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卷九 素問·六節藏象論

黃帝問曰:餘聞天以六六之節,以成一歲,人(應為地,見注解)以九九製會,計人亦有三百六十五節,以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謂也?
黃帝問道:我聽說,天以六六之節構成一年,地以九九製會應之,而人又有三百六十五穴與天地相應,這些說法已聽到很久了,但不知是什麼道理呢?

岐伯對曰:昭乎哉問也!請遂言之。夫六六之節,九九製會者,所以正天之度,氣之數也。天度者,所以製日月之行也;氣數者,所以紀化生之用也。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行有分紀,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歲,積氣餘而盈閏矣。立端於始,表正於中,推餘於終,而天度畢矣。
岐伯答:你提的問題很高明啊!請讓我就此問題談談看法。六六之節是指用幹支配合計數的六十天輪回六次為一年,用來確定天道的尺度(簡稱天度);九九製會是指用長度為九寸(漢尺)的黃鍾律管標定的乘九的長度測量天道的準度(讀注:後麵還要說日晷測量),以應和萬物氣化的度數(簡稱氣數)。天度,是計算日、月的運行軌跡的。氣數,是標誌萬物化生之用的。天屬陽,地屬陰;日屬陽,月屬陰,它們的運行有一定的軌跡,其環周也有一定的度數,每一晝夜,日行一度(指太陽曆法),月行十三度有餘(指月亮曆法或陰曆)。所以,大月、小月加起來三百六十五天成為一年,由於月亮運行的分度不足,節氣有盈餘,於是產生了閏月(指陰陽合曆,延用至今的中國農曆是其中一種)。確定了歲首冬至日為天度年(指《內經》獨創的五運六氣曆,屬於陰陽合曆的一種)的開始,用圭表的日影確定正午的時間,隨著日月的運行而推算節氣的盈餘,直到歲尾,整個天度的變化就可以完全計算出來了。

帝曰:餘已聞天度矣。願聞氣數,何以合之?
黃帝說:我已經明白了天度,我還想知道氣數是怎樣與天度配合的呢?

岐伯曰:天以六六為節,地以九九製會。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終歲,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其氣九州九竅,皆通乎天氣。故其生五,其氣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髒。故形髒四,神髒五,合為九髒以應之也。
岐伯說:天以六六為節製,地以九九之數配合天道的準度,天有十幹,代表十日,十幹循環六次而成一個周甲,周甲重複六次而一年終了,這是三百六十日的計算方法。自古以來懂得天道的人都知曉,生命存在的根本,在於天地陰陽的變化,地的九州,人的九竅,都與天氣相通。所以說,天衍生五行,而陰陽又依盛衰消長各分為三。三氣合而成天,三氣合而成地,三氣合而成人,三三而合成九氣,在地分為九州,在人體分為九髒。所以說,有形的髒有四個(指:胃、大腸、小腸、膀胱),藏神的髒有五個(指:心、肝、脾、肺、腎,分別藏無形的:神、魂、意、魄、誌),合成九髒,以應天地之氣。

帝曰:餘已聞六六九九之會也,夫子言積氣盈閏,願聞何謂氣?請夫子發蒙解惑焉。
黃帝說:我已經明白了天的六六之節,大地和人的九九製會,以及它們相互配合的道理。先生說氣的盈餘積累成為閏月,我想聽您講一下是什麼氣呢?請您啟發我的蒙昧,解釋我的疑惑!

