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遼史》 作者:脫脫  

列傳·卷十八

蕭敵烈(拔剌)耶律盆奴蕭排押(恒德匹敵)耶律資忠耶律瑤質耶律弘古高正耶律的琭大康乂
蕭敵烈,字涅魯袞,宰相撻烈四世孫。識見與器度廣大深遠,為鄉裏所推許尊重。初時擔任牛群敞史。聖宗得知他賢能,征召入宮侍衛,遷國舅詳穩。

蕭敵烈,字涅魯袞,宰相撻烈四世孫。識度弘遠,為鄉裏推重。始為牛群敞史。帝聞其賢,召入侍,遷國舅詳穩。統和二十八年,帝謂群臣曰:“高麗康肇弑其君誦,立誦族兄詢而相之,大逆也。宜發兵問其罪。”群臣皆曰可。敵烈諫曰:“國家連年征討,士卒抏敝。況陛下在諒陰,年穀不登,創痍未複。島夷小國,城壘完固,勝不為武,萬一失利,恐貽後悔。不如遣一介之使,往問其故。彼若伏罪則已;不然,俟服除歲豐,舉兵未晚。”時令已下,言雖不行,識者韙之。明年,同知左夷離畢事。改右夷離畢。開泰初,率兵巡西邊。時夷離堇部下閘撒狘撲裏、失室、勃葛率部民遁,敵烈追擒之,令複業,遷國舅詳穩。從樞密使耶律世良伐高麗。還,加同政事門下平章事,拜上京留守。敵烈為人寬厚,達政體,廷臣皆謂有王佐才。漢人行宮都部署王繼忠薦其材可為樞密使,帝疑其黨而止。為中京留守,卒。族子忽古,有傳。弟拔剌。
統和二十八年(1010),皇上對群臣說“:高麗康肇殺害其國君王誦,立誦的族兄王詢為帝而自己任宰相,此乃大逆不道。應當派兵問罪。”群臣都說好。敵烈勸諫說:“國家連年征討,士卒疲困。何況陛下正在居喪;年成不好糧食欠收,創傷至今沒有平複。高麗乃是島夷小國,城池修繕得很堅固。勝之不足以顯示我國威風,萬一失利,恐怕將來後悔。不如派一介之使者,前往責問其緣故。他如果認罪就罷了;不然的話,等到您服喪期滿,年成也好了,再發兵也不為晚。”當時軍令已經下達,上奏的言論雖然沒有被采納,但有識者還是認為他說得很對。

拔剌,字別勒隱。多智,善騎射。開泰間,以兄為右夷離畢,始補郎君,累遷奚六部禿裏太尉。太平末,大延琳叛,拔剌將北、南院兵往討,遇於蒲水,南院兵少卻。至手山,複與賊遇。拔剌乃易兩院旗幟,鼓勇力戰,破之。上聞,以手詔褒獎,賜內廄馬。重熙中,遷四捷軍詳穩,謝事歸鄉裏。數歲,起為昭德軍節度使,尋改國舅詳穩,卒。
次年(1011),為同知左夷離畢事。改任右夷離畢。開泰初,率兵巡行西部邊境。當時夷離堇部下閘撒笰撲裏、失室、勃葛率領部民逃遁,敵烈追擊擒獲之,讓他們恢複舊業。不久敵烈遷任國舅詳穩。隨從樞密使耶律世良討伐高麗。回國,加同政事門下平章事,拜為上京留守。

耶律盆奴,字胡獨堇,惕隱涅魯古之孫。景宗時,為烏古部詳穩,政尚嚴急,民苦之。有司以聞,詔曰:“盆奴任方麵寄,以細故究問,恐損威望。”尋遷馬群太保。統和十六年,隱實燕軍之不任事者,汰之。二十八年,駕征高麗,盆奴為先鋒。至銅州,高麗將康肇分兵為三以抗我軍:一營於州西,據三水之會,肇居其中;一營近州之山;一附城而營。盆奴率耶律弘古擊破三水營,擒肇,李玄蘊等軍望風潰。會大軍至,斬三萬餘級,追至開京,破敵於西嶺。高麗王詢聞邊城不守,遁去。
敵烈為人寬厚,通曉為政之要領,朝臣們都認為他有輔佐帝王創業治國的才能。漢人行宮都部署王繼忠舉薦他才能可任樞密使,皇上懷疑王是其黨人從而作罷。任中京留守,不久去世。

