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周書》 作者:令狐德棻  

列傳·卷二十九

王傑王勇宇文虯宇文盛弟丘耿豪高琳李和伊婁穆楊紹王雅達奚寔劉雄侯植
王傑,是金城直城人,原名文達。高祖王萬國,為北魏伏波將軍、燕州刺史。父親王巢,為龍驤將軍、榆中鎮將。

王傑,金城直城人也,本名文達。高祖萬國,魏伏波將軍、燕州刺史。父巢,龍驤將軍、榆中鎮將。
王傑少有壯誌,常自信功名可得。他善於騎馬射箭,身強力壯。魏孝武帝初年,從家中被征召出來,授任子都督。後來從駕西遷,賜爵都呂縣子。太祖賞識他的才能,提拔為揚烈將軍、羽林監,不久又擔任都督。太祖曾對諸將說:“王文達有萬夫不擋之勇,衹是擔心他勇敢果斷太過分了。“收複潼關,攻破沙苑,爭奪河橋,大戰邙山,他都以勇敢而聞名。朝廷親近優待一天天隆厚,賞賜多於同輩人。於是賜姓宇文氏。授任岐州刺史,加授撫軍將軍、銀青光祿大夫,晉爵為公,封邑八百戶。又連升大都督、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傑少有壯誌,每以功名自許。善騎射,有膂力。魏孝武初,起家子都督。後從西遷,賜爵都昌縣子。太祖奇其才,擢授揚烈將軍、羽林監,尋加都督。太祖嚐謂諸將曰:“王文達萬人敵也,但恐勇決太過耳。”複潼關,破沙苑,爭河橋,戰邙山,皆以勇敢聞。親待日隆,賞賜加於倫等。於是賜姓宇文氏。除岐州刺史,加撫軍將軍、銀青光祿大夫,進爵為公,邑八百戶。累遷大都督、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魏恭帝元年,隨從於謹圍攻江陵。當時營寨內有人善用長稍,戰士快登柵頂的,多被稍刺死。於謹令王傑射敵,敵人應弦而倒。先登的戰士才進了城,後續的接著進城,江陵就打下了。工謹歡喜道:“我的大事得以成功,取決於你這一箭。“

魏恭帝元年,從於謹圍江陵。時柵內有人善用長矛,戰士將登者,多為所斃。謹令傑射之,應弦而倒。登者乃得入,餘眾繼進,遂拔之。謹喜曰:“濟我大事者,在公此箭也。”.
孝閡帝嗣位,王傑晉爵為張掖郡公,增加食邑一千戶,出任河州刺史。朝廷因為他功高望重,所以授以本州之任。保定三年,被提升為大將軍。這一年,詔令王送與墮公±眯自遵韭伐查,至蓮業而回。玉迦三年,授任宣業刺史,增加食邑累計達三千六百戶。六年,跟從變公圭塞塞向東抵禦變將斛律明月,晉升為柱國。遜初年,授任逕業總管。

孝閔帝踐阼,進爵張掖郡公,增邑一千戶,出為河州刺史。朝廷以傑勳望俱重,故授以本州。保定三年,進位大將軍。三年,詔傑與隨公楊忠自(漢)〔漠〕北伐齊,至並州而還。天和三年,除宜州刺史,增邑通前三千六百戶。六年,從齊公憲東禦齊將斛律明月,進位柱國。建德初,除涇州總管。
王傑年輕時就從軍參戰,雖不熟悉政事,但所經州府,都以忠恕之道謀政。因此很受百姓愛戴。宣帝即位,他官拜上柱國。大象元年逝世,時年六十五歲。榮贈河鄯鄧延洮宕翼七州諸軍事、河州刺史,追封鄂國公.謐號威。子孝價,大象末年,位至開府儀同大將軍。

傑少從軍旅,雖不習吏事,所曆州府,鹹以忠恕為心,以是頗為百姓所慕。宣帝即位,拜上柱國。大象元年,薨,時年六十五。贈河鄯鄧延洮宕翼七州諸軍事、河州刺史,追封鄂國公。諡曰威。子孝僊,大象末,位至開府儀同大將軍。
王勇,代州武川人,本名胡仁。年少時英雄壯健,有膽略能決斷,弓馬嫻熟,氣力超人。北魏永安年間,萬俟醜奴等侵擾關隴,王勇招募士兵隨軍討伐,因功授任寧朔將軍、奉車都尉。又數度跟從侯莫陳悅、賀拔嶽征討,功勳卓著,官拜別將。

王勇,代武川人也,本名胡仁。少雄健,有膽決,便弓馬,膂力過人。魏永安中,萬俟醜奴等寇亂關隴,勇占募隨軍討之,以功授寧朔將軍、奉車都尉。又數從侯莫陳悅、賀拔嶽征討,功每居多,拜別將。
等到太祖做丞相,薦舉他擔任帳內直蕩都督,加授後將軍、太中大夫,封包信縣子,食邑三百戶。大統初年,增加食邑四百戶,晉升為侯爵。跟隨大軍擒獲寶泰,收複弘農,苦戰沙苑,氣勢壓倒眾軍士,抵擋他的必定被打敗。太祖讚歎其勇敢,賞賜特厚。晉爵為公,食邑一千五百產,官拜鎮南將軍,授任帥都督。從征討伐趙青雀,平定了他,評功居首,授任衛大將軍、殷州刺史,加授通直散騎常侍,兼太子武衛率。

及太祖為丞相,引為帳內直蕩都督,加後將軍、太中大夫,封包信縣子,邑三百戶。大統初,增邑四百戶,進爵為侯。從擒竇泰,複弘農,戰沙苑,氣蓋眾軍,所當必破。太祖歎其勇敢,賞賜特隆。進爵為公,邑一千五百戶,拜鎮南將軍,授帥都督。從討趙青雀,平之,論功居最,除衛大將軍、殷州刺史,加通直散騎常侍,兼太子武衛率。
邙山大戰,王勇率領敢死隊三百人,都拿著短兵器,大呼直進,出入衝擊,殺傷甚多,敵人沒有敢抵擋的。這場戰役,大軍失利,祇有王勇及王文達、耿令貴三人力戰,都有特殊的功勞。太祖於是賞布帛二千匹,令三人自己去分。回師,都拜官上州刺史。擬議以雍、岐、北雍三州授王勇等人,然而三州的優劣差別很大,於是就令他們抽簽定選。結果王勇得雍州,文達得岐州,令貴得北雍州。並賜王勇名為勇,令貴名為塞,塞達名為饉,以表彰他們的功勞。

