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尚書正義》 作者:孔安國  

卷十九·衰畢命

康王命作冊畢,命為冊書,以命畢公。分居裏,成周郊,分別民之居裏,異其善惡。成定東周郊境,使有保護。○別,彼列反。作《畢命》。

畢命言畢公見命之書。

[疏]“康王”至“畢命”○正義曰:康王命史官作冊書命畢公,使畢公分別民之居裏,令善惡有異。於成周之邑,成定東周之郊境。史敘其事,作《畢命》。○傳“命為”至“畢公”○正義曰:《周禮·內史》雲:“凡命諸侯及孤卿大夫,則策命之。”此雲“命作冊”者,命內史為冊書以命畢公,故雲以冊命畢公。○傳“分別”至“保護”○正義曰:殷之頑民,遷居此邑,曆世化之,已得純善,恐其變改,故更命畢公分別民之居裏,異其善惡。即經所雲“旌別淑慝,表厥宅裏,彰善癉惡,樹之風聲”,“殊厥井疆,俾克畏慕”皆是也。“分”者令其善惡分別,使惡者慕善,非分別其處,使之異居也。此邑本名成周,欲以成就周道。民不純善,則是未成,故命畢公教之。“成定東周郊境”,即經“申畫郊圻,慎固封守”,是其使有保護。

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康王即位十二年六月三日庚午。○朏,普忽反,徐芳尾反,又芳憒反。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於豐。於朏三日壬申,王朝行自宗周,至於豐。宗周,鎬京。豐,文王所都。○朝,直遙反。鎬,戶老反。以成周之眾,命畢公保厘東郊。用成周之民眾,命畢公使安理治正成周東郊,令得所。○厘,力之反。治,直吏反,一本作“治政”,則依字讀。令,力呈反。

[疏]“惟十”至“東郊”○正義曰:惟康王即位十有二年六月三日庚午,月光朏然而明也。於朏後三日壬申,王早朝行從宗周鎬京,至於豐邑,就文王之廟。以成周之民眾命太師畢公,使安理東郊之民,令得其所。○傳“康王”至“庚午”○正義曰:漢初不得此篇,有偽作其書以代之者。《漢書·律曆誌》雲:“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故《畢命豐刑》曰‘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王命作策書《豐刑》’。”此偽作者傳聞舊語,得其年月,不得以下之辭,妄言作《豐刑》耳,亦不知《豐刑》之言何所道也。鄭玄雲:“今其逸篇有冊命霍侯之事,不同與此序相應,非也。”鄭玄所見又似異於《豐刑》,皆妄作也。《說文》雲:“朏,月未盛之明也。”此日未有事而記此“庚午朏”者,為下言壬申張本,猶如記朔望與生魄死魄然也。

王若曰:“嗚呼!父師,惟文王、武王,敷大德於天下,用克受殷命。王順其事歎告畢公代,周公為大師,為東伯,命之代君陳。言文武布大德於天下,故天佑之,用能受殷之王命。○大音泰。惟周公左右先王,綏定厥家。言周公助先王安定其家。毖殷頑民,遷於洛邑,密邇王室,式化厥訓。慎殷頑民,恐其叛亂,故徙於洛邑,密近王室,用化其教。○毖音秘。近如字,又附近之近。既曆三紀,世變風移,四方無虞,予一人以寧。言殷民遷周已經三紀,世代民易,頑者漸化,四方無可度之事,我天子用安矣。十二年曰紀。父子曰世。○度,待洛反,舊作待路反。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臧厥臧,民罔攸勸。天道有上下交接之義,政教有用俗改更之理。民之俗善,以善養之。俗有不善,以法禦之。若乃不善其善,則民無所勸慕。○上,時掌反。更,古衡反。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師言。言公勉行德,能勤小物,輔佐文、武、成、康,四世為公卿,正色率下,下人無不敬仰師法。○懋音茂。嘉績多於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公之善功多大先人之美。我小子為王,垂拱仰公成理。言其上顯父兄,下施子孫。○拱,九勇反。仰如字,徐五亮反。

