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裴註三國志》 作者:陳壽與裴松之  

魏書·武文世王公傳

武皇帝二十五男:卞皇後生文皇帝、任城威王彰、陳思王植、蕭懷王熊,劉夫人生豐湣王昂、相殤王鑠,環夫人生鄧哀王衝、彭城王據、燕王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林、中山恭王袞,秦夫人生濟陽懷王玹、陳留恭王峻,尹夫人生範陽閔王矩,王昭儀生趙王幹,孫姬生臨邑殤公子上、楚王彪、剛殤公子勤,李姬生穀城殤公子乘、郿戴公子整、靈殤公子京,周姬生樊安公均,劉姬生廣宗殤公子棘,宋姬生東平靈王徽,趙姬生樂陵王茂。
武皇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卞皇後生下文帝、任城威王曹彰、陳思王曹植、蕭懷王曹熊,劉夫人生豐湣王曹昂、相殤王曹鑠,環夫人生下鄧哀王曹衝、彭城王曹據、燕王曹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曹林、中山恭王曹袞,秦夫人生濟陽懷王曹玹、陳留恭王曹峻,尹夫人生範陽閔王曹矩,王昭儀生趙王曹幹,孫姬生下臨邑殤公子曹上、楚王曹彪、剛殤公子曹勤,李姬生穀城殤公子曹乘、郿戴公子曹整、靈殤公子曹京,周姬生樊安公曹均,劉姬生下廣宗殤公子曹棘,宋姬生東平靈王曹徽,趙姬生樂陵王曹茂。

豐湣王昂字子脩。弱冠舉孝廉。隨太祖南征,為張繡所害。無子。黃初二年追封,諡曰豐悼公。三年,以樊安公均子琬奉昂後,封中都公。其年徙封長子公。五年,追加昂號曰豐悼王。太和三年改昂諡曰湣王。嘉平六年,以琬襲昂爵為豐王。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二千七百戶。琬薨,諡曰恭王。子廉嗣。
豐湣王曹昂字子脩。剛成年的時候被推舉為孝廉。跟瑞太祖南征,被張繡殺害,沒有子嗣,黃初二年,朝廷追封諡號為豐悼公。黃初三年,讓樊安公曹均的兒子曹琬做為他的後代,並封曹琬為中都公。這一年,轉封他的長子為公侯。黃初五年,朝廷追加曹昂的封號為豐悼王。太和三年,朝廷改封曹昂的諡號為湣王。嘉平六年,朝廷讓曹琬繼承曹昂的爵位,封為豐王。正元、景元年間,多次給他增加封邑,連帶以前的一共兩千七百戶。曹琬去世後,諡號為恭王。他的兒子曹廉繼承爵位。

相殤王鑠,早薨,太和三年追封諡。青龍元年,子湣王潛嗣,其年薨。二年,子懷王偃嗣,邑二千五百戶,四年薨。無子,國除。正元二年,以樂陵王茂子陽都鄉公竦繼鑠後。
相殤王曹鑠,早年就去世,太和三年被追封諡號。青龍元年,他的兒子湣王曹潛繼承爵位,曹潛在這一年去世。青龍二年,他的兒子懷王曹偃繼承爵位,食邑兩千五百戶,他在青龍四年去世。因為他沒有子嗣,封國被削除。正元二年,朝廷讓樂陵王曹茂的兒子陽都鄉公曹竦繼承曹鑠的後嗣。