邙山之戰,勇率敢死之士三百人,並執短兵,大呼直進,出入衝擊,殺傷甚多,敵人無敢當者。是役也,大軍不利,唯勇及王文達、耿令貴三人力戰,皆有殊功。太祖於是賞帛二千疋,令自分之。軍還,皆拜上州刺史。以雍州、岐州、北雍州擬授勇等,然州頗有優劣,又令探籌取之。勇遂得雍州,文達得岐州,令貴得北雍州。仍賜勇名為勇,令貴名豪,文達名傑,以彰其功。
十三年,授任大都督,升任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十五年,晉升為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魏恭帝元年,跟隨柱國趙貴征討繭苞族人,打敗他們。王墾追擊,獲雜畜數千頭。晉爵屬新陽郡公,增加食邑累計二千產,並賜姓庫汗氏。六官建立時,拜稍伯中大夫。又評賞征討茹茹的戰功,另加封永固縣伯,食邑五百戶。當時凡另封的人,照例允許轉封次子,王勇卻請封兄長的兒子元興,時人讚其高義。不久晉升為大將軍。世宗初年,岷山羌人豪強鞏廉俱和叛亂,王勇帶兵平息了他。王勇生性剛猛,是當時的驍將。然而喜歡誇耀自己的功勞和長處,愛播揚別人的短處,輿論也以此鄙視他。柱國侯莫陳崇,功高望重,曾與諸將同去拜見晉公宇文護,聽說王勇愛數說別人的短處,便當眾羞辱他。王勇於是愧憤交加,毒瘡發背而死。子王昌嗣,官至大將軍。宇文虯字樂仁,是代州武川人氏。生性驍勇強悍,有膽略。年輕時從軍征討,屢立戰功。墊丞砉年間,授職征虜將軍、中散大夫,兼任都督。魏孝武帝初年,跟從獨孤信在荊州,在下搓打敗鑿人,終於平定了匭陽、鄭城。宇文虯俘獲很多。又攻南陽、廣平二城,擒獲郡守一人。因功加官安西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員外、直合將軍、合內都督,封為南安縣侯,食邑九百戶。等到孝亙遜西遷,任命獨巫值為行台,獨巫揎引薦宇文虯為帳內都督。打敗田八能及擒獲束魏回州刺史圭籑,主塞虯功勞居多。不久跟隨獨孤信投奔梁人。左筮三年,回歸酉翹。朝廷評定他的前後功,增加食邑四百戶,晉爵為公。擒獲寶壺,收複弘屋,以及沙苞、2蠟兩大戰役,他都有功。增加食邑八百戶,晉升為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七年,授任選區塑守,又跟從獨延值討伐梁侖定,打敗了他。十一年,調外任南秦州刺史,兼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晉升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追評斬除辛纂的功勞,增加食邑一千戶。十七年,與大將軍工雄一起征討上津、魏興,都平定了他們。又在白馬城與武陵王蕭紀屬將楊幹運交戰,打敗了他。宇文虯每次上陣,必定身先士卒,所以能上下同心,戰無不勝。不久魏興又反叛,宇文虯又與王雄討伐平定了它。很快就授任金州刺史,晉升為大將軍。後因病去世。室塞盛,字±塑,是住業人。曾祖魚些邀、祖父墾畫、父親塞巫,都當遇送墅壟軍主。宇文盛力壯心雄。初為太祖侍衛,從征打敗侯莫陳悅,授威烈將軍,封漁陽縣子。食邑三百戶。大統三年,兼任都督。從征擒獲寶泰,收複弘農,攻破沙苑,授任都督、平遠將軍、步兵校尉,晉爵為公,增加食邑八百戶。授任馮翊郡守,兼任帥都督、西安州大中正、通直散騎常侍、撫軍將軍,增加食邑三百戶。屢次升任為大都督、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鹽州刺史。等到楚公趙貴陰謀叛亂,宇文盛秘密赴京告發。趙貴伏誅,授任宇文盛為大將軍,進爵忠城郡公,官拜涇州都督,賜鍾甲一副、奴婢二百人、馬五百匹,牛羊及莊田、雜物等與此相當。隨後從賀蘭祥軍平定洮陽、洪和二城,另封其一子為甘棠縣公。轉任延州總管,進位柱國。天和五年,入朝擔任大宗伯。六年,輿柱國王傑跟從齊公宇文憲東討。當時汾州被圍日久,宇塞憲派宇文盛運糧去接濟。然後趕赴姚襄城,聽宇文憲調遣。北齊將軍段孝先率大兵掩至,宇文盛奮力作戰抵拒他。段孝先撤退,宇文盛於是構築大寧城而還。建德二年,授任少師。五年,跟從高祖束伐,率步兵騎兵一萬人,把守汾水閩。宣童即位時,官拜上柱國,增加食邑累計四千六百戶。大象年間去世。他的兒子宇文述嗣位。太基末年,授任上柱國、遐堡公。宇文盛弟宇文丘,字胡奴,從家中被征召出來擔任襄威將軍、奉朝請、都督,賜爵臨邑縣子.逐步升遷任輔國將軍、大都督。參預告發趙貴叛亂陰謀,拜官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進爵安義縣侯,食邑一千戶。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晉升為公爵,授任鹹陽郡守。升任汾州刺史。入朝任左宮伯,晉升為人將軍。出任延綏丹三J’三防諸軍事、延州刺史。改調涼甘瓜三州諸軍事、涼州刺史,加授柱國大將軍。建德元年去世,時年六十歲。贈封柱國及宜鄘等州刺史。他的兒子宇文隴嗣位。墜塞,是魚迷人。本名全皇。祖上躲避劉邐、互勤暴亂,隱居逮塞,於是出仕遊厘。曾祖璽邐,率領部眾投奔逸國,就安家在控亙則。耿豪年少時粗悍,有武藝,好盛氣淩人。賀拔嶽西征,用為近佐。賀拔嶽被害,耿豪歸附太祖,憑藉武勇受到賞識。耿豪也自認為所事得主。從征侯莫陳悅及迎接魏孝武帝,記前後功,封平原縣子,食邑三百戶,授任寧朔將軍、奉車都尉。升任征虜將軍,加授通直散騎常侍,晉升為侯爵,增加食邑七百戶。從征擒獲寶泰,收複弘農,耿豪衝鋒陷陣,加授前將軍、中散大夫。沙苑之戰,耿豪殺傷敵人甚多,鮮血把鍾甲、衣裳都染紅了。太祖見到後,讚歎道:“令貴武猛,所向披靡,觀看他的鍔甲衣裳,足以作為驗證,不用計算砍多少頭了。“於是晉升為公爵,增加食邑累計一千五百戶。授任鎮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南郢州刺史。九年,跟隨太祖大戰邙山,耿豪對部下說:

