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梁書》 作者:姚思廉  

列傳·卷二十八

裴邃兄子之高之平之橫夏侯亶弟夔魚弘附韋放
裴邃字淵明,河東聞喜人,是魏朝的襄州刺史裴綽的後代。他的祖父叫裴壽孫,家住在壽陽縣,是宋武帝的前軍長史。他的父親叫裴仲穆,當過驍騎將軍。裴邃十歲時就會寫文章,擅長《左氏春秋》。南齊建武初年,刺史蕭遙昌引薦他當州府主簿。壽陽縣裹有八公山廟,蕭遙昌為之立碑,讓裴邃撰寫碑文,碑文深受稱讚和欣賞。裴邃考中秀才後,在朝廷的取士考試中高中榜首,被任命為奉朝請。

裴邃,字淵明,河東聞喜人,魏襄州刺史綽之後也。祖壽孫,寓居壽陽,為宋武帝前軍長史。父仲穆,驍騎將軍。邃十歲能屬文,善《左氏春秋》。齊建武初,刺史蕭遙昌引為府主簿。壽陽有八公山廟,遙昌為立碑,使邃為文,甚見稱賞。舉秀才,對策高第,奉朝請。
東昏侯即位後,始安王蕭遙光任撫軍將軍、揚州刺史,他引薦裴邃當參軍。後來,蕭遙光敗落,裴邃回到壽陽,正遇上刺史裴叔業獻出壽陽向魏國投降,豫州的貴族大戶全都被驅逐劫掠,裴邃於是跟隨大家向北遷徙,魏國皇帝宣武帝非常看重他,任命他為司徒屬,中書郎,魏郡太守。魏國派遣王肅鎮守壽陽,裴邃堅決請求跟隨王肅,暗中計劃回到南方去。天監初年,裴邃自己逃出魏國,回到南朝,被任命為後軍諮議參軍。裴邃自己要求到邊境去效力,於是又任命他為輔國將軍、廬江郡太守。當時魏國大將呂頗率領五萬大軍突然前來進攻廬江郡,裴邃率領自己的部下進行抵抗,打敗了魏軍,裴邃被加任右軍將軍。

東昏踐阼,始安王蕭遙光為撫軍將軍、揚州刺史,引邃為參軍。後遙光敗,邃還壽陽,值刺史裴叔業以壽陽降魏,豫州豪族皆被驅掠,邃遂隨眾北徙。魏主宣武帝雅重之,以為司徒屬,中書郎,魏郡太守。魏遣王肅鎮壽陽,邃固求隨肅,密圖南歸。天監初,自拔還朝,除後軍諮議參軍。邃求邊境自效,以為輔國將軍、廬江太守。時魏將呂頗率眾五萬奄來攻郡,邃率麾下拒破之,加右軍將軍。
五年,出征邵陽洲,魏軍在淮河上搭了一座長橋遇河。裴邃修築堡壘向長橋逼進,每次作戰都能取勝,因此,他暗地襄製作了沒有煙囪的艦船。正碰上下大雨,淮河水位暴漲,裴邃帶人乘坐艦船徑直來到長橋旁邊,魏軍大吃一驚,潰不成軍,裴邃等人乘勝追擊,大敗魏軍。裴邃進而攻克羊石城,殺了城主元康。又攻破霍丘城,將城主寧永仁斬首。之後,又平定小峴,攻下合肥。裴邃因功被封為夷陵縣子,食邑三百戶。遷任冠軍長史、廣陵郡太守。

五年,征邵陽洲,魏人為長橋斷淮以濟。邃築壘逼橋,每戰輒克,於是密作沒突艦。會甚雨,淮水暴溢,邃乘艦徑造橋側,魏眾驚潰,邃乘勝追擊,大破之。進克羊石城,斬城主元康。又破霍丘城,斬城主甯永仁。平小峴,攻合肥。以功封夷陵縣子,邑三百戶。遷冠軍長史、廣陵太守。
裴邃和同鄉人一起進入魏武廟,並議論起帝王的功業。他妻子的外甥王篆之偷偷向高祖告密,說“裴邃說了很多大話,有不忠於君主的跡象”。因此,裴邃被降職,任始安郡太守。裴邃立誌要在邊陲立功,不願意到太清閑的地方去,就寫了一封書信給呂僧珍說:“從前阮鹹、顏延有‘二始’的歎息,我的才能比不上古人,現在是三始,這不是我的心願,該怎麼辦?”還沒有到達始安郡,正巧魏軍進攻宿預,皇帝韶令裴邃前去抵禦魏軍。裴邃行進到直瀆這個地方,魏軍就撤退了。裴邃遷任右軍諮議參軍、豫章王的雲麾府司馬,率領他的部隊幫助守衛石頭城。後出任童陵郡太守,他開墾屯田,公家私人都感到方便。又遷任遊擊將軍、朱衣直合,在殿省內當值。不久,遷任假節、明威將軍、西戎校尉、北梁州和秦州二州刺史。他又開創了屯田敷千頃,糧倉裹裝滿了糧食,造就可以省去或停止對邊境的運輸,軍民都得以安定。於是他們相繼送來一千多匹絹,裴邃從容地說:“你們不應該這樣,但我又不能違逆你們的心意。”於是,他衹象征性地收下了其中的兩匹絹而已。回朝後,任給事中、雲騎將軍、朱衣直合將軍,遷任大匠卿。

