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唐五代史演義 作者:羅貫中年代:元末明初820   

《殘唐五代史演義》正文 第二十七回 劉知遠大戰梁兵

劉知遠大戰梁兵

朱溫聽得知遠殺死友珍,氣得半晌方醒,眾將皆在麵前勸諭。溫大怒曰:“眾將可助吾一力,即日起兵,攻打同台,定要剿滅,方遂我願。”溫遣朱景龍為先鋒,即日起兵三十萬,名將二百員,徑上同台,恨不得踏平城邑,生擒劉皓。

卻說同台嶽彥真閏知知遠殺了朱友珍,奪了小姐,驚得魂不附體。又聽得朱溫人馬到來,大罵存訓不肖,既搶小姐,也自罷了,如何又殺他世子,令彼引大勢人馬報仇,怎麼與他對敵?知遠曰:“大人勿慮,原是我惹來的禍,大兵一到,吾自擋之,不勞大人之力。”階下一將應聲出曰:“不須先鋒出戰,隻用某出馬一次,定擒朱溫!”彥真視之,乃官軍校尉武伯寧。

彥真大喜,遂命伯寧帶一千人馬。驟然出城,約行十五裏,望見塵埃起處,朱溫人馬早到,卻才擺開陣勢。武伯寧橫刀立馬,陣前大罵口:“朱溫逆賊,無故興兵犯界,是何道理?”溫將朱景龍大怒,更不答話,飛馬直臨陣前。伯寧挺刀來迎,兩下戰不數合,景龍手起刀落,砍伯寧於馬下,追殺敗軍,直至城下。

嶽彥真聽知大驚,便叫劉知遠出馬,彥真自登城樓觀看。

見知遠縱馬,背後數百人,簇擁知遠出城。看他怎生打扮,但見:戴一頂纓撒火、錦兜鍪、雙鳳翅照天盔;披一副綠絨穿、紅錦套嵌連環鎖子甲;穿一領翠沿邊、珠絡縫、荔枝紅、圈金繡戲獅袍;係一條襯金葉、玉玲瓏、雙獺尾、紅鞋釘(蟲監)螭帶;著一雙簇金線、海驢皮、胡桃紋、抹綠色雲跟靴;彎一張紫檀靶、泥金鞘、龍角麵、虎筋弦寶雕弓;懸一壺紫竹杆、朱紅扣、鳳尾翎、狼牙金點銅箭;掛一口七星妝、沙魚鞘、賽龍泉、欺巨闕霜鋒劍;橫一把撒朱纓、水磨杆、龍吞頭、偃月樣安漢刀;騎一匹快登山、能跳澗、背金鞍、搖玉勒黃驃馬。

朱景龍見一少年大漢出馬,情知是知遠,把軍士一字擺開,景龍立馬橫刀問曰:“來將莫非劉知遠否?”知遠曰:“既知吾名,焉敢來此對敵?”景龍曰:“特來報公子之仇,取汝首級!”言罷,兩馬相交,雙刀並舉,鬥上三十餘合,知遠詐敗便走,景龍躍馬趕來,被知遠回馬,撒起勒甲絛,束住景龍,活擒過來,放在馬上,徑人同台城內。將近黃昏,風雨驟至,兩邊各自收兵歸寨。次日,朱溫遣副先鋒李凱引軍出陣,知遠臨陣迎敵。令軍士用槍挑朱景龍首級於陣前,厲聲大叫曰:“朱景龍的頭已砍在此,汝等見否?”李凱大怒,躍馬挺槍,直取知遠,兩馬相交,戰到十合,被知遠一刀砍於馬下。餘兵盡皆走散,知遠掩殺,梁兵大敗,退至三十裏安營,知遠於是收軍人城。

