長嬴。

《屍子》曰:夏為樂,南方為夏,夏,興也,南,任也,是故萬物莫不任興,蕃殖充盈,樂之至也。

《尚書》曰:申命羲叔,宅南交,日永星火,以正仲夏,鳥獸希革。

《周書·時訓》曰:夏至之日,鹿角解,蜩始鳴,大暑之日,腐草化為螢。

《禮記》曰:孟夏月,盛德在火,天子迎夏於南郊,還反,行賞,封諸侯,慶賜遂行,靡草死,麥秋至,斷薄刑,決小罪,仲夏之月,天子羞以含桃,先薦寢廟,日長至,陰陽爭,君子處必掩身,無躁,蟬始鳴,木槿榮,可以居高明,可以遠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處台榭,季夏之月,溫風始至,蟋蟀居壁,鷹乃學習,腐草化為螢。

又曰:南方者夏,夏之為言假也,養之長之,假之仁也。

尚書考靈耀曰:火星為夏期,專陽相[禦覽二十一相下有助字。]同精感符。

《易通卦驗》曰:離,南方也,主夏,日中赤氣出,直離,此正氣,出右,萬物半死,氣出左,赤地千裏。

《詩含神霧》曰:曹,地處季夏之位,土地勁急,音中徵,其聲清以急。

太公《金匱》曰:紂嚐以六月獵於西土,發民逐禽,民諫曰:今六月,天務覆施,地務長養,今盛夏發民逐禽,而元元懸於野,君踐一日之苗,而民百日不食,天子失道,後必無福,紂以為妖言而誅之,後數月,天暴風雨,發屋折樹。

皇覽《逸禮》曰:夏則衣赤衣,佩赤玉,乘赤輅,駕赤龍,載赤旗,以迎夏於南郊,其祭。]先黍與雞,居明堂正廟,啟南戶。

孝經緯,周天七衡六間,曰穀雨,後十五日,鬥指戊,東南維,為立夏,後十五日,鬥指己,以為小滿。

《管子》曰:夏至而麥熟,天子祀太宗,其盛以麥,穀之始也。

《淮南子》曰:孟夏之月,南宮禦女,赤色赤衣,吹竽笙。

又曰: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係之,仰天而哭,夏五月,為之下霜。

又陽氣為火,陰氣為水,水勝故夏至溫,火勝故冬至燥,八尺之表,景修尺五寸,景修則陰氣勝,短則陽氣勝,陰氣勝則為水,陽氣勝則為旱。

《文子》曰:政失於夏,熒惑逆行,夏政不失,降雨時。

續漢書律曆誌曰:日行南陸謂之夏。

蔡邕《獨斷》曰:夏至陰氣始起,麋鹿解角,故寢兵鼓,身欲寧,誌欲靜,故不聽事。

《續漢禮儀誌》曰:夏至日,浚井改水,冬至日,鑽燧改火。

《五經通義》曰:夏至陰始動,未達,故寢兵鼓,不設政事,所以助養陰氣也,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後不省方,以此助之。

《楚辭》曰:滔滔孟夏,草木莽莽。

又曰:收恢台之盛夏。

【詩】晉郭璞詩曰:羲和聘丹衢,朱明赫其猛,融風拂晨霄,陽精一何冏,閑宇靜無娛,端坐愁日永。

晉李顒詩曰:炎光燦南溟,溽暑融三夏,黮{雨對}重雲蔭,砰棱震雷吒。

宋顏延之夏夜呈從兄散騎詩曰:炎天方埃鬱,暑晏闋塵紛,獨靜闕隅座,臨堂對星分,側聽風薄木,遙睇月開雲,夜蟬當夏急,陰蟲先秋聞,歲候初過半,荃蕙豈久芬。

齊謝朓出下館詩曰:麥候始清和,涼雨銷炎燠,紅蓮搖弱荇,丹藤繞新竹,物色盈懷抱,方駕娛耳目。

梁蕭子範夏夜獨坐詩曰:節序值徂炎,茲宵在三伏,馮軒佇涼氣,中筵倦煩燠,寂漠對空窗,清疏臨夜竹,蟲音亂階草,螢光繞庭木,簾月渡斜輝,風花起餘馥,一傷年誌罷,長嗟逝波速。

