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陳書》 作者:姚思廉  

列傳·卷十九

裴忌孫瑒
裴忌字無畏,河東聞喜人。祖父裴髦,是梁朝的中散大夫。父親裴之平,卓越豪邁而有誌向才略,官府征召補任為文德主帥。梁普通年間數路大軍北伐,裴之平隨都督夏侯直攻下渦、潼兩地,因戰功被封為費縣侯。適逢衡州轄區有人聚集成夥騷亂搶劫,天子下旨任命裴之平為假節、超武將軍、都督衡州五郡征討諸軍事。當裴之平到任以後,境內騷亂全部平定,梁武帝非常讚賞他。梁元帝承聖年間,連續升官任散騎常侍、右衛將軍、晉陵太守。世祖承接帝位,先後任命他為光祿大夫,慈訓宮衛尉,他都不肯赴任就職,卻築假山挖清池,栽花卉種樹木。自己靜居在裹麵,有在那裹終老一生的意願。後來在天康元年去世,被追贈為仁威將軍、光祿大夫,謐號是僖子。

裴忌,字無畏,河東聞喜人也。祖髦,梁中散大夫。父之平,倜儻有誌略,召補文德主帥。梁普通中眾軍北伐,之平隨都督夏侯亶克定渦、潼,以功封費縣侯。會衡州部民相聚寇抄,詔以之平為假節、超武將軍、都督衡州五郡征討諸軍事。及之平至,即皆平殄,梁武帝甚嘉賞之。元帝承聖中,累遷散騎常侍、右衛將軍、晉陵太守。世祖即位,除光祿大夫,慈訓宮衛尉,並不就,乃築山穿池,植以卉木,居處其中,有終焉之誌。天康元年卒,贈仁威將軍、光祿大夫,諡曰僖子。
裴忌少年時就聰明機敏,有見識度量,又閱讓了大量的史書傳記,為當時的人們所稱道。初入仕為鑿遜童王法曹參軍。{謎作亂時,苤顯招集勇士,隨從高祖陳霸先征剿,累計戰功被封為寧遠將軍。當高祖誅殺王僧辯時,王僧辯的弟弟王僧智起兵叛據昱巫,產擔派董他率兵進擊,王僅賀從西昌門出兵頑抗,董他與他相持苦戰,不能取勝。高祖對裴忌說:“三吳一帶深處腹地,一向被稱為富饒肥沃之區,即使是災年荒歲,也仍然是物阜民豐,如今叛賊們互相煽動聚集在那裹,可能會動搖天下民心。除了你就沒有人能安定那裹,你可要想出一個萬全之策來。”於是裴忌率領本部精兵,輕裝急進日夜兼程,從錢塘直奔吳郡,晚上到達城下,擊鼓呐喊佯為強攻,王僧智疑懼對方重兵壓境,就從水路輕舟脫身逃奔到杜寵那裹去了,裴忌隨即控製了吳郡。高祖嘉獎他,表奏天子任命他為吳郡太守。

忌少聰敏,有識量,頗涉史傳,為當時所稱。解褐梁豫章王法曹參軍。侯景之亂,忌招集勇力,隨高祖征討,累功為寧遠將軍。及高祖誅王僧辯,僧辯弟僧智舉兵據吳郡,高祖遣黃他率眾攻之,僧智出兵於西昌門拒戰,他與相持,不能克。高祖謂忌曰:“三吳奧壤,舊稱饒沃,雖凶荒之餘,猶為殷盛,而今賊徒扇聚,天下搖心,非公無以定之,宜善思其策。”忌乃勒部下精兵,輕行倍道,自錢塘直趣吳郡,夜至城下,鼓噪薄之。僧智疑大軍至,輕舟奔杜龕,忌入據其郡。高祖嘉之,表授吳郡太守。
高祖受憚為帝,下旨征召他入朝為左衛將軍。天嘉初年,裴忌出京擔任持節、南康內史。這時義安太守張紹賓在該郡反叛,世祖任命裴忌為持節、都督嶺北諸軍事,率領兵馬前往討伐。裴忌凱旋回京後,被任命為散騎常侍、司徒左長史。五年,又被任命為雲麾將軍、衛尉卿,封為東興縣侯,食邑六百產。

