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千金方 作者:孫思邈  

食治方·序論第一

仲景曰∶人體平和,唯須好將養,勿妄服藥。藥勢偏有所助,令人髒氣不平,易受外患。夫含氣之類,未有不資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敗,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難識,餘《河東衛汛記》曰∶扁鵲雲;人之所根據者,形也。亂於和氣者,病也。理於煩毒者,藥也。濟命撫危者,醫也。安身之本,必資於食。救疾之速,必憑於藥。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藥忌者,不能以除病也。是故食能排邪而安髒腑,悅神爽誌以資血氣。若能用食平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長年餌老之奇法,極養生之術也。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藥性剛烈,猶若禦兵。兵之猛暴,豈容妄發,發用乖宜,損傷處眾。藥之投疾,殃濫亦然。高平王熙稱∶食不欲雜,雜則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傷,或當時雖無災苦,積久為人作患。又食啖肴,務令簡少。魚肉果實取益人者,而食之。凡常飲食,每令節儉。若貪味多餐,臨盤大飽,食訖覺腹中膨脹短氣,或至暴疾,仍為霍亂。又夏至以後迄至秋分,必須慎肥膩餅酥油之屬,此物與酒漿、瓜果理極相妨。夫在身所以多疾者,皆因春夏取冷太過,飲食不節故也。又魚諸腥冷之物,多損於人,斷之益善。乳酪酥等常食之,令人有筋力膽幹,肌體潤澤。卒多食之,亦令臚脹泄利,漸漸自已。

黃帝曰∶五味入於口,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酸令人癃,不知何以然?少俞曰∶酸入胃也,其氣澀以收也。上走兩焦,兩焦之氣澀,不能出入,不出即流於胃中,胃中和溫,即下注膀胱,膀胱走胞,胞薄以軟,得酸則縮卷,約而不通,水道不利,故癃也。

陰者積(一鹹走血,多食鹹令人渴,何也?答曰∶鹹入胃也,其氣走中焦,注於諸脈。脈者血之所走也,與鹹相得即血凝,凝則胃中汁泣,汁泣則胃中幹渴。(《甲乙》雲∶凝則胃中汁注之,注之則胃中竭。)渴則咽路焦,焦故舌幹喜渴。血脈者中焦之道也。故鹹入胃走於血。(皇甫士安雲∶腎合三焦之脈,雖屬肝心,而為中焦之道,故鹹入而走血也。)

辛走氣,多食辛令人慍心,何也?答曰∶辛入胃也。其氣走於上焦,上焦者受使諸氣,而榮諸陽者也。薑韭之氣熏至榮衛,不時受之,卻溜於心下,故慍慍痛也。辛味與氣俱行,故辛入胃而走氣,與氣俱出,故氣盛也。

苦走骨,多食苦令人變嘔,何也?答曰∶苦入胃也,其氣燥而湧泄,五穀之氣皆不勝苦。苦入下脘,下脘者三焦之道,皆閉則不通,不通故氣變嘔也。齒者骨之所終也,故苦入胃而走骨,入而複出。齒必黧疏。(皇甫士安雲∶水火相濟,故骨氣通於心。)

甘走肉,多食甘令人惡心,何也?答曰∶甘入胃也,甘氣弱劣,不能上進於上焦,而與穀俱留於胃中,甘入則柔緩,柔緩則蛔動,蛔動則令人惡心。甘氣外通於肉,故甘走肉,則肉多粟起而胝。(皇甫士安雲∶其氣外通於皮,故曰甘入走皮矣。皮者肉之蓋,皮雖屬肺,與肉連體,故甘潤肌肉並於皮也。)

黃帝問曰∶穀之五味所主,可得聞乎?伯高對曰∶夫食風者則有靈而輕舉,食氣者則和靜而延壽,食穀者則有智而勞神,食草者則愚癡而多力,食肉者則勇猛而多嗔。是以肝木青色宜酸,心火赤色宜苦,脾土黃色宜甘,肺金白色宜辛,腎水黑色宜鹹。內為五髒,外主五行,色配五方。

五髒所合法∶肝合筋,其榮爪。心合脈,其榮色。脾合肉,其榮唇。肺合皮,其榮毛。腎合骨,其榮發。

五髒不可食忌法∶多食酸則皮槁而毛夭,多食苦則筋縮而爪枯,多食甘則骨痛也發落,多食辛則肉胝而唇寒,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色變。

五髒所宜食法∶肝病則食麻、犬肉、李、韭。心病宜食麥、羊肉、杏、薤。脾病宜食稗米、問》雲∶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黃宜食鹹,大豆、豕肉、栗、藿皆鹹。

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五味動病法∶酸走筋,筋病勿多食酸。苦走骨,骨病勿多食苦。甘走肉,肉病勿多食甘。辛走氣,氣病勿多食辛。鹹走血,血病勿多食鹹。

五味所配方∶

米飯甘(《素問》雲∶粳米甘)麻酸(《素問》雲∶小豆酸)大豆鹹麥苦桃辛棗甘李酸栗鹹杏苦黃黍辛葵甘韭酸藿鹹薤苦蔥辛牛甘犬酸豕鹹羊苦雞辛。

五髒病五味對治法∶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酸瀉之,禁當風。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用甘瀉之,禁溫食、濃衣。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禁溫食飽食,濕地濡衣。肺苦氣上逆息者,急食苦以瀉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辛瀉之,禁無寒飲食、寒衣。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潤致津液通氣也。腎欲堅,急食苦以結之,用鹹瀉之,無犯HT,無熱衣、溫食。是以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肉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精以食氣,氣養精以榮色。形以食味,味養形以生力。此之謂也。神藏有五,五五二十五種。形藏有四方、四時、四季、四肢。共為五九四十五,以此輔神,可長生、久視也。精順五氣以為靈也,若食氣相惡,則傷精也。形受味以成也,若食味不調,則損形也。是以聖人先用食禁以存性,後製藥以防命也。故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氣味溫補以存形精。岐伯曰∶

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

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於味。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味濃者為陰,味薄者為陰之陽。氣濃者為陽,氣薄者為陽之陰。味濃則泄,薄則通流。氣薄則發泄,濃則閉塞。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陰勝則陽病,陽盛則陰病。陰陽調和,則平安。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養肝氣,冬七十二日省鹹增苦以養心氣,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鹹以養腎氣。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千金方

千金方

作者:孫思邈
《千金方》序
《千金方》諸論
《千金方》婦人方上
《千金方》婦人方中
《千金方》婦人方下
《千金方》上少小嬰孺方上
《千金方》上少小嬰孺方下
《千金方》上七竅病
《千金方》風毒香港腳方
《千金方》治諸風方
《千金方》傷寒方上
《千金方》傷寒方下
《千金方》肝髒
《千金方》膽腑方
《千金方》心髒方
《千金方》小腸腑方
《千金方》脾髒方
《千金方》胃腑方
《千金方》肺髒方
《千金方》大腸腑方
《千金方》腎髒方
《千金方》膀胱腑方
《千金方》消渴淋閉方
《千金方》癰腫毒方
《千金方》痔漏方
《千金方》解毒雜治方
《千金方》備急方
《千金方》食治方
《千金方》養性
《千金方》脈法
《千金方》針灸上
《千金方》針灸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