邃與鄉人共入魏武廟,因論帝王功業。其妻甥王篆之密啟高祖,雲“裴邃多大言,有不臣之跡。”由是左遷為始安太守。邃誌欲立功邊陲,不願閑遠,乃致書於呂僧珍曰:“昔阮鹹、顏延有‘二始’之歎。吾才不逮古人,今為三始,非其願也,將如之何!”未及至郡,會魏攻宿預,詔邃拒焉。行次直瀆,魏眾退。遷右軍諮議參軍、豫章王雲麾府司馬,率所領助守石頭。出為竟陵太守,開置屯田,公私便之。遷為遊擊將軍、硃衣直閣,直殿省。尋遷假節、明威將軍、西戎校尉、北梁、秦二州刺史。複開創屯田數千頃,倉廩盈實,省息邊運,民吏獲安,乃相率餉絹千餘匹。邃從容曰:“汝等不應爾;吾又不可逆。”納其絹二匹而已。還為給事中、雲騎將軍、硃衣直閣將軍,遷大匠卿。
普通二年,義州刺史文僧明獻義州叛投到魏國,魏軍前來支援。皇帝任命裴邃為假節、信武將軍,督領大軍討伐魏軍。裴邃深入魏國境內,從邊城借道,出其不意,而魏國所部署的義州刺史塹晝占據了擅公蛆,塑窒打敗了撾畫,並進而包圍了府城,封壽自己反綁雙手請求投降,義州於是被平定。裴邃被授予持節、督北徐州諸軍事、信武將軍、北徐州刺史,還沒到職上任,又遷任督豫州、北豫州、霍州三州諸軍事、豫州刺史,坐鎮合肥。

普通二年,義州刺史文僧明以州叛入於魏,魏軍來援。以邃為假節、信武將軍,督眾軍討焉。邃深入魏境,從邊城道,出其不意。魏所署義州刺史封壽據檀公峴,邃擊破之,遂圍其城,壽麵縛請降,義州平。除持節、督北徐州諸軍事、信武將軍、北徐州刺史。未之職,又遷督豫州、北豫、霍三州諸軍事、豫州刺史,鎮合肥。
四年,裴邃進封號為宣毅將軍。遣年,梁朝大軍準備北伐,任命裴邃督征討諸軍事,率領騎兵三千,先行襲擊壽陽。九月壬戌,隊伍連夜到達壽陽,進攻壽陽的外城,殺掉守關士兵進入內城,一天襄就戰了九個回合,而後軍蔡秀成因為迷路,沒有及時趕到,裴邃因為後援斷絕,就抽身回師了。在遣襄,裴邃再次整頓軍隊,收集士兵。命令幾位將領各自用不同服裝顏色互相區別開。裴邃自己率領穿黃袍的騎兵,先向狄丘、甓城、黎漿等城進攻,全都被攻下。屠滅了安城、馬頭、沙陵等戍所。遣年冬季,開始修築芍陂。第二年,又攻下了魏國的新蔡郡,占領的地盤一直到了鄭城,汝水、潁水之間的人民,到處都來響應。魏國守衛壽陽的將領長孫稚、河間王元琛率領五萬大軍,出城前來挑戰,裴邃統率四個將領分作四翼等待魏軍,命令直合將軍李祖憐假裝逃跑,引誘長孫稚,長孫稚率所有人馬去追李祖憐,逭時,裴邃埋伏的四翼部隊相繼出動,魏軍被打得大敗。斬首一萬多級。長孫稚等人奔走逃命,回城後,關閉城門堅守,不敢再出城作戰。遣一年的五月,裴邃在軍營中去世。被迫贈為侍中、左衛將軍,送給他鼓吹一部,進爵位為侯爵,增加食邑七百戶。謐號烈。

四年,進號宣毅將軍。是歲,大軍將北伐,以邃督征討諸軍事,率騎三千,先襲壽陽。九月壬戌,夜至壽陽,攻其郛,斬關而入,一日戰九合,為後軍蔡秀成失道不至,邃以援絕拔還。於是邃複整兵,收集士卒,令諸將各以服色相別。邃自為黃袍騎,先攻狄丘、甓城、黎漿等城,皆拔之。屠安成、馬頭、沙陵等戍。是冬,始脩芍陂。明年,複破魏新蔡郡,略地至於鄭城,汝潁之間,所在響應。魏壽陽守將長孫稚、河間王元琛率眾五萬,出城挑戰。邃勒諸將為四甄以待之,令直閣將軍李祖憐偽遁以引稚,稚等悉眾追之,四甄競發,魏眾大敗。斬首萬餘級。稚等奔走,閉門自固,不敢複出。其年五月,卒於軍中。追贈侍中、左衛將軍,給鼓吹一部,進爵為侯,增邑七百戶。諡曰烈。
裴邃平時少言寡語,不苟言笑,思想深沉,有謀略,他為政寬和開明,能得到士兵們的衷心擁護。他為人端方正直有威儀,將士官吏們又都很敬畏他,很少有人敢犯法。他去世後,淮河、膽水間的人民沒有不流淚涕泣的,他們認為裴邃如果不死的話,洛陽不致被攻陷。

邃少言笑,沉深有思略,為政寬明,能得士心。居身方正有威重,將吏憚之,少敢犯法。及其卒也,淮、肥間莫不流涕,以為邃不死,洛陽不足拔也。
裴邃的兒子裴之禮,字子義,由國子生而中第,補任邵陵王的國左常侍、信威行參軍。邵陵王任南兗州長官時,裴之禮被任命為長流參軍,沒有到任,仍然留下宿衛,補任直合將軍。逭時他父親去世了,服喪期滿後,他襲封父親的爵位,因而請求跟隨軍隊討伐壽陽,被任命為雲麾將軍,遷任散騎常侍。又另外進攻魏國的廣陵城,平定了逭座城後,被授予信武將軍、西豫州刺史,加任輕車將軍,任黃門侍郎,遷任中軍宣墟王的司馬。不久任都督北徐州、仁州、睢州三州諸軍事、信武將軍、韭筮蛆刺史。後被征召為太子左衛率,兼任衛尉卿,轉任少府卿。裴之擅去世後,謐號壯。他的兒子裴政,在承聖年間,任官職為給事黃門侍郎。絲墮淪陷後,他隨例進入厘魏。