【賦】晉傅玄述夏賦曰:四月惟夏,運臻正陽,和氣穆而扇物,麥含露而飛芒,清徵泛於琴瑟,朱鳥感於炎荒,鹿解角於中野,草木蔚其條長。

梁江淹四時賦曰:至如[如字據馮校本補。]炎雲峰起,芳樹未移,皋蘭生阪,朱荷出池,憶上國之綺樹,想金陵之蕙枝。

晉李顒悲四時賦曰:悲炎節之赫羲,覽祝融之禦轡,遊井耀兮南離,睎辰凱之長吹,蔭綠柳之楊枝,雲鬱律以泉湧,雨淋澡而方簁,奮駭霆之奔磕,舒驚電之橫摛。

◇秋

《爾雅》曰:秋為白藏,一曰收成。

《禮記》曰:孟秋之月,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仲秋之月,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季秋之月,鴻雁來賓,雀入大水為蛤,菊有黃花,豺乃祭獸。

《屍子》曰:秋為禮,西方為秋,秋,肅也,萬物莫不禮肅,敬之至也。

《毛詩》曰:秋日淒淒,百草具腓。

又曰: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春秋考異郵》曰:立秋趣織鳴。

《尚書》曰:分命和仲,宅西,曰昧穀,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

《周書·時訓》曰:立秋之日,涼風至,後五日,白露降,後五日,寒蜩鳴,涼風不至,國無嚴政,白露不降,民多欬病,寒蜩不鳴,人臣力爭,白露之日,鴻雁來,後五日,玄鳥歸,後五日,群鳥養羞,鴻雁不來,遠人背叛,玄鳥不歸,室家離散,群鳥不羞,臣下驕慢,秋分之日,雷乃始收,後五日,蟄蟲坯戶,後五日,水始涸,雷乃不收,諸侯淫汰,蟄蟲不坯,民靡有賴,水不始涸,介蟲為害。

《周官》曰:司裘,掌為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仲秋獻良裘,季秋獻功裘。

又曰:籥章,掌仲秋擊土鼓,籥豳詩,以迎寒。

皇覽《逸禮》曰:秋則衣白衣,佩白玉,乘白輅,駕白駱,載白旗,以迎秋於西郊。

《詩含神霧》曰:秦,地處仲秋之位,男懦弱,女高膫,白色秀身,音中商,其言舌舉而仰,聲清以揚。

《文子》曰:日月欲明,浮雲蓋之,叢蘭欲修,秋風敗之。

《淮南子》曰:孟秋之月,西宮禦女白色,衣白采,撞白鍾,其兵鉞,其畜狗,八月官尉,其樹柘,九月官候,其樹槐。

《漢書》曰:孫寶[原訛實,據本書九十一卷鷹篇引改。]為京兆尹,以立秋日,署侯文為東部督郵,入見,敕曰:今鷹隼始擊,當從天氣,取奸惡,以成嚴霜之誅,掾部其有人乎。

《尚書考靈耀》曰:虛星為秋候,昴為冬期,陰氣相佐,德乃不邪,子助母收,母合子符,[虛星,北方宿也,昴星,西方宿也,陰稱母也。]

續漢禮儀誌曰:立秋之日,白郊畢,始揚武,斬牲於郊東門,以薦陵廟,其儀。]乘輿禦戎輅,白馬朱鬛,騁,執弩射牲,牡[續漢誌作牲。]以鹿麛,太宰令謁者各一人,載獲車,馳駟送陵廟,還宮,遣使者齎束帛,以賜武官,肆兵,習戰陣之儀,斬牲之禮,名曰貙劉。

《世說》曰: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蓴菜羹鱸魚鱠,曰:人生貴適誌耳,何能從宦數千裏,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之為見機而作。

