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醫學源流論》 作者:徐大椿  

卷二十三 卷下·治法·腹內癰論

古之醫者,無分內外,又學有根柢,故能無病不識。後世內外科既分,則顯然為內證者,內科治之;顯然為外證者,外科治之。其有病在腹中,內外未顯然者,則各執一說,各擬一方,曆試諸藥,皆無效驗。輕者變重,重者即殞矣。此等證,不特外科當知之,即內科亦不可不辨明真確。知非己責,即勿施治,毋至臨危束手,而後委他人也。腹內之癰有數證;有肺癰,有肝癰,有胃脘癰,有小腸癰,有大腸癰,有膀胱癰。惟肺癰咳吐腥痰,人猶易辨。餘者或以為痞結,或以為瘀血,或以為寒痰,或以為食積,醫藥雜投,及至成膿,治已無及。

並有不及成膿而死者,病者、醫者,始終不知何以致死,比比然也。今先辨明痞結瘀血,寒痰食積之狀。凡痞結瘀血,必有所因,且由漸而成;寒痰則痛止無定,又必另現痰症;食積則必有受傷之日,且三五日後,大便通即散。惟外症則痛有常所,而遷延益甚。《金匱》雲:諸脈浮數,當發熱,而反淅淅惡寒,若有痛處,當發其癰。以手按腫上熱者,有膿;不熱者,無膿。此數句乃內癰真諦也。又雲∶腸癰之為病,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是也。若肝癰,則脅內隱隱痛,日久亦吐膿血。小腸癰,與大腸相似,而位略高。膀胱癰,則痛在少腹之下,近毛際,著皮即痛,小便亦艱而痛。胃脘癰,則有虛實二種,其實者易消;若成膿,必大吐膿血而愈。惟虛症則多不治,先胃中痛脹,久而心下漸高,其堅如石,或有寒熱,飲食不進,按之成痛,形體枯瘦,此乃思慮傷脾之症,不待癰成即死。故凡腹中有一定痛處,惡寒倦臥,不能食者,皆當審察,防成內癰。甚毋因循求治於不明之人,以至久而膿潰,自傷其生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醫學源流論》

《醫學源流論》

作者:徐大椿
《醫學源流論》卷上·經絡髒腑
《醫學源流論》卷上·脈
《醫學源流論》卷上·病
《醫學源流論》卷上·方藥
《醫學源流論》卷下·治法
《醫學源流論》卷下·書論
《醫學源流論》卷下·古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