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經典首页 經典分类 切换频道
《老子》德經 作者:老子年代:春秋時期639[上一章] [下一章] [朗讀]

德經·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有上等德的人,不自以為有“德”,所以是有德。下等德的人是有心施“德”,所以他無德。有著上等“德”的人“無為”出於無意,所以無所不為。下等“德”的人,“無為”出於有意,所以無所作為。上“仁”的人有所作為,而是出於無意。上“義”的人有所作為,而是出於有意。上“禮”的人,出於有意。若是得不到回報。則攘臂使人從之。所以失去了“道”而後是“德”。失去了“德”而後是“仁”。失去了“仁”而後是“義”。失去了“義”而後是“禮”。當社會需要用“禮”時,虛擬敲詐也就隨之產生,禍亂也就隨之而來了。自以為很聰明的人,是以智取巧,真是愚昧的根源呀。所以大丈夫應該守質樸的大道,不虛偽敲詐,舍去禮的浮華,取用道德厚實。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