《楚辭·九懷》曰:秋風兮蕭蕭,舒芳兮振條。

又曰: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穴寥兮天高而氣清,寂慘兮收潦而水清。

又曰: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又曰: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凜秋,白露既下降百草兮,淹離被此梧楸。

又曰: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嚴霜。

《淮南子》曰:春女悲,秋士哀,知物化矣。

《風土記》曰:鳴鶴戒露,白鶴也,此鳥性儆,至八月,白露降,即高鳴相儆。

【詩】晉左思雜詩曰:秋風何烈烈,白露為朝霜,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明月出雲崖,皎皎流素光,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

晉孫綽詩曰:蕭瑟仲秋月,飆唳風雲高,山居感時變,遠客興長謠,疏林積涼風,虛岫結凝霄,湛露灑庭林,密葉辭榮條,撫葉悲先落,攀鬆羨後凋。

晉江逌詩曰:祝融解炎轡,蓐收起涼駕,高風催節變,凝露督物化,長林悲素秋,茂草思朱夏,鳴雁薄雲嶺,蟋蟀吟深榭,寒蟬向夕號,驚飆激中夜。

宋孝武初秋詩曰:夏盡炎氣微,火息涼風生,綠草未傾色,白露已盈庭,遠視秋雲發,近聽寒蟬鳴,運移矜物化,川上感餘情。

又秋夜詩曰:局景薄西隅,升月照東垂,肅肅風盈幕,泫泫露傾枝,側聞飛壺急,坐見河宿移,睹辰念節變,感物矜乖離。

宋謝惠連懷秋詩曰:平生無誌意,少小嬰憂患,如何乘[馮校本作辛。]苦心,矧複值秋晏,皎皎天月明,弈弈河宿爛,蕭瑟含風蟬,寥唳度雲雁,寒商動清閨,孤燈曖幽幔,耿介繁慮積,展轉長宵半,夷陰難豫謀,倚伏昧前筭,未知古人心,且從性所玩,賓至可命觴,朋來當染翰,頹魄不再圓,傾羲無兩旦,金石終銷毀,丹青蹔彫煥,各勉玄發歡,無貽白首歎。

