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經典首页 經典分类 切换频道
《僧寶傳》正文 作者:釋惠洪年代:宋朝285[上一章] [下一章] [朗讀]

卷七

天台韶國師。

天台國師名德韶。處州龍泉人、生陳氏。

母葉、夢白光觸體。覺而娠、生而傑異。年十五、有梵僧見之。

拊其背曰、汝當出家。塵中無置汝所也。乃往依龍歸寺剃發。

十八詣信州開元寺受滿分戒。

後唐同光中、謁舒州投子庵主不契。造龍牙禪師問。

雄雄之尊、因什麽親近不得。曰、如火與火。曰忽遇水來、又作麽生。

曰、汝不會我語。又問、天不蓋、地不載、此理如何。

曰、合如是。韶惘然、固要為說。曰、道者汝向後自會去。

時山有矮師叔者。精峭號能鏃機。

韶問、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矮曰、左搓芒繩縛鬼子。

曰不落古今請師說。矮曰不說。曰為什麽不說。

矮曰、中不辨有無。韶曰師今善說。矮駭之。久而辭去、所至少留。

見知識五十四人、括磨搜剝。窮極隱秘、不知端倪。

心誌俱疲、至曹山。但隨眾而巳、無所谘參。

有僧問、法眼禪師曰。十二時中、如何得頓息萬緣去。

法眼曰、空與汝為緣耶。色與汝為緣耶。言空為緣、則空本無緣。

言色為緣則色心不二。日用果何物為汝緣乎。

韶聞悚然異之。又有問者曰、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法眼曰、是曹源一滴水。於是韶大悟於座下。

平生凝滯、渙若冰釋、感涕沾衣。法眼曰、汝當大宏吾宗。行矣、無自滯於是。

遊天台、觀智禪師遺蹤、如故居。然有終焉之心。

初寓止白沙時。吳越忠懿王、以國子刺台州。

雅聞韶名、遣使迎之。申弟子之禮、日夕問道。

韶曰、他日為霸主、無忘佛恩。漢乾佑元年戊申、王嗣國位。

遣使迎至尊、事之以為國師焉。韶說法簡而要、撥去枝葉。

曰古聖方便、猶如河沙。六祖曰、非風幡動、仁者心動。

是為無上心印、至妙法門。我輩稱祖師門下士、何以解之。

若言風幡不動、汝心妄動。

若言不撥風幡、就風幡處通取。若言風幡動處、是什麽。若言附物明心不須認物。

若言色即是空、若言非風幡動。

應須妙會、與祖師意旨了沒交涉。既非種種解會、合如何知悉。

若真見去、何法門不明。雖百千諸佛方便、一時洞了。

或問如何是古佛心。答曰此問不弱。又問亡僧遷化、向何處去。

曰終不向汝道。曰為什麽不道。曰恐汝不會。

問那吒太子、析肉還母、析骨還父。

然後化生於蓮花之上、為父母說法。未審如何是太子身。曰大家見。上座問。

故每曰、大凡言句、應須絕滲漏乃可。

僧隨問、如何是絕滲漏句。曰汝口似鼻孔。又曰、眼中無色識。

色中無眼識。眼識二俱空、何能令見色。

是眼則不能自見其巳體。若不能自見、雲何見餘物。古聖方便、皆為說破。

若於此明得寂靜法、不寂靜法也收盡。

明得遠離法、不遠離法亦收盡。未來現在、亦無遺餘。

名一法界、何有遮障、各自信取。僧義寂者、謂韶曰。

智者之教、年祀遠、必多散失。唯新羅國有善本。

願藉禪師慈力、致之使再開、東土人天眼目。於是韶以聞忠懿王。

遣使航海、傳寫以還。而韶適與智者同姓、疑其後身也。

開寶四年辛未。華頂西峰忽摧、聲震山穀。

六月有星、隕於峰頂、林木皆白。二十八日集眾告別而化。

閱世八十有二坐六十有五夏。

讚曰、聞僧問法眼。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而法眼但曰、是曹源一滴水。韶乃開悟。夫問詞答語、無所增損。

