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與敵戰,若道路不能通,糧餉不能進,推計不能誘,利害不能惑,須用正兵。正兵者,揀士卒,利器械,明賞罰,信號令。且戰且前,則勝矣。法曰:“非正兵,安能致遠?”
凡是對敵作戰,如果前進道路不暢通,糧餉供應不能運進保障,所施計謀不能引誘敵人上鉤,所設利害不能迷惑敵人,在這種情況下作戰,就必須采用正兵作戰。所謂“正兵”,就是指使用經過選拔而訓練有素、武器精良、賞罰嚴明、號令統一的正規大部隊,采取邊打邊進、步步為營的正麵進攻戰法,這樣作戰就能取得勝利。誠如兵法所說:“不發動正麵進攻,怎麼能夠進行遠程作戰呢!”
宋檀道濟為高祖北伐前鋒,至洛陽,凡拔城破壘,俘四千餘人。議者謂應戮以為京觀。道濟曰:“伐罪吊民,正在今日。王師以正為律,何必殺人!”皆釋而遣之。於是戎夷感悅,相率歸之者眾。
東晉將領檀道濟隨同中外大都督劉裕北伐後秦而擔任晉軍前鋒指揮官,他率軍正麵進攻洛陽,采取(分進合擊,步步推進的)正規戰法,迅速攻城破壘,俘獲敵人四千餘人。這時,他的部下有人提出把這些俘虜都殺害埋入坑內,壘起大丘,以威嚇當地人。但檀道濟卻反對說:“我軍出征是為了討伐罪惡,安撫人民,今天的事正要體現這種精神。我們是王師,要以正道為行兵律令,為什麼要靠殺人顯威風呢?”隨後將俘虜全部釋放遣送回家。於是,後秦民眾為之感化而欣悅,相繼前來歸附的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