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裴註三國志》 作者:陳壽與裴松之  

魏書·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李典字曼成,山陽钜野人也。典從父乾,有雄氣,合賓客數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眾隨太祖,破黃巾於壽張,又從擊袁術,征徐州。呂布之亂,太祖遣乾還乘氏,慰勞諸縣。布別駕薛蘭、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聽,遂殺乾。太祖使乾子整將乾兵,與諸將擊蘭、封。蘭、封破,從平兗州諸縣有功,稍遷青州刺史。整卒,典徙潁陰令,為中郎將,將整軍,遷離狐太守。
李典字曼成,山陽縣钜野人。他的叔父李乾,有雄偉的氣概,在乘氏縣召集了幾千家賓客。初平年間,李乾帶眾人跟隨太祖,在壽張攻破黃巾軍,又跟隨太祖進攻袁術,征討徐州。呂布叛亂之時,太祖派李乾回到乘氏,慰勞周圍各縣。呂布的別駕薛蘭、治中李封招攬李乾,想拉攏他一同叛變,李乾沒有同意,於是將李乾殺了。太祖派李乾的兒子李整統領李乾的部隊,並和將領們一同進攻薛蘭、李封,擊潰了他們,又因為跟隨太祖平定袞州各縣立下功勞,漸漸被提升為青州刺史。李整去世後,李典調任潁陰縣令,擔任中郎將,統領李整的部隊,又轉任離狐郡太守。

時太祖與袁紹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輸穀帛供軍。紹破,以典為裨將軍,屯安民。太祖擊譚、尚於黎陽,使典與程昱等以船運軍糧。會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將兵屯河上,絕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過,下從陸道。”典與諸將議曰:“蕃軍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擊之必克。軍不內禦;苟利國家,專之可也,宜亟擊之。”昱亦以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太祖遣典從夏侯惇拒之。備一旦燒屯去,惇率諸軍追擊之,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聽,與於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賊伏裏,戰不利,典往救,備望見救至,乃散退。從圍鄴,鄴定,與樂進圍高幹於壺關,擊管承於長廣,皆破之。遷捕虜將軍,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餘家,居乘氏,自請願徙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純邪?”典謝曰:“典駑怯功微,而爵寵過厚,誠宜舉宗陳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實郊遂之內,以製四方,非慕純也。”遂徙部曲宗族萬三千餘口居鄴。太祖嘉之,遷破虜將軍。與張遼、樂進屯合肥,孫權率眾圍之,遼欲奉教出戰。進、典、遼皆素不睦,遼恐其不從,典慨然曰:“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乃率眾與遼破走權。增邑百戶,並前三百戶。
當時太祖和袁紹在官渡對峙,李典率領族中眾人和部下運輸物資以供應軍隊。袁紹被攻破後,太祖任命李典為裨將軍,在安民城駐守。太祖在黎陽攻打袁譚、袁尚,派李典與程昱用船輸送軍糧。適逢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率軍駐紮在河的上遊,阻隔水路,太祖敕令李典、程昱說:“如果船隻不能通行,就從陸路通過。”李典和將領們商議說:“高蕃的軍隊缺少兵器但倚仗著自己在上遊,懷著懈怠的刑罰,我們進攻他們一定能勝利。軍隊不應由朝廷中人駕馭;如果對國家有利,那現在自己決斷也是可以的,應該迅速攻打他們。”程昱也這樣認為。於是李典率軍往北渡河,攻打高蕃,攻破了敵軍,水路也因此暢通。劉表派劉備到北方侵擾,到頁縣時,太祖派李典跟隨夏侯惇抗擊劉備。劉備有一天早上燒毀了軍營退走,夏侯惇率軍各軍追擊,李典說:“賊人無故撤退,我懷疑一定會有埋伏。南邊道路狹窄,草木又高又深,不應該追擊。”夏侯惇不聽,和於禁追擊,讓李典留守。夏侯惇等人果然進入敵軍的埋伏圈,兩軍交戰,夏侯惇失利,李典前往救援,劉備望見援軍來到,才率軍撤退。李典隨同太祖圍攻鄴城,鄴城平定後,又和樂進在壺關圍攻高幹,在長廣郡攻打管承,都大獲全勝。被提升為捕虜將軍,封為都亭侯。李典的族人部下有三千多家,都居住在乘氏,他們自己請求希望能遷移到魏郡。太祖笑著說:“您要學習耿純嗎?”李典謝罪說:“我駑下怯弱,功勞微小,但爵位和恩寵都太過厚重,實在應在傾盡全族心力來報答;再加上朝中征討之事還沒有結束,應該充實京城之內的人口,以控製天下,不是因為仰慕耿純。”於是就帶領部下和族人一共一萬三千多人遷到鄴城居住。太祖讚賞他,提升他為破虜將軍。李典和張遼、樂進在合肥駐守,孫權率軍包圍他們,張遼想要奉詔令出去迎戰。樂進、李典和張遼向來都關係不好,張遼擔心他們不順從,李典感歎說:“這是國家的大事,隻是看您的計策怎麼樣,我們怎麼可以因為私人恩怨而忘記公家大義呢!”李典就率軍和張遼一起擊潰孫權並使他撤退。朝廷給李典增加一百戶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三百戶。

典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敬賢士大夫,恂恂若不及,軍中稱其長者。年三十六薨,子禎嗣。文帝踐阼,追念合肥之功,增禎邑百戶,賜典一子爵關內侯,邑百戶;諡典曰湣侯。
李典愛好學問,注重儒雅的風度,不和將領們爭奪功勞。尊敬賢能的士大夫,態度恭順就好像比不上他們,郡中將士都稱他為長者。李典三十六歲的時候去世,他的兒子李禎繼承爵位。文帝登基後,追念合肥戰役中的功勞,給李禎增加一百戶食邑,並賜封李典的一個兒子為關內侯,食邑一百戶;並追封李典的諡號為湣侯。

李通字文達,江夏平春人也。以俠聞於江、汝之間。與其郡人陳恭共起兵於朗陵,眾多歸之。時有周直者,眾二千餘家,與恭、通外和內違。通欲圖殺直而恭難之。通知恭無斷,乃獨定策,與直克會,酒酣殺直。眾人大擾,通率恭誅其黨帥,盡並其營。後恭妻弟陳郃,殺恭而據其眾。通攻破郃軍,斬郃首以祭恭墓。又生禽黃巾大帥吳霸而降其屬。遭歲大饑,通傾家振施,與士分糟糠,皆爭為用,由是盜賊不敢犯。
李通字文達,江夏郡平春人。因為俠氣而在降汝之間聞名。他和同郡人陳恭一同在朗陵起兵,很多人歸附他。當時有個叫周直的人,部下有兩千多戶人家,與陳恭、李通外表和睦實際上相互怨恨。李通想要密謀殺掉周直,但陳恭認為很難。李通知道陳恭沒有決斷,就自己製定計策,和周直相約,趁他酒醉時將他殺了。軍中發生騷動,李通帶著陳恭誅殺了周直的黨羽,將他的部隊都收編了。後來陳恭妻子的弟弟陳郃殺了陳恭並吞並了他的隊伍。李通攻破陳郃部隊,斬殺了陳郃,將首級放在陳恭墓前祭奠。李通又生擒黃巾軍的統率吳霸並降服了他的部下。適逢那一年發生大饑荒,李通傾盡家財賑濟百姓,和儒士平分糟糠,大家都爭著為他所用,因此賊寇不敢前來侵擾。

