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魏書》 作者:魏收  

列傳·卷八十八

高句麗百濟勿吉失韋豆莫婁地豆於庫莫奚契丹烏洛侯
高句麗國,出於夫餘,自稱其先祖是朱蒙。朱蒙的母親為河伯之女,被夫餘王關在一所屋子裏。她被日光照射,抽身避開,日影又追逐她。不久她就有了身孕,後生下一卵,大有五升。夫餘王把它丟給狗吃,狗不吃;丟給豬吃,豬也不吃;拋棄在路旁,牛馬見了都躲避它;後來把它丟棄在荒野,眾鳥用羽毛將它蓋上。夫餘王又用刀割剖它,不能破開,於是把它還給其母。其母用東西裹上,放在溫暖的地方,不久便有一個男孩破殼而出。到了他長大之後,給他取名叫朱蒙,當地方言所說“朱蒙”,是善射的意思。夫餘人認為朱蒙非人所生,將來必有異心,請求把他除掉。夫餘王不聽,命他去養馬。朱蒙常常私下裏試騎,知道馬有好有壞,就對好馬減食使其瘦弱,對劣馬則精心喂養使其肥壯。夫餘王把肥馬拿來自己騎,把瘦馬給朱蒙騎。後來到野外打獵,因朱蒙善射,夫餘王限他一箭射中獵物。朱蒙雖然箭少,但射死的野獸甚多。夫餘的大臣們又策劃要殺掉他。朱蒙的母親得知以後就暗地裏對他說:“夫餘國人想要害死你,憑你的才略,你應當遠走四方。”朱蒙就與烏引、烏違等二人離開夫餘往東南逃走。中途遇上一條大河,要渡過去卻沒有橋,夫餘人在後追得很急。朱蒙對著河水請求說:“我是太陽的兒子,河伯的外孫,今天逃到這裏,追兵已經臨近,如何得以渡過去?”於是水中的魚龜一齊遊到水麵,替他搭成一座橋,讓朱蒙渡過河去,然後魚龜散開,追騎無法渡水。朱蒙終於到達普述水,遇見三個人,其中一人穿麻衣,一人穿納衣,一個穿水藻衣,與朱蒙一起到紇升骨城,就定居在這裏,號稱高句麗,因此便以這作為姓氏。

高句麗者,出於夫餘,自言先祖朱蒙。朱蒙母河伯女,為夫餘王閉於室中,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既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升。夫餘王棄之與犬,犬不食;棄之與豕,豕又不食;棄之於路,牛馬避之;後棄之野,眾鳥以毛茹之。夫餘王割剖之,不能破,遂還其母。其母以物裹之,置於暖處,有一男破殼而出。及其長也,字之曰朱蒙,其俗言“朱蒙”者,善射也。夫餘人以朱蒙非人所生,將有異誌,請除之,王不聽,命之養馬。朱蒙每私試,知有善惡,駿者減食令瘦,駑者善養令肥。夫餘王以肥者自乘,以瘦者給朱蒙。後狩於田,以朱蒙善射,限之一矢。朱蒙雖矢少,殪獸甚多。夫餘之臣又謀殺之。朱蒙母陰知,告朱蒙曰:“國將害汝,以汝才略,宜遠適四方。”朱蒙乃與烏引、烏違等二人,棄夫餘,東南走。中道遇一大水,欲濟無梁,夫餘人追之甚急。朱蒙告水曰:“我是日子,河伯外孫,今日逃走,追兵垂及,如何得濟?”於上魚鱉並浮,為之成橋,朱蒙得渡,魚鱉乃解,追騎不得渡。朱蒙遂至普述水,遇見三人,其一人著麻衣,一人著納衣,一人著水藻衣,與朱蒙至紇升骨城,遂居焉,號曰高句麗,因以為氏焉。
當初,朱蒙在夫餘時,妻子懷有身孕,在朱蒙逃走之後生下一子,小名叫始閭諧。他長大後,得知朱蒙當了國主,就同母親逃出來投奔其父。朱蒙給他取名叫閭達,並將國事委付給他。朱蒙死後,閭達繼立。閭達死,其子如栗繼立。如栗死,其子莫來繼立。於是出兵攻打夫餘,夫餘大敗,終於成為其屬國。莫來子孫相傳,傳至其後裔宮,宮一生下來就張開眼睛能看東西,國人都討厭他。宮長大後凶狠暴虐,國家因此而殘破。宮的曾孫位宮也是生下來就能看到東西,人們因他像其曾祖父宮,所以取名叫位宮———高句麗把相似叫作“位”。位宮也有勇力,熟習弓馬。魏正始年間,位宮進犯遼東西安平,為幽州刺史毋丘儉所破。他的玄孫乙弗利,利之子釗,烈帝時與慕容氏相互攻擊,建國四年(341),慕容元真率兵攻伐,從南陝出兵,戰於木底,大破釗軍,乘勝長驅直入,最後攻入丸都,釗一人騎馬逃竄。慕容元真掘開釗父親的墳墓,將屍體運走,並搶走他的母妻、珍寶和男女五萬餘口,焚燒其宮室,摧毀丸都城而還。自此以後釗遣使來朝,由於仇敵阻隔,不能到達。釗後來為百濟國所殺。

