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演義 作者:杜綱年代:清代873   

《南北史演義》正文 第七十三回 背德興兵周師再敗 攬權奪位陳主被遷

背德興兵周師再敗攬權奪位陳主被遷

卻說齊主湛檢得元蠻書,立即動怒,便欲將蠻加罪。蠻急賄托幸臣,替他求免,還算罷官了事。蠻為百年母元氏父,蠻得免誅,元氏仍居順成宮,不過傷子枉死,更增一層悲淚罷了。先是周太師宇文護母閻氏,及周主第四姑,並諸戚屬等,皆寓居晉陽,自宇文泰西入關中,隻命護隨去,後來晉陽為高氏所有,護母閻氏等均致陷沒,充入掖廷。及護為周相,相隔已三十多年,護屢遣人入齊訪問,未得音信。會因晉陽一役,楊忠敗歸,護複欲連同突厥,大舉伐齊。齊主湛得知軍報,頗有戒心。特遣勳州刺史韋孝寬,致書與護,示明護母消息,且言周、齊釋怨,可歸護母,否則立斬勿貸。護複書願和,乞釋母西歸。齊主湛先遣還周四姑,並令人為護母作書,備述護幼時情狀,又寄護前所著緋袍,作為證物,書詞說得非常痛切。略雲:

吾年十九適汝家,今已八十矣,凡生汝輩三男二女,今日目下不睹一人,興言及此,悲纏肌骨,賴皇齊恩恤,差安衰暮,又得汝姑嫂等相依,稍足自適,但一念及汝,百感叢生。今特寄汝小時所著錦袍一襲,汝宜檢看,知吾含悲抱戚,多曆年祀。禽獸草木,母子相依,吾有何罪,與汝分隔!今複何福,還望見汝!世間所有,求皆可得,母子異國,何處可求?假汝貴極王公,富過山海,有一老母八十之年,飄然千裏,死亡旦夕,不得一朝同處,寒不得汝衣,饑不得汝食,汝雖窮榮極盛,光耀世間,與吾何益?吾今日之前,汝既不得申其供養,事往何論。今日以後,吾之殘命,唯係於汝,汝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雲冥昧,而可欺負!楊氏姑今雖炎暑,猶能先發。關河阻遠,隔絕多年,言不盡情,汝其鑒之!

宇文護既接見四姑,複得母書,禁不住嚎啕大哭。還算有些孝思。當下取過紙筆,且泣且書,大致寫著:

區宇分崩,遭遇災禍,違離膝下,三十五年,受形稟氣,皆知母子,誰知薩保護字。如此不孝,上累慈母!子為公侯,母為奴隸,暑不見母熱,冬不見母寒,衣不知有無,食不知饑飽,泯如天地之外,無由暫聞,晝夜悲號,繼之以血,分懷冤酷,終此一生,死若有知,冀見奉於泉下耳。不謂齊朝解網,惠以德音,摩敦周俗呼母為阿摩敦。四姑,並許矜放,初聞此旨,魄爽飛越,號天叩地,不能自勝。四姑即蒙禮送,平安入境,薩保於河東拜見,得奉顏色,崩動肝腸。但離絕多年,存亡阻隔,相見之始,口未忍言,唯敘齊朝寬弘,每存大德,雲與摩敦雖處宮禁,常蒙優禮。今者來鄴,恩遇彌隆,重降矜哀,聽許摩敦垂諭,曲盡悲酷,伏讀未周,五中似割。蒙寄薩保別時所留錦袍,年歲雖久,宛然猶識,顧視之下,愈覺疚心。今齊朝霈然之恩,既已沾洽,愛敬之旨,施及旁人,草木有心,禽魚感澤,況在人倫而不銘戴!有國有家,信義為本,伏度來期,已應有日。一得奉見慈顏,永畢生願,生死肉骨,豈止今恩!負山戴嶽,未足勝荷。二國分隔,理無書信,主上以彼朝不絕母子之恩,亦賜許奉答,不期今日得通家問。伏紙嗚咽,不盡所雲!備錄二書,以全倫紀。