十三年,授大都督,遷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十五年,進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魏恭帝元年,從柱國趙貴征茹茹,破之。勇追擊,獲雜畜數千頭。進爵新陽郡公,增邑通前二千戶,仍賜姓庫汗氏。六官建,拜稍伯中大夫。又論討茹茹功,別封永固縣伯,邑五百戶。時有別封者,例聽回授次子,勇獨請封兄子元興,時人義之。尋進位大將軍。世宗初,岷山羌豪鞏廉俱和叛,勇帥師討平之。
“大丈夫遇敵,要右手拔刀,左手把稍,直刺直砍,切莫皺眉怕死。“說罷大叫著獨衝敵陣,敵人鋒刃交加,當時都以為耿豪死了。不久卻見他奮力揮刀殺了回來。這樣連戰數合,他麵前的敵人死傷相繼.他又對旁邊的人說:“我哪裹樂意殺人,衹是壯士殲敵,不得不如此。如果不能殺敵,又不被敵人所傷,那麼與驅逐座上之人又有何不同呢?“太祖嘉許他,授任他為北雍州束0史。十三年,總評前後戰功,升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增加食邑累計一千八百戶。十五年,賜姓和稽氏,晉升為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勇性雄猛,為當時驍將。然矜功伐善,好揚人之惡,時論亦以此鄙之。柱國侯莫陳崇,勳高望重,與諸將同謁晉公護,聞勇數論人之短,乃於眾中折辱之。勇遂慚恚,因疽發背而卒。子昌嗣,官至大將軍。
耿豪性情凶悍,‘言多不遜。太祖愛惜他的驍勇,常寬容他。耿豪也自以為意氣超群,一貫不為人所屈。李穆、蔡佑先前與耿豪同時被授任開府,後來官位都比耿豪高。耿豪心中不平,對太祖說:“我在外麵聽到人們的議論,說我比李穆、蔡佑強。“太祖說:“為什麼這樣說?”耿豪說:

宇文虯字樂仁,代武川人也。性驍悍,有膽略。少從軍征討,累有戰功。魏永安中,除征虜將軍、中散大夫,加都督。魏孝武初,從獨孤信在荊州,破梁人於下溠,遂平歐陽、酇城。虯俘獲甚多。又攻南陽、廣平二城,擒郡守一人。以功加安西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員外、直合將軍、合內都督,封南安縣侯,邑九百戶。及孝武西遷,以獨孤信為行台,信引虯為帳內都督。破田八能及擒東魏荊州刺史辛纂,虯功居多。尋隨信奔梁。
“世人說李穆、蔡佑,是丞相臂膊;耿豪、王勇,是丞相咽項。因為咽項在上,所以勝過他們。“耿豪之粗莽,都如這般。十六年,去世,時年四十五歲.太祖痛惜他,賜贈本官,加授朔州刺史。他的兒子耿雄嗣位,位至大將軍。

大統三年,歸闕。朝廷論前後功,增邑四百戶,進爵為公。擒竇泰,複弘農,及沙苑、河橋之戰,皆有功。增邑八百戶,進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七年,除漢陽郡守,又從獨孤信討梁仚定,破之。十一年,出為南秦州刺史,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追論斬辛纂功,增邑一千戶。十七年,與大將軍王雄征上津、魏興等,並平之。又於白馬與武陵王蕭紀將楊幹運戰,破之。虯每經行陣,必身先卒伍,故上下同心,戰無不克。尋而魏興複叛,虯又與王雄討平之。俄除金州刺史,進位大將軍。後以疾卒。
高琳字季瑉,祖先是高句麗人。六世祖高欽,作為人質留在慕容魔那裹,於是出仕燕國。

宇文盛字保興,代人也。曾祖伊與敦、祖長壽、父文孤,並為沃野鎮軍主。
五世祖高宗,帶部眾投歸魏國,官拜第一領民酋長,賜姓羽真氏。祖父高明、父親高遷出仕魏國,也都顯達。高琳的母親曾到泅水祭神,見一美石,光彩朗潤,便帶回家。當夜夢見一人,衣著打扮如同仙人,對他的母親說:“夫人間拿回之石,是浮磬之精。若能珍重保存,必生貴子.“其母驚醒,渾身流汗,不久便懷孕。生子,因而取名高琳,字季瑉。魏正光初年,從家中征召出來任衛府都督。跟從互型婁征討亞基,打敗鑿將速慶之,因功調任統軍。又跟從爾朱天光打敗萬俟醜奴,評功最大,授任寧朔將軍、奉車都尉。後隨剔u出戰.敗於韓陵山,高琳因而留在洛陽。魏孝武帝西遷,高琳隨從入關。至溱水,被齊神武帝追擊,拒戰有功,封钜野縣子,食邑三百戶。大統初年,進爵為侯,增加食邑四百戶,調升龍驤將軍。不久,授任直合將軍,升任平西將軍,加授通直散騎常侍。三年,跟從太祖在沙苑戰敗齊神武帝,升任安西將軍,進爵為公,增加食邑八百產。接連升任衛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右光祿大夫。四年,從征擒獲莫多婁貸文。隨後戰於河橋,高琳前行開路奮勇出擊,勇冠諸軍。太祖大加讚賞,對他說:“公即我之韓、白也。“授任太子左庶子。不久,又以本官職坐鎮玉壁。又跟從太祖戰於邙山,授任正平郡守,加授大都督,增加食邑三百戶。齊將東方老來犯,高琳率眾抵禦。東方老自恃勇健,一直向前逼近高琳。用短兵器接戰,高琳攻擊他,東方老身中數創而退,對他左右的人說:“我經曆的戰陣很多了,未見如此健兒。“後來就秘密派人勸高琳束歸齊,高琳斬他的來使上奏。晉升為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任鄘州刺史,加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孝閔帝繼位,高琳晉爵犍為郡公,食邑一千戶。武成初年,跟從賀蘭祥征討吐穀渾,憑藉功勞另封一子為許昌縣公,食邑一千戶,授任延州刺史。又跟從柱國豆盧寧征討稽胡郝阿保、劉桑德等,打敗他們。二年,文州氐族酋長造反,詔令高琳率兵討平了他們。班師回來,帝宴會群公卿士,並命賦詩言誌。高琳詩的末章說:“寄言寶車騎,為謝霍將軍,何以報天子?沙漠靜妖氛。“帝非常高興地說:“獯殮橫行,不按時來通好,你說的話若靈驗,是國家的福氣。“

盛誌力驍雄。初為太祖帳內,從破侯莫陳悅,授威烈將軍,封漁陽縣子,邑三百戶。大統三年,兼都督。從擒竇泰,複弘農,破沙苑,授都督、平遠將軍、步兵校尉,進爵為公,增邑八百戶。除馮翊郡守,加帥都督、西安州大中正、通直散騎常侍、撫軍將軍,增邑三百戶。累遷大都督、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鹽州刺史。及楚公趙貴謀為亂,盛密赴京告之。貴誅,授大將軍,進爵忠城郡公,除涇州都督,賜甲一領、奴婢二百口、馬五百疋,牛羊及莊田、什物等稱是。仍從賀蘭祥平洮陽(供)〔洪〕和二城,別封一子甘棠縣公。轉延州總管,進位柱國。
錘初年,任鑾總管、十州諸軍事。玉迦二年,調任丹州刺史。三年,升任江陵副總管。這時陳將吳明徹來犯,總管田弘與梁主蕭嶎出保紀南城,惟產繼與鑾仆射王鑿固守遼塵三城以抵抗.晝夜拒戰,共經十旬,明徹退去。蕭廳上表述說戰鬥情狀,皇帝於是下詔優待請產避入朝,親自加以勞問。晉升他為大將軍,仍然輔佐蠻公宇文直坐鎮窒業。六年,晉升他為柱國。建德元年去世,時年七十六歲。贈封本官,加冀宣變塗等五州諸軍事、冀業刺史,謐號曰塞。

