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經典首页 經典分类 切换频道
《老子》德經 作者:老子年代:春秋時期646[上一章] [下一章] [朗讀]

德經·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穀,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大器免成一作:大器晚成)
上士聽了道的理論,勤懇、堅持不懈地去實行它;中士聽了道的理論,半信半疑;下士聽了道的理論,大笑不止,認為荒誕不稽。如果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為道了。因此古時立言的人說過這樣的話:光明的道看似暗昧;前進的道好似後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嶇。崇高的德好似低矮的山穀;最潔白的東西,反而含有汙垢;廣大的德好似有不足之處;剛健的德好似怠惰;質樸而純真好像混濁未開。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棱角;最大的器具,反而最後完成;最大的聲響,反而聽來無聲無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沒有形狀。道幽隱而沒有名稱,無名無聲。隻有道使萬物善始善終,而萬物自始至終也離不開道。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