書畢函封,乃停淚發使,齎書至齊。齊主湛尚不肯放還護母,使更與護書,邀護重報,往返再三,乃擬遣歸,太師段韶上言道:“周人反複無信,晉陽一役,已可概見。護外托為相,實與君主無異,既欲為母請和,何不正式遣使。若徒據移書,即送歸護母,轉恐示人以弱,不如陽為許諾,待至和親堅定,遣歸未遲。”段婆胡為作此語?齊主不聽,即遣護母閻氏歸周,護方因齊廷失信,請朝廷再為移文,忽聞慈輿已至,喜出望外,忙出都門迎入,舉朝稱慶。周主邕也迎閻氏入宮,率領親戚,行家人禮,奉觴上壽。邕母叱奴氏,已尊為皇太後,至是亦略跡言情,握手敘歡,端的是母以子貴,寵榮無比呢。為下文返照。

護因慈母歸來,頗感齊惠,擬與齊互結和約。偏突厥木杆可汗遣使至周,謂已調集各部精兵,如約攻齊,護不禁躊躇,意欲拒絕外使,轉恐前後失信,有傷突厥感情,況母已歸家,無容他慮,還是聯絡突厥,免滋邊患。乃表請東征,召集內外兵眾,共得二十萬人。周主邕禡祭太廟,親授護鈇鉞,許令便宜行事,且自沙苑勞軍,執卮餞護,護拜命乃行。到了潼關,命柱國尉遲迥為先鋒,進趨洛陽。大將軍權景宣,率山南兵出豫州,少師楊檦出軹關。護連營徐進,行抵弘農,再遣雍州牧齊公憲,宇文泰第五子。同州刺史達奚武,涇州總管王雄,屯營邙山,策應前軍。

楊檦恃勇輕戰,既出軹關,獨引兵深入,又不設備,不料齊太尉婁叡,帶引輕騎,前來掩擊,檦倉猝遇敵,行伍錯亂,被齊兵殺得落花流水,一敗塗地。檦逃生無路,沒奈何解甲降齊。三路中去了一路。權景宣一路人馬,卻還驍勁,拔豫州,陷永州,收降兩州刺史王士良、蕭世怡,送往長安,另使開府郭彥守豫州,謝徹守永州。尉遲迥進圍洛陽,三旬不克,周統帥宇文護,使塹斷河陽要路,截齊援兵,然後同攻洛陽。諸將多輕率無謀,還道齊兵必不敢出,但遙張斥堠,虛聲堵禦。齊遣蘭陵王長恭,原名孝瓘,係高澄第五子。大將軍斛律光,往援洛陽,兩人聞周兵勢盛,未敢遽進,洛陽又遣人告急齊廷。時齊太師段韶出為並州刺史,由齊主湛召入問計。韶答道:“周雖與突厥連兵,兩麵夾攻,但北虜狡猾,待勝後進,雖來侵邊,實等疥癬,今西鄰窺逼,實是腹心大病,臣願奉詔南行,一決勝負。”知己知彼,究竟還推段婆。湛喜語道:“朕意亦是如此。”乃令韶督精騎一千,出發晉陽,自率衛兵為後應,亦從晉陽啟行,韶在途五日,濟河南下,適連日陰霧,周軍無從探悉,韶竟與諸將上登邙阪,窺察周軍形勢,進至太和穀,與周軍相遇,韶即令馳告高長恭、斛律光兩軍,會師對敵。長恭與光,立即應召,韶為左軍,光為右軍,長恭為中軍,整甲以待。周人不意齊兵猝至,望見陣勢嚴整,並皆惶駭。韶語周人道:“汝宇文護方得母歸,何故遽來為寇?”周人無言可答,但強詞奪理道:“天遣我來,何必多問!”韶又道:“天道賞善罰惡,遣汝至此,明明降罰,汝等都想來送死了!”這是理直氣壯之談。

周軍前隊統是步卒,遂踴躍上山,來戰齊兵。韶且戰且走,引至深穀,始命各軍下馬奮擊,周軍銳氣已衰,霎時瓦解,或墜崖,或投溪,傷斃無數,餘眾俱遁。蘭陵王長恭領五百騎士,突入洛陽城下圍柵,仰呼守卒,城上人未識為誰,不免疑詰。迨經長恭免胄相示,乃相率鼓舞,縋下弓弩手數百名,接應長恭,周將尉延迥無心戀戰,便撤圍遁去,委棄營幕申仗,自邙山至穀水,沿途三十裏間,累累不絕。獨周、雍州牧齊公憲,及達奚武、王雄等,尚勒兵拒戰。雄馳馬挺槊,衝入斛律光陣中,光見他來勢凶猛,回頭急走,趨出陣後,落荒竄去,身邊隻剩一箭,隨行隻餘一奴,那王雄卻緊緊追來,相距不過數丈,光情急智生,把馬一捺,略略停住,暗地裏取弓搭箭,返身射去。可巧雄槊近身,不過丈許。雄大聲道:“我惜爾不殺,當擒爾去見天子!”語未說完,箭已中額,深入腦中,雄不禁暴痛,伏抱馬首,奔回營中。莽夫易致憤事。光幸得免害,當然不去追趕,也縱馬歸營。

