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室誌 作者:張讀年代:唐代1988   

《宣室誌》正文 卷十二 董觀

董觀,太原人,善陰陽占候之術。唐元和中,與僧靈習善,偕適吳楚間。習道卒,觀亦歸並州。寶曆中,觀遊汾涇,至泥陽郡,會於龍興寺。堂宇宏麗,有經數千百編。觀遂留止,期盡閱乃還。

先是,院之東廡北室,空而扃鑰。觀因請居,寺僧不可,曰:“居是室者,多病或死。且多妖異。”觀少年恃氣力,曰:“某願得之。”遂居焉。旬餘,夜寐,輒有胡人十數,挈樂持酒來,歌笑其中,若無人。如是數夕,觀雖懼,尚不言於寺僧。一日經罷,時已曛黑,觀怠甚,閉室而寢。未熟。忽見靈習在榻前,謂觀曰:“師行矣。”觀驚且恚曰:“師,鬼也。何為而至?”習笑曰:“子運窮數盡,故我得以候子。”即牽觀袂去榻。觀回視,見其身尚偃,如寢熟。乃歎曰:“嗟乎!我家遠,父母尚在。今死此,誰蔽吾屍耶!”習曰:“何子之言失而憂之深乎夫所以為人者,以其能運手足善視聽而已。此精魂扶之使然,非自然也。精魂離身,故曰死。是以手足不能為,視聽不能施,雖六尺之軀,尚安用乎子寧足念!”觀謝之,因問習:“常聞我教有中陰去身者,誰為耶!”習曰:“吾與子謂死而未更生也。”遂相與行。其所向,雖關鍵甚嚴,輒不礙。於是出泥陽城西去。其地多草,茸密紅碧,如毳毯狀。行十餘裏,一水廣不數尺,流而西南。觀問習,習曰:“此俗所謂奈河。其源出於地府耶。”觀即視其水,皆血,而腥穢不可近。又見岸上有冠帶袴襦凡數百,習曰:“此逝者之衣。由此趨冥道耳。”又望水西有二城,南北可一裏餘,草樹蒙蔽,廬舍駢接。習與觀曰:“與子俱往彼,君生南城徐氏,為次子;我生北城侯氏,為長子。生十年,當重與君舍家歸佛氏。”觀曰:“吾聞人死當為冥官追捕,案籍罪福,苟平生事行無大過,然後更生人間。今我死未盡夕,遂能如是耶!”曰:“不然。冥途與世人無異,脫不為不道,寧桎梏可及身哉?”言已,習即牽衣躍而過。觀方攀岸將下,水豁然而開,廣丈餘,觀驚眙惶惑。忽有牽觀者,觀回視,一人盡體皆毛,狀若獅子,其貌即人也。良久,謂觀曰:“師何往?”曰:“往此南城耳。”其人曰:“吾命汝閱《大藏經》,宜疾還,不可久留。”遂持觀臂,急東西指郡城而歸。未至數裏,又見一人,狀如前召觀者,大呼曰:“可持去。將無籍。”頃之,遂至寺。時天以曙,見所居室,有僧數十擁其門,視己身在榻,二人排觀入門,忽有水自上沃其體,遂寤。

寺僧曰觀卒一夕矣。於是具以事語僧。後數日,於佛宇中見二土偶人像為左右侍,乃觀前所見者。觀因誓心精思,留閱藏經,雖寒暑無少墮。凡數年而歸。時寶曆二年五月十五也。

會昌中,詔除天下佛寺,觀亦斥去。後至長安,以占候遊公卿門,言事往往而中。常為沂州臨沂縣尉。餘在京師,聞其事於觀也。

有董觀者,嚐為僧,居於太原佛寺。太和七年夏,與其表弟王生南遊荊楚。後將入長安,道至商於。一夕,舍山館中。王生既寐,觀獨未寢。忽見一物出燭下,既而掩其燭,狀類人手,而無指。細視,燭影外若有物。觀急呼王生,生起,其手遂去。觀謂王曰:“慎無寢。魅當再來。”因持挺而坐伺之。良久,王生曰:“魅安在兄妄矣。”既就寢。頃之,有一物長五尺餘,蔽燭而立,無手及麵目。觀益恐,又呼王生。生怒,不起。觀因以挺椹其首,其軀若草所穿,挺亦隨入其中,而力取不可得。俄乃退去。觀慮又來,迨曉不敢寢。明日,訪館吏,吏曰:“此西數裏有古杉,常為魅,疑即所見也。”即與觀及王生徑尋,果見古杉,有挺貫其柯葉間。吏曰:“人言此為妖且久,未嚐見其真,今則信矣。”急取斧,盡伐去之。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宣室誌