鄧哀王衝字倉舒。少聰察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時軍國多事,用刑嚴重。太祖馬鞍在庫,而為鼠所齧,庫吏懼必死,議欲麵縛首罪,猶懼不免。衝謂曰:“待三日中,然後自歸。”衝於是以刀穿單衣,如鼠齧者,謬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問之,衝對曰:“世俗以為鼠齧衣者,其主不吉。今單衣見齧,是以憂戚。”太祖曰:“此妄言耳,無所苦也。”俄而庫吏以齧鞍聞,太祖笑曰:“兒衣在側,尚齧,況鞍縣柱乎?”一無所問。衝仁愛識達,皆此類也。凡應罪戮,而為衝微所辨理,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太祖數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後意。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為請命。及亡,哀甚。文帝寬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則流涕,為聘甄氏亡女與合葬,贈騎都尉印綬,命宛侯據子琮奉衝後。二十二年,封琮為鄧侯。黃初二年,追贈諡衝曰鄧哀侯,又追加號為公。三年,進琮爵,徙封冠軍公。四年,徙封己氏公。太和五年,加衝號曰鄧哀王。景初元年,琮坐於中尚方作禁物,削戶三百,貶爵為都鄉侯。三年,複為己氏公。正始七年,轉封平陽公。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千九百戶。
鄧哀王曹衝,字倉舒。年少時聰慧明察,才智出眾,曹衝出生五六年,他的智力想法所達到的,已經像成年人那樣。當時孫權曾經送來一隻大象,太祖想要知道它的重量,就詢問下屬,下屬都不能提出一個好的辦法。曹衝說:“將大象放在放在船上,然後刻下水痕所到的地方,然後將物品放到船上,比較就可以知道了。”太祖很高興,立即執行。當時軍中和國家事情很多,刑罰的使用很嚴苛。太祖的馬鞍放在倉庫中,卻被老鼠咬壞了,看守倉庫的官吏擔心必死無疑,商議著反綁雙手當麵請罪,仍然擔心不能被赦免。曹衝對他們說:“等過了三天,然後再去請罪。”曹衝就用刀劃破自己的單衣,像被老鼠咬壞的那樣,又裝作不高興的樣子,麵帶愁容。太祖詢問他原因,曹衝回答說:“世人都認為被老鼠咬壞衣服,衣服的主人會不吉利。現在我的單衣被咬壞了,所以心中憂慮。”太祖說:“這是胡說的話,不要為此苦惱。”不久管理倉促的官吏將老鼠咬壞馬鞍的事告訴太祖,太祖笑著說:“我兒子的衣服就在身邊,都還被咬壞,更何況馬鞍是懸掛在柱子上的呢?”一點都沒有責問。曹衝的寬仁慈愛明白事理,都是像這樣的事情。那些應該因罪被殺,卻被曹衝私下辨明事理而得以寬宥的,前後有幾十人。太祖多次對大臣們讚揚他,有想要將王位傳給他的想法。曹衝十三歲時,是建安十三年(208),生了病,太祖親自為他向上天請求保全他的性命。曹衝病逝後,太祖非常悲痛。文帝寬解安慰太祖,太祖說:“這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的幸事。”說完就流了眼淚,還為曹衝聘娶了甄氏已經死去的女兒與他合葬,追贈給他騎都尉的官印綬帶,命宛侯曹據的兒子曹琮做曹衝的後代。建安二十二年(217),太祖朝廷追贈曹衝諡號為封曹琮為鄧侯。黃初二年(221),鄧哀侯,又追加封號為公。黃初三年(222),朝廷進封曹琮的爵位,轉封為冠軍公。黃初四年,改封為己氏公。太和五年(232),給曹衝加封稱號為鄧哀王。景初元年(237),曹琮因為在中尚方製造違禁物品而獲罪,被削減三百戶食邑,降爵為都鄉侯。景初三年(239),被重新封為己氏公。正始七年(246),轉封為平陽公。景初(237~239)、正元(254~256)、景元年間(260~264),朝廷多次給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一千九百戶。

彭城王據,建安十六年封範陽侯。二十二年,徙封宛侯。黃初二年,進爵為公。三年,為章陵王,其年徙封義陽。文帝以南方下濕,又以環太妃彭城人,徙封彭城。又徙封濟陰。五年,詔曰:“先王建國,隨時而製。漢祖增秦所置郡,至光武以天下損耗,並省郡縣。以今比之,益不及焉。其改封諸王,皆為縣王。“據改封定陶縣。太和六年,改封諸王,皆以郡為國,據複封彭城。景初元年,據坐私遣人詣中尚方作禁物,削縣二千戶。三年,複所削戶邑。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四千六百戶。
彭城王曹據,在建安十六年(211)年被封為範陽侯。建安二十二年(217),轉封為宛侯。黃初二年(221),進封爵位為公。黃初三年(222),被封為章陵王,同一年轉封到義陽。文帝因為南方低窪潮濕,加上環太妃是彭城人,將曹據轉封到彭城。又改封到濟陰。黃初五年(224),文帝下詔說:“先王創建魏國,隨著時勢而改變製度。漢高祖增加秦朝所設立的郡,到光武帝時因為天下人口減少,合並撤除了郡縣。用現在和當時比較,人口更加少。下令那些改封的諸侯王,都改為縣王。”曹據被改封到定陶縣。太和六年(233),朝廷改封各王後,都將郡當做封國,曹據再次被封到彭城。景初元年(237),曹據因為私自派人到中尚方製造違禁物品而獲罪,被削減食邑兩千戶。景初三年(239),回複了所削減的食邑。正元(254~256)、景元年間(260~264),朝廷多次給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四千六百戶。

燕王宇字彭祖。建安十六年,封都鄉侯。二十二年,改封魯陽侯。黃初二年,進爵為公。三年,為下邳王。五年,改封單父縣。太和六年,改封燕王。明帝少與宇同止,常愛異之。及即位,寵賜與諸王殊。青龍三年,徵入朝。景初元年,還鄴。二年夏,複徵詣京都。冬十二月,明帝疾篤,拜宇為大將軍,屬以後事。受署四日,宇深固讓;帝意亦變,遂免宇官。三年夏,還鄴。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五千五百戶。常道鄉公奐,宇之子,入繼大宗。
燕王曹宇,字彭祖。建安十六年(211)被封為都鄉侯。建安二十二年(217),轉封為魯陽侯。黃初二年(221),被進封爵位為魯陽公。黃初三年(222),被封為下邳王。黃初五年(224),被轉封到單父縣。太和六年(233),又被改封為燕王。明帝年少時和曹宇一同起居,總是很喜歡他。等到明帝登基,對他的恩寵賞賜都和其他封王不同。青龍三年,明帝征召他入朝。景初元年(237),曹據返回鄴城。景初二年(238)夏天,明帝又征召他到京城。同年冬天十二月,明帝病重,任命曹宇為大將軍,將自己的身後事交托給他。曹宇接受委托四天,都堅決推辭;明帝想要托付事務的想法也改變了,就罷免了曹宇的官職。景初三年(239)夏天,曹宇返回鄴城。景初(237~239)、正元(254~256)、景元年間(260~264),朝廷多次給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五千五百戶。常道鄉公曹奐,是曹宇的兒子,入京繼承皇位。