盆奴入開京,焚其王宮,乃撫慰其民人。上嘉其功,遷北院大王,薨。
耶律盆奴,字胡獨堇,惕隱涅魯古的孫子。景宗時,任烏古部詳穩,為政崇尚嚴酷,百姓很痛苦。有司將情況上奏,皇上下詔說:“盆奴身為方麵要員,因為小錯而追究尋罪,恐怕有損威望。”不久遷任馬群太保。

蕭排押,字韓隱,國舅少父房之後。多智略,能騎射。統和初,為左皮室詳穩,討阻卜有功。四年,破宋將曹彬、米信兵於望都。凡軍事有疑,每預參決。尋總永興宮分糺及舍利、拽剌、二皮室等軍,與樞密使耶律斜軫收複山西所陷城邑。是冬,攻宋,隸先鋒,圍滿城,率所部先登,拔之,改南京統軍使。尚衛國公主,拜駙馬都尉,加同政事門下平章事。十三年,曆北、南院宣徽使。條上時政得失及賦役法,上嘉納焉。十五年,加政事令,遷東京留守。二十二年,複攻宋,將渤海軍,下德清軍。後蕭撻凜卒,專任南麵事。宋和議成,為北府宰相。聖宗征高麗,將兵由北道進,至開京西嶺,破敵兵,斬數千級。高麗王詢懼,奔平州。排押入開京,大掠而還。帝嘉之,封蘭陵郡王。開泰二年,以宰相知西南麵招討使。五年,進王東平。排押為政寬裕而善斷,諸部畏愛,民以殷富,時議多之。七年,再伐高麗,至開京,敵奔潰,縱兵俘掠而還。渡茶、陀二河,敵夾射,排押委甲仗走,坐是免官。太平三年,複王豳,薨。弟恒德。
統和十六年(998),審核燕軍之中不稱職者,淘汰剔除之。二十八年(1010),皇上親征高麗,盆奴擔任先鋒。到銅州,高麗將領康肇兵分三路以抵抗我軍:一路設營於銅州城西麵,據守三水交會之處,康肇就在其中;一路設營於州城附近的山上;一路依傍州城而安營。盆奴率領耶律弘古擊破三水營,擒獲康肇,李玄蘊等人所部軍隊望風潰逃。適逢我大軍到來,斬首三萬餘級。追至開京,擊破敵軍於西嶺。王詢聽說邊城失守,逃走了。

恒德,字遜寧。有膽略而善謀。統和元年,尚越國公主,拜駙馬都尉,遷南麵林牙。從宣徽使耶律阿沒裏征高麗還,改北麵林牙。會宋將曹彬、米信侵燕,耶律休哥與恒德議軍事,多見信用,為東京留守。六年,上攻宋,圍沙堆,恒德獨當一麵。城上矢石如雨,恒德意氣自若,督將士奪其陴。城陷,中流矢,太後親臨視,賜藥。攻長城口,複先登,太後益多其功。時高麗未附,恒德受詔,率兵拔其邊城。王始懼,上表請降。十二年八月,賜啟聖竭力功臣。從都部署和朔奴討兀惹,未戰,兀惹請降。恒德利其俘獲,不許。兀惹死戰,城不能拔。和朔奴議欲引退,恒德曰:“以彼倔強,吾奉詔來討,無功而還,諸部謂我何!若深入多獲,猶勝徒返。”和朔奴不得已,進擊東南諸部,至高麗北鄙。比還,道遠糧絕,士馬死傷者眾,坐是削功臣號。十四年,為行軍都部署,伐蒲盧毛朵部。還,公主疾,太後遣宮人賢釋侍之,恒德私焉。公主恚而薨,太後怒,賜死。後追封蘭陵郡王。子匹敵。
盆奴進入開京,焚燒其王宮,然後安撫存恤百姓。皇上嘉獎其功勞,遷為北院大王,不久去世。

匹敵,字蘇隱,一名昌裔。生未月,父母俱死,育於禁掖。既長,尚秦晉王公主,拜駙馬都尉,為殿前副點檢。統和八年,改北麵林牙。太平四年,遷殿前都點檢,出為國舅詳穩。九年,渤海大延琳叛,劫掠鄰部,與南京留守蕭孝穆往討。孝穆欲全城降,乃築重城圍之,數月,城中人陰來納款,遂擒延琳,東京平,以功封蘭陵郡王。十一年,聖宗不豫。先是,欽哀與仁德皇後有隙,以匹敵嚐為後所愛,忌之。時護衛馮家奴上變,誣後弟浞卜與匹敵謀逆,以皇後攝政,徐議當立者。公主竊聞其謀,謂匹敵曰:“爾將無罪被戮。與其死,何若奔女直國以全其生!”匹敵曰:“朝廷詎肯以飛語害忠良?寧死弗適他國。”及欽哀攝政,殺之。
蕭排押,字韓隱,國舅少父房的後代。富於智慧謀略,擅長騎馬射箭。