宋南平王劉鑠歌詩曰:昊天清且高,秋氣發初涼,白露下微津,明月流素光,凝煙泛城闕,淒風入軒房,朱華先零落,綠草就芸黃,纖羅還笥篋,輕紈改衣裳。

宋鮑照秋日詩曰:枯枝葉易零,疲客心易驚,今茲亦何早,已聞絡緯鳴,回風滅且起,卷蓬息複征,淒淒簟上寒,栗栗帳裏清,物色延暮思,霜露逼朝榮,白楊方蕭瑟,長歎從此生。

宋湯惠休歌詩曰:秋風嫋嫋入曲房,羅帳含月思心傷,蟋蟀夜鳴斷人腸,長夜思君心飛揚,他人相思君相忘,錦衾瑤席為誰芳。

又歌思引曰:秋寒依依風過河,白露蕭蕭洞庭波,思君末光光已滅,眇眇悲望如思何。

梁簡文帝秋詩曰:羽翣晨猶動,珠汗晝恒揮,秋風忽嫋嫋,向夕引涼歸,浮陰即染浪,清氣始乘衣,卷幌通河色,開窗引月暉,晚花欄下照,疏螢簟上飛,直置猶如此,何況送將歸。

又秋夜詩曰:高秋渡函穀,墜露下芳枝,綠潭倒雲氣,青山銜月規,花心風上轉,葉影樹中危,外遊獨千裏,夕歎誰共知。

又秋夜詩曰:螢飛夜的的,蟲思夕喓々,輕露沾懸井,浮煙入綺寮,簷重月沒早,樹密風聲饒,池蓮翻罷葉,霜筱生寒條,端坐彌茲漏,離憂積此宵。

又秋晚詩曰:浮雲出西嶺,落日下西江,促陰橫隱壁,長暉斜度窗,亂霞圓綠水,細葉影飛棋。

梁蕭曄奉和詩曰:副君乘暇景,臨秋坐北宮,杏梁照初月,蓮池引夕風,清暉洞澡井,流香入綺籠,鵲聲時徙樹,螢光乍滅空,涼氛散簟席,露色變林叢。

梁範雲贈俊公道人詩曰:秋蓬飄秋甸,寒藻泛寒池,風條振風鄉,霜葉斷霜枝,幸及清江滿,無使明月虧,月虧君不來,相期竟悠哉。

梁沈約秋夜詩曰:月落宵向分,紫煙鬱氛氳,曀曀螢入霧,離離雁出雲,巴童闇理瑟,漢女夜縫裙,新知樂如是,久要詎相聞。

梁庾肩吾奉和便省餘秋詩曰:前對金精坡,傍臨圓水池,照影礙浮葉,看山通回枝,雁行連霧盡,雨足帶雲移。

梁吳筠秋念詩曰:團團珠暉轉,炤炤漢陰移,箕風入桂露,璧月滿瑤池,樹青草未落,蟬涼葉已危,還深長夜想,顧憶臨邛卮,芳杜果蕪沒,纓帶欲何為。

梁鮑泉秋日詩曰:露色已成霜,梧楸欲半黃,燕去朓恒靜,蓮寒池不香,夕烏飛向月,餘蚊聚逐光,旅情恒自苦,秋夜漸應長。

【賦】晉潘嶽秋興賦序曰:晉十有四年,餘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以太尉掾寓直於散騎之省,高閣連雲,陽景罕曜,珥蟬冕而襲紈綺之士,此焉遊處,仆野人也,偃息不過茆屋茂林之下,談話不過農夫田父之客,攝官承乏,猥廁朝列,夙興晏寢,匪遑底寧,譬猶池魚籠鳥,而有江湖山藪之思,於是染翰操紙,慨然而賦,於時秋也,以秋興命篇,四運忽其代序,萬物紛以回薄,覽華蒔之時育,察盛衰之所讬,[原訛記,據馮校本改。]感冬索以春敷,嗟夏茂而秋落,雖末事之榮悴,伊人情之美惡,嗟秋日之可哀,良無愁而不盡,野有歸燕,隰有翔隼,遊氛朝興,槁葉夕殞,於是乃屏輕箑,釋纖絺,藉莞蒻,禦袷衣,庭樹槭以灑落,勁風戾而吹帷,蟬嘒嘒,以寒吟,雁飄飄而南飛,天晃朗而彌高,日悠陽而浸微,何微陽之短晷,覺涼夜之方永,月朣朧以含光,露淒清以凝冷,熠燿粲於階闥,蟋蟀鳴於軒屏,聽離鴻之晨吟,望流火之餘景,宵耿介而不寐,獨展轉於華省,悟歲時之遒盡兮,慨府首而自省,班鬢彪以承弁兮,素發颯以垂領,且斂衽以歸來兮,忽投紱以高厲,耕東皋之沃壤,輸黍稷之餘稅,逍遙乎山川之阿,放曠乎人間之世,優哉遊哉,聊以卒歲。