天色已暮,兩下裏俱各收軍。周將齊公憲部署兵士,擬至明晨再戰,偏王雄負傷過重,當夜身死。軍中越加恟懼,賴憲親往巡撫,才得少安。達奚武入營語憲道:“洛陽軍散,人情震恐,若非乘夜速還,明日且欲歸不得了!”憲尚覺遲疑,武複說道:“武在軍日久,備悉艱難,公少未更事,豈可把數營士卒,委身虎口麼?”憲乃依議,潛令各營夤夜啟程,向西奔還。權景宣得洛陽敗報,亦將豫州棄去,馳入關中。及齊主湛至洛陽,早已狼煙淨掃,洛水無塵。湛很是欣慰,進段韶為太宰。斛律光為太尉,蘭陵王長恭為尚書令,餘將俱照律敘功。惟尚恐突厥入塞,亟還鄴都。嗣接得北方邊報,謂突厥亦已退軍,更覺得心安體泰,又好酗酒漁色了。

當時齊廷有一個著作郎,姓祖名珽,有才無行,嚐為齊高祖功曹,因宴竊得金叵羅,酒器名。為所察覺,又坐詐盜官粟三千石,鞭配甲坊。顯祖高洋愛珽才具,複召為秘書丞,蒨又萌故智,坐贓當絞,洋加恩免刑,且仍令直中書省,他見湛勢力日盛,有意逢迎,因齎胡桃油入獻,且拱手語湛道:“殿下有非常骨相,後必大貴。”湛尚為長廣王,不禁色喜道:“若果得此,亦當與兄同安樂!”珽拜謝而出,及湛入嗣位,思踐前約,即擢珽為中書侍郎,旋遷任散騎常侍,與和士開朋比為奸,嚐私語士開道:“如君寵幸,古今無比,但宮車若一日宴駕,試問君如何克終?”似為士開耽憂,實是為己設法。士開被他一說,惹得愁容滿麵,亟向珽商量計策。珽徐徐答道:“何不入啟主上,但言文襄、文宣、孝昭諸子,均不得嗣立為君,今宜令皇太子早踐大位,先定君臣名分,自可無虞。此計若成,中宮少主,必皆感君,君可從此安枕了!”恐他難必。士開道:“計非不善,惟主上年未逾壯,遽請他禪位太子,恐未必準議。”珽又道:“君先婉白主上,再由珽上書詳論,不患不從。”士開許諾,適值彗星出現,太史謂應除舊布新,珽即乘間上言,謂陛下雖為天子,未為極貴,宜傳位東宮,上應天道,且援魏主弘禪位故事,作為引證。魏主弘禪位見二十三回。湛得書未決,再經和士開從旁慫恿,方才定議,遂於河清四年孟夏,使太宰段韶,奉皇帝璽綬,禪位太子緯。緯在晉陽宮即位,改元天統。冊妃斛律氏為皇後,就是斛律光的次女。王公大臣遂上湛尊號為太上皇帝,軍國大事,仍然啟聞。使黃門侍郎馮子琮,尚書左丞胡長粲輔導少主,專掌敷奏。子琮係胡後妹夫,故得邀寵眷,祖珽拜秘書監,加開府儀同三司,大蒙親信,見重二宮。

看官聽著!這齊主湛年方二十九歲,春秋雖盛,精力不加,平居荒耽酒色,凡故宮嬪禦,稍有姿色,多半被汙,旦旦伐性,遂害得神誌昏迷。此次禪位,也是樂得卸肩,再想高居深宮,享那一、二十年的豔福。怎奈人有千算,天教一算,湛做了太上皇,反連年多病,就要長辭人世了。和祖二人之所以著急,想亦由此。惟湛距死期,尚有三年,那陳主蒨卻壽數將終,勉強延挨了一年,竟爾去世。