沛穆王林,建安十六年封饒陽侯。二十二年,徙封譙。黃初二年,進爵為公。三年,為譙王。五年,改封譙縣。七年,徙封鄄城。太和六年,改封沛。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四千七百戶。林薨,子緯嗣。
沛穆王曹林,建安十六年(211)被封為饒陽侯。建安二十二年(217),轉封到譙縣。黃初二年(221),被進封爵位為饒陽公。黃初三年(222),被封為譙王。黃初五年(224),改封為譙縣。黃初七年(226),轉封到鄄城。太和六年(233),改封到沛縣。景初(237~239)、正元(254~256)、景元年間(260~264),朝廷多次給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四千七百戶。曹林去世,他的兒子曹緯繼承爵位。

中山恭王袞,建安二十一年封平鄉侯。少好學,年十餘歲能屬文。每讀書,文學左右常恐以精力為病,數諫止之,然性所樂,不能廢也。二十二年,徙封東鄉侯,其年又改封讚侯。黃初二年,進爵為公,官屬皆賀,袞曰:“夫生深宮之中,不知稼穡之艱難,多驕逸之失。諸賢既慶其休,宜輔其闕。”每兄弟遊娛,袞獨覃思經典。文學防輔相與言曰:“受詔察公舉錯,有過當奏,及有善,亦宜以聞,不可匿其美也。“遂共表稱陳袞美。袞聞之,大驚懼,責讓文學曰:“脩身自守,常人之行耳,而諸君乃以上聞,是適所以增其負累也。且如有善,何患不聞,而遽共如是,是非益我者。”其戒慎如此。三年,為北海王。其年,黃龍見鄴西漳水,袞上書讚頌。詔賜黃金十斤,詔曰:“昔唐叔歸禾,東平獻頌,斯皆骨肉讚美,以彰懿親。王研精墳典,耽味道真,文雅煥炳,朕甚嘉之。王其克慎明德,以終令聞。”四年,改封讚王。七年,徙封濮陽。太和二年就國,尚約儉,教敕妃妾紡績織紝,習為家人之事。五年冬,入朝。六年,改封中山。
中山恭王曹袞,建安二十一年(216)封為平鄉侯。年少時就好學,十幾歲時就能撰寫文章。每次讀書是,文學官吏和左右侍從經常擔心他因為花費過多精力而生病,多次勸諫阻止他,但曹袞生性就是喜歡讀書,沒有停止。建安二十二年(217),被轉封為東鄉侯,同年又改封為讚侯。黃初二年(221),晉升爵位為公,下屬的官吏都表示祝賀,曹袞說:“生長在深宮之中,不知道種莊稼的艱難,有很多驕縱放肆的過失。眾位賢士已經祝賀了喜事,也應該幫助我彌補過失。”每次兄弟間遊玩娛樂,曹袞都獨自思考經書典籍。文學防輔們互相說:“我們接受詔令考察讚公的言行,有過失就應該上奏,等到做了善事,也應該讓讓陛下知道,不能隱藏他的美好。”於是就一起上表稱讚曹袞的美德。曹袞得知後,很是驚恐,責備文學們說:“修養自身,堅守自我,是普通人的做法,但各位卻將這些事上報,這恰恰是增加了我的負擔。況且如果做了善事,怎麼還用擔心不被人知道呢,但各位卻很快做了這樣的事,這不是對我有益的事。”他警惕謹慎到這種程度。黃初三年(222),曹袞被封為北海王。這一年,有黃龍在鄴城西麵的漳水中出現,曹袞上奏稱頌。文帝下詔賞賜十斤黃金,並詔令說:“從前唐叔把一株奇異的穀子送歸給周公,漢東平王劉蒼向光武帝獻上頌文,這些都是對骨肉親情的讚美,以彰顯親人的美好。北海王精通三墳五典,沉迷於領悟學問的真諦,文雅的氣質很突出,我很讚賞他。北海王應該克製謹慎,彰顯品德,以完成美好的名聲。”黃初四年(223),改封曹袞為讚王。黃初七年(226),轉封到濮陽。太和二年(228)曹袞去到封地,崇尚節約儉樸,告誡妃妾紡麻織布,習慣做為家人的事宜。太和五年(231)冬天,曹袞回到京都。太和六年(232),封地改到中山。

