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

《難經》

《難經》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又稱《八十一難》,是中醫現存較早的經典著作。關於《難經》的作者與成書年代歷來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認為其成書不晚於東漢,內容可能與秦越人(扁鵲)有一定關係。 《難經》之“難”字,有“問難”或“疑難”之義。全書共八十一難,採用問答方式,探討和論述了中醫的一些理論問題,內容包括脈診、經絡、臟腑、陰陽、病因、病機、營衛、腧穴、針刺、病證等方面。


《八十一難》之名最早見於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序》,仲景在撰寫《傷寒雜病論》時曾引用了《八十一難》文字,這些文字與今本《難經》互有出入。晉代王叔和《脈經》收錄了一些《難經》原文,但這些原文均不見於今本《難經》,估計另有傳本。
《難經》最早見於著錄的書目是《隋書·經籍志》,其中提到三國時吳太醫令呂廣曾注《難經》,這是已知的《難經》的最早注本。唐代楊玄操在呂廣注本的基礎上重新編次,並明確提出《難經》為秦越人所作。
北宋初期,王九思、王鼎象、王惟一曾先後校勘《難經》,其中翰林院醫官王惟一校勘的《難經》是在呂注本和楊注本的基礎上完成的,曾刊印頒行。南宋時,李元立以秦越人原撰為基礎,匯集整理南宋以前9家校注《難經》的著作,編撰《難經十家補注》。後人據此書重刻改訂,編成《王翰林集註八十一難經》,簡稱《難經集注》,為後世通行本。 《難經集注》傳世通行本傳入日本而保存至今


秦越人,號扁鵲,生活與公元前五世紀左右,渤海鄚郡(今河北任丘縣)人。傑出的醫學家。醫療經驗豐富,長於脈診。治病隨俗應變,過邯鄲為帶下醫,過洛陽為耳目痺醫,入咸陽為小兒醫。據《漢書·藝文志》:著有扁鵲內經、扁鵲外經,均佚。

开始阅读
圖書目錄
《難經》論脈
論脈·一難 論脈·二難 論脈·三難 論脈·四難 論脈·五難 論脈·六難 論脈·七難 論脈·八難 論脈·九難 論脈·十難 論脈·十一難 論脈·十二難 論脈·十三難 論脈·十四難 論脈·十五難 論脈·十六難 論脈·十七難 論脈·十八難 論脈·十九難 論脈·二十難 論脈·二十一難 論脈·二十二難
《難經》論經絡
論經絡·二十三難 論經絡·二十四難 論經絡·二十五難 論經絡·二十六難 論經絡·二十七難 論經絡·二十八難 論經絡·二十九難
《難經》論髒腑
論髒腑·三十難 論髒腑·三十一難 論髒腑·三十二難 論髒腑·三十三難 論髒腑·三十四難 論髒腑·三十五難 論髒腑·三十六難 論髒腑·三十七難 論髒腑·三十八難 論髒腑·三十九難 論髒腑·四十難 論髒腑·四十一難 論髒腑·四十二難 論髒腑·四十三難 論髒腑·四十四難 論髒腑·四十五難 論髒腑·四十六難 論髒腑·四十七難
《難經》論病
論病·四十八難 論病·四十九難 論病·五十難 論病·五十一難 論病·五十二難 論病·五十三難 論病·五十四難 論病·五十五難 論病·五十六難 論病·五十七難 論病·五十八難 論病·五十九難 論病·六十難 論病·六十一難
《難經》論穴道
論穴道·六十二難 論穴道·六十三難 論穴道·六十四難 論穴道·六十五難 論穴道·六十六難 論穴道·六十七難 論穴道·六十八難
《難經》論針法
論針法·六十九難 論針法·七十難 論針法·七十一難 論針法·七十二難 論針法·七十三難 論針法·七十四難 論針法·七十五難 論針法·七十六難 論針法·七十七難 論針法·七十八難 論針法·七十九難 論針法·八十難 論針法·八十一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難經》

作者:秦越人(扁鵲)年代:戰國時期820
圖書目錄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