晉盧諶感運賦曰:朱明送夏,白藏迎秋,微涼漸屆,溽暑日收,氣掆々而浸冷。霜微微而日華,翠葉紛以朝落,朱華慘以夕捐。

晉江逌述歸賦曰:時運逝其何速,素秋奄以告季,虛柳中於昏日,羲和宿於房位,微寒淒其薄人,凝霜粲兮朝墜,林飄飄以灑葉,隰芒芒而摧穟,菊發華於高丘,雁辭北以南蒞。

宋袁淑秋晴賦曰:是月也,聲晷合,朝夜分,霆收耀,虹戢文,炎都褰埃,旻寓滌氛,[原訛氣,據馮校本改。]曳悲泉之凝霧,轉絕垠之嚴雲。

宋沈勃秋羈賦曰:於時朱雲弛辰,金祗禦歲,菊圖縟於園沼,橘倒飾於池例,草改濬而傾蕡,林伐狀而搖蒂,潭掆氣而威荷,露危光而嚴蕙。

梁簡文帝秋興賦曰:秋何興而不盡,興何秋而不傷,傷二情之本背,更同來而匪方,複有登山望別,臨水送歸,洞庭之葉初下,塞外之草前衰,攸征人與行子,必承臉而霑衣,紛吾閑居有怡,優遊多暇,乃息書幌之勞,以命北園之駕,爾乃從玩池曲,遷坐林間,淹留而蔭丹岫,徘徊而搴木蘭,為興未已,升彼懸崖,臨風長想,馮高俯窺,察遊魚之息澗,憐驚禽之換枝,聽夜簽之響殿,聞懸魚之扣扉,將據梧於芳杜,欲留連而不歸。

又臨秋賦曰:火歇兮秋氣生,風起兮秋潦清,覽時興而自得,聊飛轡而娛情。遵二條之廣路,背九仞之高城,爾乃登長阪,息餘驥,攬筆舒情,沉吟屬思,草色雜而香同,樹影齊而花異,遙峰迢遰,縈沙斷絕,雲出山而相似,水含天而難別。

梁江淹四時賦曰:及夫秋風一至,白露團團,明月生波,營[本集作螢。]光迎寒,眷庭中之梧楸,念機上之羅紈。

晉夏侯湛秋可哀曰:秋可哀兮,哀秋日之蕭條,火回景以西流,天既清而氣高,壤含素霜,山結玄霄,月延路以增夜,日遷行以收暉,屏絺綌於笥匣,納綸縞以授衣,秋可哀兮,哀新物之陳蕪,綢筱朔以斂稀,密葉摵以隕疏,雁擢翼於太清,燕蟠形乎榛墟,秋可哀兮,哀良夜之遙長,月翳翳以隱雲,時籠籠以投光,映前軒之疏幌,炤後帷之閑房,拊輕衾而不寐,臨虛檻而褰裳,感時邁以興思,情愴愴以含傷。

又秋夕哀曰:秋夕兮遙長,哀心兮永傷,結帷兮中宇,屣履兮閑房,聽蟋蟀之潛鳴,睹遊雁之雲翔,尋修廡之飛簷,覽明月之流光,木蕭蕭以被風,階縞縞以受霜,玉機兮環轉,四運兮驟遷,銜恤兮迄今,忽將兮涉年,日往兮哀深,歲暮兮思繁。

晉湛方生秋夜詩[馮校本作清。]曰:悲九秋之為節,物凋悴而無榮,嶺頹鮮而殞綠,木傾柯而落英,履代謝以惆悵,睹搖落而興情,信皋壤而感人,樂未畢而哀生,秋夜清兮,何秋夕之轉長,夜悠悠而難極,月皦皦而停光,播商氣以清溫,扇高風以革涼,水激波以成漣,露凝結而為霜,凡有生而必凋,情何感而不傷,苟靈符之未虛,孰茲戀之可忘,何天懸之難釋,思假暢之冥方,拂塵衿於玄風,散近滯於老莊,攬逍遙之宏維,總齊物之大綱,同天地於一指,等大山於毫芒,萬慮一時頓渫,情累豁焉都忘,物我泯然而同體,豈複壽夭於彭殤。

宋謝琨秋夜長曰:秋夜長兮,雖欣長而悼速,送晨暉於西嶺,迎夕景於東穀,夜既分而氣高,風入林而傷綠,燕翩翩以辭宇,雁邕邕而南屬。

宋蘇彥秋夜長曰:晨暉電流以西逝,閑宵漫漫其未央,牛女隔河以延佇,列宿雙景以相望,輕雲飄霏以籠朗,素月披曜而舒光,時禽鳴於庭柳,節蟲吟於戶堂,零葉紛其交萃,落英颯以散芳,睹遷化之遒邁,悲榮枯之靡常,貞鬆隆冬以擢秀,金菊吐翹以淩霜。