初,袞來朝,犯京都禁。青龍元年,有司奏袞。詔曰:“王素敬慎,邂逅至此,其以議親之典議之。”有司固執。詔削縣二,戶七百五十。袞憂懼,戒敕官屬愈謹。帝嘉其意,二年,複所削縣。三年秋,袞得疾病,詔遣太醫視疾,殿中、虎賁齎手詔、賜珍膳相屬,又遣太妃、沛王林並就省疾。袞疾困,敕令官屬曰:“吾寡德忝寵,大命將盡。吾既好儉,而聖朝著終誥之製,為天下法。吾氣絕之日,自殯及葬,務奉詔書。昔衛大夫蘧瑗葬濮陽,吾望其墓,常想其遺風,願讬賢靈以弊發齒,營吾兆域,必往從之。禮:男子不卒婦人之手。亟以時成東堂。”堂成,名之曰遂誌之堂,輿疾往居之。又令世子曰:“汝幼少,未聞義方,早為人君,但知樂,不知苦;不知苦,必將以驕奢為失也。接大臣,務以禮。雖非大臣,老者猶宜答拜。事兄以敬,恤弟以慈;兄弟有不良之行,當造膝諫之。諫之不從,流涕喻之;喻之不改,乃白其母。若猶不改,當以奏聞,並辭國土。與其守寵罹禍,不若貧賤全身也。此亦謂大罪惡耳,其微過細故,當掩覆之。嗟爾小子,慎脩乃身,奉聖朝以忠貞,事太妃以孝敬。閨闈之內,奉令於太妃;閫閾之外,受教於沛王。無怠乃心,以慰予靈。”其年薨。詔沛王林留訖葬,使大鴻臚持節典護喪事,宗正吊祭,贈賵甚厚。凡所著文章二萬餘言,才不及陳思王而好與之侔。子孚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三千四百戶。
當初,曹袞入京朝見,違犯了京城的禁令。青龍元年(233),相關官員上奏批評曹袞。明帝下詔說:“中山王向來謹慎持重,偶然來到這裏,還是用評價親屬的原則來評判吧。”官員堅持自己的意見。明帝下詔削除曹袞兩個封縣,七百五十戶食邑。曹袞擔憂驚懼,告誡屬官們要更加謹慎。明帝讚賞他的心意,青龍二年(234),恢複了他被削除的封縣。青龍三年(235)秋天,曹袞生了病,明帝下詔派太醫前去診治,殿中、虎賁帶著手書的詔令和賞賜的珍貴膳食接連來到,又派遣太妃、沛王曹林一起去探望。曹袞病重,命令他的屬官說:“我德行匱乏,卻蒙受恩寵,現在壽命將近了。我喜歡簡樸,但朝廷立有臨終上報的製度,作為天下的法度。我斷氣的時候,從停放靈柩到下葬,一定要按照詔書。從前衛國大夫蘧瑗埋葬在濮陽,我看到他的陵墓,經常遙想他的遺留的風姿,希望能依托賢人的魂靈以安放我的身體,修建我的墓地,一定要到賢人的旁邊。《禮記》中說:男子不死在婦人手裏。還是快點修建好東堂。”東堂修建好後,曹袞給他取名為“遂誌之堂”,很快就坐車到那裏居住。又告誡世子說:“你年紀小,還不了解行事規範的道理,現在就成了主君,隻知道享樂,不知道苦難;不知道艱辛,一定會有驕奢淫逸的過失。接見大臣,一定要以禮相待。即使不是大臣,是年老的人也應該按照禮節回拜。用恭敬侍奉兄長,以慈愛體恤弟弟;如果兄弟有不好的行為,應該下跪勸諫他們。如果勸諫他們但沒有聽從,就流著眼淚告誡他們;如果告誡了還沒有改過,就告訴他們的母親。如果還是不能改正,就應該上報給陛下知道,並辭掉封地。與其守著恩寵卻遭遇禍患,不如過著貧困的生活以保全自身。這也叫做是大的罪過,至於細微的過錯,就應該遮掩起來。你這個孩子啊,要慎重地修養自身,以忠誠堅貞侍奉朝廷,用孝敬之心侍奉太妃。在家中內室,要聽從太妃;家庭以外的事情,要接受沛王的教導。不要懈怠自己的想法,以安慰我的魂靈。”同年曹袞去世。明帝詔令沛王曹林留在那裏完成葬禮,派大鴻臚持符節主持喪事,宗正前去吊唁祭祀,贈送的喪葬禮品十分豐厚。曹袞所寫的文章共有兩萬多字,文才比不上陳思王卻喜歡和他比較。他的兒子曹孚繼承爵位。景初(237~239)、正元(254~256)、景元年間(260~264),朝廷多次給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三千四百戶。

濟陽懷王玹,建安十六年封西鄉侯。早薨,無子。二十年,以沛王林子讚襲玹爵邑,早薨,無子。文帝複以讚弟壹紹玹後。黃初二年,改封濟陽侯。四年,進爵為公。太和四年,追進玹爵,諡曰懷公。六年,又進號曰懷王,追諡讚曰西鄉哀侯。壹薨,諡曰悼公。子恒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千九百戶。
濟陽懷王曹鉉,建安十六年(211)被封為西鄉侯。但早年就去世了,沒有子嗣。建安二十年(215),朝廷讓沛王曹林的兒子曹讚繼承曹鉉的爵位和食邑,但曹讚也去世得早,沒有子嗣。文帝又讓曹讚的弟弟曹壹延續曹鉉的後代。黃初二年(221),曹壹被改封為濟陽侯。黃初四年(223),進封爵位為濟陽公。太和四年(231),朝廷追封曹鉉的爵位,諡號為懷公。太和六年(233),又進封號為懷王,追諡曹讚為西鄉哀侯。曹壹去世後,諡號為悼公。他的兒子曹恒繼承爵位。景初(237~239)、正元(254~256)、景元年間(260~264),朝廷多次給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一千九百戶。