耶律資忠,字沃衍,小字劄剌,係出仲父房。兄國留善屬文,聖宗重之。時妻弟之妻阿古與奴通,將奔女直國,國留追及奴,殺之,阿古自經。阿古母有寵於太後,事聞,太後怒,將殺之。帝度不能救,遣人訣別,問以後事。國留謝曰:“陛下憫臣無辜,恩漏九泉,死且不朽!”既死,人多冤之。在獄著《兔賦》、《寤寐歌》,為世所稱。
統和初,任左皮室詳穩,討伐阻卜立有戰功。四年(986),擊破宋將曹彬、米信兵馬於望都。凡遇軍事有疑問處,他每每參加決斷。不久總管永興宮分糾及舍利、拽剌、二皮室等軍,與樞密使耶律斜軫收複山西失陷的城邑。這年冬天,進攻宋,排押隸屬於先鋒軍,包圍滿城,率領部下先行登城,攻下滿城,改任南京統軍使。娶衛國公主,拜駙馬都尉,升任同政事門下平章事。

資忠博學,工辭章,年四十未仕。聖宗知其賢,召補宿衛。數問以古今治亂,資忠對無隱。開泰中,授中丞,眷遇日隆。初,高麗內屬,取女直六部地以賜。至是,貢獻不時至,詔資忠往問故。高麗無歸地意。由是權貴數短於上,出為上京副留守。三年,再使高麗,留弗遣。資忠每懷君親,輒有著述,號《西亭集》。帝與群臣宴,時一記憶曰:“資忠亦有此樂乎?”九年,高麗上表謝罪,始送資忠還。帝郊迎,同載以歸,命大臣宴勞,留禁中數日。謂曰:“朕將屈卿為樞密,何如?”資忠對曰:“臣不才,不敢奉詔。”乃以為林牙,知惕隱事。初,資忠在高麗也,弟昭為著帳郎君,坐罪沒家產。至是,乃複橫帳,且還舊產,詔以外戚女妻之。是時,樞密使蕭合卓、少師蕭把哥有寵,資忠不背俯附,詆之。帝怒,奪官。數歲,出知來遠城事,曆保安、昭德二軍節度使。聖宗崩,表請會葬。既至,伏梓宮大慟曰:“臣幸遇聖明,橫被構譖,不獲盡犬馬報。”氣絕而蘇,興宗命醫治疾。久之,言國舅侍中無憂國心,陛下不當複用唐景福舊號,於是用事者惡之,遣歸鎮,卒。弟昭,有傳。
十三年(995),曆任北、南院宣徽使。逐條上奏時政之得失,以及征收賦役之法,皇上嘉許並采納之。十五年(997),升任政事令,遷東京留守。二十二年(1004),又攻宋,率渤海軍,攻下德清軍。蕭撻凜去世,排押專任南麵事。與宋和議達成後,任北府宰相。

耶律瑤質,字拔裏堇,積慶宮人。父侯古,室韋部節度使。瑤質篤學廉介,有經世誌。統和十年,累遷至積慶宮使。聖宗嚐諭瑤質曰:“聞卿正直,是以進用。國有利害,爾言宜無所隱。”由是所陳多見嘉納。上征高麗,破康肇軍於銅州,瑤質之力為多。王詢乞降,群臣議皆謂宜納。瑤質曰:“王詢始一戰而敗,遽求納款,此詐耳,納之恐墮其奸計。待其勢窮力屈,納之未晚。”已而詢果遁,清野無所獲。其眾阻險而壘,攻之不下,瑤質以計降之。擢拜四蕃部詳穩。時招討使耶律頗的為總官,瑤質恥居其下,上表曰:“臣先朝舊臣,今既垂老,乞還新命,覬得常侍左右。”帝曰:“朕不使汝久處是任。”且命無隸招討,得專奏事到部。戢暴懷善,政績顯著。卒於官。
聖宗征討高麗,排押率兵由北路進軍,到開京西嶺,擊敗敵軍,斬首數千級。王詢恐懼,逃奔平州。排押進入開京,大肆搶掠而回。皇上嘉許他,封為蘭陵郡王。開泰二年(1013),以宰相身份知西南麵招討使。五年(1016),進位為東平王。