宋何瑾悲秋夜曰:欣莫欣兮春日,悲莫悲兮秋夜,伊之秋夜可悲,增沉懷於遠情,歎授衣於豳詩,感蕭瑟於宋生,天廖廓兮高褰,氣淒肅兮厲清,燕溯陰兮歸飛,雁懷陽兮寒鳴,霜凝條兮漼漼,露霤葉兮泠泠。

宋伏係之秋懷曰:於是景宇肅澄,風高木斂,淒氣夕衰,零露晨湛,澤收潤而草枯,葉驟墜而庭掩,雁偕來以希陽,燕遊逝而投險,豈微物之足懷,傷頹齡之告漸。

◇冬

《爾雅》曰:冬為玄英,一曰安寧。

《禮記》曰: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虹藏不見,仲冬之月,冰益壯,地始坼,鶡鳥不鳴,虎始交,荔挺出,丘蚓結,麋角解,水泉動,日短至,季冬之月,雁北向,鵲始巢,雉雊雞乳,日窮於次,月窮於紀,星回於天。

《尚書大傳》曰:北方者,物之伏方也,何以謂之冬,冬,中也,物方藏於中也,故曰北方冬也。

《尚書》曰: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周書·時訓》曰:小寒之日,雁北鄉。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雊,雁不北鄉,民不懷生,鵲不始巢,國不安寧,雉不始雊,國乃大水,大寒之日,雞始乳。又五日,鷙鳥厲疾。又五日,水澤腹堅,雞不乳,淫女亂男,鷙鳥不厲,國不除兵,水澤不腹堅,言乃不從。

《逸禮》曰:冬則衣黑衣,佩玄玉,乘玄輅,駕鐵驪,載玄旂,以迎冬於北郊,其祭先豕,居明堂後廟,啟北戶。

《毛詩》曰:冬日烈烈,飄風發發。

《易緯通卦驗》曰:冬至之日,見雲送迎,從下鄉來,歲美,民人和,不疾疫,無雲送迎,德薄,歲惡,故其雲赤者旱,黑者水,白者為兵,黃者有土功,諸從日氣送迎,此其傚也。

又曰:立冬不周風至,水始冰,薺麥生,燕雀入水為蛤。

太公《金匱》曰:夏桀之時,以十月發民,鑿山穿陵,通於河,民諫曰:孟冬鑿山穿陵,是泄天氣,發地之藏,天子失道,後必有敗,桀殺之,期年,岑山崩為大澤,湯率諸侯伐之。

《京房占》曰:春冬乾王,不周風用事,人君當興邊兵,治城郭,行刑,斷獄訟,繕宮殿。

《漢書》曰: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一月得四十五日,必相從者,所以省費燎火,同巧拙而合習俗也。

《魏略》曰:董遇好學,人從學者,遇不肯教,雲,當先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曰:當以三餘,冬者歲之餘,雨者晴之餘,夜者日之餘。

《五經通義》曰:冬至陽氣萌,陰陽交精,始成萬物,氣微在下,不可動泄。

桓譚《新論》曰: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雖有病緩急,猶不敢犯,為介之推故也。

《續漢禮儀誌》曰:立冬之日,夜漏未盡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皂,迎氣黑郊。

【詩】晉張華冬初歲小會詩曰:日月不留,四氣回周,節慶代序,萬國同休,庶尹群後,奉壽升朝,我有嘉禮,式宴百寮。

又雜詩曰:晷度隨天運,四時互相承,東壁正昏中,涸陰寒節升,繁霜隆當夕,悲風中夜興,朱火青無光,蘭膏坐未凝,重衾無暖氣,挾纊如懷冰。

晉陳新塗妻李氏冬至詩曰:靈象尋數回,四氣平運散,陰律鼓微陽,大明啟修旦,感與時來興,心隨逝化歎,式宴集中堂,賓客盈朝館。

晉曹毗詠冬詩曰:綿邈冬夕永,凜厲寒氣升,離葉向晨落,長風振條興,夜靜輕鄉起,天清月暉澄,寒水盈渠結,素霜竟朓凝,今載忽已暮,來紀奄複仍。

宋謝靈運歲暮詩曰:殷憂不能寐,苦此夜難穨,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運往無淹物,逝年覺易催。