陳留恭王峻字子安,建安二十一年封郿侯。二十二年,徙封襄邑。黃初二年,進爵為公。三年,為陳留王。五年,改封襄邑縣。太和六年,又封陳留。甘露四年薨。子澳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四千七百戶。
陳留恭王曹峻,字子安,建安二十一年(216)被封為郿侯。建安二十二年(217),轉封到襄邑。黃初二年(221)進封爵位為公。黃初三年(222),被封為陳留王。黃初五年(224),改封到襄邑縣。太和六年(233),又被封到陳留。在甘露四年去世。他的兒子曹澳繼承爵位。景初(237~239)、正元(254~256)、景元年間(260~264),朝廷多次給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四千七百戶。

範陽閔王矩,早薨,無子。建安二十二年,以樊安公均子敏奉矩後,封臨晉侯。黃初三年,追封諡矩為範陽閔公。五年,改封敏範陽王。七年,徙封句陽,太和六年,追進矩號曰範陽閔王,改封敏琅邪王。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三千四百戶。敏薨,諡曰原王。子焜嗣。
範陽閔王曹矩,早年去世,沒有子嗣。建安二十二年(217),朝廷讓樊安公曹均的兒子曹敏延續曹矩的香火,被封為臨晉侯。黃初三年(222),朝廷追封曹矩為範陽閔公。黃初五年(224),改封曹敏為範陽王。黃初七年(226),朝廷轉封為句陽王,太和六年(233),追封曹矩的封號為範陽閔王,改封曹敏為琅邪王。景初(237~239)、正元(254~256)、景元年間(260~264),朝廷多次給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三千四百戶。曹敏去世後,諡號為原王。他的兒子曹焜繼承爵位。

趙王幹,建安二十年封高平亭侯。二十二年,徙封賴亭侯。其年改封弘農侯。黃初二年,進爵,徙封燕公。三年,為河間王。五年,改封樂城縣。七年,徙封钜鹿。太和六年,改封趙王。幹母有寵於太祖。及文帝為嗣,幹母有力。文帝臨崩,有遺詔,是以明帝常加恩意。青龍二年,私通賓客,為有司所奏,賜幹璽書誡誨之,曰:“易稱'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詩著'大車惟塵'之誡。自太祖受命創業,深睹治亂之源,鑒存亡之機,初封諸侯,訓以恭慎之至言,輔以天下之端士,常稱馬援之遺誡,重諸侯賓客交通之禁,乃使與犯妖惡同。夫豈以此薄骨肉哉?徒欲使子弟無過失之愆,士民無傷害之悔耳。高祖踐阼,祗慎萬機,申著諸侯不朝之令。朕感詩人常棣之作,嘉采菽之義,亦緣詔文曰'若有詔得詣京都',故命諸王以朝聘之禮。而楚、中山並犯交通之禁,趙宗、戴捷鹹伏其辜。近東平王複使屬官毆壽張吏,有司舉奏,朕裁削縣。今有司以曹纂、王喬等因九族時節,集會王家,或非其時,皆違禁防。朕惟王幼少有恭順之素,加受先帝顧命,欲崇恩禮,延乎後嗣,況近在王之身乎?且自非聖人,孰能無過?已詔有司宥王之失。古人有言:'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弗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焉。'叔父茲率先聖之典,以纂乃先帝之遺命,戰戰兢兢,靖恭厥位,稱朕意焉。”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五千戶。
趙王曹幹,建安二十年(215)封為高平亭侯。二十二年(217),轉封為賴亭侯。同年改封為弘農侯。黃初二年(221),晉升爵位,遷移封地為燕公。黃初三年(222),被封為河間王。黃初五年(224),被改封到樂城縣。黃初七年(226),轉移封地到钜鹿。太和六年(233),改封為趙王。曹幹的母親受到太祖寵愛。等到文帝被定為太祖的繼承人,其中也有高幹母親的功勞。文帝快要駕崩時,立下遺詔,所以明帝經常對他們恩寵有加。青龍二年(234),曹幹私通賓客,被相關官員上奏舉報,明帝賜給高幹有印信封記的詔書告誡教誨他,說:“《易》中說‘開創國家,延續家業,不要任用小人’,《詩經》中也有‘不要推動大車,塵土會遮蔽眼睛’的告誡。自從太祖順應天命開創基業,深刻地體察天下動亂的根源,借鑒國家興亡的教訓,剛開始時分封諸侯,用謙恭謹慎的深刻言論教導他們,用天下間正直的人來輔佐他們,經常說到馬援臨終之前的告誡,加強諸侯的賓客之間結交的禁令,以至於將他們看得和犯有妖邪作惡的罪人一樣。難道是要用這樣的辦法來淡薄骨肉之間的親情嗎?隻是想要讓曹氏子弟們沒有什麼錯失罪過,士人百姓沒有傷害的悔恨罷了。高祖文帝登基後,對各種事務都非常謹慎,明文公布了諸侯不能入朝的命令。朕有感於《詩經》中有人寫下的《棠棣》篇章,讚賞《采菽》譏刺周幽王對來朝見的諸侯侮慢無禮的喻義,也因為詔書中有說‘如果收到詔令可以來到京都’,所以才定下諸侯按期入京朝見的禮節。但楚王、中山王一同違犯了私下結交的禁令,趙宗、戴捷都因他們的罪過受到了懲罰。最近東平王又派屬官毆打壽張縣吏,相關官員上奏舉報,朕判決削減他的封縣。現在有關官員認為曹纂、王喬等人趁著宗族節日,在王家聚集,但不是合適的時機,都觸犯了禁令。我想到趙王你年幼時有恭敬順從的素質,再加上接受先帝的遺命,想要加深對你的恩寵禮遇,並延續到後代,更何況是在你本人呢?況且本來也不是聖賢,誰能沒有過失呢?我已經詔令有關官員寬宥你的過失。古人有話說:‘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隱蔽的地方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叔父您應該遵循古代聖人的準則,以遵守先帝的臨終囑咐,小心翼翼,靜肅恭謹地保住地位,以符合我的心意。”景初(237~239)、正元(254~256)、景元年間(260~264),朝廷多次給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五千戶。