天和五年,入為大宗伯。六年,與柱國王傑從齊公憲東討。時汾州被圍日久,憲遣盛運粟以給之。仍赴姚襄城,受憲節度。齊將段孝先率兵大至,盛力戰拒之。孝先退,乃築大寧城而還。建德二年,授少師。五年,從高祖東伐,率步騎一萬,守汾水關。宣帝即位,拜上柱國,增邑通前四千六百戶。大象中,薨。子述嗣。大象末,上柱國、濮陽公。
於高儒,年少時憑藉父功賜爵許昌縣公,官拜左侍上士。後襲爵犍為郡公,位至儀同大將軍。

盛弟丘。丘字胡奴,起家襄威將軍、奉朝請、都督,賜爵臨邑縣子。稍遷輔國將軍、大都督。預告趙貴謀,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進爵安義縣侯,邑一千戶。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除鹹陽郡守。遷汾州刺史。入為左宮伯,進位大將軍。出為延綏丹三州三防諸軍事、延州刺史。轉涼甘瓜三州諸軍事、涼州刺史,加柱國大將軍。建德元年薨,時年六十。贈柱國、宜鄜等州刺史。子隴嗣。
李和本名慶和,祖先是隴西狄道人。後來移居朔方。父親李僧養,因為累代雄豪,又善於治民,擔任了夏州酋長。

耿豪,钜鹿人也。本名令貴。其先避劉、石之亂,居遼東,因仕於燕。曾祖超,率眾歸魏,遂家於神武川。
李和少年勇敢,有見識氣度,狀貌魁偉,為州裹所推重。賀拔嶽任關中鎮守時,舉薦他為帳內都督。因討平諸賊有功,漸升征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賜爵思陽公。不久升為漢陽郡守。為政寬簡,百姓稱揚。

豪少粗獷,有武藝,好以氣淩人。賀拔嶽西征,引為帳內。嶽被害,歸太祖,以武勇見知。豪亦自謂所事得主。從討侯莫陳悅及迎魏孝武,錄前後功,封平原縣子,邑三百戶,除寧朔將軍、奉車都尉。遷征虜將軍,加通直散騎常侍,進爵為侯,增邑七百戶。從擒竇泰,複弘農,豪先鋒陷陣,加前將軍、中散大夫。沙苑之戰,豪殺傷甚多,血染甲裳盡赤。太祖見之,歎曰:“令貴武猛,所向無前,觀其甲裳,足以為驗,不須更論級數也。”於是進爵為公,增邑通前一千五百戶。除鎮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南郢州刺史。
到大統初年,加授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都督,連升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夏州刺史,賜姓宇文氏。太祖曾對諸將說:“宇文慶和才智謀略異常高明,立身恭謹,屢經委任,總讓我稱心如意。“於是賜名為意。改封永豐縣公,食邑一千戶。保定二年,授任司憲中大夫,進爵義城郡公.不久又改封德廣郡公,出任洛州刺史。李和以前治理夏州,留給百姓不少恩惠,等到有此任命,商洛父老,無不對他的美好的聲譽充滿想望。李和到了洛州,以愛心與寬容教民,訴訟案件大減。天和三年,晉升為大將軍,授任延綏丹三州武安伏夷安民三防諸軍事、延蚶刺史。六年,晉升為柱國大將軍。建德元年,改授延綏銀三州文安伏夷安民周昌梁和五防諸軍事。因罪罷官。不久複授柱國官銜。臆膽皇元年,升任上柱國。奎和立身堅強樸直,老而更加剛烈,兒輩有事請示,如奉嚴君。因為塞是左擔所賜之名,帝朝都已經改換,而慶翅則為父之所命,義不可違。到此便以塑為名。二年,逝世,贈本官榮銜,加授司徒公、塗查邳近塗回六州刺史。謐號盤。子奎邀繼承爵祿。

九年,從太祖戰於邙山,豪謂所部曰:“大丈夫見賊,須右手拔刀,左手把矛,直刺直斫,慎莫皺眉畏死。”遂大呼獨入,敵人鋒刃亂下,當時鹹謂豪歿。俄然奮刀而還。戰數合,當豪前者,死傷相繼。又謂左右曰:“吾豈樂殺人,但壯士除賊,不得不爾。若不能殺賊,又不為人所傷,何異逐坐人也。”太祖嘉之,拜北雍州刺史。十三年,論前後戰功,進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增邑通前一千八百戶。十五年,賜姓和稽氏,進位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伊婁穆,字奴幹,代國人。父伊婁靈,善騎射,為太祖賞識。太祖曾對他說:“古時伊尹輔佐殷商,使國君像堯、舜一樣聖賢。你既姓伊,想必不辱先人之宏業吧。“於是賜名也叫尹。曆任金紫光祿大夫、衛將軍、隆州刺史,賜爵盧奴縣公。

豪性凶悍,言多不遜。太祖惜其驍勇,每優容之。豪亦自謂意氣冠群,終無所屈。李穆、蔡佑初與豪同時開府,後並居豪之右。豪意不平,謂太祖曰:“外聞物議,謂豪勝李穆、蔡佑。”太祖曰:“何以言之?”豪曰:“世言李穆、蔡佑,丞相臂膊;耿豪、王勇,丞相咽項。以咽項在上,故為勝也。”豪之粗猛,皆此類。十六年,卒,時年四十五。太祖痛惜之,贈以本官,加朔州刺史。子雄嗣,位至大將軍。
伊婁穆二十歲為太祖內廷親信,以機智善辯受重用,授任奉朝請,常侍左右。邙山戰役,力戰有功,拜官於都督、丞相府參軍事,改任外兵參軍。接連升任帥都督、平東將軍、中散大夫,曆任中書舍人、尚書駕部郎中、撫軍將軍、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曾入宮稟告事情,太祖望見他很高興,直呼他的小名說:“奴幹作儀同麵見我了。“於是官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賜封安陽縣伯,食邑五百戶。改任大丞相府掾,晉升從事中郎,改任給事黃門侍郎。