又彭城宮中直感歲暮詩曰:草草眷徂物,契契矜歲蟬,楚豔起行戚,吳趨絕歸懽,修帶緩舊裳,素鬢改朱顏,晚暮非獨已,鳴鶗歇春蘭。

宋鮑照冬至詩曰:景移風度改,日至晷回換,眇眇負霜鶴,皎皎帶雲雁,長河結皪玕,層水如玉岸。

又冬日詩曰:嚴風亂山起,白日欲還次,重霧蔽窮天,夕陰晦寒地,瀚海有歸潮,衰容不還稚,令君且安歌,無念老將至。

謝靈運[馮校本作謝惠連。]詠冬詩曰:七宿乘運曜,三星與時滅,履霜冰彌堅,積寒風愈切,繁雲起重陰,回飆流輕雪,園林粲斐皓,庭除秀皎潔,墀瑣有凝汗,達衢無通轍。

梁簡文帝大同十年十月戊寅詩曰:喧塵是時息,靜坐對重巒,冬深柳條落,雪後桂枝殘,星明霧色盡,天白雁行單,雲飛乍想閣,冰結遠疑紈,晚橘隱重屏,枯藤帶回竿,荻陰連水氣,山峰染月寒。

又玄圃寒夕詩曰:洞門扉未掩,金壺漏已催,曛煙生澗曲,暗色起林隈,雪花無有蒂,冰鏡不安台,階楊始倒插,浦桂半新栽,陳根委落蕙,細蕊發香梅,雁去銜蘆上,猿戲繞枝來。

又大同十一月庚戌詩曰:茲園植藝積,山穀久紆威,直興轉多緒,真事亦因依,是節嚴冬暮,寒雲掩落暉,遠聞風瑟瑟,亂視雪霏霏,浪起川難渡,林深人至稀,山禽背逕走,野鳥曆塘飛。

梁庾肩吾歲盡詩曰:歲序已雲殫,春心不自安,聊開柏葉酒,試奠五辛盤,金薄圖神燕,朱泥印鬼丸,梅花應可折,倩為雪中看。

北齊邢子才冬日傷誌詩曰:昔時墮遊士,任性少矜裁,朝馳馬腦勒,夕銜熊耳杯,折花贈淇水,撫瑟望叢台,繁華夙昔改,衰病一時來,重以三冬月,愁雲聚複開,天高日色淺,林勁鳥鳴哀,終風激簷宇,餘雪滿條枚,遨遊昔宛洛,踟躕今草萊,時事方去矣,撫己獨懷哉。

周王襃和殷廷尉歲暮詩曰:歲晚悲窮律,他鄉念索居,寂寞灰心盡,摧殘生意餘,產空交道絕,財殫密親疏,空悲趙壹賦,還著虞卿書。

【賦】晉陸機感時賦曰:悲夫,冬之為氣,亦何憯懍以蕭索,天悠悠其彌高,霧鬱鬱而四幕,夜綿邈其難終,日晼晚而易落,伊夫時之方慘,曷萬物之能歡,猿長嘯於林杪,鳥高鳴於雲端,矧餘情之含瘁,恒睹物而增酸,曆四時以迭感,悲此歲之已寒,撫傷懷以嗚咽,望永路而汍瀾。

梁江淹四時賦曰:至於冬陰北邊,永夜不曉,平蕪際海,千裏飛鳥,何嚐不夢帝城之阡陌,故鄉之台沼。

晉陸雲歲暮賦曰:顓頊禦時,玄冥統官,淪重陽於潛戶兮,嚴積陰於司寒,堅冰涸於川底兮,白雪隕於雲端,時凜戾其可悲兮,氣蕭索以傷心,淒風愴其鳴條,落葉翻而灑林,獸藏丘而絕跡兮,鳥攀木而棲音,山振枯於層嶺兮,人懷慘於重襟。

