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讀通鑑論》 作者:王夫之  

卷十八·後主

大臣不言,而疏遠之小臣諫,其國必亡。小臣者,權不足以相正,情不足以相接,聚而有言,言之婉,則置之若無,言之激,則必逢其怒,大臣雖營救而不能免,能免矣,且以免為幸,而言為徒設,況大臣之媢忌以相排也乎?大臣者,苟非窮凶極悖之主,不能輕殺也,故言可激也;苟非菽麥不辦之主,從容乘牖以人,故言可婉也,大臣秉正於上,而小臣亦恃之以敢言,然後可切言之,以曲成大臣之婉論,交相須也,而所情者終大臣也。大臣不言,小臣乃起而有言,觸昏昏者之怒,以益其惡,未有不亡矣。

夫大臣既導君以必亡矣,則為小臣者將何如而可哉?去而已矣。陳後主國垂危而縱欲以敗度,傅縡、章華危言而見殺,陳之亡,遲之十年而猶晚,而二子者,亦舍身飼虎之仁,君子所弗尚也。春秋書陳殺其大夫泄冶,說經者謂“洩冶失語默之節,不如高哀之全身”,非也。微者名姓不登於春秋,曰殺其大夫而著其名,洩治貴大夫也,諫而死,允矣,高哀名姓登於史策,亦貴大夫也,而去之,失臣節矣。縡與華非泄冶比也,胡為其以身試醒人之暴怒邪?其情忿,其言訐,唯恐刃之不加於項,而無救於陳之亡,何為也哉,

誠不忍故國之淪沒,而恥為隋屈,山之涯、水之涘,庸詎無潔身之所,而必於刑人之市私置此父母之遺體乎?於是而江總之邪益成;於是而施文慶、沈客卿之勢益張;於是而盈廷之口益箝;於是而隋人問罪之名益正。故陳必亡者也,殺二子而更速也。羸瘵者浮火方張,投以梔芩而斃逾速,二子之以自處而處人之宗社,無一可者也。

名教之於人甚矣!國雖破,君雖降,而下猶以降為恥,不能死而不以死為憂,行其誌以免於慚,名教未亡於心也。

陳亡,袁憲侍後主而不忍去;許善心奉使未返,而衰服以臨;周羅大臨三日,而後放兵散仗;陳叔慎置酒長歡,而謝基伏而流涕;任環勸王勇求陳後立之,不聽而棄官以隱;於仗節死義未能決也,而皆有可勸者焉。慕容、姚、苻、高氏之滅,未有此也,其或擁兵而起,則皆挾雄心以徼利者爾。晉南渡而衣冠移於江左,賢不肖之不齊,而風範廉隅養其恥心者,非暴君篡主之能銷鑠也。諸子之不死,隋不殺之耳,皆無自免於死之道也;無求免於死之道而不死,不死不足以為其節累。且陳氏之為君微矣,其得國也不以義,非有不可解君臣之分也;所不忍亡者,永嘉以來,中原士大夫之故國,先代僅存之文物,不忍淪沒於一旦也。雖然,陳不能守,而隋得之,固愈於五胡之種多矣。諸子者,視家鉉翁、謝枋得而尤可不死,然而毅然以名教自盡也,不尤賢乎!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讀通鑑論》

《讀通鑑論》

作者:王夫之
《讀通鑒論》卷一
《讀通鑒論》卷二
《讀通鑒論》卷三
《讀通鑒論》卷四
《讀通鑒論》卷五
《讀通鑒論》卷六
《讀通鑒論》卷七
《讀通鑒論》卷八
《讀通鑒論》卷九
《讀通鑒論》卷十
《讀通鑒論》卷十一
《讀通鑒論》卷十二
《讀通鑒論》卷十三
《讀通鑒論》卷十四
《讀通鑒論》卷十五
《讀通鑒論》卷十六
《讀通鑒論》卷十七
《讀通鑒論》卷十八
《讀通鑒論》卷十九
《讀通鑒論》卷二十
《讀通鑒論》卷二十一
《讀通鑒論》卷二十二
《讀通鑒論》卷二十三
《讀通鑒論》卷二十四
《讀通鑒論》卷二十五
《讀通鑒論》卷二十六
《讀通鑒論》卷二十七
《讀通鑒論》卷二十八
《讀通鑒論》卷二十九
《讀通鑒論》卷三十
《讀通鑒論》卷末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