子之禮,字子義,自國子生推第,補邵陵王國左常侍、信威行參軍。王為南兗,除長流參軍,未行,仍留宿衛,補直閣將軍。丁父憂,服闋襲封,因請隨軍討壽陽,除雲麾將軍,遷散騎常侍。又別攻魏廣陵城,平之,除信武將軍、西豫州刺史,加輕車將軍,除黃門侍郎,遷中軍宣城王司馬。尋為都督北徐、仁、睢三州諸軍事、信武將軍、北徐州刺史。征太子左衛率,兼衛尉卿,轉少府卿。卒,諡曰壯。子政,承聖中,官至給事黃門侍郎。江陵陷,隨例入西魏。
裴之高字如山,是裴邃兄長中散大夫裴髦的兒子。初入仕時任州從事、新都縣令、奉朝請,遷任參軍。裴之高讀了不少書,少年時自以為意誌和氣概很了不起,經常跟隨他的叔父裴遼東征西討,所到之處都立功,深受裴邃的器重,裴邃把軍事政務都委任他去辦理。在壽陽戰役中,裴邃在軍營中去世,裴之高隸屬於夏侯夔,平定了壽陽,被授予平北豫章長史、梁郡太守,被封為都城縣男,食邑二百五十戶。當時魏國的汝陰前來歸附梁朝,皇帝令裴之高去接應,並授予他假節、飆勇將軍、穎州刺史。有些士民乘天黑造反,他們跳牆而入,裴之高率領家裹的仆人和部下奮力反擊,反賊遣才逃散。裴之高因父親去世回到京都。被起用為光速將軍,參加討伐陰陵的強盜,平定了這夥強盜,裴之高被任命為譙州刺史。又回京擔任左軍將軍,出任南譙郡太守、監督北徐州,遷任員外散騎常侍。不久,被授予雄信將軍、西豫州刺史,其他官職依舊。侯景之亂發生後,裴之高率領大軍入城救援,南豫州刺史、鄱陽嗣王範命命令墓之台總管絲右援軍諸軍事,駐紮在張公洲。柳仲禮到橫絲,裴之高派船隻二百多艘迎接塑倥擅,他們和童塞等人會合,都在直擅這個地方建立營寨,占據建興莖。城池被攻陷以後,苤之庖回到合膽,與鄱陽王蘆箠向西逆流而上。剛到塹蔡,隊伍將近一萬人,沒有所屬的主人,梁元帝派蕭慧正去召裴之高來,任命他為侍中、護軍將軍。裴之高到後,秉承皇帝旨意,被授予特進、金紫光祿大夫。裴主茵去世,終年七十三歲。被迫贈為侍中、儀同三司,送鼓吹一部。謐號恭。

之高字如山,邃兄中散大夫髦之子也。起家州從事、新都令、奉朝請,遷參軍。頗讀書,少負意氣,常隨叔父邃征討,所在立功,甚為邃所器重,戎政鹹以委焉。壽陽之役,邃卒於軍所,之高隸夏侯夔,平壽陽,仍除平北豫章長史、梁郡太守,封都城縣男,邑二百五十戶。時魏汝陰來附,敕之高應接,仍除假節、飆勇將軍、潁州刺史。士民夜反,逾城而入,之高率家僮與麾下奮擊,賊乃散走。父憂還京。起為光遠將軍,合討陰陵盜賊,平之,以為譙州刺史。又還為左軍將軍,出為南譙太守、監北徐州,遷員外散騎常侍。尋除雄信將軍、西豫州刺史,餘如故。侯景亂,之高率眾入援,南豫州刺史、鄱陽嗣王範命之高總督江右援軍諸軍事,頓於張公洲。柳仲禮至橫江,之高遣船舸二百餘艘迎致仲禮,與韋粲等俱會青塘立營,據建興苑。及城陷,之高還合肥,與鄱陽王範西上。稍至新蔡,眾將一萬,未有所屬。元帝遣蕭慧正召之,以為侍中、護軍將軍。到江陵,承製除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卒,時年七十三。贈侍中、儀同三司,鼓吹一部。諡曰恭。子畿,累官太子右衛率、雋州刺史。西魏攻陷江陵,畿力戰死之。
裴之高的兒子裴畿,屢次擔任太子右衛率、雋州刺史。西魏攻陷江陵時,裴畿奮力作戰而死。

之平字如原,之高第五弟。少亦隨邃征討,以軍功封都亭侯。曆武陵王常侍、扶風、弘農二郡太守,不行,除譙州長史、陽平太守。拒侯景,城陷後,遷散騎常侍、右衛將軍、太子詹事。
裴之平字如原,是裴之高的第五個弟弟。少年時也跟隨裴邃征討,因軍功被封為都亭侯。曆任武陵王的常侍、扶風弘農二郡的太守,沒有赴任,又被授予譙州郡長史、陽平郡太守。他參加抗拒侯景,城被攻陷後,遷任散騎常侍、右衛將軍、太子詹事。

之橫字如嶽,之高第十三弟也。少好賓遊,重氣俠,不事產業。之高以其縱誕,乃為狹被蔬食以激厲之。之橫歎曰:“大丈夫富貴,必作百幅被。”遂與僮屬數百人,於芍陂大營田墅,遂致殷積。太宗在東宮,聞而要之,以為河東王常侍、直殿主帥,遷直閣將軍。侯景亂,出為貞威將軍,隸鄱陽王範討景。景濟江,仍與範長子嗣入援。連營度淮,據東城。京都陷,退還合肥,與範溯流赴湓城。景遣任約上逼晉熙,範令之橫下援,未及至,範薨,之橫乃還。
裴之橫字如嶽,是裴之高的第十三個弟弟。少年時喜好四處遊蕩,很看重豪俠義氣,不願從事生產事業。裴之高因為他的放縱荒誕,就給他做了一床窄被子,並衹給他吃蔬食,以此來激勵他。裴之橫歎息說:“大丈夫我富貴以後,一定要做一百幅被子。”於是和家襄的僮仆好幾百人,來到芍陂,大規模開墾荒地,因此而達到殷富,有了積累。梁太宗蕭綱還是太子時,聽說了裴之橫的事,就邀他來京城,讓他當河東王常侍、直殿主帥,遷任直合將軍。侯景之亂時,裴之橫出任貞威將軍,附屬於鄱陽王蕭範,跟他一起討伐侯景。侯景渡過了長江,裴之橫就和蕭範的長子蕭嗣回京增援。他們連營渡過淮河,占領了東城。京都被攻陷後,裴之橫撤退回到合肥,與蕭範一起逆流而上,奔赴湓城。侯景派遣任約往上遊進逼晉熙,蕭範命令裴之橫往下遊援救,還沒到達目的地,蕭範去世,裴之橫就回來了。

