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兵法 作者:孫臏年代:戰國時期347   

《孫臏兵法》正文 卷二 見威王

孫子見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勢也。此先王之傅道也。戰勝,則所以在亡國而繼絕世也。戰不勝,則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樂兵者亡,而利勝者辱。兵非所樂也,而勝非所利也。事備而後動,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卒寡而兵強者,有義也。夫守而無委,戰而無義,天下無能以固且強者。堯有天下之時,黜王命而弗行者七,夷有二,中國四,..素佚而致利也。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昔者,神戌戰斧遂;黃帝戰蜀祿;堯伐共工;舜代劂□□而並三苗,□□..管;湯放桀;武王伐紂;帝奄反,故周公淺之。故曰,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智不若周公,曰我將欲責仁義,式禮樂,垂衣裳,以禁爭奪。此堯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舉兵繩之。
孫臏拜見齊威王,說道:“所謂用兵之道,並沒有可以依賴的永恒不變的有利形勢。這是先王所陳述的道理。戰爭的勝負,關係到國家存亡。一個國家取得戰爭的勝利,就可以避免亡國,從而使社稷能夠世代延續下去。如果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就會被迫割讓土地,以至危及國家生存了。所以,如何用兵不能不認真明察。那些輕率用兵的人常常會遭遇失敗,貪圖勝利者也會常常遭受屈辱。所以說,用兵作戰絕對不能輕率,戰爭的勝利也不是靠貪求就能得到,用兵作戰必須做好充分準備,才能付諸行動。這樣,哪怕城池很小,也能夠堅持,這是因為有充足的儲備;兵力不足,而戰鬥力強,是因為正義在自己一方。如果儲備不足而守衛,沒有正義而進行戰爭,那樣,世上沒有任何人能夠固守不敗,沒有任何人能取得戰爭勝利。唐堯治理國家時,拒不執行王命的部落共有七個,其中蠻夷地區兩個,中原地區四個..隻因唐堯注重休養生息,積蓄力量,才創造了有利條件,戰勝了各部落,而居於強者地位,全國都歸服於他。從前,神農氏和斧遂作戰,黃帝和蜀祿交鋒,唐堯討伐共工,虞舜征討劂..及平定三苗,..商湯驅逐夏桀,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商奄反叛,周公很快就將其平定了。現在,有些人,功德不如五帝,才能不如三王,智慧不如周公,卻說“我要以積蓄仁義,實行禮樂,不用武力,來製止爭奪”。其實,這種辦法,並不是堯、舜不想實行,而是這種辦法根本無法得以解決,所以,隻好利用戰爭去製止戰爭。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孫臏兵法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