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傷寒論》 作者:張仲景  

卷十四 辨陰陽易闡煮勞複病證並治

傷寒,陰陽易之為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少腹裏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脛拘急者,燒裩散主之。
傷寒病後因男女交接而發生的陰陽易病,表現為身體沉重,氣少不足以息,小腹攣急疼痛,甚或牽引陰部攣急疼痛,熱氣上衝至胸部,頭重不能抬起,眼睛發花,膝與小腿肚拘急痙攣,用燒褲散主治。

燒裩散方
燒褲散方

右取婦人中裩近隱處,剪燒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陰頭微腫,則愈。婦人病,取男子裩當燒灰。
婦人內褲,在靠隱蔽處剪取一塊,燒成灰以上一味藥,用水衝服一藥匙,一日服三次。服後小便很快通暢、陰莖頭部稍腫的,這是疾病將要痊愈之兆。如果是婦女患病,則剪取男人內褲燒灰服用。

大病差後,勞複者,枳實梔子湯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黃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傷寒大病初愈,因勞累過度而複發,症見發熱、心煩、脘腹脹滿的,用枳實梔子豉湯主治。

枳實梔子豉湯方
枳實梔子豉湯方

枳實三枚(炙,苦寒)梔子十四枚(掰,苦寒)豉一升(綿裹,苦寒)右三味,以清漿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內枳實、梔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溫分再服,複令微似汗。
枳實三枚,炙梔子十四個,剖開豆豉一升,布包取淘米水七升,空煮至四升,加入枳實、梔子,煎煮成二升,再加入豆豉,煮五、六滾,去掉藥渣,分兩次溫服。服藥後,應複蓋衣被,使病人微微出汗。如果內有宿食、大便不通的,可加圍棋子大小的大黃五六顆,服藥後就會痊愈。

傷寒差已後,更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以汗解之;脈沉實者,以下解之。
傷寒病,病已痊愈,又再發熱,如果兼見少陽脈證的,用小柴胡湯主治;如果兼見脈浮的,用發汗法以解表祛邪;如果兼見脈沉實有力的,用攻下法祛除裏實。

大病差後,從腰以下有水氣者,牡蠣澤瀉散主之。
患傷寒大病,痊愈後,自腰以下出現水腫、小便不通暢的,用牡蠣澤瀉散主治。

牡蠣澤瀉散方
牡蠣澤瀉散方

牡蠣(鹹平,熬)澤瀉(鹹寒)栝蔞根(苦寒)蜀漆(辛平,洗,去腥)葶藶(苦寒,熬)商陸根(熬,辛酸,鹹平)海藻(鹹寒,洗去鹹)以上各等分右七味,異搗下篩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後服,日三服。
牡蠣炒澤瀉蜀漆用溫水洗,去掉腥味葶藶子炒商陸根炒海藻用水洗,去掉鹹味瓜萎根各等分以上七味藥,分別搗細過篩為散,再放入藥臼中研治。每次用米湯調服一方寸匕,每日服三次。服後小便通暢的,停止繼續服藥。

大病瘥後,喜唾,久不了了者,胸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
大病愈後,總愛泛吐唾沫,不能自製,長期遷延不愈的,這是脾虛不能攝津、寒飲停聚胸膈所致,應當用丸藥溫補,可用理中丸。

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竹葉石膏湯主之。
傷寒熱病,大熱已解,餘熱未盡,氣陰兩傷,出現虛弱消瘦、氣少不足以息、氣逆要嘔吐的,用竹葉石膏湯主治。

竹葉石膏湯方
竹葉石膏湯方

竹葉二把(辛平)石膏一斤(甘寒)半夏半升(洗,辛溫)麥門冬一升(甘平,去心)人參三兩(甘溫)甘草二兩(甘平,炙)粳米半升(甘微寒)右七味,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
竹葉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用水洗麥門冬一升,去心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炙粳米半斤以上七味藥,用水一鬥,先加入前六味藥煎煮至六升,去掉藥渣,再加入粳米煎煮,待米熟湯成,去掉米,每次溫服一升,每日服三次。

病人脈已解,而日暮微煩,以病新差,人強與穀,脾胃氣尚弱,不能消穀,故令微煩,損穀則愈。
病人病脈已解,脈呈平和之象,卻每於傍晚時分出現輕微的心煩,這是疾病剛愈,脾胃機能還很虛弱,消化力差,由於勉強進食,不能消化的緣故。此時,隻須適當減少飲食,就會痊愈。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傷寒論》

《傷寒論》

作者:張仲景
《傷寒論》正文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