先是陳安成王頊,自周還陳,受官侍中,兼中書監,尋且都督揚、南徐、東揚、南豫、北江諸軍事,威權日盛,勢傾朝野。禦史中丞徐陵,獨上書糾劾,陳主蒨免頊侍中,唯仍領揚州刺史。會值天嘉六年冬季,天旱不雨,直至次年仲春,亢陽如故,陳主亦常患不適,乃改天嘉七年為天康元年,頒詔大赦,冀迓天府。到了孟夏,彼蒼卻已降甘霖,禦體反更加委頓,安成王頊,尚書孔奐,仆射到仲舉等,入侍醫藥,陳主已病不能興,默念太子伯宗柔弱,未堪為嗣,乃顧語頊道:“我欲遵周泰伯故事,汝意以為何如?”頊聞言惶遽,拜泣固辭。何必做作?陳主又語奐等道:“今三方鼎峙,四海事重,應立長君,卿等可遵朕意。”奐流涕答道:“皇太子聖德日躋,安成王足為周旦,若無故廢立,臣不敢奉詔!”無非一時獻諛。陳主歎道:“卿可謂古之遺直了。”遂命奐為太子詹事,且進頊為司空尚書令。

未幾陳主遂殂,遺詔令太子伯宗嗣位。總計陳主蒨在位七年,改元二次,享年四十有五,史家稱他明察儉約,宵旰勤勞,往往刺取外事,即夕判決,每令雞人伺漏,傳遞更簽,令擲階上有聲,謂借此足喚起睡夢。但謀殺衡陽王昌,驟立次子伯茂為始興王,無非欲為子孫計。偏是私心益甚,後嗣益不能久長。看官試閱下文,便見分曉。

且說陳太子伯宗即位太極前殿,大赦天下,追諡皇考為文皇帝,廟號世祖。尊皇太後章氏為太皇太後,皇後沈氏為皇太後,立妃王氏為皇後,皇子至澤為太子。進皇叔安成王頊為司徒,錄尚書事,兼督中外軍務。其餘文武百官,俱各進階。越年改元光大,中書舍人劉師知,與仆射劉仲舉等,同受遺詔輔政,常在禁中參決庶事。安成王頊位隆望重,入居尚書省,為師知等所忌,密與尚書左丞王暹等通謀,擬遷頊出外。東宮舍人殷不佞,素來浮躁,亦預聞師知密議,遂馳語頊道:“有敕傳出,謂四方無事,王可遷居東府,經理州務。”頊聞言將出,記室毛喜入白道:“陳有天下,為日尚淺,國禍薦臻,中外危懼。太後深維至計,召王入省,共康庶績,今日所言,必非太後本意,王可速即奏聞,毋使奸人得逞狡謀!”頊再商諸領軍將軍吳明徹,明徹亦讚同喜言,乃托疾不出,且偽召師知入商,留與長談,暗中卻遣毛喜入啟太後。太後沈氏道:“令嗣君幼弱,政事並委二郎,毫無他意。”喜又轉白嗣主伯宗,伯宗亦說道:“這是師知所為,朕未曾預聞。”喜亟出報頊,頊拘住師知,自入後廷謁見兩宮,極陳師知奸詐,並自草詔敕,請嗣主蓋印,持付廷尉。令將師知逮係獄中,當夜賜死。是殷不佞害他。降到仲舉為光祿大夫,不佞素以孝聞,但令免官,王暹處斬,由是政無大小,悉歸頊手。仲舉被貶,心不自安,又與右衛將軍韓子高圖頊,事又被泄,仲舉、子高,並下獄被誅。

湘州刺史華皎,與子高向來友善,聞子高被戮,很是不平,遂遣人西入長安,向周乞師,並自歸後梁,遣子玄響為質。周太師宇文護,即遣湘州總管衛公直,宇文泰第六子。大將軍田弘、權景宣、元定等,率兵助皎,後梁亦遣柱國王操等會師,長江上遊,同時大震,陳遣吳明徹為湘州刺史,令率舟師三萬,溯流先進,複命征南大將軍淳於量,率舟師五萬繼應,再由冠武將軍楊文通,巴山太守黃法慧,從陸路進兵,楊出茶陵,黃出醴陵,共擊華皎。並飭江州刺史章昭達,郢州刺史程靈洗,亦聯兵進討。更簡司空徐度,為車騎將軍,總督步軍趨湘州。華皎遣使誘章昭達,被昭達執送建康,又轉誘程靈洗,靈洗將來使斬首,皎乃會同周軍,水陸俱下,與陳將吳明徹等相持。