所謂悟者、何自而發之。及觀韶所對問者。

如問古佛心、對曰此問不弱。

如問如何是太子身、對曰大家見上座問。則問答之間、不令意根椿立。

蓋嚐曰、大凡言句、須絕滲漏。而學者方爭趨微妙之域。

欲見祖師之心、譬如趨越而首燕也歟。

筠州九峰玄禪師。

禪師名通玄、生程氏。其先郢州長壽人也。

幼依郢之仁王寺沙門惠超。超陰察之、外純深、中穎悟。

超奇之、為落發受具。即遊洛中、聽尼部。

棄去至武陵、謁德山鑒禪師。鑒時巳臘高、門風益峻。門下未有遘之者。

而鑒獨以玄為奇。然玄不大徹透。

辭去至高安、謁禪師。與語喜、撫之曰。掌有神珠、白晝示人。

人且按劍、況玄夜乎、子可貴也。玄曰、但不識珠者耳。

倘識之亦無晝夜。稱之以為俊士。歿廬於塔旁叁年。

而學者來、依從日盛。玄曰、大平時世。

餐困臥複有何事。吾本無事、汝與麽來相尋。是無事生事、無事生事。

道人所忌、何不各自歇去。中和初、拜辭其塔。

北遊久之、南還寓止豫章。南平鍾王執弟子禮。

北麵而師事之。玄厭城居、思超放山林。王為買末山、建精舍。

號隆濟、以延之。學者風靡而至。或問、自心他心、得相見否。

玄曰、自巳尚不見、他人何可觀。又問、罪福之性。

如何了達、得無同異。玄曰、不禦寒。

又嚐問僧、近自何處來。曰閩嶺。玄曰遠涉不易。曰不難、動步便到。

玄曰、有不動步者麽。僧雲有。玄曰爭得到此間。

其僧不能對。玄以杖逐之。玄謂門弟子曰。佛意祖意、如手展握。

先師安立五位、發明雲宗旨。譬如神醫冶病。

其藥隻是尋常用者。語忌十成、不欲斷絕。

機忌觸犯、不欲染汙。但學者機思不妙。唯尋九轉靈丹、雲能起死。

是大不然。法華經有化城一品。佛祖密說、熟讀分明。

大通智勝佛。壽五百四十萬億那由他劫。

其坐道場、破魔軍巳。垂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而諸佛法不現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結跏趺坐、身心不動。