初,朱蒙在夫餘時,妻懷孕,朱蒙逃後生一子,字始閭諧。及長,知朱蒙為國主,即與母亡而歸之,名之曰閭達,委之國事。朱蒙死,閭達代立。閭達死,子如栗代立。如栗死,子莫來代立,乃征夫餘,夫餘大敗,遂統屬焉。莫來子孫相傳,至裔孫宮,生而開目能視,國人惡之。及長凶虐,國以殘破。宮曾孫位宮亦生而視,人以其似曾祖宮,故名為位宮,高句麗呼相似為“位”。位宮亦有勇力,便弓馬。魏正始中,入寇遼西安平,為幽州刺史母丘儉所破。其玄孫乙弗利,利子釗,烈帝時與慕容氏相攻擊。建國四年,慕容元真率眾伐之,入自南陝,戰於木底,大破釗軍,乘勝長驅,遂入丸都,釗單馬奔竄。元真掘釗父墓,載其屍,並掠其母妻、珍寶、男女五萬餘口,焚其宮室,毀丸都城而還。自後釗遣使來朝。阻隔寇仇,不能自達。釗後為百濟所殺。
世祖時,釗的曾孫璉開始派使者安東奉表,進貢方物,並請求給本國帝王賜給名號。世祖讚賞他的誠懇,就下令給這個國家世代帝王賜以名諱,派員外散騎侍郎李敖拜璉為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領護東夷中郎將、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李敖到璉所居的平壤城,查訪這個地方的情況,說:遼東南一千餘裏,東至柵城,南至小海,北至舊夫餘,民戶是魏以前的三倍。其地域東西二千裏,南北一千餘裏。老百姓都是土著,沿著山穀居住,穿布帛和獸皮。土地薄瘠,養蠶務農不足以自給,所以那裏的人飲食很節儉。那裏的風俗尚淫,喜好歌舞,一到夜晚男女就群聚而嬉戲,沒有貴賤之分,但都能潔身自好。國王喜歡營造宮室。官職有謁奢、太奢、大兄、小兄等稱號。官員們頭戴折風,其形狀如冠,旁邊插上鳥羽,以顯示貴賤的差別。站立時兩手反拱,跪拜時拖著一條腿,走路時就像跑一樣。規定每年十月祭天,這是全國性的大聚會。人們因公事相聚,都要穿上錦繡衣服,佩帶金銀裝飾。人們喜歡蹲踞而坐,吃飯時用俎幾這種器皿。那裏盛產三尺馬,說是其先祖朱蒙所騎小馬,是一種名叫果下的矮種馬。後來貢使前來搜尋這種馬,一年進貢黃金二百斤,白銀四百斤。