高祖受禪,征為左衛將軍。天嘉初,出為持節、南康內史。時義安太守張紹賓據郡反,世祖以忌為持節、都督嶺北諸軍事,率眾討平之。還除散騎常侍、司徒左長史。五年,授雲麾將軍、衛尉卿,封東興縣侯,邑六百戶。及華皎稱兵上流,高宗時為錄尚書輔政,盡命眾軍出討,委忌總知中外城防諸軍事。及皎平,高宗即位,太建無年,授東陽太守,改封樂安縣侯,邑一千戶。四年,入為太府卿。五年,轉都官尚書。
當華皎在長江上遊起兵作亂,逭時高宗總領尚書事主持朝政,命令各路大軍全部進發征討,同時委任裴忌全權主持京城內外城防諸軍事。到莖絲被消滅後,產塞即帝位,立建元年,任命苤墨為束陽太守,改封為樂安縣侯,食邑一千戶。四年,入朝任太府卿。五年,轉任都官尚書。

吳明徹督眾軍北伐,詔忌以本官監明徹軍。淮南平,授軍師將軍、豫州刺史。忌善於綏撫,甚得民和。改授使持節、都督譙州諸軍事、譙州刺史。未及之官,會明徹受詔進討彭、汴,以忌為都督,與明徹掎角俱進。呂梁軍敗,陷於周,周授上開府。隋開皇十四年,卒於長安,時年七十三。
吳明徹統領各路大軍北伐時,天子下旨命令盞疆以現任官職的身份為監軍。淮南平定後,任命他為軍師將軍、豫州刺史。裴忌為官在任善於安撫,很受民眾的愛戴。改任為使持節、都督譙業諸軍事、遮業刺史。還來不及到任,恰逢吳明翅奉旨進討彭、窪地區,同時天子也任命裴忌為都督,率領另一支部隊與吳明徹軍合成掎角之勢共同進發。後來全軍在呂梁覆沒,裴忌被俘,留在韭眉,韭周授予他上開府之職。隋朝開皇十四年,裴忌在長安去世,這年七十三歲。

孫瑒,字德璉,吳郡吳人也。祖文惠,齊越騎校尉、清遠太守。父循道,梁中散大夫,以雅素知名。瑒少倜儻,好謀略,博涉經史,尤便書翰。起家梁輕車臨川嗣王行參軍,累遷為安西邵陵王水曹中兵參軍事。王出鎮郢州,瑒盡室隨府,甚被賞遇。太清之難,授假節、宣猛將軍、軍主。王僧辯之討侯景也,王琳為前軍,琳與瑒同門,乃表薦為戎昭將軍、宜都太守,仍從僧辯救徐文盛於武昌。會郢州陷,乃留軍鎮巴陵,修戰守之備。俄而侯景兵至,日夜攻圍,瑒督所部兵悉力拒戰,賊眾奔退。瑒從大軍沿流而下,及克姑熟,瑒力戰有功,除員外散騎常侍,封富陽縣侯,邑一千戶。尋受假節、雄信將軍、衡陽內史,未及之官,仍遷衡州平南府司馬。破黃洞蠻賊有功,除東莞太守,行廣州刺史。尋除智武將軍,監湘州事。敬帝嗣位,授持節、仁威將軍、巴州刺史。
孫瑒字德璉,吳郡吳人人。祖父孫文惠,是齊朝的越騎校尉、清遠太守。父親孫循道,是梁朝的中散大夫,以風雅質樸聞名於世。