建安初,通舉眾詣太祖於許。拜通振威中郎將,屯汝南西界。太祖討張繡,劉表遣兵以助繡,太祖軍不利。通將兵夜詣太祖,太祖得以複戰,通為先登,大破繡軍。拜裨將軍,封建功侯。分汝南二縣,以通為陽安都尉。通妻伯父犯法,朗陵長趙儼收治,致之大辟。是時殺生之柄,決於牧守,通妻子號泣以請其命。通曰:“方與曹公戮力,義不以私廢公。”嘉儼執憲不阿,與為親交。太祖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紹遣使拜通征南將軍,劉表亦陰招之,通皆拒焉。通親戚部曲流涕曰:“今孤危獨守,以失大援,亡可立而待也,不如亟從紹。”通按劍以叱之曰:“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紹雖強盛,而任使無方,終為之虜耳。吾以死不貳。”即斬紹使,送印綬詣太祖。又擊郡賊瞿恭、江宮、沈成等,皆破殘其眾,送其首,遂定淮、汝之地。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時賊張赤等五千餘家聚桃山,通攻破之。劉備與周瑜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通率眾擊之,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以迎仁軍,勇冠諸將。通道得病薨,時年四十二。追增邑二百戶,並前四百戶。文帝踐阼,諡曰剛侯。詔曰:“昔袁紹之難,自許、蔡以南,人懷異心。通秉義不顧,使攜貳率服,朕甚嘉之。不幸早薨,子基雖已襲爵,未足酬其庸勳。基兄緒,前屯樊城,又有功,世篤其勞,其以基為奉義中郎將,緒平虜中郎將,以寵異焉。”
建安初年(196),李通帶領部眾到許昌歸順太祖。太祖讓他擔任振威中郎將,駐守在汝南郡西麵。太祖征討張繡,劉表派兵協助張繡,太祖軍失利。李通連夜率兵趕到太祖那裏,太祖才得以有兵力重新交戰,李通率先登上城牆,擊潰了張繡軍隊。被太祖任命為裨將軍,封為建功侯。太祖將汝南分為兩個縣,讓李通擔任陽安都尉。李通妻子的伯父犯法,朗陵縣長趙儼將他收捕法辦,判處死刑。當時生殺大權掌握在州牧太守的手中,李通的妻子痛哭著請他保全伯父姓名。李通說:“我剛剛和曹公通力合作,按道義不應該因為私情而損害公家利益。”便獎勵趙儼執法不徇私情,和他成為了知己。太祖和袁紹在官渡對峙,袁紹派使者前來任命李通為征南將軍,劉表也暗中招攬他,李通都拒絕了。李通的親戚屬下都流著淚說:“現在我們孤立無援,獨自守衛,被攻破是遲早的事,不如迅速投靠袁紹。”李通拿著劍柄叱責他們說:“曹公明智通達,一定能平定天下。袁紹雖然強盛,但放縱士兵沒有軍紀,一定會被太祖俘虜。我寧死也不懷有二心。”隨即斬殺了袁紹的使者,將征南將軍的印信綬帶送到太祖那裏。又攻打郡中的賊寇瞿恭、江宮、沈成等,都大敗他們,將首領送到太祖那裏,於是平定了淮河、汝水地區。太祖改封他為都亭侯,讓他擔任汝南太守。當時賊人張赤在桃山集聚了五千多家黨羽,李通擊潰了他們。劉備和周瑜在江陵圍攻曹仁,又另外派關羽斷絕北邊糧道。李通率軍進攻,下馬拔除鹿角衝進敵圍,一邊戰鬥一邊前進,接應曹仁的軍隊,他的勇猛在軍中沒有第二個。李通在路上得病去世,當時四十二歲。朝廷給他追加食邑兩百戶,加上以前的一共四百戶。文帝登基後,追封李通諡號為剛侯。詔令說:“過去袁紹發難,從許昌、蔡縣以南,眾人都懷有二心。李通秉持正義,不顧自身,讓懷有二心的人都服從於他,朕非常讚賞。但他不幸早逝,他的兒子李基雖然已經繼承爵位,但也不足以報答他的功勳。李基的兄長李緒,之前在樊城駐守,又有功勞,世人都認為他的功勞很大,現在下令封李基為奉義中郎將,李緒為平虜中郎將,以表示特殊的優待。”