世祖時,釗曾孫璉始遣便者安東奉表貢方物,並請國諱,世祖嘉其誠款,詔下帝係外名諱於其國,遣員外散騎侍郎李敖拜璉為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領護東夷中郎將、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敖至其所居平壤城,訪其方事,雲:遼東南一千餘裏,東至柵城,南至小海,北至舊夫餘,民戶參倍於前魏時。其地東西二千裏,南北一千餘裏。民皆土著,隨山穀而居,衣布帛及皮。土田薄脊,蠶農不足以自供,故其人節飲食。其俗淫,好歌舞,夜則男女群聚而戲,無貴賤之節,然潔淨自喜。其王好治宮室。其官名有謁奢、太奢、大兄、小兄之號。頭著折風,其形如弁,旁插鳥羽,貴賤有差。立則反拱,跪拜曳一腳,行步如走。常以十月祭天,國中大會。其公會,衣服皆錦繡,金銀以為飾。好蹲踞。食用俎凡。出三尺馬,雲本朱蒙所乘,馬種即果下也。後貢使相尋,歲致黃金二百斤,白銀四百斤。
那時馮文通率眾投奔高句麗,世祖派散騎常侍封撥擬詔書給璉,令其送回馮文通,璉上書說應當與馮文通一同遵奉王化,竟然拒不送還。世祖大怒,要出兵前往討伐,樂平王拓跋丕等人建議等以後再行動,世祖才作罷,但不久馮文通也被璉所殺。

時馮文通率眾奔之,世祖遣散騎常侍封撥詔璉令送文通,璉上書稱當與文通俱奉王化,竟不送。世祖怒,欲往討之。樂平王丕等議待後舉,世祖乃止,而文通亦尋為璉所殺。
後來文明太後因顯祖六宮尚未齊全,下令要璉送其女入宮。璉進奏章說女兒已經出嫁,請求讓其弟之女應選,朝廷準許,就派安樂王拓跋真、尚書李敷等送聘禮到高句麗。璉身邊官員對他說,昔日朝廷與馮氏通婚,不久就滅了那個國家,殷鑒不遠,應當找借口拒絕此事。璉聽了左右的蠱惑,就上書妄稱其侄女已死。朝廷懷疑他虛假欺詐,又派假散騎常侍程駿急切詢問,如果該女確實死了,就任憑他另選一名同宗的女子。璉說:“假若天子寬恕我先前的過錯,我就遵奉朝廷旨意。”恰逢顯祖去世,此事才作罷。

後文明太後以顯祖六宮未備,敕璉令薦其女。璉奉表,雲女已出嫁,求以弟女應旨,朝廷許焉,乃遣安樂王真、尚書李敷等至境送幣。璉惑其左右之說,雲朝廷昔與馮氏婚姻,未幾而滅其國,殷鑒不遠,宜以方便辭之。璉遂上書妄稱女死。朝廷疑其矯詐,又遣假散騎常侍程駿切責之,若女審死者,聽更選宗淑。璉雲:“若天子恕其前愆,謹當奉詔。”會顯祖崩,乃止。
到高祖時,璉向朝廷貢奉進獻的物品比以前成倍增加,得到朝廷的回報賞賜也漸有增加。當時光州在海中截獲璉派往朝見蕭道成的使者餘奴等人,將他們送往朝廷,高祖下詔痛責璉說:“蕭道成殺了他的國君,竊位稱帝於江右,我正要幫助劉宋振興漢邦,延續劉氏的江山,而你卻越境與蕭道成交結,遠通竊國之賊,這難道是藩臣守節的理義!現在我不因你這一過失而埋沒你往日的誠意,即把使者送回國,望你感恩思過,遵守朝廷法令,安撫你的部屬,一切行動都應上報朝廷。”