高祖受禪,王琳立梁永嘉王蕭莊於郢州,征瑒為太府卿,加通直散騎常侍。及王琳入寇,以瑒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郢、荊、巴、武、湘五州諸軍事、安西將軍、郢州刺史,總留府之任。周遣大將史寧率眾四萬,乘虛奄至,瑒助防張世貴舉外城以應之,所失軍民男女三千餘口。周軍又起土山高梯,日夜攻逼,因風縱火,燒其內城南麵五十餘樓。時瑒兵不滿千人,乘城拒守,瑒親自撫巡,行酒賦食,士卒皆為之用命。周人苦攻不能克,乃矯授瑒柱國、郢州刺史,封萬戶郡公。瑒偽許以緩之,而潛修戰具,樓雉器械,一朝嚴設,周人甚憚焉。及聞大軍敗王琳,乘勝而進,周兵乃解。瑒於是盡有中流之地,集其將士而謂之曰:“吾與王公陳力協義,同獎梁室,亦已勤矣。今時事如此,天可違乎!”遂遣使奉表詣闕。
孫瑒年輕時就卓越超群,喜歡研究戰術攻略,閱讀了大量的經書史傳,尤其熟習書牘文劄。在家中以布衣身份直接出任梁朝輕車臨川嗣王代理參軍,經多次升遷任安西邵陵王水曹中兵參軍事。邵篋王出鎮堅州,瑟墨全家隨王府一同前往,因此很受讚賞和禮遇。太清年間侯景叛亂時,逐墨被任命為假節、宣猛將軍、軍主。王僧辯討伐侯景時,王琳領兵馬前軍,因為與孫踢是同學,於是上表推薦孫埸為戎昭將軍、宜都太守,隨即跟從王僧辯前往武昌救援徐文盛。適逢郢州失陷,於是孫場的部隊就留在巴陵鎮守,作好攻守戰備。不多久侯景的叛軍殺到,不分晝夜地進攻巴陵外圍陣地,孫埸督領所部盡全力抵禦,結果叛軍敗退奔逃。於是孫場隨從大部隊沿長江東下,在攻克姑熟時,孫場力戰有功,被任命為員外散騎常侍,封為富陽縣侯,食邑一千戶。不久又被任命為假節、雄信將軍、衡陽內史,他還沒有赴任,隨即又升任為衡州平南府司馬。在任期內破黃洞蠻賊寇有功,被任命為東莞太守,代理廣州刺史。不久又被任命為智武將軍,監理湘州事務。梁敬帝繼承帝位後,任命他為持節、仁威將軍、巴州刺史。

天嘉元年,授使持節、散騎常侍、安南將軍、湘州刺史,封定襄縣侯,邑一千戶。瑒懷不自安,乃固請入朝,征為散騎常侍、中領軍。未拜,而世祖從容謂瑒曰:“昔硃買臣願為本郡,卿豈有意乎?”仍改授持節、安東將軍、吳郡太守,給鼓吹一部。及將之鎮,乘輿幸近畿餞送,鄉裏榮之。秩滿,征拜散騎常侍、中護軍,鼓吹如故。留異之反東陽,詔瑒督舟師進討。異平,遷鎮右將軍,常侍、鼓吹並如故。頃之,出為使持節、安東將軍、建安太守。光大中,以公事免,尋起為通直散騎常侍。
高祖受憚為帝,王琳在郢州另外奉立梁朝的永嘉王蕭莊為梁朝之主,並下詔書征召孫場為太府卿,加授通直散騎常侍。當王琳順流束下向內地進犯時,又任命孫場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郢荊巴武湘五州諸軍事、安西將軍、郢州刺史,總管留守府大小事務。北周派大將史寧率兵四萬,突然襲擊郢州城,孫埸部下協助防務的張世貴獻外城接應周兵,郢州城因此損失軍民男女三千餘人。周兵又堆起土山高架雲梯,日夜攻城進逼,且又乘風縱火,燒掉了內城南部的五十多幢樓房。適時孫埸的士卒不足一千人,都登上城樓守禦作戰,孫場親自巡視撫慰,向士卒敬酒勸食,士卒都樂於為他獻身效力。周兵竭盡全力也沒能攻下內城,於是假傳周主旨意任命孫埸為柱國、郢州刺史,封為萬戶郡公。孫埸假裝同意作為緩兵之計,同時暗中加緊修整作戰用的裝備,敵樓、城牆和守城器械等,一天之內整治如新,周兵對他非常害怕。到後來聽說陳朝主力軍已經打敗了王琳,即將乘勝而進,周兵遣才解圍而去。於是孫場控製了長江中流的全部地域,他召集將士並對他們說:“我和王琳共展才力同盡臣責,一道輔助梁室,也可以算是很努力了。現在速塹取代了鑾曲,墅隧也失敗了,既然這樣,天意難道能夠違抗麼!”於是派遣使者恭送表文到朝廷,表示歸順。