《宣室誌》正文
卷一 尹君 卷二 夏陽趙尉 卷三 江夏従事 卷四 僧契虛 卷五 盧嗣宗 卷六 竇寬 卷七 十仙子 卷八 高生 卷九 吳偃 卷十 章全素 卷十一 鄭德懋 卷十二 董觀 卷十三 尹真人 卷十四 李林甫 卷十五 房建 卷十六 竇裕 卷十七 鄧珪 卷十八 李賀 卷十九 潯陽李生 卷二十 劉皂 卷二十一 侯道華 卷二十二 陸喬 卷二十三 梁生 卷二十四 趙生 卷二十五 閭丘子 卷二十六 郭翥 卷二十七 袁隱居 卷二十八 利俗坊民 卷二十九 興慶池龍 卷三十 程逸人 卷三十一 太原部將 卷三十二 蕭昕 卷三十三 駱玄素 卷三十四 成公逵 卷三十五 任頊 卷三十六 俞叟 卷三十七 盧元裕 卷三十八 石旻 卷三十九 李修 卷四十 吳任生 卷四十一 楊居士 卷四十二 胡氵急 卷四十三 盧君暢 卷四十四 法喜寺 卷四十五 馮漸 卷四十六 辛神邕 卷四十七 王先生 卷四十八 唐燕士 卷四十九 龍廟 卷五十 周生 卷五十一 梁璟 卷五十二 李徵 卷五十三 河內崔守 卷五十四 惠照 卷五十五 唐休璟門僧 卷五十六 崔禦史 卷五十七 唐玄宗龍馬 卷五十八 韋皋 卷五十九 曹唐 卷六十 王薰 卷六十一 邢群 卷六十二 辛七師 卷六十三 李重 卷六十四 郭釗 卷六十五 趙叟 卷六十六 廣陵大師 卷六十七 王坤 卷六十八 鑒師 卷六十九 楊慎矜 卷七十 韓生 卷七十一 李德裕 卷七十二 江南吳生 卷七十三 李甲 卷七十四 抱玉師 卷七十五 朱峴女 卷七十六 王縉 卷七十七 佛陀薩 卷七十八 陳越石 卷七十九 王含 卷八十 晉陽民家 卷八十一 趙蕃 卷八十二 鄭氏女 卷八十三 十光佛 卷八十四 廬江民 卷八十五 唐玄宗 卷八十六 道嚴 卷八十七 謝翱 卷八十八 陳岩 卷八十九 王長史 卷九十 雞卵 卷九十一 僧法長 卷九十二 許文度 卷九十三 商居士 卷九十四 鄭生 卷九十五 張鋋 卷九十六 清江郡叟 卷九十七 楊叟 卷九十八 寧勉 卷九十九 東萊客 卷一百 林景玄 卷一百零一 悟真寺僧 卷一百零二 交城裏人 卷一百零三 祁縣民 卷一百零四 師夜光 卷一百零五 崔 卷一百零六 李揆 卷一百零七 李生(一) 卷一百零八 李生(二) 卷一百零九 張秀才 卷一百一十 裴少尹 卷一百一十一 河東街吏 卷一百一十二 計真 卷一百一十三 樊宗諒 卷一百一十四 獨孤彥 卷一百一十五 尹瑗 卷一百一十六 王洞微 卷一百一十七 盧鬱 卷一百一十八 韋氏子 卷一百一十九 叱金像 卷一百二十 竹季貞 卷一百二十一 迎光王 卷一百二十二 郤惠連 卷一百二十三 興福寺 卷一百二十四 彭偃 卷一百二十五 劉憲 卷一百二十六 韋於春 卷一百二十七 李師道 卷一百二十八 張汶 卷一百二十九 無畏師 卷一百三十 王涯 卷一百三十一 崔君 卷一百三十二 利州李錄事 卷一百三十三 溫造 卷一百三十四 劉溉 卷一百三十五 李宗閔 卷一百三十六 樊欽賁 卷一百三十七 睢陽鳳 卷一百三十八 柳公濟 卷一百三十九 薑師度 卷一百四十 鄴郡人 卷一百四十一 劉遵古 卷一百四十二 鄔載 卷一百四十三 周氏子 卷一百四十四 聖畫 卷一百四十五 韓愈 卷一百四十六 呂生妻 卷一百四十七 裴度 卷一百四十八 韋氏子(二) 卷一百四十九 婁師德 卷一百五十 張惟清 卷一百五十一 楊炎 卷一百五十二 王璠 卷一百五十三 柳宗元 卷一百五十四 柳沂 卷一百五十五 竇參 卷一百五十六 柳光 卷一百五十七 劉成 卷一百五十八 貞盧猶子 卷一百五十九 鄭光 卷一百六十 張詵 卷一百六十一 蕭氏子 卷一百六十二 東陽郡山 卷一百六十三 石憲 卷一百六十四 侯生 卷一百六十五 智空 卷一百六十六 王叟 卷一百六十七 太白老僧 卷一百六十八 百丈泓 卷一百六十九 韋君 卷一百七十 開業寺 卷一百七十一 楊詢美従子 卷一百七十二 陸顒 卷一百七十三 淮南軍卒 卷一百七十四 張景 卷一百七十五 韋思玄 卷一百七十六 元載張謂 卷一百七十七 李員 卷一百七十八 楊氏 卷一百七十九 陳袁生 卷一百八十 太原小吏 卷一百八十一 虞鄉道士 卷一百八十二 虹蜺天使 卷一百八十三 村人陳翁 卷一百八十四 呂生 卷一百八十五 黑龍甲中出 卷一百八十六 嚴生 卷一百八十七 流花寶爵 卷一百八十八 崔澤 卷一百八十九 玉清三寶 卷一百九十 孫思邈 卷一百九十一 三寶村 卷一百九十二 李逢吉 卷一百九十三 玉龍膏 卷一百九十四 李回 卷一百九十五 地下肉芝 卷一百九十六 郤元位 卷一百九十七 盧虔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