臧霸字宣高,泰山華人也。父戒,為縣獄掾,據法不聽太守欲所私殺。太守大怒,令收戒詣府,時送者百餘人。霸年十八,將客數十人徑於費西山中要奪之,送者莫敢動,因與父俱亡命東海,由是以勇壯聞。黃巾起,霸從陶謙擊破之,拜騎都尉。遂收兵於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並聚眾,霸為帥,屯於開陽。太祖之討呂布也,霸等將兵助布。既禽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見而悅之,使霸招吳敦、尹禮、孫觀、觀兄康等,皆詣太祖。太祖以霸為琅邪相,敦利城、禮東莞、觀北海、康城陽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太祖之在兗州,以徐翕、毛暉為將。兗州亂,翕、暉皆叛。後兗州定,翕、暉亡命投霸。太祖語劉備,令語霸送二人首。霸謂備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違命。然王霸之君可以義告,願將軍為之辭。”備以霸言白太祖,太祖歎息,謂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願也。”乃皆以翕、暉為郡守。時太祖方與袁紹相拒,而霸數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專事紹,不以東方為念。太祖破袁譚於南皮,霸等會賀。霸因求遣子弟及諸將父兄家屬詣鄴,太祖曰:“諸君忠孝,豈複在是!昔蕭何遣子弟入侍,而高祖不拒,耿純焚室輿櫬以從,而光武不逆,吾將何以易之哉!”東州擾攘,霸等執義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霸為都亭侯,加威虜將軍。又與於禁討昌豨,與夏侯淵討黃巾餘賊徐和等,有功,遷徐州刺史。沛國武周為下邳令,霸敬異周,身詣令舍。部從事總詷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從討孫權,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張遼之討陳蘭,霸別遣至皖,討吳將韓當,使權不得救蘭。當遣兵逆霸,霸與戰於逢龍,當複遣兵邀霸於夾石,與戰破之,還屯舒。權遣數萬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蘭,聞霸軍在舒,遁還。霸夜追之,比明,行百餘裏,邀賊前後擊之。賊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眾。由是賊不得救蘭,遼遂破之。霸從討孫權於濡須口,與張遼為前鋒,行遇霖雨,大軍先及,水遂長,賊船稍進,將士皆不安。遼欲去,霸止之曰:“公明於利鈍,寧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遼至,以語太祖。太祖善之,拜揚威將軍,假節。後權乞降,太祖還,留霸與夏侯惇等屯居巢。
臧霸字宣高,泰山郡華縣人。父親名叫臧戒,是縣中的獄掾,秉公執法,沒有允許太守殺掉因私怨而想殺害的人。太守大怒,下令將臧戒收押送到府中,當時押送的有一百多人。臧霸那是侯十八歲,率領幾十個孟軻徑直到費縣的西山上攔截要奪回臧戒,押送的人都不敢輕舉妄動,臧霸就和父親一起逃亡東海,因此以勇猛剛強聞名。黃巾軍起兵,臧霸跟隨陶謙攻破他們,被任命為騎都尉。於是到徐州招募士兵,和孫觀、吳敦、尹禮等人聚集隊伍,臧霸為統帥,在開陽郡駐守。太祖征討呂布,臧霸等率軍協助呂布。太祖生擒呂布受,臧霸自己躲藏了起來。太祖一路搜尋抓到了臧霸,見到他就很高興,讓他召集吳敦、尹禮、孫觀、孫觀的哥哥孫康等人,都來見太祖。太祖讓臧霸擔任琅邪相,當時,吳敦為利城郡太守,尹禮為東莞郡太守,孫觀為北海郡太守,孫康為城陽郡太守。將青州、徐州兩個州郡委托給臧霸治理。太祖在袞州時,以徐翕、毛暉為將軍。袞州動亂,徐翕、毛暉都反叛。後來袞州被平定,徐翕、毛暉都逃命投保臧霸。太祖告訴劉備,讓他轉達給臧霸說將二人的首級送來。臧霸對劉備說:“我之所以能自己站穩腳跟,就是因為不做這樣的事。臧霸蒙受曹公不殺之恩,不敢違抗命令。但要成就霸業的君主可以憑借道義打動他,希望將軍為我轉達。”劉備將臧霸的話告訴太祖,太祖感歎著對臧霸說:“這是古人的堅守而您能堅持,我也希望能這樣做。”就將徐翕、毛暉都任命為郡守。當時太祖和袁紹正在對峙,而臧霸多次率領精兵進入荊州,所以太祖得以專心對抗袁紹,不需要顧慮東邊的事。太祖在南皮攻破袁紹,臧霸等人聚會慶祝。臧霸趁機請求派子弟和家中親屬到鄴城,太祖說:“眾位的忠孝兩全,還需要表現在這種地方嗎!過去蕭何派子弟入朝侍奉,而漢高祖沒有拒絕,耿純燒毀居所,帶著棺材隨從光武帝,光武帝沒有阻攔,我要憑借什麼改變他們的想法呢!”東州紛亂,臧霸等人秉持正義平定暴亂,肅清平定了海濱和泰山地區,功勞很大,都被封為列侯。臧霸被封為都亭侯,加封威虜將軍。有和於禁討伐昌豨,和夏侯淵征討黃巾軍的餘黨徐和等人,建立軍功,被提升為徐州刺史。沛國人武周是下邳縣令,臧霸特別敬重武周,親自到他的館舍中。州中的從事總詷違法,武周得到他的犯罪證據,就將他收捕拷問,最後判決,臧霸因此更加厚待武周。臧霸跟隨太祖征討孫權,率先登城,再進入巢湖,攻打居巢,擊潰敵軍。張遼征討陳蘭時,臧霸另外率軍來到皖城,討伐吳國將領韓當,迫使孫權不能救援陳蘭。韓當派兵迎擊臧霸,臧霸和他們在逢龍交戰,韓當又派兵在夾石口抵禦臧霸,臧霸和他們交戰,獲得勝利,返回舒城駐守。孫權派幾萬人乘船而來在舒口駐守,分兵救援陳蘭,得知臧霸部隊在舒城,就率軍撤退。臧霸連夜追擊,到天明的時候,已經行進了一百多裏,前後夾擊敵軍。敵軍困窘又急迫,無法登船,奔往水中的人很多。因此敵軍無法救援陳蘭,張遼得以擊潰他。臧霸跟隨太祖在濡須口征討孫權,他和張遼作為部隊前鋒,路上遇到大雨不止,大軍先到,水位隨後上漲,敵軍船隻漸漸逼近,軍中將士都很不安。張遼想要撤退,臧霸阻止他說:“曹公對事情的順利與困難很清楚,難道會舍棄我們嗎?”第二天果然收到太祖詔令。張遼來到,將這件事告訴太祖。太祖很是讚賞,任命臧霸為揚威將軍,並授予符節。後來孫權請求投降,太祖返回,留下臧霸和夏侯惇等人在居巢駐守。

文帝即王位,遷鎮東將軍,進爵武安鄉侯,都督青州諸軍事。及踐阼,進封開陽侯,徙封良成侯。與曹休討吳賊,破呂範於洞浦,徵為執金吾,位特進。每有軍事,帝常谘訪焉。明帝即位,增邑五百,並前三千五百戶。薨,諡曰威侯。子艾嗣。艾官至青州刺史、少府。艾薨,諡曰恭侯。子權嗣。霸前後有功,封子三人列侯,賜一人爵關內侯。
文帝繼位為魏王,臧霸被提升為鎮東將軍,進封爵位為武安鄉侯,督領青州各項軍事事務。等到文帝登基,進封他為開陽侯,又轉封為良成後。臧霸和曹休征討吳國軍隊,在洞浦擊潰呂範,文帝征召他為執金吾,賜位特進。每次朝廷有軍事,文帝經常向他谘詢。明帝登基後,給他增加食邑五百戶,加上之前的一共三千五百戶。臧霸去世,諡號為威侯。他的兒子臧艾繼承爵位。臧艾做官到青州刺史、少府。臧艾去世後,諡號為恭侯。他的兒子臧權繼承爵位。因為臧霸先後立下很多功績,朝廷賜封他三個兒子為列侯,賜封其中一個的爵位為關內侯。

而孫觀亦至青州刺史,假節,從太祖討孫權,戰被創,薨。子毓嗣,亦至青州刺史。
而他的孫子臧觀也做官到青州刺史,被授予符節,跟隨太祖征討孫權,因在戰場上受傷而去世。他的兒子臧毓繼承爵位,也官拜青州刺史。

文聘字仲業,南陽宛人也,為劉表大將,使禦北方。表死,其子琮立。太祖征荊州,琮舉州降,呼聘欲與俱,聘曰:“聘不能全州,當待罪而已。“太祖濟漢,聘乃詣太祖,太祖問曰:“來何遲邪?”聘曰:“先日不能輔弼劉荊州以奉國家,荊州雖沒,常願據守漢川,保全土境,生不負於孤弱,死無愧於地下,而計不得已,以至於此。實懷悲慚,無顏早見耳。”遂欷歔流涕。太祖為之愴然,曰:“仲業,卿真忠臣也。”厚禮待之。授聘兵,使與曹純追討劉備於長阪。太祖先定荊州,江夏與吳接,民心不安,乃以聘為江夏太守,使典北兵,委以邊事,賜爵關內侯。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有功,進封延壽亭侯,加討逆將軍。又攻羽輜重於漢津,燒其船於荊城。文帝踐阼,進爵長安鄉侯,假節。與夏侯尚圍江陵,使聘別屯沔口,止石梵,自當一隊,禦賊有功,遷後將軍,封新野侯。孫權以五萬眾自圍聘於石陽,甚急,聘堅守不動,權住二十餘日乃解去。聘追擊破之。增邑五百戶,並前千九百戶。
文聘字仲業,南陽郡宛縣人,是劉表部下大將,劉表派他抵禦北方敵寇。劉表去世後,他的兒子劉琮繼位。太祖征討荊州,劉琮獻州投降,叫文聘和他一起前往,文聘說:“我不能保全荊州,隻應該等待判罪。”太祖渡過漢水,文聘才去拜見太祖,太祖問說:“怎麼來得這麼遲?”文聘說:“之前不能輔佐劉表以侍奉國家,荊州雖然陷沒,但我常希望能依據漢川駐守,保全荊州土地,活著不辜負劉氏孤苦無依的人,死後也不愧對地下先主,隻是計劃無法實行,才到了現在這個地步。實在是心中悲傷慚愧,沒有臉麵早日來見您。”隨後感歎著流淚。太祖也因為他的話而感歎,說:“仲業啊,您真是忠臣啊。”就以很高的禮節對待他。太祖授予文聘兵馬,讓他和曹純到長阪追討劉備。太祖先平定了荊州,江夏郡和吳國相接,百姓心中不安,太祖就讓文聘擔任江夏太守,讓他統率北方的部隊,將邊境事務交托給他,賜封爵位為關內侯。文聘和樂進在尋口征討關羽,立下戰功,被進封為延壽亭侯,加封討逆將軍。又在漢津攻打關羽運輸物資的部隊,在荊城燒毀關羽的船隻。文帝登基後,進封爵位為長安鄉侯,並授予符節。他和夏侯尚圍攻江陵,文帝讓文聘另外率軍駐守沔口,他在石梵停下,自己率領一隊人馬抵抗敵軍,立下戰功,被提升為後將軍,封為新野侯。孫權率領五萬人馬在石陽城包圍了文聘,情況相當緊急,但文聘堅守不動,孫權圍困了二十多天,才率軍撤走。文聘在後追擊,大獲全勝。文帝給他增加五百戶食邑,加上以前的一共一千九百戶。