高琳字季瑉,其先高句麗人也。六世祖欽,為質於慕容廆,遂仕於燕。五世祖宗,率眾歸魏,拜第一領民酋長,賜姓羽真氏。祖明、父遷仕魏,鹹亦顯達。琳母嚐祓禊泗濱,遇見一石,光彩朗潤,遂持以歸。是夜夢見一人,衣冠有若仙者,謂其母曰:“夫人向所將來之石,是浮磬之精。若能寶持,必生令子。”其母驚寤,便舉身流汗,俄而有娠。及生,因名琳字季瑉焉。魏正光初,起家衛府都督。從元天穆討邢杲,破梁將(沉)〔陳〕慶之,以功轉統軍。又從爾朱天光破萬俟醜奴,論功為最,除寧朔將軍、奉車都尉。後隨天光敗於韓陵山,琳因留洛陽。
魏廢帝二年,伊婁穆出使入蜀。恰值伍城郡人趙雄傑與梓潼郡人王令公、鄧肶等聯謀叛逆,組軍三萬餘人,封鎖涪水,修建寨柵,進逼潼州。於是伊婁穆與刺史叱羅協率兵平息了叛亂。增加食邑五百戶。

魏孝武西遷,從入關。至溱水,為齊神武所追,拒戰有功,封钜野縣子,邑三百戶。大統初,進爵為侯,增邑四百戶,轉龍驤將軍。頃之,授直閣將軍,遷平西將軍,加通直散騎常侍。三年,從太祖破齊神武於沙苑,轉安西將軍,進爵為公,增邑八百戶。累遷衛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右光祿大夫。四年,從擒莫多婁貸文。仍戰河橋,琳先驅奮擊,勇冠諸軍。太祖嘉之,謂之曰:“公即我之韓、白也。”拜太子左庶子。尋以本官鎮玉壁。複從太祖戰邙山,除正平郡(中正)〔守〕,加大都督,增邑三百戶。齊將東方老來寇,琳率眾禦之。老恃其勇健,直前趣琳。短兵接,琳擊之,老中數瘡而退,謂其左右曰:“吾經陣多矣,未見如此健兒。”後乃密使人勸琳東歸,琳斬其使以聞。進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除鄜州刺史,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
孝閔帝繼位,官拜兵部中大夫,治禦正。晉升為侯爵,增加食邑五百戶。不久晉升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保定初年,授銜軍司馬,晉升為公爵。四年,授任金州總管、八州諸軍事、金州刺史。天和二年,增加食邑二千一百戶。又為民部中大夫。

孝閔帝踐阼,進爵犍為郡公,邑一千戶。武成初,從賀蘭祥征吐穀渾,以勳別封一子許昌縣公,邑一千戶,除延州刺史。又從柱國豆盧寧討稽胡郝阿保、劉桑德等,破之。二年,文州氐酋反,詔琳率兵討平之。師還,帝宴群公卿士,仍命賦詩言誌。琳詩末章雲:“寄言竇車騎,為謝霍將軍,何以報天子?沙漠靜妖氛。”帝大悅曰:“獯獫陸梁,未時款塞,卿言有驗,國之福也。”.
塹公宇文直出鎮塞業,以伊婁穆為長史。堅鉍城民工j齷造反,襲據州城。主塞直派伊婁穆率領一百多騎兵趕去救援。伊婁穆到城下,連連挫敗王道胥兵。恰巧大將軍高琳率大軍接應,王道胥等才投降。唐州山蠻憑藉地形險峻,違抗朝廷命令,伊婁穆率軍討伐。蠻酋保據石窟十四處,伊婁穆分兵進討,十四全部攻破,俘虜六千五百人。六年,晉升為大將軍。建德初年,授任荊州,又以伊婁穆為總管府長史。伊婁穆多次輔佐近親藩王,甚得好助手的名聲。

保定初,授梁州總管、十州諸軍事。天和二年,徙丹州刺史。三年,遷江陵〔副〕總管。時陳將吳明徹來寇,總管田弘與梁主蕭巋出保紀南城,唯琳與梁仆射王操固守江陵三城以抗之。晝夜拒戰,凡經十旬,明徹退去。巋表言其狀,帝乃優詔追琳入朝,親加勞問。進授大將軍,仍副衛公直鎮襄州。六年,進位柱國。建德元年,薨,時年七十六。贈本官,加冀定齊滄州五州諸軍事、冀州刺史,諡曰襄。
召入朝中任小司馬。隨柱國李穆平定軹關等城,受賞布帛三百匹、粟三百石、田三十頃。五年,隨皇太子討伐吐穀渾。班師回朝,伊婁穆任後衛,被吐穀渾人包圍。正好劉雄的救兵趕到,才解了圍。後來因病去世。

子儒,少以父勳賜爵許昌(郡)〔縣〕公,拜左侍上士。後襲爵犍為郡公,位至儀同大將軍。
楊紹字子安,是弘農華陰人。祖父楊興,是魏新幹郡守。父楊國,任中散大夫。

李和本名慶和,其先隴西狄道人也。後徙居朔方。父僧養,以累世雄豪,善於統禦,為夏州酋長。
楊紹少年時性格豪爽,有誌向、謀略,多次隨軍征伐,奮力作戰,立有戰功。魏永安年問,授銜廣武將軍、屯騎校尉、直蕩別將。普泰初年,封平鄉男,食邑一百戶,加授征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

和少敢勇,有識度,狀貌魁偉,為州裏所推。賀拔嶽作鎮關中,乃引和為帳內都督。以破諸賊功,稍遷征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賜爵思陽公。尋除漢陽郡守。治存寬簡,百姓稱之。至大統初,加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都督,累遷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夏州刺史,賜姓宇文氏。太祖嚐謂諸將曰:“宇文慶和,智略明贍,立身恭謹,累經委任,每稱吾意。”遂賜名意焉。改封永豐縣公,邑一千戶。保定二年,除司憲中大夫,進爵義城郡公。尋又改封德廣郡公,出為洛州刺史。和前在夏州,頗留遺惠,及有此授,商洛父老,莫不想望德音。和至州,以仁恕訓物,獄訟為之簡靜。天和三年,進位大將軍,拜延綏丹三州武安伏夷安民三防諸軍事、延州刺史。六年,進柱國大將軍。建德元年,改授延綏銀三州文安伏夷安民周昌梁和五防諸軍事。以罪免。尋複柱國。
魏孝武帝初年,升任衛將軍、右光祿大夫,晉爵冠軍縣伯,食邑百戶。大統元年,晉升為公爵,增加食邑六百戶。連升車騎將軍、通直散騎常侍、驍衛將軍、左光祿大夫。四年,出任鄘城郡守。楊紹性情寬容直率,威惠並濟,百姓安寧。稽胡恃眾據險,頻頻抄掠。楊紹領兵隨侯莫陳崇討伐,匹馬前衝,破敵於默泉之上。:加授帥都督、散騎常侍、朔州大中正。十三年,總計前後功,增加食邑累計二千二百戶,授任燕州刺史。連升大都督、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隋開皇元年,遷上柱國。和立身剛簡,老而逾勵,諸子趨事,若奉嚴君。以意是太祖賜名,市朝已革,慶和則父之所命,義不可違。至是,遂以和為名。二年,薨,贈本官,加司徒公、徐兗邳沂海泗六州刺史。諡曰肅。子徹嗣。
又跟從大將軍達墾遠征伐還中。當時堅宣豐堡蕭循固守鎏業。握趨認為孤軍深入敵境,圍守堅城,曠持久,會糧食不繼,被敵拖死,擔心不能回師,便請設計誘敞開城出戰。於是常至城下挑戰,設下埋伏等待敵人。蕭遁起初不肯出來。楊紹屢次派入辱罵他,蕭循惱怒,果然出兵,擾紐率軍偽退。最終鑿業城敗降。握鈕因功授銜輔國將軍、中散大夫,聽憑他轉授一子。

