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經典首页 經典分类 切换频道
《老子》道經 作者:老子年代:春秋時期639[上一章] [下一章] [朗讀]

道經·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如果社會上不推崇有才德的人,老百姓就不會相爭;不珍愛珍貴的財物,那麼就不會有偷竊的人;不顯耀足以引起貪心的事物,就不會導致民心迷亂。因此,聖人的治理原則是:使其心無所求,使其腹中有食物不致饑餓,使民誌向符合自己的能力,使民堅韌自己的骨氣。使聖人治下的生民對於對立的兩個概念達到無知的境界,從而不會有欲念的羈絆。即使民知道了也不敢知不敢要。做到無為,那麼就不會治理不好國家。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