卻說朱溫輸了二陣,請眾將商議。葛從周曰:“某今日上山,觀同台之西,有一寨約無多軍,今夜彼將謂我軍連敗二陣,必不準備,可引兵一半劫之。若劫得寨,彥真之軍必懼,兩下夾攻,此為上策。”溫從其言,帶尚讓、齊克讓、葛從周、李彥洪、柳彥璋、傅道昭六員大將,選馬步軍二萬,連夜從小路迸發。卻說彥真在營搞軍,劉知遠曰:“西寨是個緊要去處,倘或朱溫襲之,不當穩便。”彥真曰:“彼今輸了二陣,如何敢來?”知遠曰:“溫雖無謀,部下葛從周等,極能用兵,須防他攻其無備。”彥真曰:“此言極當!”遂撥副將錢元振、趙德、謝豹、華亮來守西寨。

卻說梁兵到西寨,果然兵少,四麵突入,奪了寨柵,中兵四散奔走。四更以後錢元振引軍殺入西門,朱溫見敗軍複來,自領人馬來迎,正逢錢元振,兩軍混戰。將及天明,直西鼓聲大振,人報知遠軍馬又到,朱溫棄寨而走,背後錢元振、趙德、謝豹躍馬趕來。當頭知遠飛馬來到,葛從周、尚讓雙戰不住,溫望北山而走。山背後一彪軍出,左有嶽存訓,右有向慎之,溫命齊克讓、柳彥璋敵之,不利。溫望南而走,喊聲大振,一彪軍出,彥真親自臨陣,帶領畢龍、戚豹二副將,攔住去路。

朱溫見四麵八方圍定,眾將皆在後麵死戰,溫當先衝陣,梆子響處,箭如驟雨,亂射將來。朱溫急回,無計可脫,大叫曰:“誰人救我!”馬軍隊裏,一將踴出,乃濮州人也,姓龐名師古表字希賢,躍馬提二流星錘,重八十斤,大叫:“主公勿慮!”下馬脫甲,遮覆溫體,左手挾定步行,低頭冒箭而去。同台之軍,能射者數十騎,近前飛流星錘擊之,一人墜馬,箭無虛發,眾皆奔走。師古複回,飛身上馬,提二鐵錘亂衝出來。彥真、畢龍、戚豹,皆不能擋抵,各自逃生,龐師古趕殺眾軍,救出朱溫。後人有詩為證:镔鐵雙錘八十斤,同台城外顯功勳,希賢救主聞天下,勇猛當先第一人。

師古救了朱溫,尋路歸寨,看看天色傍晚,背後喊聲大振。

劉知遠趕來,大叫:“逆賊休走!”此時人馬困乏,口內生煙,麵麵相覷,各欲逃生。溫心正慌,西上一彪軍到,溫視之,乃鄧季筠,引生力軍來救,接住知遠大戰。黃昏大雨如注,各自引軍分散。溫回寨,重賞龐師古,加為領兵都尉。是時,梁兵數日被知遠殺敗一十七陣,兵雖不退,而城內關防周密,萬無一失。當日,知遠得勝回營,彥真差人齎酒肉搞賞知遠。知遠愕然歎息曰:“大丈夫處世,誌在國王定霸,豈圖酒肉乎?雖經血戰數場,不能寸進,何日得展其誌也!”乃鼓劍作歌曰:

浩氣衝天貫鬥牛,要將社稷一平收,

何時得際風雲會,定斬奸臣佞宰頭。

是夜,知遠睡臥不安,起來帳內秉燭看書,自覺神思困倦,伏幾而臥,鼾睡如雷。時彥真一女,名曰玉英,與一使女,乘夜出院步月,忽然望見營內紅光一道,閃爍耀目,二人疑為火發。近前視之,乃一將士熟睡於此,果然紅光罩體,鼾聲如雷。

二人吃了一驚,急忙轉歸私宅來,告知其父。父曰:“待我自去看他。”視之果是。歸對玉英曰:“知遠數日戰倦,故此熟睡,向來累有異能,真帝王氣象。今夜之事,隻你我知之,不可漏泄。”是夜各自安歇。