時尋陽王大心在江州,範副梅思立密要大心襲湓城,之橫斬思立而拒大心。大心以州降景。之橫率眾與兄之高同歸元帝,承製除散騎常侍、廷尉卿,出為河東內史。又隨王僧辯拒侯景於巴陵,景退,遷持節、平北將軍、東徐州刺史,中護軍,封豫寧侯,邑三千戶。又隨僧辯追景,平郢、魯、江、晉等州,恒為前鋒陷陣。仍至石頭,破景,景東奔,僧辯令之橫與杜掞入守台城。及陸納據湘州叛,又隸王僧辯南討焉。於陣斬納將李賢明,遂平之。又破武陵王於硤口。還除吳興太守,乃作百幅被,以成其初誌。
當時尋陽王蕭大心在江州,蕭範的副將梅思立秘密邀約蘆去坐襲擊,墓主撞殺死了撞墨立而後抵禦蕭大心。蕭大心獻江州投降了侯景。裴之橫率領自己的部隊與他的兄長裴之高一起歸附梁元帝,秉承皇帝旨意,被任命為散騎常侍、廷尉卿,出任河東郡內史。又跟隨王僧辯在巴陵這個地方抵抗侯景,侯景退回去後,裴之橫遷任持節、平北將軍、束徐州刺史,中護軍,被封為瓊空堡,食邑三千戶。又跟隨王僅盤追討追景,平郢、魯、江、晉等幾個州,裴之橫一直擔任先鋒衝鋒陷陣。就在石頭這個地方,打敗景,景奔向東逃跑,僧辯鎰命墓之橫與絲魍進入皇垣守衛。後來,墮曲依靠翅反叛,墓丈之橫又跟隨王僧辯向南討伐陸納。在戰陣上殺死陸納的大將李賢明,於是平定了逭場叛亂。裴之橫還在硤口打敗丫武陵王。他回來後,被任命為吳興郡太守,就做了一百幅被子,以實現他當初的誌願。

後江陵陷,齊遣上黨王高渙挾貞陽侯攻東關,晉安王方智承製,以之橫為使持節、鎮北將軍、徐州刺史,都督眾軍,給鼓吹一部,出守蘄城。之橫營壘未周,而齊軍大至,兵盡矢窮,遂於陣沒,時年四十一。贈侍中、司空公,諡曰忠壯。子鳳寶嗣。
後來,江陵被攻陷,南齊派遣上黨王高渙扶持貞陽侯進攻束關,晉安王蕭方智秉承皇帝旨意,任命裴之橫為使持節、鎮北將軍、徐州刺史,都督眾軍,並送給鼓吹一部,出京守衛蘄城。裴之橫還沒有修築好軍營的壁壘,而南齊的大軍就已經到了,裴之橫的隊伍逭時士兵大多戰死,箭矢用盡,裴之橫也在陣地上戰死,終年四十一歲。被追贈為侍中、司空公,謐號忠壯。他的兒子蕭鳳寶繼嗣。

夏侯亶,字世龍,車騎將軍詳長子也。齊初,起家奉朝請。永元末,詳為西中郎南康王司馬,隨府鎮荊州,亶留京師,為東昏聽政主帥。及崔慧景作亂,亶以捍禦功,除驍騎將軍。及高祖起師,詳與長史蕭穎胄協同義舉,密遣信下都迎亶,亶乃齎宣德皇後令,令南康王纂承大統,封十郡為宣城王,進位相國,置僚屬,選百官。建康城平,以亶為尚書吏部郎,俄遷侍中,奉璽於高祖。天監元年,出為宣城太守。尋入為散騎常侍,領右驍騎將軍。六年,出為平西始興王長史、南郡太守,父憂解職。居喪盡禮,廬於墓側,遺財悉推諸弟。八年,起為持節、督司州諸軍事、信武將軍、司州刺史,領安陸太守。服闋,襲封豊城縣公。居州甚有威惠,為邊人所悅服。十二年,以本號還朝,除都官尚書,遷給事中、右衛將軍、領豫州大中正。十五年,出為信武將軍、安西長史、江夏太守。十七年,入為通直散騎常侍、太子右衛率,遷左衛將軍,領前軍將軍。俄出為明威將軍、吳興太守。在郡複有惠政,吏民圖其像,立碑頌美焉。普通三年,入為散騎常侍,領右驍騎將軍,轉太府卿,常侍如故。以公事免,未幾,優詔複職。五年,遷中護軍。
夏侯亶字世龍,是車騎將軍夏侯詳的長子。南齊初年,夏侯直離家入仕,當了奉朝請。永元末年,夏侯詳任西中郎南康王的司馬,隨著王府鎮守荊州,夏侯直留在京師,任束昏侯的聽政主帥。在崔慧景作亂時,夏侯宣因護衛皇帝的功勞,被授予驍騎將軍。高祖興起義師時,夏侯詳和長史蕭穎胄協商共同舉起義旗,他們秘密派遣信使到京都去迎接夏侯直出來,夏侯直就攜帶宣德皇後的手令,令南康王纂位繼承皇帝大統,封十郡為宣城王,進位為相國,設置官僚屬下,選舉百官。建康城被平定後,任命夏侯直為尚書吏部郎,不久遷任侍中,他把皇帝的玉璽奉獻給了高祖。天監元年,夏侯直出任宣城郡太守。不久被召入任散騎常侍,兼任右驍騎將軍。六年,出任平西始興王的長史、南郡太守,因父親去世而解除職務。在服喪期間,他完全做到符合禮節,在父親墳墓旁邊搭了一個草棚,自己就住在裹麵,父親遺留下來的財產,他全都推讓給了幾個弟弟。八年,夏侯直被起用為持節、督司州諸軍事、信武將軍、司州刺史,兼任安陸郡太守。服喪期滿後,他襲封為豐城縣公。夏侯直在州任官職上很有威儀和惠政,為邊境人民所悅服。十二年,以原來的封號回到朝廷,被授予都官尚書,遷任給事中、右衛將軍、兼任豫州大中正。十五年,出任為信武將軍、安西長史、江夏郡太守。十七年,被召入任通直散騎常侍、太子右衛率,遷任左衛將軍,兼任前軍將軍。不久又出任明威將軍、吳興郡太守。他在郡守職位上又實行惠政,郡裹的官吏和百姓給他晝了像,立石碑歌頌他的德政。普通三年,被召入任散騎常侍,兼任右驍騎將軍,轉任太府卿,常侍一職如故。因公家事務被免官,不久,皇帝特下韶令讓他官複原職。五年,遷任中護軍。