[疏]“王若”至“仰成”○正義曰:康王順其事歎而呼畢公曰:“嗚呼!父師,惟文王、武王布大德於天下,用此能受殷之王命,代殷為天子。惟周公佐助先王,安定其家。慎彼殷之頑民,恐其或有叛逆,故遷於洛邑,令之北近王室,用使化其教訓。自爾已來,既曆三紀,人世既變,風俗亦移,四方無可度之事,我天子一人用是而得安寧。但天道有上下交接之義,政教有用俗改更之理。今日雖善,或變為惡,若不善其善,則民無所勸慕。更須選賢教之,舉善勸之,宜此任者,莫先於公。惟公勉力行德,能勤小事,輔佐四世,正色率下,無有不敬仰師法公言者。公之善功多於先王,我小子垂衣拱手,仰公成理。”將欲任之,故盛稱其德也。○傳“王順”至“王命”○正義曰:畢公代周公為太師,故王呼為“父師”,率東方諸侯,是為“東伯”也。蓋君陳卒,命之使代君陳也。○傳“言周”至“其家”○正義曰:《釋詁》雲:“左、右,助也。”言周公助先王安定其家。伐殷之時,周公已有其功,複能遷殷頑民,言其功之多也。○傳“言殷”至“曰世”○正義曰:周公以攝政七年營成周,成王元年遷殷頑民,成王在位之年雖未知,其實當在三十左右,至今應三十六年,是殷民遷周已曆三紀。十二年者,天之大數。歲星、太歲皆十二年而一周天,故“十二年曰紀”。父子易人為世。《大禹謨》雲:“賞延於世。”謂緣父及子也。○傳“天道”至“勸慕”○正義曰:天氣下降,地氣上騰,而有寒暑生焉。刑新國用輕典,刑亂國用重典,輕重隨俗而有寬猛異焉。天道有上下交接之義,故寒暑易節。政教有用俗改更之理,故寬猛相濟。天道有寒暑遞來,政教以寬猛相濟。民之風俗,善惡無常,或善變為惡,或惡變為善,不可以其既善,謂善必不變。民之俗善,須以善養之,令善遂不變。人之俗有不善,當以善法禦之,使變而為善。若乃不善其善,則下民無所勸慕。民無所慕,則變為惡矣。殷民今雖已善,更當以善教之。欲以屈畢公之意。○傳“言公”至“師法”○正義曰:“小物”猶小事也,能勤小事,則大事必能勤矣,故舉能勤小事以為畢公之善。《釋詁》雲:“亮,佐也。”《晉語》說文王之事雲,“詢於八虞,訪於辛、尹,重之以周、召、畢、榮”,則畢公於文王之世已為大臣,是“輔佐文、武、成、康四世為公卿”也。“正色”謂嚴其顏色,不惰慢,不阿諂。以此率下,下民無不敬仰師法之。○傳“公之”至“子孫”○正義曰:先王之功,無由可及。言公之善功多大先人之美,方欲委之以事,盛言之,重其功美矣。

王曰:“嗚呼!父師,今予祗命公以周公之事,往哉!今我敬命公以周公所為之事,往為之哉!言非周公所為,不敢枉公往治。○治,直吏反。旌別淑慝,表厥宅裏,彰善癉惡,樹之風聲。言當識別頑民之善惡,表異其居裏,明其為善,病其為惡,立其善風,揚其善聲。○別音彼列反。癉音丁但反。弗率訓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其不循教道之常,則殊其井居田界,使能畏為惡之禍,慕為善之福,所以沮勸。○俾,必爾反。沮,辭汝反,又慈呂反。申畫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郊圻雖舊所規畫,當重分明之。又當謹慎堅固封疆之守備,以安四海。京圻安,則四海安矣。○守,徐始救反。重,直用反。政貴有恒,辭尚體要,不惟好異。政以仁義為常,辭以理實為要,故貴尚之。若異於先王,君子所不好。○好,呼報反。商俗靡靡,利口惟賢,餘風未殄,公其念哉!紂以靡靡利口為賢,覆亡國家。今殷民利口餘風未絕,公其念絕之。○覆,芳服反。

