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匡謬正俗 作者:顏師古  

卷一

論語

公冶長篇雲。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已矣。蓋言夫子刪詩書。定禮樂。讚易道。修春秋。所有文章。並可聞見。至於言性命之事及言天道。不可得而聞之。故論語雲。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又曰。子不語怪力亂神。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並其義也。而近代學者乃謂夫子之言語性情並與天道合。所以不可得而聞。離文析句。違經背理。綴文之士。鹹作此意用之。大為紕繆。若言夫子之言不可得聞者。論語二十篇所述夫子言語何從而得。又不應語弟子雲予欲無言。

或問曰。論語雲。直躬之父攘羊。注雲。攘。盜也。何以謂盜為攘。更有何義。答曰。按爾雅雲。攘。仍。因也。書雲。敚攘矯虔。即其事也。

毛詩序雲。關雎。後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今人讀風為諷天下。案序釋雲。上以風化下。下以諷刺上。此當言所以風天下。不宜讀為諷。又雲。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今人讀雲風以動之。不作諷音。案此蓋序釋風者訓諷訓教。諷刺謂自下而上。教化謂自上而下。今當讀雲諷以動之。不宜直作風也。

詩鄭氏箋雲。鵲之有巢。冬至加功。至春乃成。此言始起冬至加功力作巢。蓋直語耳。而劉昌宗。周續等音加為架。若以構架為義。則不應為架功也。

又詩傳曰。山夾水曰澗。此引爾雅正文。言兩山夾水名之為澗。居然可曉。而劉。周之徒又音夾為頰。於義無取。亦為專輒。

問曰。墉詩牆有茨篇雲。中冓之言。不可讀也。毛詩傳雲。讀。抽也。抽是何義。答曰。讀止謂道讀之讀。更訓為抽。翻成難曉。按許說文解字曰。籀。讀也。從竹。聲。即古抽字。是以籀或作。蓋毛公以籀解讀。傳寫字省。故止為抽。此當言讀。籀也。不得為抽引之義。又左氏傳雲其繇曰專之渝。其繇曰士刲羊之類。字雖為繇。音訓皆作籀。並謂讀卜筮卦繇之辭也。

衛詩芄蘭篇雲。能不我甲。毛詩傳曰。甲。狎也。毛公此釋蓋依爾雅本訓。而徐仙遂音甲為狎。案甲雖訓狎。自有本音。不當便讀為狎。譬猶斁字訓厭。葛覃篇雲。服之無斁。豈得讀雲服之無厭乎。若以甲有狎音假借為字者。不應方待訓詁始通其義也。

伯兮篇雲。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毛傳雲。背。北堂也。謂於堂北種之以忘憂耳。而陸士衡詩雲。焉得忘憂草。言樹背與襟。便謂身體前後種之。此亦誤也。

鄭詩。野有蔓草篇雲。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詩古本有水旁作專字者。亦有單作專字者。後人輒改為之漙字。讀為團圓之漙。作辭賦篇什用之。遞相因襲。曾無疑者。按呂氏字林。雨下作專。訓雲露貌。音上兗反。此字本作。或作漙耳。單作專者。古字從省。又上兗之音與婉相類。益知呂氏之說可依。本非團義矣。下雲零露瀼瀼者。豈複亦論其從橫之貌乎。

齊詩。南山篇雲。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禮雲。古之冠縮縫。今也衡縫。衡即橫也。不勞借音。而徐氏並音為橫。皆失之矣。

甫田篇雲。勞心忉忉。爾雅音。切切。憂也。後之賦者敘憂慘之情多為忉怛。王仲宣登樓賦雲。心淒愴以感發。意忉怛而憯惻。諸如此類。皆當音切。字與忉字相類。切字從刀七聲。傳寫誤亂。或變為忉。今之學者諷誦辭賦皆為忉怛。不複言切。失之遠矣。

小雅。鴻鴈篇序雲。至於矜寡。無不得其所焉。徐仙音矜為古頑反。案此詩當章言。爰及矜人。哀此鰥寡。故鄭箋雲。當及此可憐之人。謂貧窮者欲令賙餼之。鰥寡則哀之。其孤獨則收斂之。使有依也。尋序及詩意。蓋雲可矜憐之人及鰥寡者皆被勞來安集。鄭箋釋之。正得其理。而徐氏讀矜為鰥。既無所憑。大失本旨。

庭燎篇雲。夜未央。傳雲。央。旦也。鄭箋雲。夜未央猶言未渠央也。按秦詩。蒹葭篇雲。宛在水中央。禮。月令雲。中央。並是中義。許氏說文解字雲。央。中央也。一曰久。是則夜未央者。言其未中也。未久也。今關中俗呼二更。三更為夜央。夜半。此蓋古之遺言。謂夜之中耳。毛公訓央為旦。亦未知出於何典。而鄭君直釋雲未渠央。不解未渠何義。按俗語雲未渠央。亦言未遽央。遽與渠同。言未遽中耳。古詩雲。調弦未遽央。即是其事。康成不能指明其義。而更曲引未渠。雲複加以猶言。如博依之說。適令學者不曉其意。

北山篇雲。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或息偃在床。或不已於行。或不知叫號。或慘慘劬勞。或棲遲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樂飲酒。或慘慘畏咎。從上及下。句句相韻。叫號者。猶言諠呼自恣耳。非必要謂號咷之號。毛傳雲。叫。呼。號。召也。而徐仙乃音號為呼到反者。今讀者遵之。亦甚非也。

楚茨篇雲。以享以祀。以介景福。鄭箋雲。享。獻也。又信南山篇雲。享於祖考。大田詩亦雲。以享以祀。其義並同。此自可曉。而徐仙並音享為許亮反。未審其意。

楚茨又雲。徂賚孝孫。毛傳雲。賚。予也。徐仙音賚為來。亦所未詳。

大雅皇矣篇雲。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毛傳雲。莫。定也。鄭箋雲。求民之定。謂所歸就也。又桑柔篇雲。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釆其劉。瘼此下民。捋采之則葉爆爍而疏。人息其上則病於爆爍。喻群臣恣放。損王之德也。而末代文士引求民之莫以屬辭者。改莫為瘼。從而釋之雲求瘼謂其疾苦耳。至乃呼刺舉宰牧為求瘼。既易本字。妄為臆說。安施失所。比喻乖方。相承用之。曾無覺悟。雖采酌經詁而大違厥旨。亦為巨謬。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匡謬正俗

匡謬正俗

作者:顏師古
《匡謬正俗》正文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