六年,大舉北伐。先遣豫州刺史裴邃帥譙州刺史湛僧智、曆陽太守明紹世、南譙太守魚弘、晉熙太守張澄,並世之驍將,自南道伐壽陽城,未克而邃卒。乃加亶使持節,馳驛代邃,與魏將河間王元琛、臨淮王元彧等相拒,頻戰克捷。尋有密敕,班師合肥,以休士馬,須堰成複進。七年夏,淮堰水盛,壽陽城將沒,高祖複遣北道軍元樹帥彭寶孫、陳慶之等稍進,亶帥湛僧智、魚弘、張澄等通清流澗,將入淮、肥。魏軍夾肥築城,出亶軍後,亶與僧智還襲,破之。進攻黎漿,貞威將軍韋放自北道會焉。兩軍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獲男女口七萬五千人,米二十萬石。詔以壽陽依前代置豫州,合肥鎮改為南豫州,以亶為使持節、都督豫州緣淮南豫霍義定五州諸軍事、雲麾將軍、豫、南豫二州刺史。壽春久罹兵荒,百姓多流散,亶輕刑薄賦,務農省役,頃之民戶充複。大通二年,進號平北將軍。三年,卒於州鎮。高祖聞之,即日素服舉哀,贈車騎將軍。諡曰襄。州民夏侯簡等五百人表請為亶立碑置祠,詔許之。
六年,梁朝大規模北伐,先派遣豫州刺史裴邃統率譙州刺史湛僧智、曆陽郡太守明紹世、南譙郡太守魚弘、晉熙郡太守張澄,這些人都是當世的驍將。他們從南道進伐壽陽城,還未攻克而裴邃就去世了。就加任夏侯直為使持節,騎馬急馳前去代替裴邃,他和魏軍將領河間王元琛、臨淮王元或等互相交戰,他頻頻出戰,每次都告捷。不久,皇帝下了一道密令,讓他們班師回合肥,以便使士兵和馬匹得到休息,等到大堰築成後再進軍。七年夏季,淮河堤堰裹的水非常盛大,壽陽城將被淹沒,高祖又派遣北道軍元樹統率彭晝孫、陳慶之等逐漸推進一些,夏侯宣統率畫豐登、魚弘、強運等疏通遣遮溯,準備進入進回、旦巳丞。蘇軍沿旦巴丞兩岸修築城牆,從夏±室皇軍隊的後麵衝出,夏侯直輿湛僧智回馬襲擊,打敗了魏軍。又進攻黎漿,梁貞威將軍韋放從北道前來與夏侯直部會合。兩軍合到一起後,所到之處,魏軍全都投降,城池被攻下。投降的城池一共有五十二座,俘獲男女人七萬五千人,米二十萬石。皇帝下詔,依照前代的製度,在壽陽代置瓊叢,盒旦曖改為畝遼川,任命夏堡皇為使持節、都督豫州和沿淮河的南豫州、霍州、義州、魚出共五州諸軍事、雲麾將軍、邃業、盧瓊業二州的刺史。壽春地區長久以來遭受兵燹之災,百姓大多四處流散,夏侯直實行減輕刑罰降低賦稅的政策,讓百姓全力務農,省去勞役,很快,人民的戶口敷就擴充到原來的規模了。大通二年,夏±室皇進封號為平北將軍。三年,他在州鎮任上去世。產祖梁武帝聽到噩耗,當天就穿著素衣舉行哀悼,並追贈他為車騎將軍。謐號襄。州民夏侯簡等五百人向皇帝上表,請求為夏侯直立碑建祠,皇帝下詔允許。

亶為人美風儀,寬厚有器量,涉獵文史,辯給能專對。宗人夏侯溢為衡陽內史,辭日,亶侍禦坐,高祖謂亶曰:“夏侯溢於卿疏近?”稟答曰:“是臣從弟。”高祖知溢於亶已疏,乃曰:“卿傖人,好不辨族從。”亶對曰:“臣聞服屬易疏,所以不忍言族。”時以為能對。
夏侯直為人風度翩翩,儀表俊美,性情寬厚,器量很大,涉獵文史,能言善辯,並能見問就答。與他同族的夏侯溢擔任了衡陽郡的內史,向皇帝辭行那天,夏侯直陪坐在皇帝身邊,高祖梁武帝對夏侯直說:“夏侯溢和你的關係是遠還是近?”夏侯宜回答說:“他是臣的堂弟。”高祖知道夏侯溢已經和夏侯直疏遠,就說:“你這個北方人,連同族同宗人都分辨不清。”夏侯宣回答說:“臣聽說同服中的兄弟姐妹容易疏遠,所以不忍心說是同族。”當時人們都認為他擅長應對。

亶曆為六郡三州,不修產業,祿賜所得,隨散親故。性儉率,居處服用,充足而已,不事華侈。晚年頗好音樂,有妓妾十數人,並無被服姿容。每有客,常隔簾奏之,時謂簾為夏侯妓衣也。
夏侯宜曆任過六個郡三個州的長官,他不為自己積蓄產業,所得到的官俸和皇帝的賞賜,隨手就散發給了親戚和朋友。他本性儉樸,所居住的地方和服裝用品等,都衹是夠用而已,不追求華麗奢侈。夏侯直晚年非常喜愛音樂,他養了十幾名藝妓和妾,都沒有什麼姿色容貌和衣服。每當有客人來,藝妓們就隔著簾子演奏音樂,當時人們都說,逭簾子就是夏侯藝妓們的衣服。夏侯宜有兩個兒子:夏侯誼,夏侯損。夏侯誼襲封了豐城公的爵位,曆任太子舍人,洗馬等官職。太清年間,侯景作亂侵犯京城,夏侯誼和弟弟夏侯損率領自己的部下進入京城作戰,二人都死於圍城之中。

