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原文
北虜馬生駒數日,則係騍馬於山半,駒在下盤旋,母子哀鳴相應,力掙而上,乃得乳。漸移係高處,駒亦漸登,故能陟峻如砥。今養馬宜就高山所在放牧,亦仿其法,馬自可用。
北方胡人所飼養的母馬生下小馬之後,就會將母馬拴在半山上,而讓小馬在山下盤旋,母子兩馬嘶鳴聲此起彼伏,小馬隻有奮力掙紮攀登上山,才能吃到母奶。過一段時間,再將母馬移往更高處,小馬為了吃奶就要爬更高的山。因此當小馬長大之後,行走險路就會有如奔馳平地一樣了。現在我們訓練戰馬的時候就應該在高地放牧,仿效胡人養馬的方法,日後,馬兒自然就能擔當重任。
又,倭國每生兒,親朋斂鐵相賀,即投於井中。歲取鍛煉一度,至長成刀,利不可當。今勳衛之家,世武為業,而家無銳刃。愚意亦宜仿此,箕裘弓冶,不足為笑也。
此外,聽說倭人生下男嬰,親友前來祝賀的時候,都會攜帶鐵器,投進主人家的水井之中,主人便會將親友所送的鐵器每年鍛煉一次,等嬰兒長大以後,就製成了刀,鋒利無比。而今勳衛之家,世代以武為業,但是家中卻找不到什麼鋒利的武器。按照我的看法,不如也仿效倭人的做法,子承父業,這沒有什麼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