至高祖時,璉貢獻倍前,其報賜亦稍加焉。時光州於海中得璉所遣詣蕭道成使餘奴等,高祖詔責璉曰:“道成親殺其君,竊號江左,朕方欲興滅國於舊邦,繼絕世於劉氏,而卿越境外交,遠通篡賊,豈是籓臣守節之義!今不以一過掩卿舊款,即送還籓,其感恕思衍,隻承明憲,輯寧所部,動靜以聞。”
太和十五年(491),璉死,年百餘歲。高祖在東郊為之舉哀,並派謁者仆射李安上前往,封贈璉為車騎大將軍、太傅、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諡號為康。又派大鴻臚授予璉的孫子雲為使持節、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領護東夷中郎將、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賜給衣冠服物車旗之飾,又詔令雲派世子入朝,讓他參加祭祀天地的禮儀。雲上書推辭有病,隻派他的堂叔升於隨來使到朝廷,因此受到嚴厲指責。從此雲每年照例向朝廷納貢。正始年間,世宗在東堂接見雲的使者芮悉弗,芮悉弗向世宗進言說:“高句麗遠在天際,世世代代對朝廷絕對忠誠,國內隻有土地上出產的五穀,而對朝廷的貢奉卻從無差錯。但進貢的黃金出自夫餘,美玉則是涉羅所產。現在夫餘被勿吉國驅逐,涉羅被百濟國吞並,臣國之主雲考慮要繼續竭盡的道義,就遷到國境之內。而黃金美玉之所以不能進奉朝廷,實在是勿吉、百濟兩賊所為。”世宗說:“高麗世代擔負著大將之責,專門遏製海外,九夷黠虜,確實可以征討它。國家殘破,是誰的罪過呢?昔日方貢的過失,責任在於地方官,你應當向你的國主傳達我的旨意,務必極盡威懷之略,翦滅害群,安撫東邊邊遠之地,使夫餘、涉羅二處,恢複舊地,照常向朝廷進獻土地產物。”

太和十五年,璉死,年百餘歲。高祖舉哀於東郊,遣謁者仆射李安上策贈車騎大將軍、太傅、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諡曰康。又遣大鴻臚拜璉孫雲使持節、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領護東夷中郎將、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賜衣冠服物車旗之飾,又詔雲遣世子入朝,令及郊丘之禮。雲上書辭疾,惟遣其從叔升於隨使詣闕,嚴責之。自此歲常貢獻。正始中,世宗於東堂引見其使芮悉弗,悉弗進曰:“高麗係誠天極,累葉純誠,地產土毛,無愆王貢。但黃金出自夫餘,珂則涉羅所產。今夫餘為勿吉所逐,涉羅為百濟所並,國王臣雲惟繼絕之義,悉遷於境內。二品所以不登王府,實兩賊是為。”世宗曰:“高麗世荷上將,專製海外,九夷黠虜,實得征之。瓶罄,恥,誰之咎也?昔方貢之愆,責在連率。卿宜宣朕旨於卿主,務盡威懷之略,揃披害群,輯寧東裔,便二邑還複舊墟,土毛無失常貢也。”
神龜年間,雲死,靈太後在東堂為他舉哀吊唁,派使者封贈雲為車騎大將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又授予其世子安為安東將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正光初年(520),光州又在海中截獲蕭衍給安授予寧東將軍的衣冠劍佩,以及使者江法盛等,送至京師。安死,其子延繼位。出帝初年,詔令授延為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賜給衣冠服物車旗之飾。天平年間,詔令加授延為侍中、驃騎大將軍,其餘職位都與過去一樣。延死,其子成即位,一直到武定末年(550),高句麗國的貢使年年都到朝廷進奉。

