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溫病條辨 作者:吳瑭  

卷二·中焦篇·暑溫、伏暑

三八、脈洪滑,麵赤身熱頭暈,不惡寒,但惡熱,舌上黃滑苔,渴欲涼飲,飲不解渴,得水則嘔,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閉者,陽明暑溫,水結在胸也,小陷胸湯加枳實主之。

脈洪麵赤,不惡寒,病已不在上焦矣。暑兼溫熱,熱甚則渴,引水求救。濕鬱中焦,水不下行,反來上逆,則嘔。胃氣不降,則大便閉。故以黃連、栝蔞清在裏之熱痰,半夏除水痰而強胃,加枳實者,取其苦辛通降,開幽門而引水下行也。

小陷胸加枳實湯方(苦辛寒法)

黃連(二錢)栝蔞(三錢)枳實(二錢)半夏(五錢)

急流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三九、陽明暑溫,脈滑數,不食不饑不便,濁痰凝聚,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去人參、幹薑、大棗、甘草加枳實、杏仁主之。

不饑不便,而有濁痰,心下痞滿,濕熱互結而阻中焦氣分。故以半夏、枳實開氣分之濕結;黃連、黃芩開氣分之熱結、杏仁開肺與大腸之氣痹;暑中熱甚,故去幹薑;非傷寒誤下之虛痞,故去人參、甘草、大棗,且畏其助濕作滿也。

半夏瀉心湯去幹薑甘草加枳實杏仁方(苦辛寒法)

半夏(一兩)黃連(二錢)黃芩(三錢)枳實(二錢)杏仁(三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虛者複納人參二錢,大棗三枚。

四十、陽明暑溫,濕氣已化,熱結獨存,口燥咽幹,渴欲飲水,麵目俱赤,舌燥黃,脈沉實者,小承氣湯各等分下之。

暑兼濕熱,其有體瘦質燥之人,感受熱重濕輕之證,濕先從熱化盡,隻餘熱結中焦,具諸下證,方可下之。

小承氣湯(方義並見前。此處不必以大黃為君,三物各等分可也)

四一、暑溫蔓延三焦,舌滑微黃,邪在氣分者,三石湯主之;邪氣久留,舌絳苔少,熱搏血分者,加味清宮湯主之;神識不清,熱閉內竅者,先與紫雪丹,再與清宮湯。

蔓延三焦,則邪不在一經一髒矣,故以急清三焦為主。然雖雲三焦,以手太陰一經為要領。蓋肺主一身之氣,氣化則暑濕俱化,且肺髒受生於陽明,肺之髒象屬金色白,陽明之氣運亦屬金色白。

故肺經之藥多兼走陽明,陽明之藥多兼走肺也。再肺經通調水道,下達膀胱,肺痹開則膀胱亦開,是雖以肺為要領,而胃與膀胱皆在治中,則三焦俱備矣,是邪在氣分而主以三石湯之奧義也。若邪氣久羈,必歸血絡,心主血脈,故以加味清宮湯主之。內竅欲閉,則熱邪盛矣,紫雪丹開內竅而清熱最速者也。

三石湯方

飛滑石(三錢)生石膏(五錢)寒水石(三錢)杏仁(三錢)竹茹(炒,二錢)銀花(三錢,花露更妙)金汁(一酒杯,衝)白通草(二錢)

水五杯,煮成二杯,分二次溫服。

〔方論〕此微苦辛寒兼芳香法也。蓋肺病治法,微苦則降,過苦反過病所,辛涼所以清熱,芳香所以敗毒而化濁也。按三石,紫雪丹中之君藥,取其得庚金之氣,清熱退暑利竅,兼走肺胃者也;杏仁、通草為宣氣分之用,且通草直達膀胱,杏仁直達大腸;竹茹以竹之脈絡,而通人之脈絡;金汁、銀花,敗暑中之熱毒。

加味清宮湯方

即於前清宮湯內加知母三錢、銀花二錢、竹瀝五茶匙衝入。

〔方論〕此苦辛寒法也。清宮湯前已論之矣,加此三味者;知母瀉陽明獨勝之熱,而保肺清金;銀花敗毒而清絡;竹瀝除胸中大熱,止煩悶消渴;合清宮湯為暑延三焦血分之治也。

四二、暑溫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悶,潮熱嘔惡,煩渴自利,汗出溺短者,杏仁滑石湯主之。

舌白胸痞,自利嘔惡,濕為之也。潮熱煩渴,汗出溺短,熱為之也。熱處濕中,濕蘊生熱,濕熱交混,非偏寒偏熱可治,故以杏仁、滑石、通草、先宣肺氣,由肺而達膀胱以利濕,濃樸苦溫而瀉濕滿,芩、連清裏而止濕熱之利,鬱金芳香走竅而開閉結,桔、半強胃而宣濕化痰以止嘔惡,俾三焦混處之邪,各得分解矣。

杏仁滑石湯方(苦辛寒法)

杏仁(三錢)滑石(三錢)黃芩(二錢)桔紅(一錢五分)黃連(一錢)鬱金(二錢)通草(一錢)濃樸(二錢)半夏(三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溫病條辨

溫病條辨

作者:吳瑭
《溫病條辨》卷一·上焦篇
《溫病條辨》卷二·中焦篇
《溫病條辨》卷三·下焦篇
《溫病條辨》卷四·雜說
《溫病條辨》卷五·解產難
《溫病條辨》卷六·解兒難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