次日,彥真備酒,為知遠賀功,酒至半酣,彥真曰:“今日此酒專為足下而設,某有一事,今以實告。累蒙足下建功,無以補報,某有一女,名曰玉英,年方二八,願與足下為妻,未知意下如何?”知遠曰:“某乃一小卒,大人乃朝廷元臣,以令愛而配末卒,正所謂貴賤不伴,某安敢望此?”彥真曰:“今敵朱溫逆賊,別無英雄,惟足下耳!某等之命,皆賴足下,望乞匆辭!”知遠跪謝曰:“誠如此,願當犬馬之報。”彥真大喜,喚女玉英與知遠當日成親,更命安排花燭筵席,翁婿盡情歡宴,不在話下。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逸狂詩曰:

戰倦回營睡正濃,紅光紫霧罩真龍,

玉英望見非凡相,嶽使驚知有帝容。

備酒講姻酬智勇,結緣事女報奇功,

同台不是知豪傑,怎敵奸臣賊子鋒。

卓吾子評:

劉知遠連敗梁兵一十七陣,聊假少息,嶽玉英一見而知為真龍。姻緣巧合,豈非天湊歟!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殘唐五代史演義

《殘唐五代史演義》正文
第一回 孫待詔史記世係 第二回 唐天子開科取士 第三回 赤牆村黃巢出身 第四回 黃巢藏梅寺起手 第五回 黃巢殺入長安城 第六回 鄭畋大戰朱全忠 第七回 敬思奉旨宣晉王 第八回 晉王起兵入中原 第九回 克用箭服周德威 第十回 安景思牧羊打虎 第十一回 李晉王閱兵試箭 第十二回 存孝打破石嶺關 第十三回 李晉王河中會兵 第十四回 鴉館樓朱溫賭帶 第十五回 存孝生擒孟絕海 第十六回 周德威力救存孝 第十七回 李存孝力殺四將 第十八回 存孝火燒永豐倉 第十九回 德威遣將滅黃巢 第二十回 滅巢山黃巢自刎 第二十一回 程敬思接駕還朝 第二十二回 存孝力服王彥章 第二十三回 朱溫火燒上源驛 第二十四回 田令孜弄權封爵 第二十五回 晉王勘問田令孜 第二十六回 朱溫掣劍挾王鐸 第二十七回 劉知遠大戰梁兵 第二十八回 李晉王同台解圍 第二十九回 朱溫計逼五侯反 第三十回 存孝活捉鄧天王 第三十一回 存孝病挾高思繼 第三十二回 五牛掙死李存孝 第三十三回 晉王痛哭勇南公 第三十四回 梁兵劫奪勇南柩 第三十五回 唐昭宗遷駕汴梁 第三十六回 晉王起兵伐朱溫 第三十七回 雞寶山存孝顯聖 第三十八回 彥章智殺高思繼 第三十九回 建唐智擒傅道昭 第四十回 趙霸入汴誆軍糧 第四十一回 君臣三弑椒蘭殿 第四十二回 五龍逼死王彥章 第四十三回 李嗣源據守大梁 第四十四回 唐明宗焚香祝聖 第四十五回 潞王奪位登天下 第四十六回 石敬瑭反下三關 第四十七回 廢帝遣將追公主 第四十八回 契丹遣兵助敬瑭 第四十九回 桑維翰獻策取城 第五十回 石敬瑭長安即位 第五十一回 晉兵智困王延政 第五十二回 劉知遠奉命出師 第五十三回 文寶賺關殺戴禮 第五十四回 孫飛虎拒鐵籠山 第五十五回 史弘肇擒孫飛虎 第五十六回 立齊王重貴為帝 第五十七回 幼主稱臣降契丹 第五十八回 漢主謀殺史弘肇 第五十九回 郭威為眾加黃袍 第六十回 周世宗禪位宋祖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