伊婁穆字奴幹,代人也。父靈,善騎射,為太祖所知。太祖嚐謂之曰:“昔伊尹保衡於殷,致主堯舜。卿既姓伊,庶卿不替前緒。”於是賜名尹焉。曆金紫光祿大夫、衛將軍、隆州刺史,賜爵盧奴縣公。
又從柱國、燕國公於謹包圍江陵。楊紹在枇把門戰鬥時,流矢中股而力戰不衰。事平,賞奴婢一百人,晉升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授任衡州刺史,賜姓叱利氏。孝閔帝繼位,晉升為大將軍。保定二年去世,追贈成文等八州刺史。謐曰信。子楊雄嗣,大象末年,為上柱國、郵國公。

穆弱冠為太祖內親信,以機辯見知,授奉朝請,常侍左右。邙山之役,力戰有功,拜子都督、丞相府參軍事,轉外兵參軍。累遷帥都督、平東將軍、中散大夫,曆中書舍人、尚書駕部郎中、撫軍將軍、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嚐入白事,太祖望見悅之,字之曰:“奴幹作儀同麵見我矣。”於是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賜封安陽縣伯,邑五百戶。轉大丞相府掾,遷從事中郎,除給事黃門侍郎。
王雅字度容,是闡熙新國人。年少沉著堅毅,為人質樸,不善辭令,少言寡語,有膽量勇力,善於騎射。太祖聽說他的名字,召入軍中,多次立有戰功。授任都督,賜爵居庸縣子。

魏廢帝二年,穆使於蜀。屬伍城郡人趙雄傑與梓潼郡人王令公、鄧朏等構逆,眾三萬餘人,阻涪水立柵,進逼潼州。穆遂與刺史叱羅協率兵破之。增邑五百戶。
東魏將領竇泰入侵,王雅跟從太祖在潼關擒獲了他。沙苑大戰時,王雅對部下說:“敵軍約近百萬,我軍不滿萬人,以常理比量,實難與之對抗。但相公以神異武勇聞名於世,鼎力王室,以順討逆,難道需要計算眾寡?大丈夫不趁此時破賊,活著何用!“說罷披甲步戰,所向無敵,太祖歎其英勇。又從戰邙山。當時大軍失利,為敵掩襲,諸將皆引退,王雅獨回騎拒敵。敵人見他沒有跟上大部隊,就以步兵騎兵競相進擊。王雅左右奮擊,連砍九個首級,敵兵漸退,王雅才回軍。太祖歎道:“王雅渾身都是膽啊!”總計前後功勞,晉升為伯爵,授任帥都督、鄘城郡守。他治理政事崇尚簡易,吏民都很安寧。升任大都督、延州刺史,轉任夏州刺史,加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孝閔帝踐阼,拜兵部中大夫,治禦正,進爵為侯,增邑五百戶。尋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保定初,授軍司馬,進爵為公。四年,除金州總管、八州諸軍事、金州刺史。天和二年,增邑二千一百戶。又為民部中大夫。
世塞初年,授任垃業刺史。勵精圖治,民眾都感到欣悅而依附他。從遠方投附而來的有七百餘家。惺宣初年,複任夏業刺史,死於任所。子王世積承襲爵祿。風神朗練,才兼文武。友墓末年,官至上大將軍、宜陽郡公。

衛公直出鎮襄州,以穆為長史。郢州城民王道肯反,襲據州城。直遣穆率百餘騎馳往援之。穆至城下,頻破肯眾。會大將軍高琳率眾軍繼進,肯等乃降。唐州山蠻恃險逆命,穆率軍討之。蠻酋等保據石窟一十四處,穆分軍進討,旬有四日,並破之,虜獲六千五百人。六年,進位大將軍。建德初。授荊州,複以穆為總管府長史。穆頻貳戚藩,甚得匡讚之譽。
達奚寫字什伏代,是河南洛陽人。高祖達奚涼州,是魏征西將軍、山陽公。父達奚顯相,是武衛將軍。

入為小司馬。從柱國李穆平軹關等城,賞布帛三百疋、粟三百石、田三十頃。五年,從皇太子討吐穀渾。還,穆殿,為渾人圍。會劉雄救至,乃得解。後以疾卒。
達奚蹇年少便知奮發,胸有大器。從家中被征召出來任給事中,加授冠軍將軍。魏孝武帝初年,授任都督,坐鎮弘農。後來隨駕西遷,封臨汾縣伯,食邑六百戶。升任大行台郎中,隨後與行台郎神鎮守潼關。等到潼關失守時,就與大都督陽山武在潼關拒敵作戰,東魏人很怕他。隨從太祖擒獲竇泰,收複弘農,攻下沙苑,都力戰有功,增加食邑三百戶,加授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十三年,又授任大行台郎中、相府掾,轉任從事中郎。達奚窟稟性認真持重,太祖十分賞識他。連升大都督、持節、通直散騎常侍。魏廢帝二年,授任中外府司馬。

楊紹字子安,弘農華陰人也。祖興,魏新平郡守。父國,中散大夫。
大軍伐蜀,命達奚定掌管南岐州事務,兼籌糧餉。原先山氐蠻橫不馴,不供賦役,累世籠絡,沒有誰能控製。達奚定以適當的政策引導,氐人悅服,賦稅齊納,軍糧足備。不久調回,仍為司馬。朝廷設置六官時,官拜蕃部中大夫,加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晉爵幹陽縣公。武虛二年,授任禦正中大夫,掌管民部,兼任晉公宇文護司馬。

紹少慷慨有誌略,屢從征伐,力戰有功。魏永安中,授廣武將軍、屯騎校尉、直蕩別將。普泰初,封平鄉男,邑一百戶,加征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
{蝗元年,出任塞業刺史,死於任所,時年四十九歲。追贈塞塵二州刺史。謐莖。子達要豐承襲爵祿。