兩下至沌口交鋒,西軍用艦載薪,因風縱火,不料風勢一轉,火轉自焚,吳明徹等乘勢猛擊,西軍多半沉溺,大敗而逃。道過巴陵,見岸上已遍豎陳軍旗號,不敢登岸,徑奔江陵。周步軍統將元定,因水師敗潰,也即退還。到了巴陵,適被陳軍截住。陳軍統領,便是大將軍徐度,度已襲破湘州,駐軍巴陵,狹路相逢,怎肯放過元定。定自知不敵,向度乞路,度佯許結盟,俟定釋械往就,順手縛住。定憤恚不食,竟至餓斃。餘眾全為徐度所俘。後梁將軍李廣,還未知情由,冒冒失失的趨至巴陵,也為度軍所擒。那吳明徹複乘勝攻後梁,得拔河東。程靈洗又進襲淝州,周淝州刺史裴寬極力抵禦,苦守數旬,終被靈洗攻入,擒寬歸報。後梁柱國王操退歸江陵,忙整頓敗殘人馬,堵禦陳軍。吳明徹自河東進攻,數月不下,乃收軍退歸。是役陳軍大捷,俘獲萬餘人,馬四千餘匹,都送交建康。

安成王頊,自居功首,進位太傅,領司徒,加殊禮,履劍上殿,入朝不趨。帝位已將到手了。始興王伯茂恨頊專政,屢構蜚言。安成王頊索性奪據帝座,脅迫太皇太後章氏禦殿,召集百官,廢陳主伯宗為臨海王,黜始興王伯茂為溫麻侯。當下頒發命令,多半是懸空架誣。略雲:

昔梁運衰落,海內沸騰,天下蒼生,殆無遺噍。高祖武皇帝撥亂反正,膺圖禦籙,重懸三象,還補二儀。世祖文皇帝克嗣洪基,光宣寶業,惠養中國,綏寧外荒。伯宗昔在儲宮,本無令聞,及居崇極,遂騁凶淫,居處諒闇,固不哀戚,嫻嬙鞍+角,就館相仍,且費引金帛,令充椒閫,內府中藏,軍備國儲,未盈期稔,皆已空竭。太傅頊親承顧托。鎮守宮闈,遺誥綢繆,義篤垣屏,乃反遣劉師知殷不佞等,顯言排斥。韓子高小豎輕佻,推心委仗,陰謀禍亂,決起蕭牆,元相不忍多誅,但除君側,何意複密詔華皎,稱兵上流,國祚憂惶,幾移醜類。乃至要結遠近,協亂巴湘,支黨縱橫,寇擾黟歙,豈止罪浮於昌邑,非惟聲醜於太和。但賊豎皆亡,祆徒已散,日望懲改,尤加掩抑,而悖禮忘德,情性不悛,樂禍思亂,昏慝無已。祖宗基業,將懼覆隕,豈可複肅恭祀,臨禦兆民。式稽故實,宜在流放,今可轉降為臨海郡王,送還藩邸。太傅安成王固天生德,齊聖廣深,二後鍾心,三靈佇眷。自歸國秉政以來,威惠相宜,刑禮兼設,指揮叱吒,湘郢廓清,辟地開疆,荊益風靡,若太戊之承殷曆,中都之奉漢家,校以功名,曾何彷彿。況文皇知子之鑒,事過帝堯,傳弟之懷,久符太伯,今可還申曩誌,崇立賢君,方固宗祧,載貞辰象。中外宜依舊典,奉迎輿駕,入纂大統。始興王伯茂,辜負嚴訓,彌肆凶狡,嗣君喪道,職為亂階,允宜罄彼司甸,刑斯澘人,姑念皇支,不忍稚刃,可特降為溫麻侯,別遣就第。未亡人不幸,屬此殷憂,不有崇替,將危社稷,何以拜祠高寢,歸饘武園?攬筆澘然,兼懷悲慶!