臨邑殤公子上,早薨。太和五年,追封諡。無後。
臨邑早逝的公子曹上,早年就去世了。太和五年(232),朝廷追封他的諡號。沒有後代。

楚王彪字朱虎。建安二十一年,封壽春侯。黃初二年,進爵,徙封汝陽公。三年,封弋陽王。其年徙封吳王。五年,改封壽春縣。七年,徙封白馬。太和五年冬,朝京都。六年,改封楚。初,彪來朝,犯禁,青龍元年,為有司所奏,詔削縣三,戶千五百。二年,大赦,複所削縣。景初三年,增戶五百,並前三千戶。嘉平元年,兗州刺史令狐愚與太尉王淩謀迎彪都許昌。語在淩傳。乃遣傅及侍禦史就國案驗,收治諸相連及者。廷尉請徵彪治罪。於是依漢燕王旦故事,使兼廷尉大鴻臚持節賜彪璽書切責之,使自圖焉。彪乃自殺。妃及諸子皆免為庶人,徙平原。彪之官屬以下及監國謁者,坐知情無輔導之義,皆伏誅。國除為淮南郡。正元元年詔曰:“故楚王彪,背國附奸,身死嗣替,雖自取之,猶哀矜焉。夫含垢藏疾,親親之道也,其封彪世子嘉為常山真定王。”景元元年,增邑,並前二千五百戶。
楚王曹彪,字朱虎。建安二十一年(216),封壽春侯。黃初二年(221)進封爵位,轉封為汝陽公。黃初三年(222)被封為弋陽王。同年轉封為吳王。黃初五年(224),封地改到壽春縣。黃初七年(226),遷移封地為白馬。太和五年(231)冬天,到京都朝見天子。六年,改封為楚王。當初,曹彪入京朝見,觸犯了禁令,青龍元年(233),被有關官員上奏舉報,明帝下詔削減了他三個縣、一千五百戶的封地。青龍二年(234),明帝大赦天下,恢複了削減的三個縣的封地。景初三年(239),為曹彪增加了封邑五百戶,加上之前的一共三千戶。嘉平元年(249),兗州刺史令狐愚和太尉王淩密謀要迎曹彪為帝,定都許昌。這簡述在《王淩傳》中另有記載。齊王就派太傅和侍禦史到他的封地查詢驗證,將跟這件事有關的人都收押起來。廷尉請求征召曹彪前來治罪。於是按照漢朝燕王劉旦的舊例,派人兼任廷尉大鴻臚持節符賜給曹彪用璽印封記的詔書嚴厲譴責他,讓他自己打算。曹彪就自殺了。他的妃妾和兒子們都被貶為平民,遷移到平原郡。曹彪的屬官還有近臣謁者,也因為了解內情卻不輔佐教導的道義而獲罪,都被殺了。曹彪的封地也被削除,成為淮南郡。正元元年(254)齊王下詔書說:“已故楚王曹彪,背叛國家,依附奸人,自己身死,後代也成為平民,雖然是自己導致的,但仍然憐憫他。隱藏過失掩蓋罪行,是愛自己兄弟的方法,現在下令封曹彪的世子曹嘉為常山真定王。”景元元年(260),為曹嘉增加封邑,連同以前的共有二千五百戶。

剛殤公子勤,早薨。太和五年追封諡。無後。
剛殤公子曹勤,早年就去世了。太和五年(232),朝廷追封他的諡號。沒有後代。

穀城殤公子乘,早薨。太和五年追封諡。無後。
穀城殤公子曹乘,早年就去世了。太和五年(232),朝廷追封他的諡號。沒有後代。

郿戴公子整,奉從叔父郎中紹後。建安二十二年,封郿侯。二十三年薨。無子。黃初二年追進爵,諡曰戴公。以彭城王據子範奉整後。三年,封平氏侯。四年,徙封成武。太和三年,進爵為公。青龍三年薨。諡曰悼公。無後。四年,詔以範弟東安鄉公闡為郿公,奉整後。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千八百戶。
郿戴公子曹整,延續堂叔郎中曹紹的後代。建安二十二年(217),封為郿侯。建安二十三年(218)去世。沒有子嗣。黃初二年(221)追加進封爵位,諡號為戴公。讓彭城王曹據的兒子曹範延續曹整的後代。黃初三年(222),曹範被封為平氏侯。四年,轉移封地到成武。太和三年(230),進封爵位為公。青龍三年(236)去世。諡號為悼公。沒有後代。青龍四年(237),朝廷下詔封曹範的弟弟,東安鄉公曹闡為郿公,延續曹整的香火。景初(237~239)、正元(254~256)、景元年間(260~264),朝廷多次給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一千八百戶。