聘在江夏數十年,有威恩,名震敵國,賊不敢侵。分聘戶邑封聘子岱為列侯,又賜聘從子厚爵關內侯。聘薨,諡曰壯侯。岱又先亡,聘養子休嗣。卒,子武嗣。
文聘在江夏郡幾十年,有威望恩德,聲名傳到敵國,賊人不敢進犯。文帝將文聘的食邑分出來封他兒子文岱為列侯,又賜封他的侄子文厚為關內侯。文聘去世後,諡號為壯侯。文岱又先他去世,就由文聘的養子文休繼承爵位。文休去世後,由他的兒子文武襲爵。

嘉平中,譙郡桓禺為江夏太守,清儉有威惠,名亞於聘。
嘉平年間(249~254),譙郡的桓禺擔任江夏太守,清廉簡樸有威名恩惠,名望僅次於文聘。

呂虔字子恪,任城人也。太祖在兗州,聞虔有膽策,以為從事,將家兵守湖陸。襄賁校尉杜鬆部民炅母等作亂,與昌豨通。太祖以虔代鬆。虔到,招誘炅母渠率及同惡數十人,賜酒食。簡壯士伏其側,虔察炅母等皆醉,使伏兵盡格殺之。撫其餘眾,群賊乃平。太祖以虔領泰山太守。郡接山海,世亂,聞民人多藏竄。袁紹所置中郎將郭祖、公孫犢等數十輩,保山為寇,百姓苦之。虔將家兵到郡,開恩信,祖等黨屬皆降服,諸山中亡匿者盡出安土業。簡其強者補戰士,泰山由是遂有精兵,冠名州郡。濟南黃巾徐和等,所在劫長吏,攻城邑。虔引兵與夏侯淵會擊之,前後數十戰,斬首獲生數千人。太祖使督青州諸郡兵以討東萊群賊李條等,有功。太祖令曰:“夫有其誌,必成其事,蓋烈士之所徇也。卿在郡以來,禽奸討暴,百姓獲安,躬蹈矢石,所征輒克。昔寇恂立名於汝、潁,耿弇建策於青、兗,古今一也。”舉茂才,加騎都尉,典郡如故。虔在泰山十數年,甚有威惠。文帝即王位,加裨將軍,封益壽亭侯,遷徐州刺史,加威虜將軍。請琅邪王祥為別駕,民事一以委之,世多其能任賢。討利城叛賊,斬獲有功。明帝即位,徙封萬年亭侯,增邑二百,並前六百戶。虔薨,子翻嗣。翻薨,子桂嗣。
呂虔字子恪,任城人。太祖在袞州,聽聞呂虔有膽識謀略,就讓他擔任從事,率家中兵丁守衛湖陸城。襄賁校尉杜鬆部下平民炅母等人作亂,和昌豨暗中來往。太祖讓呂虔替代杜鬆。呂虔到當地,招引炅母和他的首領還有幾十個同黨,賜給他們酒食。挑選士兵埋伏在他旁邊,呂虔發現炅母等人都酒醉了,就派伏兵將他們都殺了。然後安撫他的部眾,賊人才平定下來。太祖讓呂虔兼任泰山太守。泰山郡和山海相連,當地混亂,聽說百姓大多逃竄或躲藏起來。袁紹所設置的中郎將郭祖、公孫犢等幾十人,占據高山淪為寇匪,百姓很是艱苦。呂虔派家中兵丁到郡中,廣布恩德信義,郭祖等人都投降了,各山中那些逃往藏匿的人都出來安居樂業。呂虔挑選其中強壯的人作為展示,泰山郡因此有了精銳部隊,名聲在州郡中是最大的。濟南郡的黃巾軍徐和等人,所到的地方,挾持長吏,攻打城邑。呂虔率兵和夏侯淵聯合攻打他們,前後交戰幾十次,斬殺或者俘虜的有幾千人。太祖派他督領青州各郡的兵馬以征討東萊地區的李條等眾多賊寇,建立功勞。太祖下令說:“有了誌向,一定要成就大事,這是有抱負的人所追求的。您在泰山郡任官以來,擒獲奸小鏟除暴行,百姓得到安寧。打仗時親自冒著箭矢石頭奮勇當先,所征討的都能攻克。過去寇恂在汝水、潁水之間立下威名,耿弇青州、兗州建言獻策,古往今來都是一樣的。”呂虔被舉薦為茂才,加封騎都尉,仍然擔任泰山太守。呂虔在泰山十幾年,很有聲威恩澤。文帝繼位魏王,加封他為裨將軍,封為益壽亭侯,升任徐州刺史,又加封威虜將軍。呂虔請琅邪人王祥擔任別駕,百姓的事務都交托給他,世人都說他能任用賢人。呂虔討伐利城叛軍,斬殺俘虜敵軍立了功。明帝登基後,轉封他為萬年亭侯,增加兩百戶封邑,加上之前的一共六百戶。呂虔去世,他兒子呂翻繼承爵位。呂翻去世,兒子呂桂繼承爵位。

許褚字仲康,譙國譙人也。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漢末,聚少年及宗族數千家,共堅壁以禦寇。時汝南葛陂賊萬餘人攻褚壁,褚眾少不敵,力戰疲極。兵矢盡,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杅鬥者置四隅。褚飛石擲之,所值皆摧碎。賊不敢進。糧乏,偽與賊和,以牛與賊易食,賊來取牛,牛輒奔還。褚乃出陳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餘步。賊眾驚,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陳、梁間,聞皆畏憚之。
許褚字仲康,譙郡譙縣人。身高八尺多,腰身有十圍,樣貌勇武剛毅,勇氣力量超過常人。漢朝末年,許褚召集少年和自己族中幾千家人口一起堅壁清野以抵禦敵寇。當時汝南、葛陂有一萬多賊寇進攻許褚的壁壘,許褚一方人少,無法抵禦,士兵奮力作戰非常疲倦。士兵的箭矢用光,許褚就讓壁壘中的男女百姓把石頭堆成盂鬥的形狀放在壁壘四角上。許褚用石頭投擲敵人,石頭到的地方,敵軍的陣型都被打亂了。賊軍不敢前進。城中缺乏糧食,許褚假裝和賊人和談,用牛和敵軍交換糧食,敵軍來取牛的時候,牛隻都狂奔回來。許褚才出到陣前,一隻手到拽著牛尾巴,往前走了一百多步。賊寇都震驚,就不敢再取牛轉而逃走了。因此淮河、汝水、陳國、梁國地區,聽聞這件事的人都畏懼忌憚他。