高宗即位,以瑒功名素著,深委任焉。太建四年,授都督荊、信二州諸軍事、安西將軍、荊州刺史,出鎮公安。瑒增修城池,懷服邊遠,為鄰境所憚。居職六年,又以事免,更為通直散騎常侍。及吳明徹軍敗呂梁,授使持節、督緣江水陸諸軍事、鎮西將軍,給鼓吹一部。尋授散騎常侍、都督荊、郢、巴、武、湘五州諸軍事、郢州刺史,持節、將軍、鼓吹並如故。十二年,坐疆埸交通抵罪。
天嘉元年,孫場被任命為使持節、散騎常侍、安南將軍、湘州刺史,封為定襄縣侯,食邑一千戶。孫場內心不安,一再請求入朝以表明自己並無異心,於是天子征召他為散騎常侍、中領軍。孫場還沒有赴任,世祖從容平靜地對他說:“以前西漢的朱買臣希望在故鄉吳郡為官,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意願呢?”於是改任他為持節、安束將軍、吳郡太守,賞賜鼓吹樂一部。當起程赴任的那天,天子親自到城郊為他餞行,鄉親鄰裏也為之感到光榮。任期屆滿,天子征召他入朝任散騎常侍、中護軍,賞賜的鼓吹樂保留。留異在塞墜反叛,天子下旨命令孫場督領水軍進討。留墨被平定之後,莖墨升任鎮右將軍,常侍職務、賞賜的鼓吹樂仍舊。不久,出京任使持節、安東將軍、建安太守。光大年間,因公事被免職,但沒多久又複職任通直散騎常侍。

後主嗣位,複除通直散騎常侍,兼起部尚書。尋除中護軍,複爵邑,入為度支尚書,領步兵校尉。俄加散騎常侍,遷侍中、祠部尚書。後主頻幸其第,及著詩賦述勳德之美,展君臣之意焉。又為五兵尚書,領右軍將軍,侍中如故。以年老累乞骸骨,優詔不許。禎明元年卒官,時年七十二。後主臨哭盡哀,贈護軍將軍,侍中如故,給鼓吹一部,朝服一具,衣一襲,喪事量加資給,諡曰桓子。
高宗即帝位,認為孫場的功績名望一向昭著,對他非常信任倚重。太建四年,任命他為都督荊信二州諸軍事、安西將軍、荊州刺史,出京鎮守公安。孫場到任後,高築城牆深挖城壕。恩威並用遠近順服,為周圍境外的人所敬畏。在職六年,又因事被免職,調任通直散騎常侍。到吳旦旦徹北伐大軍在旦鑿失敗後,莖墨被任命為使持節、統率沿遼水陸諸軍事、鎮西將軍,賞賜鼓吹樂一部。沒多久又被任命為散騎常侍、都督荊郢旦武姻五州諸軍事、堅業刺史,持節、將軍二職以及賞賜的鼓吹樂仍舊。十二年,因在國境上犯有內外交往罪被免職抵罪。

