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北溪字義》 作者:陳淳  

卷上·情

情與性相對。情者,性之動也。在心裏麵未發動底是性,事物觸著便發動出來是情。寂然不動是性,感而遂通是情。這動底隻是就性中發出來,不是別物,其大目則為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中庸隻言喜怒哀樂四個,孟子又指惻隱、羞惡、辭遜、是非四端而言,大抵都是情。性中有仁,動出為惻隱;性中有義,動出為羞惡;性中有禮智,動出為辭讓、是非。端是端緒,裏麵有這物,其端緒便發出從外來。若內無仁義禮智,則其發也,安得有此四端?大概心是個物,貯此性,發出底便是情。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雲雲。惻隱、羞惡等以情言,仁義等以性言。必又言心在其中者,所以統情性而為之主也。孟子此處說得卻備。又如大學所謂憂患、好樂及親愛、畏敬等,皆是情。中國古籍全錄

情者心之用,人之所不能無,不是個不好底物。但其所以為情者,各有個當然之則。如當喜而喜,當怒而怒,當哀而哀,當樂而樂,當惻隱而惻隱,當羞惡而羞惡,當辭讓而辭讓,當是非而是非,便合個當然之則,便是發而中節,便是其中性體流行,著見於此,即此便謂之達道。若不當然而然,則違其則,失其節,隻是個私意人欲之行,是乃流於不善,遂成不好底物,非本來便不好也。

情之中節,是從本性發來便是善,更無不善。其不中節是感物欲而動,不從本性發來,便有個不善。孟子論情,全把做善者,是專指其本於性之發者言之。禪家不合便指情都做惡底物,卻欲滅情以複性。不知情如何滅得?情既滅了,性便是個死底性,於我更何用?

孟子四端,是專就善處言之。喜怒哀樂及情等,是合善惡說。

樂記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性之欲便是情。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北溪字義》

《北溪字義》

作者:陳淳
《北溪字義》序
《北溪字義》卷上
《北溪字義》卷下
《北溪字義》補遺
《北溪字義》嚴陵講義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