梁蕭子雲歲暮直廬賦曰:日躔女度,歲華雲暮,衡輕炭燥,權重泉涸,藏玄武於大陰,蟄螣蛇於高霧,日臨圭而易落,晷中杙而南傃,凝寒氣於廣庭,洞層陰於端庫,風餮切而晚作,雲滄浪而晦景,霰的皪於彤庭,霙葳蕤於丹屏,韜罘罳之飛棟,沒屠蘇之高影,始飄舞於圓池,終停華於方井。

晉傅玄大寒賦曰:五行倏而竟騖兮,四節紛而電逝,諒暑往寒來,十二月而成歲,日月會於析木兮,重陰淒而增肅,彩虹藏於虛廓兮,鱗介潛而長伏,若乃天地凜冽,庶極氣否,嚴霜夜結,悲風晝起,飛雪山積,蕭條萬裏,百川明而不流兮,冰凍合於四海,扶木憔悴於湯穀,若華零落於濛汜。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正文
卷一·天部上 卷二·天部下 卷三·歲時上 卷四·歲時中 卷五·歲時下 卷六·地部、州部、郡部 卷七·山部上 卷八·山部下、水部上 卷九·水部下 卷十·符命部 卷十一·帝王部一 卷十二·帝王部二 卷十三·帝王部三 卷十四·帝王部四 卷十五·後妃部 卷十六·儲宮部 卷十七·人部一 卷十八·人部二 卷十九·人部三 卷二十·人部四 卷二十一·人部五 卷二十二·人部六 卷二十三·人部七 卷二十四·人部八 卷二十五·人部九 卷二十六·人部十 卷二十七·人部十一 卷二十八·人部十二 卷二十九·人部十三 卷三十·人部十四 卷三十一·人部十五 卷三十二·人部十六 卷三十三·人部十七 卷三十四·人部十八 卷三十五·人部十九 卷三十六·人部二十 卷三十七·人部二十一 卷三十八·禮部上 卷三十九·禮部中 卷四十·禮部下 卷四十一·樂部一 卷四十二·樂部二 卷四十三·樂部三 卷四十四·樂部四 卷四十五·職官部一 卷四十六·職官部二 卷四十七·職官部三 卷四十八·職官部四 卷四十九·職官部五 卷五十·職官部六 卷五十一·封爵部 卷五十二·治政部上 卷五十三·治政部下 卷五十四·刑法部 卷五十五·雜文部一 卷五十六·雜文部二 卷五十七·雜文部三 卷五十八·雜文部四 卷五十九·武部 卷六十·軍器部 卷六十一·居處部一 卷六十二·居處部二 卷六十三·居處部三 卷六十四·居處部四 卷六十五·產業部上 卷六十六·產業部下 卷六十七·衣冠部 卷六十八·儀飾部 卷六十九·服飾部上 卷七十·服飾部下 卷七十一·舟車部 卷七十二·食物部 卷七十三·雜器物部 卷七十四·巧藝部 卷七十五·方術部 卷七十六·內典上 卷七十七·內典下 卷七十八·靈異部上 卷七十九·靈異部下 卷八十·火部 卷八十一·藥香草部上 卷八十二·草部下 卷八十三·寶玉部上 卷八十四·寶玉部下 卷八十五·百穀部、布帛部 卷八十六·果部上 卷八十七·果部下 卷八十八·木部上 卷八十九·木部下 卷九十·鳥部上 卷九十一·鳥部中 卷九十二·鳥部下 卷九十三·獸部上 卷九十四·獸部中 卷九十五·獸部下 卷九十六·鱗介部上 卷九十七·鱗介部下、蟲豸部 卷九十八·祥瑞部上 卷九十九·祥瑞部下 卷一百·災異部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