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師傳之也。
岐伯說:這是上天秘而不宣的理論,先師傳授給我的。

帝曰:請遂聞之。
黃帝說:就請全部講給我聽。

岐伯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而各從其主治焉。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複始,時立氣布,如環無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
岐伯說:五日稱為一候,三候(十五日)稱為一氣,六氣(九十日)稱為一時,四時(三百六十日)稱為一歲,而一歲的四時,則各隨五行中的一行來主管當時的氣候變化。五運隨(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對應的溫、熱、濕、燥、寒五氣的變化而)遞相承襲,各有當旺(主氣)之時,到一年終結時,再從頭開始循環,一年分為四時,四時分布六個節氣(共二十四節氣),逐步推移,如環無端,每一節氣中再分三候(共七十二氣候),也是這樣的推移下去。所以說,不知當年所加臨的主氣、客氣什麼,不知道主氣、客氣盛衰變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人體虛實的原因,那就不能做醫生。

帝曰:五運之始,如環無端,其太過不及如何?
黃帝說:五種氣的運行(五運)周而複始,如環無端,它的太過與不及是怎樣的呢?

岐伯曰:五氣更立,各有所勝,盛虛之變,此其常也。
岐伯說:五種氣更迭主宰時令,互有克製,從而有盛衰的變化,這是正常的現象。

帝曰:平氣何如?
黃帝說:“平氣”是怎樣的呢?

岐伯曰,無過者也。
岐伯說:就是沒有太過或不及的情況。

帝曰:太過不及奈何?
黃帝說:太過或不及的情況怎樣呢?

岐伯曰:在經有也。
岐伯說:這些情況在經書中都有記載。

帝曰:何謂所勝?
黃帝說:什麼叫做克製?

岐伯曰: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得五行時之勝,各以氣命其髒。
岐伯說:春克長夏,長夏克冬,冬克夏,夏克秋,秋克春,這就是時令根據五行規律而互相克製的情況。同時,時令又依其五運之氣的屬性來分別影響各髒。

帝曰:何以知其勝?
黃帝說:怎樣知道它們之間的相克情況呢?

岐伯曰:求其至也,皆歸始春,未至而至,此謂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命曰氣淫。不分邪僻內生,工不能禁。至而不至,此謂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命曰氣迫。所謂求其至者,氣至之時也。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失時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內生,工不能禁也。
岐伯說:首先要推求氣候到來的時間,一般從立春日開始向下推算。如果主氣時令未到而客氣的氣候先到,稱為“太過”,太過就會使客氣侵侮其不能克製的主氣(相侮),加倍地欺淩其克製的主氣(相乘),這就叫做“氣淫”。分不出發生“氣淫”的特殊情況,致使邪氣內擾於人,醫生就不能控製了。主氣時令已到而客氣的氣候未到,稱為“不及”,不及則客氣所克製的主氣因缺乏製約而妄行,客氣所生的主氣因缺乏資助而困弱,其所不能克製的主氣則會更加受到侵迫,這就叫做“氣迫”。所說的要推求正常氣候到來的時間和氣候的太過與不及,就是要根據正常的氣候為標準來衡量季節氣候到來的早或晚。要謹慎地觀察時令氣候的變化,預測氣候到來的時間。假如實際氣候與主氣時令的正常氣候相反,又不能分辨出五運之氣,就會邪病內擾人體,醫生就不能控製了。

帝曰:有不襲乎?
黃帝說:五運之氣有沒有不按照次序更替的情況呢?

岐伯曰:蒼天之氣,不得無常也。氣之不襲是謂非常,非常則變矣。
岐伯說:司天的五運之氣,在四時中的分布不能沒有常規。如果五運之氣不按規律依次更替,就是反常的現象,反常就會使人發生病變。

帝曰:非常而變奈何?
黃帝說:反常氣候會使人發生什麼樣的病變呢?