[疏]“王曰”至“念哉”○正義曰:王更歎而呼畢公曰:“嗚呼!父師,今日我敬命公以周公所為之事,公其往為之哉!公往至彼,當識別善之與惡,表異其善者所居之裏,彰明其為善,病其為惡。其為善之人,當立其善風,揚其善聲。其有不循道教之常者,則殊其井田疆界,使之能畏為惡之禍,慕為善之福。更重畫郊圻境界,謹慎牢固其封疆守備,以安彼四海之內。為政貴在有常,言辭尚其禮實要約,當不惟好其奇異。商之舊俗,靡靡然好相隨順,利口辯捷、阿諛順旨者惟以為賢。餘風至今未絕,公其念絕之哉!”戒畢公以治殷民之法。○傳“言當”至“善聲”○正義曰:旌旗所以表識貴賤,故傳以“旌”為識。“淑”,善也。“慝”,惡也。言當識別頑民之善,惡知其善者,表異其所居之裏,若今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表其門閭者也。表其善者,則惡者自見。明其為善,當褒賞之。病其為惡,當罪罰之。其有善人,立其善風,令邑裏使放效之;揚其善聲,告之疏遠,使聞知之。○傳“其不”至“沮勸”○正義曰:《孟子》雲,“方裏為井,井九百畝”,使民“死徙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然則先王製之為井田也,欲使民相親愛,生相佐助,死相殯葬。不循道教之常者,其人不可親近,與善民雜居,或染善為惡,故殊其井田居界,令民不與來往。猶今下民有大罪過不肯服者,則擯出族黨之外,吉凶不與交通,此之義也。亦既殊其井田,必當思自改悔,使其能畏為惡之禍,慕為善之福,所以沮止為惡者,勸勉為善者。○傳“郊圻”至“安矣”○正義曰:“郊圻”謂邑之境界。境界雖舊有規畫,而年世久遠,或相侵奪,當重分明畫之,以防後相侵犯。雖舉邑之郊境為言,其民田疆畔亦令更重畫之,不然何以得“殊其井疆”也?王城之立,四郊以為京師屏障,預備不虞,又當謹慎牢固封疆之守備,以安四海之內。此是王之近郊,牢設守備,惟可以安京師耳。而雲“安四海”者,京師安,則四海安矣。○傳“紂以”至“絕之”○正義曰:韓宣子稱,紂使師延作靡靡之樂。“靡靡”者,相隨順之意。紂之為人,拒諫飾非,惡聞其短,惟以靡靡相隨順、利口捷給、能隨從上意者以之為賢。商人效之,遂成風俗,由此所以覆亡國家。殷民利口餘風,至今不絕,公其念絕之。欲令其變惡俗也。

我聞曰:‘世祿之家,鮮克由禮,以蕩陵德,實悖天道。特言我聞自古有之,世有祿位而無禮教,少不以放蕩陵邈有德者,如此實亂天道。○鮮,息淺反。悖,布內反。敝化奢麗,萬世同流。’言敝俗相化,車服奢麗,雖相去萬世,若同一流。○敝,步寐反。茲殷庶士,席寵惟舊,怙侈滅義,服美於人。此殷眾士,居寵日久,怙恃奢侈,以滅德義。服飾過製,美於其民。言僣上。○怙音戶。驕淫矜侉,將由惡終。雖收放心,閑之惟艱。言殷眾士驕恣過製,矜其所能,以自侉大,如此不變,將用惡自終。雖今順從周製,心未厭服,以禮閑禦,其心惟難。○侉音苦瓜反。壓,於葉反,又於甲反,又於豔反。資富能訓,惟以永年。惟德惟義,時乃大訓。不由古訓,於何其訓?”以富資而能順義,則惟可以長年命矣。惟有德義,是乃大順。若不用古訓典籍,於何其能順乎?