魏孝武初,遷衛將軍、右光祿大夫,進爵冠軍縣伯,邑百戶。大統元年,進爵為公,增邑六百戶。累遷車騎將軍、通直散騎常侍、驍衛將軍、左光祿大夫。四年,出為鄜城郡守。紹性恕直,兼有威惠,百姓安之。稽胡恃眾與險,屢為抄竊。紹率郡兵從侯莫陳崇討之,疋馬先登,破之於默泉之上。加帥都督、驃騎、常侍、朔州大中正。十三年,錄前後功,增邑通前二千二百戶,除燕州刺史。累遷大都督、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劉雄字猛雀,是臨洮子城人。年輕時機敏善辯,慷慨有大誌。大統年間,從家中被征召出來成為太祖親信。不久授任統軍、宣威將軍、給事中,擔任子城令,加授都督、輔國將軍、中散大夫,兼中書舍人,賜姓宇文氏。孝閔帝登位,加銜大都督,曆任司市下大夫,齊右下大夫,掌管小駕部,進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保定四年,掌管中外府屬,從征洛陽。

複從大將軍達奚武征漢中。時梁宜豐侯蕭循固守梁州。紹以為懸軍敵境,圍守堅城,曠日持久,糧饟不繼,城中若致死於我,懼不能歸,請為計以誘之。乃頻至城下挑戰,設伏待之。循初不肯出。紹又遣人罵辱之,循怒,果出兵,紹率眾偽退。城降。以功授輔國將軍、中散大夫,聽回授一子。
天和二年,升任駕部中大夫。四年,兼任齊公宇文憲府掾,跟從宇文憲出征宜陽,築安義等城。五年,齊丞相斛律明月率軍築通關城來救援宜陽。先前,北周與高齊修好,相約各自保境安民,不相侵擾。到此時,宇文憲認為齊國人失信,便派劉雄出使到斛律明月軍中,譴責他背約。劉雄辭義勁直,齊人膽怯。出使回來,兼任中外府掾。不久又加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周昌縣伯,食邑六百戶。齊人又在姚襄築伏龍等五城,以安頓守境士卒。劉雄隨齊公宇文憲攻打他們,攻陷他們五城。宇文憲又派遣劉雄與柱國宇文盛在齊長城以西連營防禦。齊將段孝先等領兵包圍字文盛。營外先前有長長的壕溝,大將軍韓歡與孝先交戰不利,劉雄親自背上排梯,率領部下二十餘人,憑依壕溝奮力作戰,段孝先等才停止進犯。回軍後,升任軍司馬,晉升為侯爵,食邑一千四百戶。

又從柱國、燕國公於謹圍江陵。紹鬥於枇杷門,流矢中股而力戰不衰。事平,賞奴婢一百口,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除衡州刺史,賜姓叱利氏。孝閔帝踐阼,進位大將軍。保定二年,卒,贈成文等八州刺史。諡曰信。子雄嗣,大象末,上柱國、邽國公。
建德初年,授任納言,轉任軍正,複任納言。二年,轉任內史中大夫,任候正。高祖曾從容對劉雄說:“古人雲:‘富貴不回故鄉,猶如穿著錦衣夜遊。‘我想派你回本州當官,怎麼樣?“劉雄叩頭拜謝。於是下詔以劉雄為河州刺史。劉雄先已為本縣令,今複有此授,鄉裏以此為榮耀。四年,隨柱國李穆出軹關,攻邵州等城,攻占了它們。因功獲賞.

王雅字度容,闡熙新(固)〔〕人也。少而沉毅,木訥寡言,有膽勇,善騎射。太祖聞其名,召入軍,累有戰功。除都督,賜爵居庸縣子。
五年,皇太子西征吐穀渾,劉雄自涼州隨滕王宇文迪率軍先入吐穀渾境,離伏侯城二百餘裏,宇文迪派劉雄先到城束縱火,響應大軍。吐穀渾洮王率七百餘騎迎戰。當時劉雄所部數百人先已分派偵察布哨,身邊衹留二十來人。劉雄就率領他們與敵人交戰,斬首七十餘級,劉雄也喪失三個騎兵。此後從宇文迪連戰吐穀渾人,劉雄功勞居多,賞物甚厚。收軍時,伊婁穆壓後,被敵人包圍。皇太子命劉雄救他。劉雄率千騎馳援,於是解除伊婁穆的包圍。增加食邑三百戶,加授上開府儀同三司。

東魏將竇泰入寇,雅從太祖擒之於潼關。沙苑之戰,雅謂所部曰:“彼軍殆有百萬,今我不滿萬人,以常理論之,實難與敵。但相公神武命世,股肱王室,以順討逆,豈計眾寡。丈夫若不以此時破賊,何用生為!”乃擐甲步戰,所向披靡,太祖壯之。又從戰邙山。時大軍不利,為敵所乘,諸將皆引退,雅獨回騎拒之。敵人見其無繼,步騎競進。雅左右奮擊,頻斬九級,敵眾稍卻,雅乃還軍。太祖歎曰:“王雅舉身悉是膽也。”錄前後功,進爵為伯,除帥都督、鄜城郡守。政尚簡易,吏人安之。遷大都督、延州刺史,轉夏州刺史,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這‘年,大軍束討高齊,劉雄從齊王宇文塞奪取逃回,攻占丞壁。回軍時,又與皇塞塞繞道支援晉州。未至,齊後主已率大兵親自攻圍,晉州快陷落了。宇文憲派劉雄前往察看敵人的軍勢。劉雄於是率領步兵騎兵千人,嗚鼓吹角,令城中得聞。不久高祖兵到,齊主退走。從征平定並州,官拜上大將軍,晉爵趟郡公,食邑二千戶,舊封轉授一子。次年,從征平定鄴城,晉升柱國。那年又隨齊王宇文憲率兵北討稽胡。軍回,出鎮幽州。

世宗初,除汾州刺史。勵精為治,人庶悅而附之,自遠至者七百餘家。保定初,複為夏州刺史,卒於州。
宣蘇元年四月,塞腿入侵幽業,抓人搶物。型雄出戰,被塞腿包圍,臨陣戰死。贈銜台業總管、七州諸軍事、亳州刺史。子劉升承襲爵祿。因型雄為國捐軀,大象末年,型昱蔭授儀同大將軍。

子世積嗣。少倜儻有文武幹略。大象末,上大將軍、宜陽郡公。達奚寔字什伏代,河南洛陽人也。高祖涼州,魏征西將軍、山陽公。父顯相,武衛將軍。
盡擅字仁整,是上查人。他是戀厘散騎常侍堡壘的八世孫。高祖蝗恕,為魏韭衄守。因而子孫在韭迤的三丞安家,於是成為州郡豪門世族。父堡腿,是童業刺史、奉義縣公。

