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殘唐五代史演義 作者:羅貫中  

第八回 晉王起兵入中原

晉王起兵入中原

晉王設宴,款待敬思,不覺已過旬日,絕口不言起兵。一日會宴,酒至半酣,敬思避席言曰:“大王幾時動兵?”晉王曰:“目今天寒地凍,草木已枯,人馬難行,待等來春天氣融和,草青沙暖,才好相持。”敬思曰:“救兵如救火,中原百姓立待大王,如大旱之望雲霓也,不可遲緩,願熟思之。”言罷,隻見晉王背後一女子高聲大言曰:“看汝枉為丈夫,僖宗正在危急之際,專望救援,恨不得一日兵到,何故遲滯耶?妾雖女流,敢領兵前去滅賊,以慰中原之望。”敬思視之,那女子:貂裘翠帽,一似出塞昭君;杏臉桃腮,不亞前朝賈氏。朱唇款動,開一顆櫻桃;皓齒輕掀,露兩行碎玉。湘裙緊係,恰像吳宮西子;金蓮緩步,渾如蓬島仙姑。

這女子是誰?乃晉王正宮劉媳也,能使兩口雁翎刀,軍中敢戰無敵。晉王曰:“汝是婦人,有何高見,緣何在此多言?”劉妃曰:“大王受國重恩,早宜報效,何待來春?且大唐關外各鎮諸侯皆是好漢。倘有一路滅了黃巢,那時大王有何麵目再見朝廷乎?”晉王曰:“汝言是也!吾即調遣人馬,準備起程。”於是,傳下號令。李嗣源收拾幹糧炒麵,點起兩營番漢人馬,約有四十餘萬,次日辰牌鼓響,眾兵離了金蓮川,望平原進發。但見旌旗蔽日,劍戟如銀,人馬爭馳,果然雄劍大軍正行,前麵哨馬回報,已到黑河。敬思暗想:“晉王老漢,貪著直北富貴,懶上中原,待我將黑河的故事細說一番,看他如何?”敬思曰:“大王曾識這黑河故事否?”晉王曰:“吾乃粗略武夫,安能識此?”敬思曰:“此故事著於史冊明矣。昔漢元帝一妃,名曰昭君,大有姿色,被奸臣毛延壽圖了真容,獻上北番單於主。後來昭君和番到此,見直北是夷狄地界,不肯前去,遂投此河而死。大王不信,某記有詞一篇為證,名曰《木蘭花》:望昭君漸遠,流粉淚,濕征鞍,塞雁南飛,行人北渡,無限關山。煙花頓成消索,問琵琶,今後與誰彈?惟有清風明月,教人怨恨長安。梨花不奈風寒,葉落粉香散。問長安,彩鸞人去也,想神仙,何日到人間?試問他愁知多少?投黑河,流水潺潺。”

又有詩一首為證:

黑河流水響潺潺,不斷陰雲蔽玉關,

紅粉無顏從北虜,琵琶死後向誰彈?

晉王曰:“世間有此烈女,沉埋於此,良可惜也!”敬思曰:“隻一女子,也想中原繁華之地,不肯留此,何況你家大唐天下乎?”晉王曰:“汝言是也!”

又行不數裏,隻見一台,巍然高聳,勢若接天。晉王曰:“此是何處?”敬思曰:“此漢李陵台也。”晉王曰:“何為在此?”敬思曰:“昔漢元帝遣李陵來直北贖蘇武還朝,後在此處,拔劍自刎。後人與他立下此台,以紀其事。”亦有詩為證:

曠野雲低恨滿懷,長安西望李陵台,

關河萬裏秋風起,黃葉一天鴻雁來。

持節還鄉悲壯士,屈身降虜歎庸才,

賢愚千載春秋筆,懶上雲摟酌酒杯。

晉王曰:“汝自不曾到直北來,這直北的故事,汝何識之?”敬思曰:“臣看《通鑒》,有何不識?”晉王曰:“吾隻知精通兵法,熟諳韜略,以為能事,豈識此忠臣烈女之事乎?”

敬思曰:“此皆先朝遺跡,特以記事,不足為羨,前麵乃一蘇武廟,真忠臣耳!”晉王曰:“何以見之?”敬思曰:“蘇武亦是漢人,漢元帝遣來直北,催逼進貢,被單於拘留,令降不屈,使蘇武北海上牧羊,曰:‘羝羊生子,即放汝還’,武持漢節牧羊,齧雪餐氈,旌旄盡落,去十九年,始得歸漢,後夷人為之立廟,以旌忠烈。”有詩為證:

漠漠平沙際北天,忠臣困此實堪憐。

餐氈齧雪終歸漢,持節曾經十九年。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卓吾子評:

李仆射起兵討賊,有殉國之誌,其妻劉氏,催兵救援,亦可謂女中丈夫。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殘唐五代史演義

殘唐五代史演義

作者:羅貫中
《殘唐五代史演義》正文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