靈殤公子京,早薨。太和五年追封諡。無後。
靈殤公子曹京,早年就去世了。太和五年(232),朝廷追封他的諡號。沒有後代。

樊安公均,奉叔父薊恭公彬後。建安二十二年,封樊侯。二十四年薨。子抗嗣。黃初二年,追進公爵,諡曰安公。三年,徙封抗薊公。四年,徙封屯留公。景初元年薨,諡曰定公。子諶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千九百戶。
樊安公曹均,延續叔公薊恭公曹彬的香火。建安二十一年(216),封為樊侯。建安二十四年(219)去世。他的兒子曹抗繼承爵位。黃初二年(221),朝廷追封晉升為公爵,諡號為安公。三年,改封為抗薊公。黃初四年(223),轉封為屯留公。景初元年(237)去世,諡號為定公。他的兒子曹諶繼承爵位。景初(237~239)、正元(254~256)、景元年間(260~264),朝廷多次給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一千九百戶。

廣宗殤公子棘,早薨。太和五年追封諡。無後。
廣宗殤公子曹棘,早年就去世了。太和五年(232),朝廷追封他的諡號。沒有後代。

東平靈王徽,奉叔公朗陵哀侯玉後。建安二十二年,封曆城侯。黃初二年,進爵為公。三年,為廬江王。四年,徙封壽張王。五年,改封壽張縣。太和六年,改封東平。青龍二年,徽使官屬撾壽張縣吏,為有司所奏。詔削縣一,戶五百。其年複所削縣。正始三年薨。子翕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三千四百戶。
東平靈王曹徽,延續叔公朗陵哀侯曹玉的香火。建安二十二年(217),封為曆城侯。黃初二年(221),晉升爵位為曆城公。黃初三年(222),封為廬江王。四年,轉封為壽張王。黃初五年(224),改封到壽張縣。太和六年(233),轉移封地到東平。青龍二年(234),曹徽讓屬下官員毆打壽張縣吏,被有關官員上奏舉報。明帝下詔削減一個封縣和五百戶食邑。同年,就恢複了削減的封縣。正始三年去世。兒子曹翕繼承爵位。景初(237~239)、正元(254~256)、景元年間(260~264),朝廷多次給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三千四百戶。

樂陵王茂,建安二十二年封萬歲亭侯。二十三年,改封平輿侯。黃初三年,進爵,徙封乘氏公。七年,徙封中丘。茂性傲佷,少無寵於太祖。及文帝世,又獨不王。太和元年,徙封聊城公,其年為王。詔曰:“昔象之為虐至甚,而大舜猶侯之有庳。近漢氏淮南、阜陵,皆為亂臣逆子,而猶或及身而複國,或至子而錫土。有虞建之於上古,漢文、明、章行之乎前代,斯皆敦敘親親之厚義也。聊城公茂少不閑禮教,長不務善道。先帝以為古之立諸侯也,皆命賢者,故姬姓有未必侯者,是以獨不王茂。太皇太後數以為言。如聞茂頃來少知悔昔之非,欲脩善將來。君子與其進,不保其往也。今封茂為聊城王,以慰太皇太後下流之念。”六年,改封曲陽王。正始三年,東平靈王薨,茂稱嗌痛,不肯發哀,居處出入自若。有司奏除國土,詔削縣一,戶五百。五年,徙封樂陵,詔以茂租奉少,諸子多,複所削戶,又增戶七百。嘉平、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五千戶。
樂陵王曹茂,建安二十二年(217),封為萬歲亭侯。建安二十三年(218),改封為平輿侯。黃初三年(222),晉升爵位,轉移封地為乘氏公。黃初七年(226),轉移封地到中丘。曹茂性情傲慢凶狠,年少時沒有受到太祖寵愛。等到了文帝的時期,又隻有他沒有被封王。太和元年(227),明帝轉封他為聊城公,同年封為聊城王。詔令說:“過去舜帝的弟弟象作惡很嚴重,但大舜依然將他封為有庳的侯。近來漢朝的淮南王、阜陵王,都是亂臣賊子,但仍然能或者等到恢複封國,或者在兒子那一代得到賜土封國。有虞氏在上古時候就建立了這一準則,漢文帝、明帝、章帝在前代都有施行,這些都是按照長幼次序延續兄弟之間的深情厚誼。聊城公曹茂年少時不遵循禮節教化,長大後不追求善事。先帝認為古代封立諸侯,都是任命賢能的人,所以姬姓也有不一定能封侯的人,所以不是隻有聊城王曹茂。太皇太後多次這樣說。我詢問得知曹茂最近對過去的過失有悔恨之心,想要在將來修習善事。君子看到他的進步,不死守他的過往。現在封曹茂為聊城王,以安慰太皇太後推廣恩澤的心意。”太和六年(233),改封為曲陽王。正始三年,東平靈王曹徽去世,曹茂自稱咽喉痛,不肯參加哀悼,在居所進出自如。有關官員上奏削除他的封土,明帝下詔削減一個封縣和五百戶食邑。正始五年,轉移封地到樂陵,明帝下詔因為曹茂的封地收入少,但兒子很多,就恢複了他被削減的食邑,又增加食邑七百戶。嘉平(249~254)、正元(254~256)、景元年間(260~264),朝廷多次給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五千戶。