瑒事親以孝聞,於諸弟甚篤睦。性通泰,有財物散之親友。其自居處,頗失於奢豪,庭院穿築,極林泉之致,歌鍾舞女,當世罕儔,賓客填門,軒蓋不絕。及出鎮郢州,乃合十餘船為大舫,於中立亭池,植荷芰,每良辰美景,賓僚並集,泛長江而置酒,亦一時之勝賞焉。常於山齋設講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資奉,為學者所稱。而處己率易,不以名位驕物。時興皇寺朗法師該通釋典,瑒每造講筵,時有抗論,法侶莫不傾心。又巧思過人,為起部尚書,軍國器械,多所創立。有鑒識,男女婚姻,皆擇素貴。及卒,尚書令江總為其誌銘,後主又題銘後四十字,遣左民尚書蔡徵宣敕就宅鐫之。其詞曰:“秋風動竹,煙水驚波。幾人樵徑,何處山阿?今時日月,宿昔綺羅。天長路遠,地久雲多。功臣未勒,此意如何。”時論以為榮。瑒二十一子,鹹有父風。世子讓,早卒。第二子訓,頗知名,曆臨湘令,直閣將軍、高唐太守。陳亡入隋。
高宗繼承了帝位,恢複孫埸官職任命他為通直散騎常侍,兼起部尚書。不多久又任命他為中護軍,恢複爵位和食邑,入朝為度支尚書,兼任步兵校尉。隨即加任散騎常侍,升任侍中、祠部尚書。多次駕臨他家看望慰問,還吟詩作賦讚頌莖墨的功勳品德,展示君臣之間的親近之意。莖璺又擔任五兵尚書,領右軍將軍,侍中職務仍然擔任。因為年老,多次請求退休,但天子下旨屢屢挽留。禎明元年在職去世,這年七十二歲。篷王親自吊唁致哀,追贈為護軍將軍,侍中職位保留,賞賜鼓吹樂一部,出席大典禮的專用禮服全副,常用官衣一套,喪事費用由國庫優厚供給,謐號是桓子。

史臣曰:在梁之季,寇賊實繁,高祖建義杖旗,將寧區夏,裴忌早識攀附,每預戎麾,摧鋒卻敵,立功者數矣。孫瑒有文武幹略。見知時主,及行軍用兵,師司馬之法,至於戰勝攻取,屢著勳庸,加以好施接物,士鹹慕向。然性不循恒,頻以罪免,蓋亦陳湯之徒焉。
孫瑒侍奉父母以孝順聞名,對幾位弟弟非常厚道和睦。生性通脫平和,有財物就散發給親友。但他自己的住處卻有追求奢侈豪華的缺陷,庭院之間修築蹊徑蜿蜒相通,極盡林泉勝境之美,諸多歌曲、樂器、舞蹈、女伎,都是當時很少有誰能比得上的,家中已經高朋滿座,PI#I,仍然車水馬龍絡繹不絕。當他出京鎮守郢州時,竟然把十多艘船隻聯結成龐然大舫,在大舫中建造亭榭池苑,種植荷花菱角,每逢良辰美景,則邀請許多賓客同僚,盛設酒宴而泛流長江,可以說是當時最佳的遊賞方式了。孫場還常常在名山的學齋裹開設講堂,招集玄言儒學之士講學,冬夏兩季還供給資財費用,很為學者們所稱頌。而他為人則率直平易,不因自己名聲大地位高就瞧不起別人。當時興皇寺朗法師對佛學了解全麵精通佛典,孫場每次造訪他講經之處,與他討論經義時有爭論,僧侶們對他沒有不仰慕敬服的。再者他巧妙的構思超越常人,擔任起部尚書時,對許多軍用民用器械,都有創造改進。孫埸還具有對人的鑒賞識別能力,男女婚嫁,都選擇自己平素所看重的人。當他去世後,尚書令江總為他寫了墓誌銘,後主又在墓誌銘後麵題寫了一段四十個字的悼詞,派左民尚書蔡征前往宣讀並到墓地鎊刻在石碑上。這段悼詞是:“秋風動竹,煙水驚波。幾人樵徑,何處山阿?今時日月,宿昔綺羅。天長路速,地久雲多。功臣未勒,此意如何?”(大意是:“秋風秋竹驚噩訊,秋水嗚嗚奏悲歌。三五樵人緣山徑,遣體何處托山阿?今時日月仍猶在,曾見將軍擁綺羅。天高地久路漫漫,欲覓忠魂雲水多。英姿未繡麒麟閣,朕心慊慊當如何?”)當時輿論以此為榮。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陳書》

《陳書》

作者:姚思廉
《陳書》本紀
《陳書》列傳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