神龜中,雲死,靈太後為舉哀於東堂,遣使策贈車騎大將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又拜其世子安為安東將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正光初,光州又於海中執得蕭衍所授安寧東將軍衣冠劍佩,及使人江法盛等,送於京師。安死,子延立。出帝初,詔加延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領護車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賜衣冠服物車旗之飾。天平中,詔加延侍中、驃騎大將軍,餘悉如故。延死,子成立。訖於武定末,其貢使無歲不至。
勿吉國,在高句麗的北邊,就是舊時的肅慎國。勿吉國內的村落各自有它的特點,並不完全相一致。國內的人強勁慓悍,在東部各族中屬於最強悍的。它的語言和其他民族很不一樣。勿吉國經常輕侮豆莫婁等國,其四鄰各國也非常懼怕它。勿吉離洛陽有五千裏地。從和龍向北行二百餘裏有善玉山,出山往北走十三天到達祁黎山,又從祁黎山向北走七天到如洛瑰水,河麵有一裏多寬,再向北走十五天到太魯水,從太魯水往東北行走十八天才到達勿吉國境內。國內有一條大河,河麵闊三裏多,名叫速末水。勿吉國的地勢低下,地麵潮濕,人們修築城牆挖掘土室用來居住,土屋的形狀就像是一座墳塚,在上方開一個口子,進出室內都要用梯子。勿吉國沒有牛,但有車子和馬匹,耕作時用雙馬拉犁,車子都由人推著走。農作物有小米、麥子和糜子,疏菜主要有葵菜。那裏水氣中含有鹽堿,凝結在樹上好像樹也能長出鹽來,各地也有一些鹽池。人們喂養的牲畜多數是豬而沒有羊。當地人把米嚼碎用來釀酒,這種酒喝了可以使人醉。女人們穿著布做的裙子,男人則穿豬皮和狗皮製成的衣服。男女初婚那天晚上,男子去到女方家中捉弄一下女子的乳房就住手,用這種方式作為定婚,兩人便成為夫婦。那裏的習俗,用人的尿來洗手洗臉。人們喜歡在頭上插上虎和豹的尾巴。勿吉國的人擅長射獵,他們使用的弓有三尺長,箭有一尺二寸長,用磨尖的石頭做箭鏃。當地人的父母如果在春季和夏季死去,就立即埋葬,在墳墓上蓋一個小屋,不讓雨水把墳墓淋濕;如果父母在秋季和冬季死去,就把他的屍體用來捕貂,貂來吃死者的肉,就很容易把它捕捉到。人們常常在七八月間製造毒藥,把毒藥附著在箭鏃上,用來射殺飛禽走獸,獵物一中箭就立即致死,熬煮毒藥所產生的毒氣也能把人毒死。勿吉國南部有徒太山,大魏國的人則稱之為“大白”,山裏的虎豹、熊羆、狼經常出來害人,人們不敢在山上大小便或者洗東西,敢於徑直走進山裏的人,都能獲得豐盛的物品。

百濟國,其先出自夫餘。其國北去高句麗千餘裏,處小海之南。其民土著,地多下濕,率皆山居。有五穀,其衣服飲食與高句麗同。
延興年間,勿吉國派遣使者乙力支前來朝廷進貢。太和初年(477),又來進貢馬五百匹。乙力支自稱:當初從勿吉國出發,乘船從難河溯水西上,到了太氵爾河,就把船沉入河底,改從陸路往南行走,渡過洛孤水,然後從契丹國西部邊境到達和龍城。乙力支說他們勿吉國早先打敗高句麗國的十個部落,又秘密地同百濟國謀劃,打算從水路合力攻取高句麗,特地派遣乙力支奉使大魏國,向朝廷請示這樣做是否妥當。皇帝詔敕認為勿吉、百濟和高句麗三國同樣都是大魏的藩屬,應當和順共處,不要互相侵犯騷擾。於是乙力支就回國去了。他們還是從原路走到太氵爾河,從水裏打撈起原來的船隻,乘船從水路到達國中。太和九年(485),勿吉國又派使者侯尼支來大魏朝貢進獻。第二年再次前來朝貢。

延興二年,其王餘慶始遣使上表曰:“臣建國東極,豺狼隔路,雖世承靈化,莫由奉籓,瞻望雲闕,馳情罔極。涼風微應,伏惟皇帝陛下協和天休,不勝係仰之情,謹遣私署冠軍將軍、駙馬都尉弗斯侯,長史餘禮,龍驤將軍、帶方太守、司馬張茂等投舫波阻,搜徑玄津,托命自然之運,遣進萬一之誠。冀神祗垂感,皇靈洪複,克達天庭,宣暢臣誌,雖旦聞夕沒,永無餘恨。”又雲:“臣與高句麗源出夫餘,先世之時,篤崇舊款。其祖釗輕廢鄰好,親率士眾,陵踐臣境。臣祖須整旅電邁,應機馳擊,矢石暫交,梟斬釗首。自爾已來,莫敢南顧。自馮氏數終,餘燼奔竄,醜類漸盛,遂見陵逼,構怨連禍,三十餘載,財殫力竭,轉自孱踧。若天慈曲矜,遠及無外,速遣一將,來救臣國,當奉送鄙女,執掃後宮,並遣子弟,牧圉外廄。尺壤匹夫不敢自有。”又雲:“今璉有罪,國自魚肉,大臣強族,戮殺無已,罪盈惡積,民庶崩離。是滅亡之期,假手之秋也。且馮族士馬,有鳥畜之戀;樂浪諸郡,懷首丘之心。天威一舉,有征無戰。臣雖不敏,誌效畢力,當率所統,承風響應。且高麗不義,逆詐非一,外慕隗囂籓卑之辭,內懷凶禍豕突之行。或南通劉氏,或北約蠕蠕,共相脣齒,謀陵王略。昔唐堯至聖,致罰丹水;孟常稱仁,不舍塗詈。涓流之水,宜早壅塞,今若不取,將貽後悔。去庚辰年後,臣西界小石山北國海中見屍十餘,並得衣器鞍勒,視之非高麗之物,後聞乃是王人來降臣國。長蛇隔路,以沉於海,雖未委當,深懷憤恚。昔宋戮申舟,楚莊徒跣;鷂撮放鳩,信陵不食。克敵建名,美隆無已。夫以區區偏鄙,猶慕萬代之信,況陛下合氣天地,勢傾山海,豈令小豎,跨塞天逵。今上所得鞍一,以為實驗。”
勿吉國的四周有大莫盧國、覆鍾國、莫多回國、庫婁國、素和國、具伏弗國、匹黎爾國、拔大何國、鬱羽陵國、庫伏真國、魯婁國、羽真侯國,這些部族先後都曾派遣使者向大魏國朝貢進獻。

