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卷六十九 靈樞·憂患無言

黃帝問於少師曰:人之卒然憂恚,而言無音者,何道之塞?何氣出行,使音不彰?願聞其方。
黃帝問少師道:有人突然因憂愁恨怒,引起張口說話但不能發音,是人體內哪條通道被阻塞了?又是哪種氣機障礙而使氣不能通行,才致使音聲不能響亮?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

少師答曰:咽喉者,水穀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會厭者,聲音之戶也。口唇者,聲音(別本作:音聲)之扇也。舌者,聲音(別本作:音聲)之機也。懸壅垂者,聲音(別本作:音聲)之關者。頏顙者,分氣之所泄也。橫骨者,神氣所使,主發舌者也。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頏顙不開,分氣失也。是故厭小而疾(別本無疾字)薄,則發氣疾,其開闔利,其出氣易;其厭大而厚,則開闔難,其氣出遲,故重言也。人卒然無音者,寒氣客於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至其開闔不致,故無音。
少師回答說:咽部下通於胃,是受納水穀的必經之路。喉嚨下通於肺,是氣息呼吸出入的道路。會厭在咽部和喉嚨之間,能夠開啟和閉合,是聲音發出的內裏門戶。口唇的開張和閉合,猶如開啟言語聲音的外麵兩扇門。舌體上下前後運動,是言語聲音的樞機。懸雍垂,是發音成聲的關鍵所在。頏顙又稱後鼻道,聲音氣流一部分由此通過,協助發聲。橫骨因舌骨橫於舌根而得名,受意識支配,是控製舌體運動的組織。所以,鼻腔涕液流而不能收攝,則頏顙閉塞不通,分氣失職,多伴有鼻塞聲重。會厭薄小的人一般呼吸暢快,開合流利,所以語言流暢;若會厭厚大,開合就不利,氣體出入遲緩,所以說話滯澀或者口吃不暢。至於人突然之間發不出聲音,是因為會厭感受了風寒之邪,氣道不利,會厭啟閉失權不能打開,或者雖能打開但開得不到位,會厭開閉達不到一定程度,所以發不出聲音。

黃帝曰:刺之奈何?
黃帝問:如何用針刺治療失音症呢?

岐伯曰:足之少陰,上係於舌,絡於橫骨,終於會厭。兩瀉其血脈,濁氣乃辟(避的通假字)。會厭之脈,上絡任脈,取之天突,其厭乃發也。
岐伯答道:足少陰腎經,從足部上行,一直聯結到舌根部,並聯絡著橫骨,終止於喉間的會厭。針刺治療失音症時,應當尋取足少陰腎經上聯於會厭的血絡,用瀉法重複兩次,放血瀉其邪氣,濁邪才能排除。足少陰腎經在會厭的絡脈與任脈相聯結,因此要再取任脈的天突穴進行刺治,會厭便能恢複開合,發聲即可恢複正常。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內經》靈樞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