太祖徇淮、汝,褚以眾歸太祖。太祖見而壯之曰:“此吾樊噲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衛。諸從褚俠客,皆以為虎士。從征張繡,先登,斬首萬計,遷校尉。從討袁紹於官渡。時常從士徐他等謀為逆,以褚常侍左右,憚之不敢發。伺褚休下日,他等懷刀入。褚至下舍心動,即還侍。他等不知,入帳見褚,大驚愕。他色變,褚覺之,即擊殺他等。太祖益親信之,出入同行,不離左右。從圍鄴,力戰有功,賜爵關內侯。從討韓遂、馬超於潼關。太祖將北渡,臨濟河,先渡兵,獨與褚及虎士百餘人留南岸斷後。超將步騎萬餘人,來奔太祖軍,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賊來多,今兵渡已盡,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賊戰急,軍爭濟,船重欲沒。褚斬攀船者,左手舉馬鞍蔽太祖。船工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並溯船,僅乃得渡。是日,微褚幾危。其後太祖與遂、超等單馬會語,左右皆不得從,唯將褚。超負其力,陰欲前突太祖,素聞褚勇,疑從騎是褚。乃問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顧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動,乃各罷。後數日會戰,大破超等,褚身斬首級,遷武衛中郎將。武衛之號,自此始也。軍中以褚力如虎而癡,故號曰虎癡;是以超問虎侯,至今天下稱焉,皆謂其姓名也。
太祖到淮水、汝水地區巡視,許褚帶著部眾歸附太祖。太祖看到他,為他的勇氣感動,說:“這就是我的樊噲啊。”當天就讓他擔任都尉,引入營帳中做為守衛。那些跟隨許褚的下課,太祖都把他們當做虎士。許褚跟隨太祖征討張繡,率先登上城樓,斬殺了人數以萬計,被提升為校尉。隨同太祖在官渡征討袁紹。當時經常跟隨太祖的謀士徐他等人密謀造反,因為許褚經常在太祖身旁,因忌憚他而不敢有所行動。等到許褚休息的那一天,徐他等人藏著刀進入太祖的營帳。許褚回到家中,心中感到不對,立即回去侍奉太祖。徐他等人不知情,進到營帳中見到許褚,都很震驚。徐他變了臉色,被許褚發覺,立即斬殺了徐他等人。太祖更加親近信賴他,出入都和他一起,不離開身旁。許褚跟隨太祖圍攻鄴城,因奮力作戰立了功勞,被賜封爵位為關內侯。隨同太祖到潼關征討韓遂、馬超。太祖率軍往北渡河,靠近濟河時,先將士兵過去,他自己和許褚還有一百多虎士留在南岸斷後。馬超帶著一萬多步兵騎兵來追擊太祖,箭矢像雨一樣射來、許褚告訴太祖,敵軍來的人很多,現在我軍士兵已經渡江完畢,應該迅速離去,就扶著太祖上船。賊軍攻勢猛烈,曹軍爭搶著渡河,船隻超重幾乎要沉沒。許褚斬殺了搶著登船的人,左手舉著馬鞍保護太祖。船上的工人被流箭射中身亡,許褚右手撐船,僅能勉強渡河。當天,如果沒有許褚,太祖就危險了。這之後和韓遂、馬超等人隻身騎馬會麵商議,身邊的人都不能跟從,隻帶了許褚。馬超仗著自己的力氣,暗中想要往前偷襲太祖,但一直聽說許褚勇武,懷疑跟來的就是他。就問太祖說:“曹公的虎侯在哪裏?”太祖回過頭指著許褚,許褚瞪著眼睛盯著馬超。馬超不敢行動,就各自返回軍營。後來過了幾天會戰,大敗馬超,許褚殺死了許多敵人,升任為武衛中郎將。武衛的名號,就是從這裏開始的。。軍中將士因為許褚力大如虎卻不機敏,都稱他為虎癡;因為馬超問到虎侯,到現在大家還這樣稱呼他,都以為這是他的姓名。

褚性謹慎奉法,質重少言。曹仁自荊州來朝謁,太祖未出,入與褚相見於殿外。仁呼褚入便坐語,褚曰:“王將出。”便還入殿,仁意恨之。或以責褚曰:“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辭?”褚曰:“彼雖親重,外藩也。褚備內臣,眾談足矣,入室何私乎?”太祖聞,愈愛待之,遷中堅將軍。太祖崩,褚號泣歐血。文帝踐阼,進封萬歲亭侯,遷武衛將軍,都督中軍宿衛禁兵,甚親近焉。初,褚所將為虎士者從征伐,太祖以為皆壯士也,同日拜為將,其後以功為將軍封侯者數十人,都尉、校尉百餘人,皆劍客也。明帝即位,進封牟鄉侯,邑七百戶,賜子爵一人關內侯。褚薨,諡曰壯侯。子儀嗣。褚兄定,亦以軍功為振威將軍,都督徼道虎賁。太和中,帝思褚忠孝,下詔褒讚,複賜褚子孫二人爵關內侯。儀為鍾會所殺。泰始初,子綜嗣。
許褚生性謹慎,奉公守法,誠樸敦厚,沉默少言。曹仁從荊州來拜見太祖,太祖沒有出來,曹仁就到殿外和許褚見麵。曹仁叫許褚進來坐著交談,許褚說:“魏王就要出來了。”就轉身進入殿中,曹仁心中懷恨。有人責備許褚說:“征南將軍是宗室重臣,降低身份來招呼你,您為什麼要推辭呢?”許褚說:“他雖然被親近器重,但也是外藩。許褚身為內臣,在眾人麵前交談就夠了,進到殿中難道是有什麼私事嗎?”太祖得知後,更加厚待他,提升他為中堅將軍。太祖去世,許褚痛哭以至於吐血。文帝登基後,進封許褚的爵位為萬歲亭侯,升任武衛將軍,督領中軍宿衛禁兵,對他非常親近信賴。當初,許褚率領虎士隨同太祖征討,太祖認為他們都是壯士,在同一天將他們都封為將軍,這之後因為立功而被提升為將軍或者封侯的有幾十人,都尉、校尉都一百多人,這些人都是劍客。明帝登基後,進封許褚為牟鄉侯,封邑七百戶,賜封他一個兒子的爵位為關內侯。許褚去世,諡號為壯侯。他的兒子許儀繼承爵位。許褚的哥哥許定也因為軍功被封為振威將軍,統率徼道虎賁衛士。太和年間,明帝感念許褚忠孝兩全,頒發詔令褒揚他,又賜封他的兩個子孫為關內侯。許儀被鍾會殺害。泰始初年,許儀的兒子許綜承襲爵位。