顯祖以其僻遠,冒險朝獻,禮遇優厚,遣使者邵安與其使俱還。詔曰:“得表聞之,無恙甚善。卿在東隅,處五服之外,不遠山海,歸誠魏闕,欣嘉至意,用戢於懷。朕承萬世之業,君臨四海,統禦群生。今宇內清一,八表歸義,繈負而至者不可稱數,風俗之和,士馬之盛,皆餘禮等親所聞見。卿與高麗不穆,屢致陵犯,苟能順義,守之以仁,亦何憂於寇仇也。前所遣使,浮海以撫荒外之國,從來積年,往而不返,存亡達否,未能審悉。卿所送鞍,比校舊乘,非中國之物。不可以疑似之事,以生必然之過。經略權要,已具別旨。”又詔曰:“知高麗阻疆,侵軼卿土,修先君之舊怨,棄息民之大德,兵交累載,難結荒邊。使兼申胥之誠,國有楚越之急,乃應展義扶微,乘機電舉。但以高麗稱籓先朝,供職日久,於彼雖有自昔之釁,於國未有犯令之愆。卿使命始通,便求致伐,尋討事會,理亦未周。故往年遣禮等至平壤,欲驗其由狀。然高麗奏請頻煩,辭理俱詣,行人不能抑其請,司法無以成其責,故聽其所啟,詔禮等還。若今複違旨,則過咎益露,後雖自陳,無所逃罪,然後興師討之,於義為得。九夷之國,民居海外,道暢則奉籓,惠戢則保境,故羈縻著於前典,楛貢曠於歲時。卿備陳強弱之形,具列往代之跡,欲殊事異,擬貺乖衷,洪規大略,其致猶在。今中夏平一,宇內無虞,每欲陵威東極,懸旌域表,拯荒黎於偏方,舒皇風於遠服。良由高麗即敘,未及卜征。今若不從詔旨,則卿之來謀,載協朕意元戎啟行,將不雲遠。便可豫率同興,具以待事,時遣報使,速究彼情。師舉之日,卿為鄉導之首,大捷之後,又受元功之賞,不亦善乎。所獻錦布海物雖不悉達,明卿至心。今賜雜物如別。”又詔璉護送安等。
太和十二年(488),勿吉又派使者來京師進貢用木苦木做杆的箭以及各種土特產。十七年(493),又派使者婆非等五百多人前來朝拜納貢。景明四年(503),再次派使者俟力歸等人來朝貢。從這時一直到正光年間為止,進貢的使者相繼而來。爾後,由於中國動亂紛擾,很有一段時間沒有派使者前來。興和二年(540)六月,勿吉又派遣使者石久雲等人來進貢當地土產,一直到武定年間都沒有斷絕。

安等至高句麗,璉稱昔與餘慶有仇,不令東過,安等於是皆還。乃下詔切責之。五年,使安等從東萊浮海,賜餘慶璽書,褒其誠節。安等至海濱,遇風飄蕩。竟不達而還。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魏書》

《魏書》

作者:魏收
《魏書》帝紀
《魏書》列傳
《魏書》誌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