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公案 作者:佚名年代:清末民初807   

《林公案》正文 第五十八回 長都統殉難乍浦城 陳提督炮毀英兵艦

長都統殉難乍浦城陳提督炮毀英兵艦

且說英兵艦猛攻廈門,顏製台飭兵把守海口各炮台,擊沉英國火輪船五艘。不料英兵艦反鼓勇進攻,開花彈如雨點般打來。究竟中國的軍器太覺陳舊,與夷人新發明的火器比較,真有大小巫之別。縱使兵將忠勇,終究吃虧,故顏製台初尚督軍守住各炮台迎敵,無如英兵並力猛撲,槍炮的射程又大為懸殊;況且顏部兵士分守各炮台,兵力薄弱,英兵集合一處進攻,以寡敵眾,自然掣肘,有此幾種關係,就相形見絀了。雙方激戰自辰至酉,各炮台大半被炮火擊壞,官兵死傷無數,僥幸生存,也都無鬥誌。那英兵見此機會,即乘機登岸猛撲。清兵抵敵不住,同時水陸皆潰。金門鎮總兵中彈落水溺死以外,副將淩誌、都司王世俊等皆力戰身亡。英兵奪得炮台,即將炮台上的大炮移轉方向,對準廈門官署轟擊,炮聲震天,彈如雨下,文武官員都雜在難民中逃遁,隻剩個顏製台帶守一隊親兵,退守同安。英兵乘勢入廈門劫掠,卻激怒了該地百姓的公憤,推陳姓為首,各用抬槍拒敵,打死英兵一百多名,英艦退泊鼓浪嶼。那時虧得提督普陀保、總兵那丹珠等率兵來援,擊沉了一艘裝甲英艦,英軍司令方下令退去,福建才得轉危為安。那英人受此小挫,知道福建有些將才,不敢再攻,轉向浙海駛來。

這時江督裕謙當奉旨赴浙視師,他倒也是個忠君愛國的老臣,先時林公赴浙省軍營效力,就是他密保的;等到林公遣戍伊犁,好似斷了他的右臂,又接到朝旨,著令酌量裁兵節餉,明知是穆彰阿的奸計,但表麵上總得遵行,卻又親赴各要隘,巡閱防務,裁去了些老弱殘兵。等到接報廈門失陷,連忙檄調處州鎮總兵鄭國鴻、安徽壽春鎮總兵王錫朋統兵五千,會同定海鎮總兵葛雲飛,嚴守定海。這三位都是足智多謀、忠肝義膽的上將,接奉裕欽差劄子之後,齊赴定海,會同巡視形勢,共商分駐扼守。王錫朋率兵守曉峰嶺,葛雲飛扼守道頭銜,鄭國鴻扼守竹山門。無如曉峰嶺背麵負海,三千兵不敷分派,並且炮火也不夠用,隻好一麵設法堵住間道,一麵向裕謙請兵。裕謙接閱詳文,便邀把守鎮海的提督餘步雲,商議添兵增防。哪知步雲是個貪生怕死的東西,便向裕謙說道:“敝部隻有四千步兵,防守鎮海尚嫌不敷分配,怎能顧及定海?惟有命葛、王、鄭三總兵認真防守,此間卻是無兵可派。”裕謙見他截鐵般的說了,也隻沒法,便歎息道:“天不亡浙,定海保得住鎮海也可無慮,本大臣惟有以死相守了,事到如今,還有何說?朝廷既將此重擔托付與我,那麼誓死相守,以答皇恩罷了!”話罷隻歎了口氣,步雲辭去。馬探即來稟報:英兵進攻定海、竹山門,被總兵鄭國鴻奮勇迎敵,開放大炮,轟斷敵艦大桅杆兩根,英兵已經追去,我軍大獲全勝。裕謙獲得此捷報,稍覺心安。哪知相隔了兩日,敗報和告急文書像雪片般飛來,卻又弄得無可應付。先據探報英兵由竹山嘴登岸,襲擊炮台,鄭鎮台正在堵擊。一回見又報到王錫朋、葛雲飛兩總兵告急請援文書。裕謙瞧罷來文,皺眉自語道:“定海有五千精兵,三位總鎮總還可以把守!這裏隻有四千兵,並無大將,若再分兵赴援,兵力更覺單薄,哪裏守得住這個鎮海要口呢?”雖如此想,但終究不能放心,即帶親兵出營,上城頭了望,隻見餘步雲把守的招寶山上,高扯白旗,不覺疑懼起來,暗想:“戰時慣例,扯紅旗為迎戰,扯白旗為投降,難道餘步雲已經私下獻了要口,投順了英兵不成?正在凝神思想,警報忽又到來,曉峰嶺已被英兵攻陷,總兵王錫朋中彈身亡,部下潰散。裕謙接到這報,已驚得目瞪口呆。忽見總兵謝朝恩急急奔來稟報道:“大事不好,竹山門業已失守,總兵鄭國鴻力戰身亡。”裕謙痛惜兩員大將陣亡,不覺流淚,又是掛念餘步雲一邊的事,便向朝恩詢問道:“招寶山為何高懸白旗呢?這必是餘提督私下降順了英人!所以高懸白旗。”正說到這裏,又接探報,總兵葛雲飛扼守道口街,英兵像潮水般衝來,葛總兵身先士卒,死命衝殺,雙方相距越近,大家奮勇巷戰,葛總兵提刀直入敵陣,斬英酋安突得,英兵稍退。葛總兵乘勢奮勇追殺,擬搶救竹山門,不料來了許多敵兵、敵將,從斜刺裏殺出,圍住激戰,以致葛總兵中彈殉國。裕謙聽罷,放聲大哭!一麵飛章出奏,一麵派謝朝恩率兵防守金雞嶺。