岐伯曰:變至則病,所勝則微,所不勝則甚,因而重感於邪則死矣。故非其時則微,當其時則甚也。
岐伯說:氣候變化劇烈就容易導致人生病,如在某一時令出現的反常氣候,為當旺的主氣所能製勝,則其病輕微;若為當旺主氣所不能製勝,則其病深重;而若同時感受其他邪氣,就會造成死亡。所以,反常氣候的出現,不在其所克製的當旺主氣的時令,病就輕微;若恰在其所克製的當旺主氣的時令,則病深重。

帝曰:善。餘聞氣合而有形,因變以正名。天地之運,陰陽之化,其於萬物,孰少孰多,可得聞乎?
黃帝說:好。我聽說由於天地之氣相合而生成有形的萬物,又因為天地之氣的變化多端以至萬物形態各異,並根據各自差異來確定萬物不同的名稱。天地之間,五運之氣,陰陽的變化,它們對於萬物的生成,就其作用而言,哪個少些,哪個多些,可以聽你講一講嗎?

岐伯曰:悉乎哉問也!天至廣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靈問,請陳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變,不可勝視。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勝極。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岐伯說:問的實在詳細呀!天極其廣闊,不可測度;地極其博大,也很難計量,像您這樣偉大神靈的聖主既然發問,就請讓我陳述一下其中的道理吧。草木顯現五色(青、赤、黃、白、黑),而五色的變化,是看也看不盡的;草木產生五味(酸、苦、甘、辛、鹹),而五味的醇美,是嚐也嚐不完的。人們對色味的嗜欲不同,而各色味是分別與五髒相通的。天供給人們以五氣(臊、香、焦、腥、腐),地供給人們以五味。五氣由鼻吸入,貯藏於心和肺,其氣上升,使麵部五色明潤,聲音洪亮。五味入於口中,貯藏於腸和胃,經消化吸收,五味精微內注五髒以養五髒之氣,髒氣和諧就能有生化機能,津液隨之生成,生命精氣神的活力也就自然產生了。

帝曰:藏象何如?
黃帝說:內藏外象(藏象)是怎樣的呢?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麵,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太素》作少)陰,通於秋氣。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太素》作太)陰,通於冬氣。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凡十一髒,取決於膽也。
岐伯說:心,是生命的根本,為神所居之處,其榮華表現於麵部,其充養的組織在血在脈,為陽中的太陽,與夏天的氣相通。肺,是氣的根本,為魄所居之處,其榮華表現在汗毛,其充養的組織在皮膚,為陽中之少陰,與秋天的氣相通。腎,主蟄伏,是封藏真氣的根本,為陰精所居之處,其榮華表現在頭發,其充養的組織在骨,為陰中之太陰,與冬天的氣相通。肝,是罷極(指罷官,在此意指解除疲勞)之本,為魂所居之處,其榮華表現在手指、腳趾的指甲,其充養的組織在筋,可以生養血氣,其味酸,其色蒼青,為陽中之少陽,與春天的氣相通。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是倉廩之本,為營氣所居之處,因其功能像是盛貯食物的器皿,故稱為器,它們能吸收水穀精微,化生糟粕,管理飲食五味的轉化、吸收和排泄,其榮華在口唇四旁的白肉,其充養的組織在肌肉,其味甘,其色黃,都為至陰一類,與土氣相通。以上十髒功能的發揮,都取決於膽氣(中正之官)的升發。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四盛,已上為格陽。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盛,病在少陰;三盛,病在太陰;四盛,已上為關陰。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以上為關格,關格之脈贏,不能極於天地之精氣,則死矣。
所以說,人迎脈大於平時一倍,病在少陽(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大兩倍,病在太陽(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經);大三倍,病在陽明(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大四倍以上,為陽氣太過,陰無以通,稱為“格陽”。寸口脈大於平時一倍,病在厥陰(足厥陰肝經、手厥陰心包經);大兩倍,病在少陰(足少陰腎經、手少陰心經);大三倍,病在太陰(足太陰脾經、手太陰肺經);大四倍以上,為陰氣太過,陽無以交,稱為“關陰”。若人迎脈與寸口脈俱大於常時四倍以上,為陰陽氣俱盛,不得相榮,稱為“關格”。關格之脈盈盛太過,標誌著陰陽極為亢盛,不再能夠達於天地陰陽經氣平和調順的狀態,會很快死去。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內經》靈樞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