這令下後,陳主伯宗立被徙居別第,始興王伯茂曾為中衛將軍,居住禁中,此時也單車出宮,使往婚第寓居。婚第在六門外,是諸王冠婚禮廬,向來是四達康莊,烽煙不設,誰意伯茂出了內城,竟來了一班盜眾,持著凶器,把伯茂毆倒車中。小子有詩歎道:

都下何由集匪人,皇支遭擊驟傷身;

六朝天子多殘悍,隻顧尊榮不顧親。

欲知伯茂性命如何,且待下回說明。

齊主湛在位五年,多失德事,獨送歸宇文護母姑,尚有以孝治人遺意。護不知感激,反與突厥連兵侵齊,背德不祥,其敗也固宜。湛凱旋國都,遽信祖珽詭計,傳位太子,上皇方壯,元子南麵,果何為哉?陳主蒨殺衡陽王昌,獨留安成王頊,意者以兄子難信,不若母弟之可親歟?迨病至彌留,謬言禪位,兄以偽言祔弟,弟亦以偽態對兄,彼此相示以偽,卒至嗣子失國,悍叔登基,防人者終出於所防之外,作偽果何益乎?到仲舉、韓子高等,為主而死,死尚足稱;劉師知親逼梁主,不忠不義,其死蓋已晚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南北史演義