寔少修立,有幹局。起家給事中,加冠軍將軍。魏孝武初,授都督,鎮弘農。後從西遷,封臨汾縣伯,邑六百戶。遷大行台郎中,仍與行台郎神鎮潼關。及潼關失守,即與大都督陽山武戰於關,東魏人甚憚之。從太祖擒竇泰,複弘農,破沙苑,皆力戰有功,增邑三百戶,加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十三年,又授大行台郎中、相府掾,轉從事中郎。寔性嚴重,太祖深器之。累遷大都督、持節、通直散騎常侍。魏廢帝二年,除中外府司馬。
堡擅自少灑脫不羈,有大節,容貌奇偉,武藝絕倫。正光年間,從家中被征召出來任奉朝請。不久天下喪亂,盜賊蜂起,侯植於是散發家財,率募勇士討賊。因功官拜統軍,升任清河郡守。後隨賀拔嶽征討萬俟醜奴等,常有戰功,授任盞業刺史。在州甚有政績,為夷夏百姓所擁戴。

大軍伐蜀,以寔行南岐州事,兼都軍糧。先是,山氐生獷,不供賦役,曆世羈縻,莫能製禦。寔導之以政,氐人感悅,並從賦稅。於是大軍糧餼,鹹取給焉。尋征還,仍為司馬。六官建,拜蕃部中大夫,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平陽縣公。武成二年,授禦正中大夫,治民部,兼晉公護司馬。
及齊神武帝兵逼迢盟,僮擅跟從魏孝武帝西遷。太統元年,授任驃騎將軍、都督,賜姓侯伏堡區。跟從左擔破邊茲,戰困,晉升為大都督,加左光祿大夫。涼州刺史宇文仲和據州作亂,堡擅跟從開府獨孤信討伐並擒獲了他,授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肥城縣公,食邑一千戶,又賜姓畫迤。魏薟壹元年,跟從於謹平定江僅,晉升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賜奴婢一百人,另封一子沂源縣伯。朝廷建置六官時,授司倉下大夫。耋閔帝登位時,晉爵郡公,增加食邑累計達二千產。

保定元年,出為文州刺史,卒於州,時年四十九。贈文康二州刺史。諡曰恭。子豐嗣。
當時皇帝年幼,晉公字文護執政,侯植堂兄龍恩為宇文護所親信。及宇文護誅趙貴,諸老將多不白安。侯植對龍恩說:“今主上年紀尚輕,國之安危全靠諸公。休戚相依,尚憂不濟,何必以細微隔閡,白相殘殺!我擔心天下人因此解體。吾兄既蒙重用,怎可知危不告?“龍恩沒有采納忠言。侯植又乘機對晉公宇文護說:“君臣之分,情同父子,理當休戚與共,貫徹始終。明公以骨肉之親,受社稷重托,存亡與共,在於今。願公推誠王室,學習伊尹、周公,使國運安如泰山,永保世祿之盛,則四方臣民,莫不幸甚。“宇文護說:“我蒙太祖厚恩,況且又是侄輩,誓將以身報國,賢兄當知我心。您如今說這話,莫非疑我有異誌啊!“又得知他先前對龍恩講的話,於是暗暗猜忌侯植。侯植怕大禍臨頭,竟愁苦而死。追贈大將軍、平揚光三州諸軍事、幹州刺史。謐曰節。子侯定承襲爵祿。

劉雄字猛雀,臨洮子城人也。少機辯,慷慨有大誌。大統中,起家為太祖親信。尋授統軍、宣威將軍、給事中,除子城令,加都督、輔國將軍、中散大夫,兼中書舍人,賜姓宇文氏。孝閔帝踐阼,加大都督,曆司市下大夫,齊右下大夫,治小駕部,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保定四年,治中外府屬,從征洛陽。天和二年,遷駕部中大夫,四年,兼齊公憲府掾,從憲出宜陽,築安義等城。五年,齊相斛律明月率眾築通關城以援宜陽。先是,國家與齊通好,約言各保境息民,不相侵擾。至是,憲以齊人失信,令雄使於明月,責其背約。雄辭義辯直,齊人憚焉。使還,兼中(府)外〔府〕掾。尋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周昌縣伯,邑六百戶。齊人又於姚襄築伏龍等五城,以處戍卒。雄從齊公憲攻之,五城皆拔。憲複遣雄與柱國宇文盛於齊長城已西,連營防禦。齊將段孝先等率眾圍盛。營外先有長塹,大將軍韓歡與孝先交戰不利,雄身負排,率所部二十餘人,據塹力戰,孝先等乃止。軍還,遷軍司馬,進爵為侯,邑一千四百戶。
等到主塞謹被誅殺,童退與其弟大將軍、逮王公萬蠢全都牽連上禍殃。產擔審理室壬盞案,知{錘忠於朝廷,於是特意赦免了他的子孫。堡宣後位至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建德初,授納言,轉軍正,複為納言。二年,轉內史中大夫,除(侯)〔候〕正。高祖嚐從容謂雄曰:“古人雲:“富貴不歸故鄉,猶衣錦夜遊。”今以卿為本州,何如?”雄稽首拜謝。於是詔以雄為河州刺史。雄先已為本縣令,複有此授,鄉裏榮之。四年,從柱國李穆出軹關,攻邵州等城,拔之。以功獲賞。五(千)〔年〕,皇太子西征吐穀渾,雄自涼州從滕王逌率軍先入渾境,去伏侯城二百餘裏,逌遣雄先至城東舉火,與大軍相應。渾洮王率七百餘騎逆戰。雄時所部數百人先並分遣斥候,在左右者二十許人。雄即率與交戰,斬首七十餘級,雄亦亡其三騎。自是從逌連戰之,雄功居多,賞物甚厚。及軍還,伊婁穆殿,為賊所圍。皇太子命雄救之。雄率騎一千解穆圍。增邑三百戶,加上開府儀同三司。
史臣曰:王傑、王勇、宇文虯這些人,都憑藉果敢剛毅的資質,在混亂的時節竭盡忠誠,最終能夠攻破堅城傾覆勁旅,建立抗禦侵侮的功勳,被分封土地,占據顯赫的官位,本來就是應當的。孔子說“不要對一個人苟求完備”,確實如此。文士懷有溫良恭敬的情操,他們的缺陷是懦弱;武夫稟受剛烈的氣質,他們的錯失是粗悍。所以有藉酒使性、傲慢無禮、拔劍爭功的過失。情況嚴重的不能保全性命,情況較輕的僥幸得以免罪。耿豪、王勇,不就是這樣嗎?

其年,大軍東討,雄從齊王憲拔洪洞,下永安。軍還,仍與憲回援晉州。未至,齊後主已率大兵親自攻圍,晉州垂陷。憲遣雄先往察其軍勢。雄乃率步騎千人,鳴鼓角,遙報城中。尋而高祖兵至,齊主遁走。從平並州,拜上大將軍,進爵趙郡公,邑二千戶,舊封回授一子。明年,從平鄴城,進柱國。其年,從齊王憲總北討稽胡。軍還,出鎮幽州。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周書》

《周書》

作者:令狐德棻
《周書》本紀
《周書》列傳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