文皇帝九男:甄氏皇後生明帝,李貴人生讚哀王協,潘淑媛生北海悼王蕤,朱淑媛生東武陽懷王鑒,仇昭儀生東海定王霖,徐姬生元城哀王禮,蘇姬生邯鄲懷王邕,張姬生清河悼王貢,宋姬生廣平哀王儼。
文帝有九個兒子:甄氏皇後生明帝,李貴人生讚哀王曹協,潘淑媛生北海悼王曹蕤,朱淑媛生東武陽懷王曹鑒,仇昭儀生東海定王曹霖,徐姬生元城哀王曹禮,蘇姬生邯鄲懷王曹邕,張姬生清河悼王曹貢,宋姬生廣平哀王曹儼。

讚哀王協,早薨。太和五年追封諡曰經殤公。青龍二年,更追改號諡。三年,子殤王尋嗣。景初三年,增戶五百,並前三千戶。正始九年薨。無子。國除。
讚哀王曹協,去世得早。太和五年(232),追封諡號為經殤公。青龍二年(234),更改了諡號。三年,他的兒子殤王曹尋繼承爵位。景初三年(239),增加食邑五百戶,連帶以前的一共三千戶。正始九年(248)去世。沒有子嗣。封國被削除。

北海悼王蕤,黃初七年,明帝即位,立為陽平縣王。太和六年,改封北海。青龍元年薨。二年,以琅邪王子讚奉蕤後,封昌鄉公。景初二年,立為饒安王。正始七年,徙封文安。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三千五百戶。
北海悼王曹蕤,黃初七年(226),明帝登基,封他為陽平縣王。太和六年(233),改封到北海。青龍元年(232)去世。二年,朝廷讓琅邪王的兒子曹讚延續曹蕤的香火,封他為昌鄉公。景初二年(238),封為饒安王。正始七年(246),轉移封地到文安。正元(254~256)、景元年間(260~264),朝廷多次給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三千五百戶。

東武陽懷王鑒,黃初六年立。其年薨。青龍三年賜諡。無子。國除。
東武陽懷王曹鑒,黃初六年(225)封為王。同年去世。青龍三年(235),朝廷賜封諡號。沒有子嗣。封國削除。

東海定王霖,黃初三年立為河東王。六年,改封館陶縣。明帝即位,以先帝遺意,愛寵霖異於諸國。而霖性粗暴,閨門之內,婢妾之間,多所殘害。太和六年,改封東海。嘉平元年薨。子啟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六千二百戶。高貴鄉公髦,霖之子也,入繼大宗。
東海定王曹霖,黃初三年(222)被封為河東王。黃初六年(225)改封到館陶縣。明帝登基後,因為先帝臨終的心願,對曹霖的恩寵跟其他封國都不同。但曹霖生性粗魯殘暴,家中的妻子、婢女和妾室,大多被他殘害。太和六年(233),轉移封地到東海。嘉平元年(249)去世。他的兒子曹啟繼承爵位。景初(237~239)、正元(254~256)、景元年間(260~264),朝廷多次給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六千二百戶。高貴鄉公曹髦,是曹霖的兒子,後來入京繼承大統。

元城哀王禮,黃初二年封秦公,以京兆郡為國。三年,改為京兆王。六年,改封元城王。太和三年薨。五年,以任城王楷子悌嗣禮後。六年,改封梁王。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四千五百戶。
元城哀王曹禮,黃初二年(221),被封為秦公,將京兆郡作為他的封國。三年,改封為京兆王。黃初六年(225)改封為元城王。在太和三年(230)去世。太和五年(232),朝廷讓任城王曹楷的兒子曹悌繼承他的後代。太和六年(233),改封為梁王。景初(237~239)、正元(254~256)、景元年間(260~264),朝廷多次給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四千五百戶。

邯鄲懷王邕,黃初二年封淮南公,以九江郡為國。三年,進為淮南王。四年,改封陳。六年,改封邯鄲。太和三年薨。五年,以任城王楷子溫嗣邕後。六年,改封魯陽。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並前四千四百戶。
邯鄲懷王曹邕,黃初二年(221),被封為淮南公,以九江郡作為封國。三年進封為淮南王。四年,轉移封地到陳地。黃初六年(225)改封到邯鄲郡。太和三年(230)去世。太和五年(232),朝廷讓任城王曹楷的兒子曹溫延續他的後代。太和六年(233),轉移封地到魯陽。景初(237~239)、正元(254~256)、景元年間(260~264),朝廷多次給他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四千四百戶、

清河悼王貢,黃初三年封。四年薨。無子。國除。
清河悼王曹貢,黃初三年(222)封爵。黃初四年(223)去世。沒有子嗣。封國被削除。

廣平哀王儼,黃初三年封。四年薨。無子。國除。
廣平哀王曹儼,黃初三年(222)封爵。黃初四年(223)去世。沒有子嗣。封國被削除。

評曰:魏氏王公,既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位號靡定,大小歲易;骨肉之恩乖,常棣之義廢。為法之弊,一至於此乎!
評:魏氏的王公們,已經空有著有封土的名義,卻沒有管理一國的實權;又受到禁止防備阻隔,就像身陷囹圄一般;爵位封號沒有一定,大小年年改動;骨肉的恩情被扭曲,《棠棣》詩中兄弟情深的義旨遭到廢棄。這種作法的弊害,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裴註三國志》

《裴註三國志》

作者:陳壽與裴松之
《三國誌》魏書
《三國誌》蜀書
《三國誌》吳書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