耶律弘古,字盆訥隱,遙輦鮮質可汗之後。統和初,嚐以軍事任為拽剌詳穩,尋徙南京統軍使。十三年,徇地南鄙,克敵於四嶽橋,斬首百餘級。攻宋,以戰功遷東京留守,封楚國公。後伐高麗,副先鋒耶律盆奴,擒康肇於銅州。三十年,西北部叛,從南府宰相耶律奴瓜討之。及典禁軍,號令整肅,諸部多降。尋遷侍中,卒。
排押為政寬容而善於決斷,諸部敬畏愛戴,百姓因此而富足,時論讚許他。七年(1018),再次討伐高麗,到開京,敵人奔逃潰散,排押放縱士兵俘擄搶掠而回。渡茶、陀二河,敵人夾岸射擊,排押拋棄甲仗逃跑,因此而被免官。太平三年(1023),複位為豳王,逝世。弟蕭恒德。

高正,不知何郡人。統和初,舉進士第,累遷樞密直學士。上將伐高麗,遣正先往諭意。及還,遷右仆射。時高麗王詢表請入覲,上許之,遣正率騎兵千人迓之。館於路,為高麗將卓思正所圍。正以勢不可敵,與麾下壯士突圍出,士卒死傷者眾。上悔輕發,釋其罪。明年,遷工部侍郎,為北院樞密副使。開泰五年卒。
蕭恒德,字遜寧。富於膽略而善於謀劃。

耶律的琭,字耶寧,仲父房之後。習兵事,為左皮室詳穩。統和二十八年,伐高麗,的琭率本部軍與盆奴等擒康肇、李玄蘊於銅州。帝壯之曰:“以卿英才,為國戮力,真吾家千裏駒也!”乃賜禦馬及細鎧。明年,為北院大王,出為烏古敵烈部都詳穩。年七十二卒。
統和元年(983),娶越國公主,拜為駙馬都尉,遷南麵林牙。隨從宣徽使耶律阿沒裏征討高麗回國,改任北麵林牙。適逢宋將曹彬、米信侵犯燕地,耶律休哥與恒德商議軍事,他的許多建議均被采納,任東京留守。

大康乂,渤海人。開泰間,累官南府宰相,出知黃龍府,善綏撫,東部懷服。榆裏底乃部長伯陰與榆烈比來附,送於朝。且言蒲盧毛朵界多渤海人,乞取之。詔從其請。康乂領兵至大石河駝準城,掠數百戶以歸。未幾卒。
六年(988),皇上進攻宋,包圍沙堆,恒德獨擋一麵。城上箭矢飛石如雨,恒德神色自若,督促將士們奪占城牆。城被攻陷,恒德身中流矢,太後親自前往探視,賜給醫藥。進攻長城口時,恒德又率先登城,太後更加嘉賞其功績。當時高麗未曾歸附,恒德接受詔令,率兵攻下其邊城。高麗王治恐懼,上表請降。

論曰:高句驪弑其君誦而立詢,遼興問罪之師,宜其簞食壺漿以迎,除舍以待;而乃乘險旅拒,俾智者竭其謀,勇者窮其力。雖得其要領,而端端獨居一海之中自若也。豈服人者以德而不以力歟?況乎殘毀其宮室,係累其民人,所謂以燕伐燕也歟?嗚呼!朱崖之棄,捐之之力也,敵烈之諫有焉。
十二年(994)八月,賜號為啟聖竭力功臣。隨從都部署和朔奴討伐兀惹,還未接戰,兀惹請求投降。恒德貪圖通過作戰來繳獲財物擒獲俘虜,不接受投降。兀惹拚死作戰,城池無法伐下。和朔奴商議想要撤退,恒德說:“正因為敵方倔強不屈,我們奉詔令前來討伐,如果無功而回,諸部怎麼看我們呢?如果再進軍深入多繳獲些,還強似空手而回。”和朔奴不得已,進軍攻擊東南諸部,到達高麗北部邊境。待到回國時,路遠糧盡,人員馬匹死傷慘重,因此恒德被削去功臣名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遼史》

《遼史》

作者:脫脫
《遼史》本紀
《遼史》誌
《遼史》表
《遼史》列傳
《遼史》附錄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