那鎮海城全靠金雞嶺、招寶山為保障,所以朝恩奉命後,急率兵趕往金雞嶺。正在和英兵激戰,忽見招寶山上已換了英國旗幟,不問而知,那餘步雲已甘心降賊。朝恩曉得大勢已去,無可挽回,隻好犧牲性命,爭個青史流芳。打定主意,就帶了數千名親兵,連衝帶撞,殺入英兵隊裏,力戰身亡。英兵奪得金雞嶺,乘勢進攻鎮海城,城內官兵早已逃避一空,英兵遂得長驅而進,如入無人之境。那裕謙聞得警信之後,沒了主意,逃入學宮暫避。及至英兵入城,便跳進學宮泮池中自殺,卻被家人救起,背負出城,逃至餘姚,方才氣絕身死。由浙江巡撫劉韻珂,差官前往收殮,並據事入奏。清廷聞警,特授奕經為揚威將軍,都統特依順、侍郎文蔚為參讚,馳赴浙江防剿。一麵調河南牛鑒為兩江總督、粵撫怡良為欽差大臣,移駐福建分任南北沿海的守禦事宜。奕經到了浙江,調兵遣將,忙個不了。令總兵段永福、知州張應雲,率兵出襲寧波;令總兵鄭國鴻及其子鼎臣,統率水勇,規複定海;知州王用留兵一千、輪船四艘把守定海,大隊英兵卻去攻打乍浦。

乍浦地方雖小,卻是浙西門戶,屬嘉興府管轄,有副都統長春、同知韋逢甲率兵五千名駐守。長春也是個忠勇上將,可惜營製廢弛,部下盡是貪生老弱殘兵,不堪應戰,及見英兵艦列陣來攻,清兵早已嚇得手忙腳亂,相隔很遠,就開放槍炮,無的放矢,鉛彈多落在海中,敵人毫無損傷。英艦故意緩行,等到清兵彈藥用盡,槍炮聲逐漸稀少,英艦立刻鼓勇攏岸,槍炮齊放。清兵有了槍炮,沒有彈藥,怎能抵敵,隻好向後奔逃。英兵趁勢登陸進攻,長春、韋逢甲登城督守,炮石齊下,擊傷英兵甚多。正在竭力死守之時,城中忽然四處火起,長春料必有漢奸內應,急率親兵下城搜捕。哪知英兵望見城內火起,急架雲梯登城。副都統長春連忙回上城頭,正遇一隊英兵圍住廝殺,眾寡不敵,致受重傷,正擬白刎殉國,卻被親兵救出,次日傷重身亡。同知韋逢甲亦和英兵力戰殉難。在城文武官員眷屬及男女百姓,同時殉難的共有七百多人。自從英兵犯浙,要算乍浦失陷,居民遭難最慘!

此時正值伊裏布到浙,得報乍浦失陷,也覺吃驚!即抱定先禮後兵主意,派人趕到英艦上,求見司令巴爾克,要求他退兵,如其不退,莫怪用強,那時後悔莫及。巴爾克本無久占之心,又見伊裏布態度強硬,便答應撤兵,隻索還俘虜十二名,次日就率艦隊揚帆而去,轉入江蘇。駛近吳淞口,正遇江南提督陳化成率兵駐守。這位陳軍門,夙具將略,忠勇冠時,原任廈門提督,因為江防吃緊,調守吳淞,到任得不多幾日。那位江督牛鑒迭接鎮海、定海的敗訊,也就移節寶山縣督防。他是個不知兵法,無謀膽小之人,叫他掉文弄字倒是內行,至於攻守戰爭之事,一些兒也沒有把握。現在聽得英艦駛近吳淞,已嚇得魂魄俱消,自己毫無主張,卻把戰守的責任,完全交給陳化成。

且說化成得報英艦來犯,即派部將把守東炮台,自己同總兵周世榮守西炮台,布置防務方竣。次晨,英艦已來攻打吳淞口。化成手執紅旗,在炮台上指揮督戰,雙方開炮轟擊,戰夠多時,不分勝敗,激怒了這位陳提督,走到最大的炮門後麵,親自瞄準,燃火開放。這一炮不偏不倚,那顆炮子,好像通靈的一般,直向英艦煙囪裏鑽去,暴雷也似地一聲響亮,炮彈炸裂,全船沉沒,官兵齊聲歡呼!化成親手連開十幾炮,轟沉大號英艦兩艘。英兵嚇得亡魂喪膽,不敢再攻西炮台,於是避過炮線,轉攻東炮台。那時牛鑒在寶山城內,迭連接報陳提督親自開炮,打沉兩艘敵艦。他的膽子頓時壯了起來,便想到軍前觀戰,博得個親自督師的好譽。但這種膽小如鼠的東西,如何上得戰場?故爾他此一去,隻弄得炮台失守,累及這位忠勇無雙的陳提督為國捐軀。