典韋,陳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過人,有誌節任俠。襄邑劉氏與睢陽李永為讎,韋為報之。永故富春長,備衛甚謹。韋乘車載雞酒,偽為候者,門開,懷匕首入殺永,並殺其妻,徐出,取車上刀戟,步去。永居近巿,一巿盡駭。追者數百,莫敢近。行四五裏,遇其伴,轉戰得脫。由是為豪傑所識。初平中,張邈舉義兵,韋為士,屬司馬趙寵。牙門旗長大,人莫能勝,韋一手建之,寵異其才力。後屬夏侯惇,數斬首有功,拜司馬。太祖討呂布於濮陽。布有別屯在濮陽西四五十裏,太祖夜襲,比明破之。未及還,會布救兵至,三麵掉戰。時布身自搏戰,自旦至日昳數十合,相持急。太祖募陷陳,韋先占,將應募者數十人,皆重衣兩鎧,棄楯,但持長矛撩戟。時西麵又急,韋進當之,賊弓弩亂發,矢至如雨,韋不視,謂等人曰:“虜來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懼,疾言“虜至矣”!韋手持十餘戟,大呼起,所抵無不應手倒者。布眾退。會日暮,太祖乃得引去。拜韋都尉,引置左右,將親兵數百人,常繞大帳。韋既壯武,其所將皆選卒,每戰鬥,常先登陷陳。遷為校尉。性忠至謹重,常晝立侍終日,夜宿帳左右,稀歸私寢。好酒食,飲啖兼人,每賜食於前,大飲長歠,左右相屬,數人益乃供,太祖壯之。韋好持大雙戟與長刀等,軍中為之語曰:“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典韋,陳留郡己吾人。身材魁梧,體力超過常人,有誌向節操,以及豪俠之氣。襄邑的劉氏和睢陽的李永是仇敵,典韋為劉氏報了仇。李永本來是富春縣長,防備得很是嚴謹。典韋乘著車載著雞和就,假裝是巡查的人,等到大門打開,就藏著匕首進入將李永殺了,連帶他的妻子,然後慢慢出來,拿上車上的刀和戟就步行離開了。李永住的地方離集市近,整個集市都震驚了。前去追趕典韋的有幾百人,但沒有人敢靠近。典韋走了四五裏地,遇上他的同伴,輾轉才得以逃脫。因此被豪傑認得。初平年間,張邈興起義兵,典韋做為隊伍的士,隸屬與司馬趙寵。軍營中牙門旗又高又大,沒有人能舉起來,典韋一隻手就能把它立起來,趙寵對他的力氣感到震驚。後來典韋又隸屬與夏侯惇,多次在戰鬥中斬殺敵軍立了功勞,擔任軍中司馬。太祖在濮陽征討呂布。呂布另外有部隊駐紮在濮陽西麵四五十裏的地方,太祖率隊趁夜偷襲,等到天亮時就攻破了敵軍。還沒等到撤軍返回,就趕上呂布的援軍來到,三麵輪流圍攻太祖部隊。當時呂布親自在場上作戰,從天剛亮到中午,幾十個回合,對峙的情況很緊急。太祖招募士兵衝出重圍,典韋首先被選中,率領響應的幾十名士兵,都穿著兩層鎧甲,舍棄盾牌,隻拿著長矛撩戟。當時西麵情況又緊急,典韋上前抵禦,賊軍亂箭齊發,箭矢像雨一樣射來,典韋沒有看,隻對眾人說:“等到賊人離我十步遠的時候再告訴我。”部下說:“隻有十步了。”典韋又說:“隻有五步的時候再說。”眾人都很畏懼,迅速說“賊人到了”!典韋手中拿著十幾支戟,大喊著起身,上前抵擋他的人沒有不應勢倒地的。呂布隊伍撤退。適逢天色昏暗,太祖才得以率軍離去。隨後讓典韋擔任都尉,讓他跟在自己身邊,典韋帶領幾百親兵,經常繞著太祖營帳巡邏。典韋強壯勇猛,他所率領的士兵都是挑選出來的,每次作戰,都是先衝鋒陷陣。後來典韋被提升為校尉。典韋性情忠誠至極又嚴謹慎重,經常白天在太祖身旁侍奉一整天,晚上還睡在營帳旁邊,很少回自己營帳中休息。他喜好酒食,喝酒吃肉都是兩個人的分量,每次太祖賞賜他飲食,他都開懷暢飲,身邊的人都在勸酒,要幾個人才能趕得上他的速度,太祖也認為他很豪壯。典韋喜歡拿大雙戟與長刀等兵器,軍中將士都說他:“帳下壯士有典韋,提一雙戟八十斤。”

太祖征荊州,至宛,張繡迎降。太祖甚悅,延繡及其將帥,置酒高會。太祖行酒,韋持大斧立後,刃徑尺,太祖所至之前,韋輒舉斧目之。竟酒,繡及其將帥莫敢仰視。後十餘日,繡反,襲太祖營,太祖出戰不利,輕騎引去。韋戰於門中,賊不得入。兵遂散從他門並入。時韋校尚有十餘人,皆殊死戰,無不一當十。賊前後至稍多,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叉入,輒十餘矛摧。左右死傷者略盡。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韋雙挾兩賊擊殺之,餘賊不敢前。韋複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賊乃敢前,取其頭,傳觀之,覆軍就視其軀。太祖退住舞陰,聞韋死,為流涕,募間取其喪,親自臨哭之,遣歸葬襄邑,拜子滿為郎中。車駕每過,常祠以中牢。太祖思韋,拜滿為司馬,引自近。文帝即王位,以滿為都尉,賜爵關內侯。
太祖征討荊州,到了宛城時,張繡出來迎接並投降。太祖很是高興,延請張繡和他的部將,備辦酒席大辦宴會。太祖勸酒,典韋手拿大斧站在太祖身後,斧刃長一尺,太祖舉酒到一個人的前麵,典韋就舉起大斧盯著那個人。一直到宴會結束,張繡和他的將領都不敢抬頭看。過了十幾天,張繡反叛,襲擊太祖營帳,太祖出陣迎戰,失利而回,隻身騎馬離開。典韋在軍營門口奮戰,賊人不能攻入。張繡的士兵就分散從其他營門進入。當時典韋身邊的校尉還有十幾個人,都拚死奮戰,沒有不是以一當十的。賊人先後湧來的越來越多,典韋就拿著長戟左右攻擊,一叉過去,就有十幾支矛被擊斷。典韋身邊的人或死或傷,典韋自己也受了十幾處傷,用短兵器戰鬥,賊人上前搏鬥,典韋用雙臂挾住兩人打死,剩下的敵軍都不敢上前。典韋又衝向前攻擊敵人,殺了幾個人,傷重發作,瞪著眼睛大罵,最後戰死。賊人才敢上前,斬下他的首級,傳著觀看,又返回來看他的軀體。太祖退到舞陰駐守,得知典韋死訊,為他流淚,招募間諜取回他的屍首,親自到跟前哭泣,然後派人送回襄邑安葬。任命他的兒子典滿為郎中。每次太祖經過他的墓地,經常用豬羊的祭品來祭祀典韋。太祖追思典韋,就升任典滿為司馬,並將他安排在自己身邊。文帝繼位魏王,任命典滿為都尉,賜封他為關內侯。

龐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也。少為郡吏州從事。初平中,從馬騰擊反羌叛氐。數有功,稍遷至校尉。建安中,太祖討袁譚、尚於黎陽,譚遣郭援、高幹等略取河東,太祖使鍾繇率關中諸將討之。德隨騰子超拒援、幹於平陽,德為軍鋒,進攻援、幹,大破之,親斬援首。拜中郎將,封都亭侯。後張白騎叛於弘農,德複隨騰征之,破白騎於兩殽間。每戰,常陷陳卻敵,勇冠騰軍。後騰徵為衛尉,德留屬超。太祖破超於渭南,德隨超亡入漢陽,保冀城。後複隨超奔漢中,從張魯。太祖定漢中,德隨眾降。太祖素聞其驍勇,拜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邑三百戶。
龐德字令明,南安郡狟道縣人。年少時做過郡吏和州從事。初平年中,龐德跟隨馬騰攻打反叛的羌人、氐人,多次立下功勞,漸漸被提升為校尉。建安年間,太祖到黎陽征討袁譚、袁尚,袁譚派郭援、高幹等人在河東郡劫掠,太祖派鍾繇帶領關中地區的將領們前去征討。龐德跟隨馬騰的兒子馬超在平陽抗擊郭援、高幹,龐德擔任先鋒,攻打郭援、高幹,大破敵軍,龐德親自斬下了郭援的首級。後來擔任中郎將,封為都亭侯。後來張白騎在弘農郡反叛,龐德又隨同馬騰征討,在兩座崤山之間擊潰敵軍。每次作戰,龐德都在前衝鋒,攻陷敵軍,他的勇武在馬騰軍中是最突出的。後來馬騰被征召為衛尉,龐德就留在軍中隸屬與馬超。太祖在渭南擊潰馬超,龐德跟隨馬超逃往進入漢陽,據守冀城。後來又隨同馬超逃奔漢中,依附張魯。太祖平定漢中,龐德也隨同眾人投降。太祖向來聽說龐德驍勇善戰,就征召他為立義將軍,封他為關門亭侯,食邑三百戶。

