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針灸大成》 作者:佚名  

卷六·手太陰肺經

《內經》曰:“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與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其穀稻,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其液涕。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肺主鼻,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髒為肺,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誌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手太陰肺經穴歌(《醫學入門》)

手太陰肺十一穴,中府雲門天府訣,俠白尺澤孔最存,列缺經渠太淵涉,魚際少商如韭葉(左右二十二穴)。

此一經起於中府,終始少商,取少商、魚際、太淵、經渠、尺澤與井滎俞經合也。

脈起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係橫出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端。其支者,從腕後列缺穴,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交手陽明也。多氣少血,寅時注此。

辛金之髒,脈居右寸,實則脈實,上熱氣粗兼鼻壅,瀉必辛涼。虛則脈虛,少氣不足息低微,補須酸熱,橘甘下痰氣之神方,薑除去氣嗽之聖藥。七情鬱結因而喘,沉香烏藥參檳;胸痞喘急徹而痛,半夏栝蔞桔梗。鼻塞不通,丸荊穗澄茄薄荷;鼻淵不止,末龍腦蒼芷辛夷。百花卻去紅痰,二母偏除熱嗽。黃連赤茯阿膠,抑心火而清肺髒,訶子杏仁通草,利久嗽以出喉音,流注疼痛因痰飲,半夏倍於樸硝;癮疹癢痛為風熱,苦參少於皂莢。哮嗽齁齁,兜鈴蟬蛻杏(除尖)砒霜(少入),熱壅咽喉,雞蘇荊芥桔防風,參牛甘草消酒疸,輕粉硫黃去鼻痔。白礬甘遂白砒霜性情實重,入豆豉偏治吼喘;百草霜氣味雖輕,和海鹽卻消舌腫。甜葶藶良治肺癰,苦熊膽寒塗腸痔。瓊玉膏理嗽調元,流金丹清痰降火。人參非大劑不補,少則凝滯,大則流通;黃芩非枯薄不瀉,細則涼腸,枯則清金,升麻白芷,東垣曾雲報使;蔥白麻黃,仲景常用引經。紫菀五味能補斂,桑白防風實開通。寒熱溫涼,名方選辨,輕重緩急,指下詳明,更參一字之秘,價值千金之重,會得其中旨,草木總皆空。

《導引本經》:“肺為五髒之華蓋,聲音之所從出,皮膚賴之而潤澤者也。人惟內傷七情,外感六淫,而呼吸出入不定,肺金於是乎不清矣。然欲清金,必先調息,息調則動患不生,而心火自靜,一者下著安心,二者寬中體,三者想氣遍毛孔出入,通用無障,而細其心,令息微微,此為真息也。蓋息從心起,心靜氣調,息息歸根,金丹之母。”《心印經》曰:“回風混合,百日通靈。”《內經》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誌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誌,使肺氣清。逆之則傷肺。”若過食瓜果,宜微利一行,靜息二日,以薤白粥加羊腎空心補之;如無羊腎,以豬腰代之,勝服補劑。秋當溫足涼頭,其時清肅之氣,與體收斂也。自夏至以來,陰氣漸旺,當薄衽席,以培壽基。其或夏傷於暑,至秋發為痎瘧,陽上陰下,交爭為寒;陽下陰上,交爭為熱。寒熱交爭,皆肺之受病,如二少陽脈微弦,即是夏食生冷,積滯留中,至秋變為痢疾。如足陽明、太陰微弦濡而緊,乃反時之脈,病恐危急。然秋脈當如毫毛,治法詳後與前也。《素問》雲:“秋傷於濕,冬生咳嗽,純陽歸空。”《秘法》雲:“行住坐臥常噤口,呼吸調息定音聲,甘津玉液頻頻咽。”無非潤肺,使邪火下降,而清肺金也。

手太陰肺經考正穴法

中府(一名膺俞):

雲門下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陷中,去胸中行各六寸。肺之募①,手足太陰二脈之會。針三分,留五呼,灸五壯。

募猶結募也,言經氣聚此。

主腹脹,四肢腫,食不下,喘氣胸滿,肩背痛,嘔?,咳逆上氣,肺係急,肺寒熱,胸悚悚,膽熱嘔逆,咳唾濁涕,風汗出,皮痛麵腫,少氣不得臥,傷寒胸中熱,飛屍遁疰,癭瘤。

雲門:

巨骨下,俠氣戶旁二寸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之,去胸中行各六寸。《素注》針七分,《銅人》針三分,灸五壯。

主傷寒四肢熱不已,咳逆,喘不得息,胸脅短氣,氣上衝心,胸中煩滿,脅徹背痛,喉痹,肩痛臂不舉,癭氣。

天府:

腋下三寸,肘腕上五寸,動脈中,用鼻尖點墨,到處是穴。禁灸,針四分,留七呼。主暴痹,口鼻衄血,中風邪,泣出,喜忘,飛屍惡疰,鬼語,喘息,寒熱瘧,目眩,遠視佴佴,癭氣。

俠白:

天府下,去肘五寸動脈中。針三分,灸五壯。主心痛,短氣,幹嘔逆,煩滿。

尺澤:

肘中約紋上,動脈中,屈肘橫紋,筋骨罅陷中。手太陰肺脈所入為合水,肺實瀉之。針三分,留三呼,灸五壯。

主肩臂痛,汗出中風,小便數,善嚏,悲哭,寒熱風痹,臑肘攣,手臂不舉,喉痹,上氣嘔吐,口幹,咳嗽唾濁,痎瘧,四肢暴腫,心疼臂寒,短氣,肺膨脹,心煩悶,少氣,勞熱,喘滿,腰脊強痛,小兒慢驚風。

孔最:

去腕上七寸,側取之。灸五壯,針三分。

主熱病汗不出,咳逆,肘臂厥痛屈伸難,手不及頭,指不握,吐血,失音,咽腫頭痛。

列缺:

手太陰絡,別走陽明。去腕側上一寸五分,以兩手交叉,食指盡處,兩筋骨罅中。針二分,留五呼,瀉五吸,灸七壯。

主偏風口麵喎斜,手腕無力,半身不遂,掌中熱,口噤不開,寒熱瘧,嘔沫,咳嗽,善笑,縱唇口,健忘,溺血精出,陰莖痛,小便熱,癇驚妄見,麵目四肢臃腫,肩痹,胸背寒栗,少氣不足以息,屍厥寒熱,交兩手而瞀。實則胸背熱,汗出,四肢暴腫;虛則胸背寒栗,少氣不足以息。

《素問》曰:“實則手銳掌熱,瀉之。虛則欠呿,則便遺數,補之。”直行者謂之經,旁出者謂之絡。手太陰之支,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是列缺為太陰別走陽明之絡。人或有寸、關、尺三部脈不見,自列缺至陽溪脈見者,俗謂之反關脈。此經脈虛而絡脈滿。《千金翼》謂陽脈逆,反大於寸口三倍。惜叔和尚未之及,而況高陽生哉。

經渠:

寸口動脈陷中。肺脈所行為經金。針入二分,留三呼,禁灸,灸傷神明。主瘧寒熱,胸背拘急,胸滿膨,喉痹,掌中熱,咳逆上氣,傷寒,熱病汗不出,暴痹喘促,心痛嘔吐。

太淵(一名太泉,避唐祖諱):

掌後內側橫紋頭,動脈中。肺脈所注為俞土。肺虛補之。《難經》曰:“脈會太淵。”疏曰:“脈病治此。”平旦寅時,氣血從此始,故曰寸口者,脈之大要會,手太陰之動脈也。灸三壯,針二分,留三呼。

主胸痹逆氣,善噦,嘔飲食,咳嗽,煩悶不得眠,肺脹膨,臂內廉痛,目生白翳,眼痛赤,乍寒乍熱,缺盆中引痛,掌中熱,數欠,肩背痛寒,喘不得息,噫氣上逆,心痛,脈澀,咳血嘔血,振寒,咽幹,狂言,口劈,溺色變,卒遺矢無度。

魚際:

大指本節後,內側白肉際陷中。又雲:“散脈中。”肺脈所溜為滎火。針二分,留二呼,禁灸。

主酒病,惡風寒,虛熱,舌上黃,身熱頭痛,咳嗽,噦,傷寒汗不出,痹走胸背痛不得息,目眩,心煩少氣,腹痛不下食,肘攣肢滿,喉中幹燥,寒栗鼓頷,咳引尻痛,溺血嘔血,心痹悲恐,乳癰。東垣曰:“胃氣下溜,五髒氣皆亂,在於肺者,取之手太陰魚際,足少陰俞。”

少商:

大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肺脈所出為井木。宜以三棱針刺之,微出血,泄諸髒熱,湊不宜灸。

主頷腫喉閉,煩心善噦,心下滿,汗出而寒,咳逆,痎瘧振寒,腹滿,唾沫,唇幹引飲,食不下,膨膨,手攣指痛,掌熱,寒栗鼓頷,喉中鳴,小兒乳鵝。

唐刺史成君綽,忽頷腫,大如升,喉中閉塞,水粒不下三日。甄權以三棱針刺之,微出血,立愈,瀉髒熱也。《素注》留一呼。《明堂》灸三壯。《甲乙》灸一壯。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針灸大成》

《針灸大成》

作者:佚名
《針灸大成》卷一
《針灸大成》卷二
《針灸大成》卷三
《針灸大成》卷四
《針灸大成》卷五
《針灸大成》卷六
《針灸大成》卷七
《針灸大成》卷八
《針灸大成》卷九
《針灸大成》卷十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