亶二子:誼,損。誼襲封豊城公,曆官太子舍人,洗馬。太清中,侯景入寇,誼與弟損帥部曲入城,並卒圍內。
夏侯夔字季龍,是夏侯宣的弟弟。剛離家入仕,就任南齊南康王的府行參軍。中興初年,遷任司徒屬。天監元年,任太子洗馬,中舍人,中書郎。父親去世後為父親守喪,服喪期滿後,被授予大匠卿,主持造太極殿的事務。普通元年,任邵陵王的信威長史,執行府國事務。遣年,出任假節、征遠將軍,隨機向北征討,回來後被授予給事黃門侍郎。二年,作為裴邃的副官協助征討盞業,平定了盞蚶。三年,代替兄長夏堡直出任昱璺型太守,不久,遷任假節、征遠將軍、西旦困逮旦塑二郡的太守。七年,被征召任衛尉,沒有拜官,又改任持節、督司州諸軍事、信武將軍、司州刺史,兼任安陸郡太守。

夔字季龍,亶弟也。起家齊南康王府行參軍。中興初,遷司徒屬。天監元年,為太子洗馬,中舍人,中書郎。丁父憂,服闋,除大匠卿,知造太極殿事。普通元年,為邵陵王信威長史,行府國事。其年,出為假節、征遠將軍,隨機北討,還除給事黃門侍郎。二年,副裴邃討義州,平之。三年,代兄亶為吳興太守,尋遷假節、征遠將軍、西陽、武昌二郡太守。七年,征為衛尉,未拜,改授持節、督司州諸軍事、信武將軍、司州刺史,領安陸太守。
八年,皇帝命令夏侯夔統率壯武將軍裴之禮、直合將軍任思祖從義陽道出發,進攻平靜、穆陵、陰山三關,結果攻下了這三關。這時譙州刺史湛僧智在廣陵包圍了魏國束豫州刺史元慶和,並進入它的外城。魏軍將領元顥伯率領軍隊奔赴救援,湛僧智迎擊魏軍並打敗了這支隊伍,夏侯夔從武陽前來輿湛僧智會合,切斷了魏軍回去的退路。元慶和在城內築起柵欄,以便加固自己的防守設施,夏侯夔來到後,元慶和於是請求投降。夏侯夔要把功勞讓給湛僧智,湛僧智說:“元慶和的心意是要向您投降,而不願意向我僧智投降,我今天如果去接受他的投降,肯定是違背他的心意;而且僧智我所統領的是招募來的烏合之眾,不能依法統禦降軍。您主持軍隊一直很嚴格,必定沒人敢違反命令,您去接受投降,接納歸附,是最合適的了。”因此,夏侯夔就登上城牆,拔掉魏軍的旗幟,樹起梁朝軍隊的旗鼓,眾人沒有一個敢輕舉妄動,元慶和整頓隊伍出城,軍隊裹沒有人搞暗中活動。投降的男女人口一共四萬多人,小米六十萬斛,其餘物品也大致如此。元顯伯聽到消息後連夜逃跑,梁朝大軍緊緊追趕,活捉了二萬多人,斬殺的人不可勝數。皇帝下韶命湛僧智兼管束豫州,鎮守廣陵。夏侯夔帶領軍隊屯駐安陽。夏侯夔又派遣偏將屠減楚城,俘獲了全部人馬,從此義陽的北道就與魏國斷絕了來往。

八年,敕夔帥壯武將軍裴之禮、直閣將軍任思祖出義陽道,攻平靜、穆陵、陰山三關,克之。是時譙州刺史湛僧智圍魏東豫州刺史元慶和於廣陵,入其郛。魏將元顯伯率軍赴援,僧智逆擊破之,夔自武陽會僧智,斷魏軍歸路。慶和於內築柵以自固,及夔至,遂請降。夔讓僧智,僧智曰:“慶和誌欲降公,不願降僧智,今往必乖其意;且僧智所將為烏合募人,不可禦之以法。公持軍素嚴,必無犯令,受降納附,深得其宜。”於是夔乃登城拔魏幟,建官軍旗鼓,眾莫敢妄動,慶和束兵以出,軍無私焉。凡降男女口四萬餘人,粟六十萬斛,餘物稱是。顯伯聞之夜遁,眾軍追之,生擒二萬餘人,斬獲不可勝數。詔以僧智領東豫州,鎮廣陵。夔引軍屯安陽。夔又遣偏將屠楚城,盡俘其眾,由是義陽北道遂與魏絕。
大通二年,魏國的郢州刺史元願達請求向梁朝投降,梁武帝命郢州刺史元樹前往迎接元願達,夏侯夔也從楚城前來會合,於是就留在郡裹鎮守了。皇帝命令改魏郢州為北司州,任命夏侯夔為北司州刺史,兼督司州。三年,遷任使持節,進封號為仁威將軍,被封為保城縣侯,食邑一千五百戶。中大通二年,被征召任右衛將軍,因他的生身母親去世而離職。