侯音、衛開等以宛叛,德將所領與曹仁共攻拔宛,斬音、開,遂南屯樊,討關羽。樊下諸將以德兄在漢中,頗疑之。德常曰:“我受國恩,義在效死。我欲身自擊羽。今年我不殺羽,羽當殺我。”後親與羽交戰,射羽中額。時德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仁使德屯樊北十裏,會天霖雨十餘日,漢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與諸將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麵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虛發。將軍董衡、部曲將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斬之。自平旦力戰至日過中,羽攻益急,矢盡,短兵接戰。德謂督將成何曰:“吾聞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戰益怒,氣愈壯,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與麾下將一人,五伯二人,彎弓傅矢,乘小船欲還仁營。水盛船覆,失弓矢,獨抱船覆水中,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謂曰:“卿兄在漢中,我欲以卿為將,不早降何為?”德罵羽曰:“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遂為羽所殺。太祖聞而悲之,為之流涕,封其二子為列侯。文帝即王位,乃遣使就德墓賜諡,策曰:“昔先軫喪元,王蠋絕脰,隕身徇節,前代美之。惟侯式昭果毅,蹈難成名,聲溢當時,義高在昔,寡人湣焉,諡曰壯侯”又賜子會等四人爵關內侯,邑各百戶。會勇烈有父風,官至中尉將軍,封列侯。
侯音、衛開等人依據宛城反叛,龐德和所帶領的部隊和曹仁一起攻克了宛城,斬殺了侯音、衛開隨後往南在樊城駐守,征討關羽。樊城的將領因為龐德的兄長在漢中,都對他心存疑慮。龐德經常說:“我蒙受國家恩典,按道義應該獻出生命。我打算親自進攻關羽。今年我不殺關羽,就是關羽殺了我。”後來龐德親自和關羽交戰,射箭擊中關羽前額。當時龐德經常騎白馬,關羽軍隊都稱他為白馬將軍,都很忌憚他。曹仁派讓的在距離樊城北邊十裏的地方駐守,適逢連續下了十幾天大雨,漢水水位疾速上漲,樊城平地水深有五六丈,龐德和將領們到堤壩上避水。關羽乘船攻打他們,憑借大船將他們四麵包圍起來,然後讓堤壩上射箭。龐德披著鎧甲手持弓箭,每一箭都沒有射空的。將軍董衡、部屬將領董超等人想投降,龐德將他們抓起來斬了。兩軍從天亮交戰到中午,關羽的攻勢更加猛烈,箭矢用完了,就拿著短兵器交戰。龐德對督將成何說:“我聽說良將不怕死,不苟且偷生,忠烈之士不損毀節操以求活命,今天就是我的死期了。”然後作戰更加勇猛,膽氣越來越壯烈,但水位越來越高,將士們都投降了。龐德和一名部將,兩名伍長彎弓搭箭,乘小船要回曹仁營中。但水流太急導致船隻傾覆,失掉了弓箭,龐德一個人抱著船沉到水中,被關羽擒獲,但他站立著不肯下跪。關羽對他說:“你的兄長在漢中,我想要任命你為將領,你不投降還要做什麼呢?”龐德怒罵關羽說:“小子,說什麼投降!魏王有百萬雄兵,聲威震動天下。你的主君劉備隻是個庸才罷了,怎麼會是魏王的敵手!我寧肯成為國家的亡魂,也不做敵軍的將領。”於是龐德被關羽殺了。太祖得知後非常悲痛,為他痛哭流涕,封他兩個兒子為列侯。文帝繼位魏王,就派使者到龐德墓前賜封諡號,詔令說:“過去先軫為國捐軀,王雛絕食而死,以生命堅守道義,都被前代人稱讚。龐德果敢剛毅,奔赴國難,立身成名,聲名在當時就已經流傳,被人讚美,我為他感到痛惜,贈他壯侯的諡號。”又賜封他的兒子龐會等四人為關內侯,食邑各一百戶。龐會英勇忠烈有他父親的風範,做官到中尉將軍,被封為列侯。

龐淯字子異,酒泉表氏人也。初以涼州從事守破羌長,會武威太守張猛反,殺刺史邯鄲商,猛令曰:“敢有臨商喪,死不赦。”淯聞之,棄官,晝夜奔走,號哭喪所訖,詣猛門,衷匕首,欲因見以殺猛。猛知其義士,敕遣不殺,由是以忠烈聞。太守徐揖請為主簿。後郡人黃昂反,圍城。淯棄妻子,夜逾城出圍,告急於張掖、敦煌二郡。初疑未肯發兵,淯欲伏劍,二郡感其義,遂為興兵。軍未至而郡城邑已陷,揖死。淯乃收斂揖喪,送還本郡,行服三年乃還。太祖聞之,辟為掾屬。文帝踐阼,拜駙馬都尉,遷西海太守,賜爵關內侯。後徵拜中散大夫,薨,子曾嗣。
龐淯字子異,酒泉郡表氏人。剛開始以涼州從事的身份作為防守羌的長官,適逢武威太守張猛反叛,殺死了涼州刺史邯鄲商,並下令說:“有膽敢為邯鄲商吊唁的,一律處死不寬赦。”龐淯聽說後,棄官離開,接連趕路,到邯鄲商遇難的地方痛哭致哀,然後來到張猛門口,懷裏藏著匕首,想要趁著和他見麵的時候將他殺了。張猛知道他是義士,下令將他送走不殺他,因此龐淯因為忠烈而聞名。太守徐揖延請他擔任主簿。後來郡人黃昂反叛,將城池包圍起來。龐淯丟下妻子孩子,趁著夜色翻城牆逃出包圍,向張掖、敦煌兩個郡報告緊急情況。剛開始這兩個郡還猶疑不肯出兵,龐淯想要用劍自刎,兩郡太守有感於他的忠義,就為他起兵前去援救。援軍還沒有到而郡城已經被攻占,徐揖也死了。龐淯就收斂了徐揖的遺體,將他送回本郡,為了服了三年喪。太祖得知後,征召他為掾屬。文帝登基後,任命他為駙馬都尉,提升為西海太守,賜封爵位為關內侯。後來朝廷征召任命為中散大夫,去世後,他的兒子龐曾繼承爵位。