要知詳細情形,且待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林公案

《林公案》正文
第一回 試秋闈良材獲售 參縣幕奇案親查 第二回 片言折獄名重公卿 老役緝捕石打太守 第三回 身入諫台揭參降將 心存叵測謀刺賢臣 第四回 愛賢才老師薦幕友 入險境俠女救書生 第五回 長途仆仆響馬追蹤 良夜迢迢霜鋒飛至 第六回 以德服人釋放刺客 告養歸裏飽受虛驚 第七回 訪能人酒客說真話 受愚弄幹役入牢籠 第八回 捉鹽梟老謀深算 訪惡霸微服私行 第九回 金雞湖惡霸行凶 白石洞賢臣受困 第十回 遇義俠林公脫險 入江湖惡霸棄家 第十一回 俠恩爵討差拿要 莽楊彪出手打高僧 第十二回 首凶正法大快人心 義士探莊共商良策 第十三回 探葛莊楊彪陷機關 拿惡棍幼德奮神勇 第十四回 史大娘報德追贓 邱船主以寡勝眾 第十五回 巧遇凶徒甕中捉鱉 私通寡婦海底翻瀾 第十六回 宿山村俠士鋤強 奉上諭賢臣升任 第十七回 酒客說出逃荒惡習 吏胥串吞賑濟巨金 第十八回 親勘災荒掃除積弊 略施小技驚走群雄 第十九回 赴東河巡三門砥柱 登北岸睹隻手拔船 第二十回 獲正犯解案銷差 吐真情同仇敵愾 第二十一回 利國驛巡撫被擄 抱犢峪名捕購線 第二十二回 史林恩棄暗投明 張保仔獸心人麵 第二十三回 任封圻保障東南 查漕弊救濟州縣 第二十四回 買缸尋釁巧遇名家 聚眾複仇又逢大吏 第二十五回 撈淺拉舟運河冰凍 奸姑殺嫂命案奇冤 第二十六回 遭誣陷無辜被逮 得真情奮勇緝凶 第二十七回 幫匪囊空劫漁船 令尹幕客弄玄虛 第二十八回 充巡捕化裝查案 接公文添差緝凶 第二十九回 王安福奮勇捉幫頭 史林恩渡江獲要犯 第三十回 訪命案跑堂泄真相 緝凶首縣署請添差 第三十一回 悍幫頭菜館遭擒獲 小糧戶茶肆發牢騷 第三十二回 茶肆無聊暢談漕弊 謾藏誨盜忽見奇人 第三十三回 俠丐冰筵悵懷陳跡 賢臣規劃重整漕規 第三十四回 秋汛屆期履勘險要 堤防鞏固江漢安瀾 第三十五回 施老海小試富陽法 黃爵滋請禁鴉片煙 第三十六回 厲煙禁加重論罪 擬複奏附列良方 第三十七回 陳錦堂戒煙得美缺 楊天德匿怨訪同僚 第三十八回 至友告訐變生意外 美姬設計妙絕人寰 第三十九回 助力感恩委身擅寵 失官盜印報怨相當 第四十回 奏請禁煙維持銀價 拿獲販土重擬罪名 第四十一回 美鳳姑喬裝護親夫 賢觀察奉委訪猾吏 第四十二回 遇樵夫問路曆險境 見逃犯假意說卑詞 第四十三回 繳煙槍當場燒毀 施丸藥普渡眾生 第四十四回 論煙害追源往事 聞嚴禁運動權奸 第四十五回 權奸得賄倒行逆施 公憤難平上疏抗議 第四十六回 尤協鎮狂妄辱欽差 鄧製軍直言論權相 第四十七回 移檄英主會禁種煙 傳諭夷販呈繳存土 第四十八回 絕供給降服英領事 繳鴉片稟複林欽差 第四十九回 移節虎門收繳煙土 激惱領事遣回夷船 第五十回 撒鹽灰銷毒務盡 驗水量夾帶難瞞 第五十一回 傷人命嚴正交涉 關天培添建炮台 第五十二回 義律霸阻夷船入口 英皇怒派軍艦示威 第五十三回 輕啟兵端損船折將 火攻匪艇焦頭爛額 第五十四回 澳門交兵英將逃遁 定海失守林公見疑 第五十五回 功罪倒持林公去位 昏庸瀆職琦善私和 第五十六回 失虎門關提督殉國 戰省河楊參讚揚威 第五十七回 賠兵費捏詞蒙聽 墾邊疆遣戍立功 第五十八回 長都統殉難乍浦城 陳提督炮毀英兵艦 第五十九回 良將陣亡議和辱國 賢臣開複奉旨平番 第六十回 化民釋怨匪患肅清 暴病歸真全書結束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