大通二年,魏郢州刺史元願達請降,高祖敕郢州刺史元樹往迎願達,夔亦自楚城會之,遂留鎮焉。詔改魏郢州為北司州,以夔為刺史,兼督司州。三年,遷使持節,進號仁威將軍,封保城縣侯,邑一千五百戶。中大通二年,征為右衛將軍,丁所生母憂去職。
當時魏國的南兗州刺史劉明以譙城歸附梁朝,皇帝詔令派遣鎮北將軍元樹統率軍隊去接應,起任夏侯夔為雲麾將軍,見機行事,討伐北方。不久,夏侯夔被任命為使持節、督南豫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六年,轉任使持節、督豫州、淮州、陳州、頒州、建州、霍州、義州七個州的諸軍事、豫州刺史。豫州多年來遭受戰爭侵犯,大多數人失業,夏侯夔就統率軍人在蒼陵築起堤壩,用水灌溉田地一千多頃,一年後收獲穀子一百多萬石,用來充當儲備,同時也供給貧困人家,境內百姓都依賴他而活了下來。夏侯夔的兄長夏侯直先前曾擔任過這個官職,到現在夏侯夔又位居此官。兄弟二人都給鄉裏留下了恩惠,老百姓作歌讚頌他們道:“我之有州,頻仍夏侯;前兄後弟,布政優優。”夏侯夔在州裹任官七年,成績很大,名聲很好,遠近的人都依附於他。共有部曲一萬人,馬二千匹,這些人全都是精兵強將,善於騎射,成為當時的一件盛事。夏侯夔性情豪放奢侈,他的後房裹的藝伎侍妾以百計數,全都穿羅紗做的衣服,飾戴金翠首飾。他還愛好結交人士,從不因自己官高位重而自視清高,他的家裹經常是高朋滿座,文武官員都有,當時的人們也因這事而稱道他。大同四年,夏侯夔在豫州去世,終年五十六歲。皇帝下韶舉行哀悼活動,賜辦喪事用的錢二十萬,布二百匹。追贈他為侍中、安北將軍。謐號桓。

時魏南兗州刺史劉明以譙城入附,詔遣鎮北將軍元樹帥軍應接,起夔為雲麾將軍,隨機北討。尋授使持節、督南豫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六年,轉使持節、督豫、淮、陳、潁、建、霍、義七州諸軍事、豫州刺史。豫州積歲寇戎,人頗失業,夔乃帥軍人於蒼陵立堰,溉田千餘頃。歲收穀百餘萬石,以充儲備,兼贍貧人,境內賴之。夔兄亶先經此任,至是夔又居焉。兄弟並有恩惠於鄉裏,百姓歌之曰:“我之有州,頻仍夏侯;前兄後弟,布政優優。”在州七年,甚有聲績,遠近多附之。有部曲萬人,馬二千匹,並服習精強,為當時之盛。性奢豪,後房伎妾曳羅縠飾金翠者亦有百數。愛好人士,不以貴勢自高,文武賓客常滿坐,時亦以此稱之。大同四年,卒於州,時年五十六。有詔舉哀,賻錢二十萬,布二百匹。追贈侍中、安北將軍。諡曰桓。
夏侯夔的兒子夏侯讚繼嗣,作官至太仆卿。夏侯讚的弟弟夏侯翻,少年時行為粗險,品行輕薄,經常停留在鄉裏,帶領他父親的部曲,充當州襄的助防,刺史蕭淵明引用他當府長史。蕭淵明在彭城戰死以後,夏侯譜又當侯景的長史。不久,侯景舉兵反叛,夏侯語作為先驅部隊首先渡江,他把隊伍停頓在京城西邊的士林館,攻破府邸官第以及百姓中的富裕人家進行劫掠,把人家的子女和財產貨物,全都據為已有。蕭淵明在州裹有四個侍妾,章氏、於氏、王氏、阮氏,都長得非常漂亮。蕭淵明在魏國戰死後,他的侍妾全都回到了京城的府第,夏侯諸到來後,進入府第把她們都納為自己的侍妾了。

子撰嗣,官至太仆卿。撰弟譒,少粗險薄行,常停鄉裏,領其父部曲,為州助防,刺史蕭淵明引為府長史。淵明彭城戰沒,複為侯景長史。景尋舉兵反,譒前驅濟江,頓兵城西士林館,破掠邸第及居人富室,子女財貨,盡略有之。淵明在州有四妾,章、於、王、阮,並有國色。淵明沒魏,其妾並還京第,譒至,破第納焉。
魚弘是襄陽人。他身高八尺,皮膚白皙,容貌俊美。他多次跟隨皇帝征討,經常擔任軍隊的前鋒,曆任南譙郡、盱眙郡、竟陵郡的太守。他經常對別人說:“我當郡守,有所謂四盡:水裹魚鱉盡,山中獐鹿盡,田中米穀盡,村裹民庶盡。大丈夫人生在世,就像一粒灰塵棲落在小草中一樣輕微,又像一匹白馬跳過山隙一樣短暫。人生的歡樂和富貴能享受多久呢!”因此,他盡情地喝酒賞賜,擁有侍妾百餘人,金銀珠翠不可勝敷,服飾玩物車馬,都是當時的絕品。魚弘遷任平西湘東王的司馬,新興、永寧二郡的太守,在官任上去世。

魚弘,襄陽人。身長八尺,白皙美姿容。累從征討,常為軍鋒,曆南譙、盱眙、竟陵太守。常語人曰:“我為郡,所謂四盡:水中魚鱉盡,山中麞鹿盡,田中米穀盡,村裏民庶盡。丈夫生世,如輕塵棲弱草,白駒之過隙。人生歡樂富貴幾何時!”於是恣意酣賞,侍妾百餘人,不勝金翠,服玩車馬,皆窮一時之絕。遷為平西湘東王司馬、新興、永寧二郡太守,卒官。
韋放字元直,是車騎將軍韋睿的兒子。他最初當齊晉安王的寧朔迎主簿,高祖駕臨壅州時,又召他任主簿。韋放身高七尺七寸,腰帶有八圍,容貌非常偉岸。天監元年,任盱眙郡太守,回京後被授予通直郎,不久任輕車晉安王的中兵參軍,遷任鎮右始興王的諮議參軍,因父親去世而離職。服喪期滿後,襲封為永昌縣侯,出任輕車童王王的長史、襄陽郡太守。轉任假節、明威將軍、竟陵郡太守。在郡任上為政寬和有條理,為官吏和人民所稱讚。