初,淯外祖父趙安為同縣李壽所殺,淯舅兄弟三人同時病死,壽家喜。淯母娥自傷父讎不報,乃幃車袖劍,白日刺壽於都亭前,訖,徐詣縣,顏色不變,曰:“父讎己報,請受戮。“祿福長尹嘉解印綬縱娥,娥不肯去,遂強載還家。會赦得免,州郡歎貴,刊石表閭。
當初,龐淯的外祖父趙安趙安被同縣的李壽殺害,龐淯的三個舅舅同時病死,李壽家很高興。龐淯的母親趙娥感傷不能為父親報仇,就乘著幃車,袖中藏著短劍,白天在都亭前刺死了李壽。隨後慢慢走到官署中,臉色也沒有改變,說:“父親的仇已經報了,請處死我吧。”祿福縣長尹嘉解下印綬要讓她離開,趙娥不肯,縣令就強迫用車把她載回家。適逢有朝廷寬赦,得以免罪,州郡的百姓都敬重讚美她,將她的事跡刊刻在石碑上以昭告鄉裏。

閻溫字伯儉,天水西城人也。以涼州別駕守上邽令。馬超走奔上邽,郡人任養等舉眾迎之。溫止之,不能禁,乃馳還州。超複圍州所治冀城甚急,州乃遣溫密出,告急於夏侯淵。賊圍數重,溫夜從水中潛出。明日,賊見其跡,遣人追遮之,於顯親界得溫,執還詣超。超解其縛,謂曰:“今成敗可見,足下為孤城請救而執於人手,義何所施?若從吾言,反謂城中,東方無救,此轉禍為福之計也。不然,今為戮矣。”溫偽許之,超乃載溫詣城下。溫向城大呼曰:“大軍不過三日至,勉之!”城中皆泣,稱萬歲。超怒數之曰:“足下不為命計邪?”溫不應。時超攻城久不下,故徐誘溫,冀其改意。複謂溫曰:“城中故人,有欲與吾同者不?”溫又不應。遂切責之,溫曰:“夫事君有死無貳,而卿乃欲令長者出不義之言,吾豈苟生者乎?”超遂殺之。
閻溫字伯儉,天水郡西城人。以涼州別駕的身份做為防守上絡的長官。馬超逃往來到上絡,郡中任養等人率眾迎接。閻溫阻止他們,但沒有用,他就騎馬奔回城裏。馬超又包圍了涼州所管轄的冀城,情況緊急,州中就派閻溫暗中出城,將緊急情況告知夏侯淵。賊軍將城邑包圍了好幾層,閻溫晚上從水中潛出城。第二天,賊人發現閻溫的蹤跡,派人追蹤攔截,在顯親界內抓獲了閻溫,將他待會來見馬超。馬超解開他的捆綁,對他說:“現在的局勢,成敗已經能看到了,足下為孤守的城邑求援,但卻被人抓住,您的道義怎麼施展呢?如果聽我的話,回去告訴城中的人,東麵是不會有援軍的,這才是將禍事轉為福氣的方法。不然,現在就會被殺掉。”閻溫假裝答應他,馬超就載著閻溫來到城下。閻溫向城中大喊:“大軍還有不到三天就到了,大家努力啊!”城中將士都為他哭泣,祝他長命萬歲。馬超憤怒地質問他:“足下不為你的命考慮嗎?”閻溫沒有回答。當時馬超攻城,很久都沒有攻克,所以慢慢引誘閻溫,希望能改變他的想法。又對閻溫說:“你城中的故交,有想要跟我合作的嗎?”閻溫又沒有回答。於是馬超嚴厲地責問他,閻溫說:“侍奉君主,隻有效死,沒有懷有二心的,而您想要讓長者說出不義的話,我怎麼使苟且偷生的人?”馬超就將他殺了。

先是,河右擾亂,隔絕不通,敦煌太守馬艾卒官,府又無丞。功曹張恭素有學行,郡人推行長史事,恩信甚著,乃遣子就東詣太祖,請太守。時酒泉黃華、張掖張進各據其郡,欲與恭並勢。就至酒泉,為華所拘執,劫以白刃。就終不回,私與恭疏曰:“大人率厲敦煌,忠義顯然,豈以就在困厄之中而替之哉?昔樂羊食子,李通覆家,經國之臣,寧懷妻孥邪?今大軍垂至,但當促兵以掎之耳;願不以下流之愛,使就有恨於黃壤也。”恭即遣從弟華攻酒泉沙頭、乾齊二縣。恭又連兵尋繼華後,以為首尾之援。別遣鐵騎二百,迎吏官屬,東緣酒泉北塞,徑出張掖北河,逢迎太守尹奉。於是張進須黃華之助;華欲救進,西顧恭兵,恐急擊其後,遂詣金城太守蘇則降。就竟平安。奉得之官。黃初二年,下詔褒揚,賜恭爵關內侯,拜西域戊己校尉。數歲徵還,將授以侍臣之位,而以子就代焉。恭至敦煌,固辭疾篤。太和中卒,贈執金吾。就後為金城太守,父子著稱於西州。
在那之前,河右地區動亂,與外界斷絕了道路,敦煌太守馬艾在任職上去世,太守府裏又沒有郡丞。功曹張恭向來有學問品行,郡中百姓推舉他管理長史的事,他的恩德信義都很好,又派兒子張就往東去拜見太祖,請求委派新太守。當時酒泉郡的黃華、張掖郡的張進各自占據本郡,想要和張恭並駕齊驅。張就到了酒泉,被黃華扣押,還用刀來威脅。張就最終也沒有服從,暗中寫信給張恭說:“大人率領敦煌,忠誠道義都很明顯,難道因為張就處在危難之中就用忠義來替換嗎?過去樂羊吃了他兒子的肉作成的羹,李通全家人都被王莽殺害,治理國家的大臣難道能隻考慮妻子孩子嗎?現在大軍就要到了,隻應該督促士兵以牽製敵軍;希望不要因為世俗的感情而讓我在黃泉之下也懷有遺憾。”張恭立即派堂弟張華率軍進攻酒泉郡沙頭、乾齊兩縣。張恭又接連派兵跟隨在張華之後,作為前後的支援。又另外派出兩百鐵騎迎接新來的官吏家屬,往東沿著酒泉郡的北部邊塞,直接出張掖郡的北河,迎接新任太守尹奉。於是,張進需要黃華的協助;黃華想要援救張進,但又鼓勵西麵張恭的軍隊,擔心他們迅速進軍攻打自己的後方,就到金城太守蘇則那裏投降。張就最後得以平安。尹奉也能順利上任。黃初二年(221),朝廷下詔讚揚張恭,賜封他的爵位為關內侯,任命他為西城戊己校尉。幾年之後,朝廷又征召他回朝,要授予他侍臣的職位,他讓兒子張就代替自己。張恭到了敦煌,稱自己病重,堅決推辭了朝廷的征召。他在太和年間去世,朝廷追贈他為執金吾。張就後來擔任金城太守,父子在西州都很有名。

評曰:李典貴尚儒雅,義忘私隙,美矣。李通、臧霸、文聘、呂虔鎮衛州郡,並著威惠。許褚、典韋折衝左右,抑亦漢之樊噲也。龐德授命叱敵,有周苛之節。龐淯不憚伏劍,而誠感鄰國。閻溫向城大呼,齊解、路之烈焉。
評曰:李典崇尚儒雅,堅守大義,忘記私仇,是很好的。李通、臧霸、文聘、呂虔鎮守護衛州郡,威德恩惠都很出名。許褚、典韋跟隨太祖左右克敵製勝,差不多就是漢朝的樊噲。龐德獻出生命叱責敵人,有周苛的節操。龐淯不害怕拔劍自刎,忠誠感動了鄰國。閻溫向城中呼喊,就像晉國解楊、齊國路中大夫一樣剛烈。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裴註三國志》

《裴註三國志》

作者:陳壽與裴松之
《三國誌》魏書
《三國誌》蜀書
《三國誌》吳書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