王曰:“嗚呼!父師,邦之安危,惟茲殷士,不剛不柔,厥德允修。言邦國所以安危,惟在和此殷士而已。治之不剛不柔,寬猛相濟,則其德政信修立。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陳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終。周公遷殷頑民以消亂階,能慎其始。君陳弘周公之訓,能和其中。畢公闡二公之烈,能成其終。三後協心,同底於道,道洽政治,澤潤生民。三君合心為一,終始相成,同致於道。道至普洽,政化治理,其德澤惠施,乃浸潤生民。言三君之功,不可不尚。○治,直吏反。施,始鼓反。浸,子鴆反。四夷左衽,罔不鹹賴,予小子永膺多福。言東夷、西戎、南蠻、北狄被發左衽之人,無不皆恃賴三君之德,我小子亦長受其多福。○衽,而甚反,又而鴆反。公其惟時成周,建無窮之基,亦有無窮之聞。公其惟以是成周之治,為周家立無窮之基業,於公亦有無窮之名,以聞於後世。○為,於偽反。子孫訓其成式,惟乂。言後世子孫順公之成法,惟以治。嗚呼!罔曰弗克,惟既厥心。人之為政,無曰不能,惟在盡其心而已。罔曰民寡,惟慎厥事。無曰人少不足治也,惟在慎其政事,無敢輕之。○少,詩照反。欽若先王成烈,以休於前政。”敬順文武成業,以美於前人之政。所以勉畢公。

[疏]“我聞”至“其訓”○正義曰:我聞古人言曰:“世有祿位之家,恃富驕恣,少能用禮,以放蕩之心陵邈有德之士,如此者實悖亂天道。敝俗相化,奢侈華麗,雖相去萬世,而共同一流。”此殷之眾士,皆是富貴之家,居處寵勢,惟已久矣。怙恃奢侈,以滅德義。身卑而僣上,飾其服,美於其人。驕恣過製,矜能自侉,行如此不變,將用惡自終。令以法約之,雖收斂其放佚之心,恒防閑之,惟大艱難。資財富足,能順道義,則惟可以長年命矣。惟能用德,惟能行義,是乃為大順德也。若不用古之訓典,則於何其能順乎?欲令畢公以古之訓典教殷民也。○傳“特言”至“天道”○正義曰:凡以善言教化,無非古之訓典,於此特言“我聞”者,言此事自古有之,所以尢須嚴禁故也。世有祿位,財多勢重,縱恣其心而無禮教,如此之人,少能不以放蕩之心陵邈有德者。天道以上臨下,以善率惡,今乃以下慢上,以惡陵善,如此者實亂天道也。○傳“此殷”至“僣上”○正義曰:“席”者人之所處,故為居之義。“舊”,久也。殷士多是世貴之家,故為“居寵日久”。怙恃己之奢侈,自謂奢侈為賢,德義廢而不行,故為“以滅德義”。又以人輕位卑,美服盛飾,是“服飾過製度”。“美於其人”,言僣上服,服勝人也。○傳“言殷”至“惟難”○正義曰:“淫”訓過也,故為“過製”。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故矜侉“不變,將用惡自終”。言“雖收放心”,則已收之矣。雖令順從周製,思威自止,故怨猶在,心未壓服,故“以禮閑禦其心,惟難”也。“閑”謂防閑禦止也。○傳“敬順”至“畢公”○正義曰:“美於前人之政”,謂光前人之政。所以勉勵畢公。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尚書正義》

《尚書正義》

作者:孔安國
《尚書正義》卷一
《尚書正義》卷二
《尚書正義》卷三
《尚書正義》卷四
《尚書正義》卷五
《尚書正義》卷六
《尚書正義》卷七
《尚書正義》卷八
《尚書正義》卷九
《尚書正義》卷十
《尚書正義》卷十一
《尚書正義》卷十二
《尚書正義》卷十三
《尚書正義》卷十四
《尚書正義》卷十五
《尚書正義》卷十六
《尚書正義》卷十七
《尚書正義》卷十八
《尚書正義》卷十九
《尚書正義》卷二十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