韋放,字元直,車騎將軍睿之子。初為齊晉安王寧朔迎主簿,高祖臨雍州,又召為主簿。放身長七尺七寸,腰帶八圍,容貌甚偉。天監元年,為盱眙太守,還除通直郎,尋為輕車晉安王中兵參軍,遷鎮右始興王諮議參軍,以父憂去職。服闋,襲封永昌縣侯,出為輕車南平王長史、襄陽太守。轉假節、明威將軍、竟陵太守。在郡和理,為吏民所稱。六年,大舉北伐,以放為貞威將軍,與胡龍牙會曹仲宗進軍。七年,夏侯亶攻黎漿不克,高祖複使帥軍自北道會壽春城。尋遷雲麾南康王長史、尋陽太守。放累為籓佐,並著聲績。
六年,軍隊大規模北伐,任命韋放為貞威將軍,與塑壟迂會同萱健塞向北進軍。七年,夏±麥皇進攻鱉獎沒有成功,高祖梁武帝又派他統率軍隊從北道到壽春城會合。不久,韋放遷任雲麾畝塵王的長史、要墾瞪太守。皇莖多次輔助藩王的工作,每次都以成績著名。

普通八年,高祖遣兼領軍曹仲宗等攻渦陽,又以放為明威將軍,帥師會之。魏大將費穆帥眾奄至,放軍營未立,麾下止有二百餘人。放從弟洵驍果有勇力,一軍所仗,放令洵單騎擊刺,屢折魏軍,洵馬亦被傷不能進,放胄又三貫流矢。眾皆失色,請放突去。放厲聲叱之曰:“今日唯有死耳。”乃免胄下馬,據胡床處分。於是士皆殊死戰,莫不一當百。魏軍遂退,放逐北至渦陽。魏又遣常山王元昭、大將軍李獎、乞佛寶、費穆等眾五萬來援,放率所督將陳度、趙伯超等夾擊,大破之。渦陽城主王緯以城降。放乃登城,簡出降口四千二百人,器仗充牜刃;又遣降人三十,分報李獎、費穆等。魏人棄諸營壘,一時奔潰,眾軍乘之,斬獲略盡。擒穆弟超,並王緯送於京師。還為太子右衛率,轉通直散騎常侍。出為持節、督梁、南秦二州諸軍事、信武將軍、梁、南秦二州刺史。中大通二年,徙督北徐州諸軍事、北徐州刺史,增封四百戶,持節、將軍如故。在鎮三年,卒,時年五十九。諡曰宜侯。
普通八年,高祖梁武帝派遣兼領軍莖倥塞等進攻渦陽,又任命韋放為明威將軍,統率軍隊,會合曹仲宗。蘊軍大將壹壟率領大軍突然來到,而渦陽的軍營還沒建立起來,麾下祇有二百多人。韋放的堂弟韋洵勇猛果敢有力量,是整個軍隊的依靠,童墓命令韋回單人匹馬,用戈矛去突擊蘊軍,結果多次挫敗魏軍,韋洵的坐騎也因受傷不能前進,這時韋莖的頭盔上中了三枝亂箭。眾人都驚慌失色,請韋放突圍出去。韋放厲聲斥責他們說:“今天祇有拚死作戰了。”他取下頭盔跳下馬來,就坐在交椅上指揮作戰。因此。士兵們全都殊死作戰,無不以一當百。魏軍於是開始撤退,童莖追趕逃兵一直追到渦陽。魏軍又派遣常山王元昭、大將軍李獎、乞佛實、費穆等人率領五萬大軍前來援助,韋放率他所領的大將陳度、趟伯超等夾擊魏軍,把魏軍打得大敗。渦陽城的城主王緯獻城投降。韋放就登上城牆,在投降的人中挑選出四千二百人,給他們每人都發放了武器;又派遣三十個投降的人,分別去向李獎、費穆等人報告消息。魏軍士兵聽到這個消息,立時就崩潰瓦解,四處奔逃,這時韋放的大軍乘勝追擊,把魏軍幾乎全部斬殺俘虜。抓住了費穆的弟弟費超,把他和王緯一起押送到京師。皇莖回到京師後,任太子右衛率,轉任通直散騎常侍。又出任持節、督梁州、南秦州二州的諸軍事、信武將軍、梁州、南秦州二州的刺史。中大通二年,改任督諸軍事、北徐州刺史,增加封邑四百戶,持節、將軍之職照舊。在任三年後,韋放去世,終年五十九歲。謐號宜侯。

放性弘厚篤實,輕財好施,於諸弟尤雍睦。每將遠別及行役初還,常同一室臥起,時稱為“三薑”。初,放與吳郡張率皆有側室懷孕,因指為婚姻。其後各產男女,未及成長而率亡,遺嗣孤弱,放常贍恤之。及為北徐州,時有勢族請姻者,放曰:“吾不失信於故友。”乃以息岐娶率女,又以女適率子,時稱放能篤舊。長子粲嗣,別有傳。
韋放性格寬厚實在,把錢財看得很輕,喜好施舍,與他的幾個弟弟尤其和睦。每次他遠行或者外出打仗剛回來,總要和兄弟們在一間屋裹住和睡,當時人們稱他們是“三薑”。當初,韋放和呈型人亟空的小妾都懷有身孕,因此他們指腹為婚。後來兩位小妾各自生下了男孩和女孩,還沒有長大,張率就去世了,留下了寡婦和孤幼的孩子,韋放經常去幫助撫恤他們。韋放任北徐州長官後,當時有一個勢力很大的家族想和韋放聯姻,童趑說:“我不能失信於我死去的老朋友。”他就讓自己的兒子韋岐娶了張率的女兒,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張率的兒子,當時人們都稱讚韋放能夠念舊,忠實於老朋友。韋放的長子韋粲繼嗣,另外有傳。

史臣曰:裴邃之詞采早著,兼思略沉深,夏侯稟之好學辯給,夔之奢豪愛士,韋放之弘厚篤行,並遇主逢時,展其才用矣。及牧州典郡,破敵安邊,鹹著功績,允文武之任,蓋梁室之名臣歟。
史臣曰:裴邃的詩詞文采早就著名,更兼有深沉的思想謀略,夏侯宜的好學和能言善辯,夏±室塑的奢侈豪華喜愛結交士人,韋放的寬厚和踏實的行為,他們都遇到了明主,生逢其時,得以展示他們的才華和能力。至於擔任州郡官職主持其事,破敵安邊,都很有功勞和成績,確實符合他們的文武之職位,他們應該是梁王朝的名臣了吧。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梁書》

《梁書》

作者:姚思廉
《梁書》本紀
《梁書》列傳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