而諸佛法猶不在前。言垂成者、言一小劫。

言十小劫者、是染汙是斷絕。又曰、爾時忉利諸天。

先為彼佛、於菩提樹下。敷師子座、高一由旬。

佛於此座、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適坐此座時。諸梵天王、雨眾天花。

麵百由旬、香風時來。吹去萎花、更雨新者。

如是不絕、滿十小劫。供養於佛、常擊天鼓。

其餘諸天、作天伎樂、常雨此華。四王諸天、為供養佛、常擊天鼓。

其餘諸天、作天伎樂、滿十小劫。至於滅度、亦複如是。

諸比丘、大通智勝佛。過十小劫、諸佛之法、乃現在前。

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言過十小劫者。偏正回互之旨也。

祖師曰、藉教悟宗者。夫豈不然哉。

偽唐乾寧叁年二月十七日。晨興誡其徒曰。無虛度光陰、無虛消信施。

既巳出家、唯道是履、名大丈夫。於是寂然在定。

至叁月二十日乃化。閱世六十有叁、坐四十有二夏。

讚曰、頭曰、但識綱宗、本無法。玄言語、忌十成。

不欲斷絕、機忌觸犯。不欲染汙者綱宗。

也至引法華以證成。明佛祖之密說、泮然無疑。

藉教以悟宗、夫豈虛語哉。餘至九峰、拜其塔。碑巳斷壞、不可識。

有木碑書、其略如此耳。今其宗枝、皆不及玄所示綱宗、何也。

南康雲居齊禪師。

禪師名道齊、生金氏、南昌人也。

幼依百丈明照禪師得度。種性猛利、經行燕坐。以未明巳事為憂。

持一曆叢林、學心不息。時法燈禪師、住南昌上藍。

齊往依之。法燈使知藏司。法燈偶見齊呼曰。

每見舉祖師西來意話。藏主如何商略。齊曰、不東不西。

法燈曰、若與麽會、了無交涉。曰未審尊意如何。法燈良久曰。

西來有甚意便去。齊於是頓悟其旨。初住高安大愚。

有搜玄拈古代別之語。盛行諸方、號東禪。

嚐謂門弟子曰。達磨言、此方經唯楞伽、可以印心。吾讀此經、偈曰。

諸法無法體、而說唯是心。不見於自心、而起於分別。

可謂大慈悲父、如實極談。

我輩自不領受、背負恩德、如恒河沙。或問曰、然則見自心、遂斷分別乎。

齊曰非然也。譬如調馬、馬自見其影而不驚。

何以故、以自知其影、從自身出故。吾以是知、不斷分別、亦舍心相也。

今目前、如實而觀、不見纖毫。

祖師曰、若見現在、過去未來亦應見。若不見過去未來、現在亦不應見。

此語分明、人自迷昧。或又問龍濟曰。一切鍾鼓本無聲。

如何信之無聲齊。曰祖師曰、如鼓聲無有作者。

無有住處。畢竟空故、但誑凡夫耳。若鼓聲是實有。

鍾聲俱擊、應不相參。所以玄沙曰。鍾中無鼓響、鼓中無鍾聲。

鍾鼓不交參、句句無前後。若不當體寂滅。

如何得句句無前後耶。後移住幽穀山雙林禪院。

又遷住雲居、凡二十年。至道叁年丁酉九月示疾。

八日申時令擊鍾集眾。維那白眾巳集。齊笑敘出家本末。

揖謝輔弼叢席者曰。今日老僧以風火相逼。特與諸人相見。

且向什麽處見。向四大五陰處見耶。六入十二處見耶。

是種種處不可見。則隻今相問者是誰。

若真見得可謂後學有賴。良久曰、吾化後、當以院事累契瑰、乃化。

閱世六十有九。坐四十有八夏。

讚曰、餘讚大愚東禪碑。碑載齊悟契之緣。

法燈曰、西來有甚意。以校傳燈曰。他家自有兒孫在、之語誤也。

昔有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答曰庭前柏樹子。又隨而誡之曰。汝若肯我與麽道、我則辜負汝。

汝若不肯我與麽道、我則不辜負汝。而昧者之。

使古人之意不完、為害甚矣。故並錄之。

瑞鹿先禪師。

祖師名本先、生鄭氏、溫州永嘉人也。兒稚不甘處俗。

去依集慶院沙門某。年二十五、為沙彌。

詣天台國清寺、受滿分戒。即造韶國師、服勤十年。

住瑞鹿寺、足不曆城邑。手不度財帛。不設臥具、不衣繭絲。

卯齋終日、宴坐申旦。誨誘門弟子、逾叁十年。其誌彌厲、謂眾曰。

吾初見天台、言下便薦。然千日之內、四威儀之中。

似物礙膺、如讎同處。一日忽然猛省。

譬如洗麵摸著鼻孔。作偈叁首曰。非風幡動仁心動。自古相傳直至今。

今後水雲人欲曉。祖師真是好知音。

又曰、若是見色便見心。人來問著方難答。若求道理說多般。

辜負平生叁事衲。又曰、曠大劫來隻如是。如是同天亦同地。

同地同天作麽形。作麽形兮無不是。乃又曰、華嚴稱。

佛身充滿於法界。是真也無。

且如佛身、既巳充滿法界。菩薩界、緣覺聲聞界。人天修羅界。

餓鬼畜生地獄界。應無處蹲。如是理論、太煞聱訛。

尋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且道即今五根、所對六境。

與汝是同耶是別耶。同則何不作一塊。別則如何說唯是一心。

大須著精彩。佛法不是等閑。大中祥符元年二月。

謂門弟子如晝曰。為我造卵塔、塔成我行矣。

八月望日畢工。遠近道俗造山、唯恐其後。是日如平居。

至午時、安坐方丈、手結寶印。謂如晝曰、古人曰。

騎虎頭撩虎尾、中央事作麽生。如晝曰、也是如晝。先曰、汝問我。

如晝乃問。騎虎頭撩虎尾、中央事作麽生。

先曰我也弄不出。於是奄然開一目、微視而寂。

閱世六十有七、坐四十有二夏。長吏以其事聞。有詔本州常加檢視。

如晝乃奉其平生所著。竹林集十卷、詩辭千餘首。

詣闕上進、詔藏秘閣。如晝特賜紫衣。

讚曰、讀先傳。校傳燈語句、詳略少異耳。

夫自心非外有、妄盡而自返。則於生死之際、超然自得如此。

然餘每怪。前聖平日機辯、皆不可犯。

至臨終之日、皆弭光泯氣。洞山曰、吾閑名巳謝。臨濟曰、誰知吾正法眼藏。

向這瞎驢邊滅。今先又曰、我也弄不出。

嗚呼其有旨要乎。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