《南北史演義》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興王呈預兆 睹龍顏慧婦忌英雄 第二回 起義師入京討逆 迎禦駕報績增封 第三回 伐燕南冒險成功 捍東都督兵禦寇 第四回 毀賊船用火破盧循 發軍函出奇平譙縱 第五回 搗洛陽秦將敗沒 破長安姚氏滅亡 第六回 失秦土劉世子逃歸 移晉祚宋武帝篡位 第七回 弑故主冤魂索命 喪良將胡騎橫行 第八回 廢營陽迎立外藩 反江陵驚聞內變 第九回 平謝逆功歸檀道濟 入夏都擊走赫連昌 第十回 逃將軍棄師中虜計 亡國後侑酒作人奴 第十一回 破氐帥收還要郡 殺司空自壞長城 第十二回 燕王弘投奔高麗 魏主燾攻克姑臧 第十三回 捕奸黨殷景仁定謀 露逆萌範蔚宗伏法 第十四回 陳參軍立柵守危城 薛安都用矛刺虜將 第十五回 騁辯詞張暢報使 貽溲溺臧質複書 第十六回 永安宮魏主被戕 含章殿宋帝遇弑 第十七回 發尋陽出師問罪 克建康梟惡鋤奸 第十八回 犯上興兵一敗塗地 誅叔納妹隻手瞞天 第十九回 發雄師慘屠骨肉 備喪具厚葬妃嬙 第二十回 狎姑姊宣淫鸞掖 辱諸父戲宰豬王 第二十一回 戕暴主湘東正位 討宿孽江右鏖兵 第二十二回 掃逆藩眾叛蕩平 激外變四州淪陷 第二十三回 殺弟兄宋帝濫刑 好佛老魏主禪統 第二十四回 江上墮謀親王授首 殿中醉寢狂豎飲刀 第二十五回 討權臣石頭殉節 失鎮地櫟林喪身 第二十六回 篡宋祚廢主出宮 弑魏帝淫嫗專政 第二十七回 膺帝籙父子相繼 禮名賢昆季同心 第二十八回 造孽緣孽兒自盡 全愚孝愚主終喪 第二十九回 蕭昭業喜承祖統 魏孝文計徙都城 第三十回 上淫下烝醜傳宮掖 內應外合刃及殿庭 第三十二回 假仁襲義兵達江淮 易後廢儲釁傳河洛 第三十三回 兩國交兵齊師屢挫 十王駢戮蕭氏相殘 第三十四回 齊嗣主臨喪笑禿鹙 魏淫後流涕陳巫盅 第三十五回 泄密謀二江授首 遭主忌六貴洊誅 第三十六回 江夏王通叛亡身 潘貴妃入宮專寵 第三十七回 殺山陽據城傳檄 立寶融廢主進兵 第三十八回 張欣泰敗謀罹重辟 王珍國懼禍弑昏君 第三十九回 諫遠色王茂得嬌娃 竊大寶蕭衍行弑逆 第四十回 蕭寶夤乞師伏虜闕 魏邢巒遣將奪梁州 第四十一回 弟子輿屍潰師洛口 將帥協力戰勝鍾離 第四十二回 誣通叛魏宗屈死 圖規複梁將無功 第四十三回 充華產子嗣統承基 母後臨朝窮奢極欲 第四十五回 宣光殿省母啟爭端 沃野鎮弄兵開禍亂 第四十六回 誅元爰再逞牝威 拒葛榮輕罹賊網 第四十七回 蕭寶夤稱尊叛命 爾朱榮抗表興師 第四十八回 喪君有君強臣謝罪 因敵攻敵叛王入都 第四十九回 設伏甲定謀除惡 縱輕騎入闕行凶 第五十回 廢故主迎立廣陵王 煽眾兵聲討爾朱氏 第五十一回 戰韓陵破滅子弟軍 入洛宮淫烝大小後 第五十二回 梁太子因憂去世 賀拔嶽被賺喪身 第五十三回 違君命晉陽興甲 謁行在關右迎鑾 第五十四回 飲宮中魏主遭鴆毒 陷澤畔竇泰死戰場 第五十五回 用少擊眾沙苑交兵 廢舊迎新柔然納女 第五十六回 戰邙山宇文泰敗潰 幸佛寺梁主衍舍身 第五十七回 責賀琛梁廷草敕 防侯景高氏留言 第五十八回 悍高澄毆禁東魏主 智慕容計擒蕭淵明 第五十九回 縱叛賊朱異誤國 卻強寇羊侃守城 第六十回 援建康韋粲捐軀 陷台城梁武用計 第六十一回 困梁宮君王餓死 攻湘州叔侄尋仇 第六十二回 取公主侯景脅君 篡帝祚高洋竊國 第六十三回 陳霸先舉兵討逆 王僧辯卻賊奏功 第六十四回 弑梁主大憝行凶 臠侯賊庶支承統 第六十五回 殺季弟特遣猛將軍 鴆故主兼及親生女 第六十六回 陷江陵並戕梁元帝 誅僧辯再立晉安王 第六十七回 擒敵將梁軍大捷 逞淫威齊主橫行 第六十八回 宇文護挾權肆逆 陳霸先盜國稱尊 第六十九回 討王琳屢次交兵 諫高洋連番受責 第七十回 戮勳戚皇叔篡位 溺懿親悍將逞謀 第七十一回 遇強暴故後被汙 違忠諫逆臣致敗 第七十二回 遭主嫌侯安都受戮 卻敵軍段孝先建功 第七十三回 背德興兵周師再敗 攬權奪位陳主被遷 第七十四回 暱奸人淫後殺賢王 信刁媼昏君戮胞弟 第七十五回 斛律光遭讒受害 宇文護稔惡伏誅 第七十六回 選將才獨任吳明徹 含妒意特進馮小憐 第七十七回 韋孝寬獻議用兵 齊高緯挈妃避敵 第七十八回 陷晉州轉敗為勝 擒齊主取亂侮亡 第七十九回 老將失謀還師被虜 昏君嗣位慘戮沈冤 第八十回 宇文婦醉酒失身 尉遲公登城誓眾 第八十一回 失鄴城皇親自刎 篡周室勳戚代興 第八十二回 揮刀遇救逆弟敗謀 酣宴聯吟豔妃專寵 第八十三回 長孫晟獻謀製突厥 沙缽略稽首服隋朝 第八十四回 設行省遣子督師 避敵兵攜妃投井 第八十五回 據湘州陳宗殉國 撫嶺表冼氏平蠻 第八十六回 反罪為功築宮邀賞 寓剿於撫徙虜實邊 第八十七回 恨妒後禦駕入山鄉 謀奪嫡計臣賂朝貴 第八十八回 太子勇遭讒被廢 庶人秀幽錮蒙冤 第八十九回 侍病父密謀行逆 烝庶母強結同心 第九十回 攻並州分遣兵戎 幸洛陽大興土木 第九十一回 促蛾眉宣華歸地府 駕龍舟煬帝赴江都 第九十二回 巡塞北厚撫啟民汗 幸河西窮討吐穀渾 第九十三回 端門街陳戲示番夷 觀瀾亭獻詩逢鬼魅 第九十四回 征高麗勞兵動眾 潰薩水折將喪師 第九十五回 楊玄感兵敗死窮途 斛斯政拘回遭慘戮 第九十六回 犯乘輿圍攻紫寨 造迷樓望斷紅顏 第九十七回 禦苑賞花巧演古劇 隋堤種柳快意南遊 第九十八回 麻叔謀罪發受金刀 李玄邃謀成建帥府 第九十九回 迫起兵李氏入關中 囑獻書矮奴死闕下 第一百回 弑昏君隋家數盡 鴆少主楊氏凶終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